上下文

flask之上下文

南笙酒味 提交于 2019-12-03 13:14:30
上下文:即语境,语意,在程序中可以理解为在代码执行到某一时刻时,根据之前代码所做的操作以及下文即将要执行的逻辑,可以决定在当前时刻下可以使用到的变量,或者可以完成的事情。 Flask中有两种上下文,请求上下文和应用上下文 Flask中上下文对象:相当于一个容器,保存了 Flask 程序运行过程中的一些信息。 1 请求上下文(request context) 思考:在视图函数中,如何取到当前请求的相关数据?比如:请求地址,请求方式,cookie等等 在 flask 中,可以直接在视图函数中使用 request 这个对象进行获取相关数据,而 request 就是请求上下文的对象,保存了当前本次请求的相关数据,请求上下文对象有:request、session 1.1 request 封装了HTTP请求的内容,针对的是http请求。举例:user = request.args.get('user'),获取的是get请求的参数。 1.2 session 用来记录请求会话中的信息,针对的是用户信息。举例:session['name'] = user.id,可以记录用户信息。还可以通过session.get('name')获取用户信息。 2 应用上下文(application context) 它的字面意思是 应用上下文,但它不是一直存在的,它只是request context 中的一个对

【Java】Spring

折月煮酒 提交于 2019-12-03 11:51:13
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从一个或多个基于Jav a的配置类中加载Spring应用上下文。 AnnotationConfigWebApplicationContext:从一个或多个基于Jav a的配置类中加载Spring Web应用上下文。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从类路径下的一个或多个XML配置文件中加载上下文定义,把应用上下文的定义文件作为类资源。 FileSystemXmlapplicationcontext:从文件系统下的一个或多个XML配置文件中加载上下文定义。 XmlWebApplicationContext:从Web应用下的一个或多个XML配置文件中加载上下文定义。 ApplicationContext applicationContext = new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xxx.xml");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defineconst/p/11794888.html

【翻译】Dockerfile参考

限于喜欢 提交于 2019-12-03 11:26:15
Dockerfile参考 来自docker官方网址: https://docs.docker.com/engine/reference/builder/ docker能够从Dockerfile中读取指令并自动构建一个镜像。 Dockerfile是一个文本文档,它包含用户可以在命令行上调用的所有命令来组装一个镜像。 使用docker构建,用户可以创建一个连续执行多个命令行指令的自动化构建。 这个页面描述了你可以在Dockerfile中使用的命令。 读完此页后,请参阅Dockerfile最佳实践( Dockerfile Best Practices )以获得面向tip的指南。 前言 翻译这篇文章前我们先阐述一个重要的概念,那就是上下文(context):docker构建时会将上下文的所有内容(.dockerignore中指定的内容除外)发送到daemon中进行处理。那么如何指定这个上下文呢?我们看一个命令来更容易的理解: docker build -t xxxxx . 注意这行命令后面有一个.(小点),这个小点的作用不是指定dockerfile的位置,指定dockerfile的位置是用-f参数来指定的,那你以为这个小点是干嘛的? 他就是用来指定构建镜像的上下文的。 理解了以上的例子后,我们再看看COPY这个命令的真是含义: COPY ./package.json /app/

Android 上下文菜单 PopupMenu

◇◆丶佛笑我妖孽 提交于 2019-12-03 11:09:42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main); button = (Button) this.findViewById(R.id.button); button.setOnClickListener(new View.OnClick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PopupMenu poMenu = new PopupMenu(MainActivity.this, v); poMenu.setOnMenuItemClickListener(new OnMenuItemClick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onMenuItemClick(MenuItem item)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switch (item.getItemId()) { case R.id.action_add: Toast.makeText

Android 上下文菜单 ActionMode

三世轮回 提交于 2019-12-03 11:03:43
public class Main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private Button button; private ActionMode actionMode;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main); button = (Button) findViewById(R.id.button); button.setOnLongClickListener(new OnLongClick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onLongClick(View v)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if (actionMode != null) { return false; } else { actionMode = startActionMode(actionCallback); v.setSelected(true); return true; } } }); } private ActionMode.Callback

Android 上下文菜单 ContextMenu

♀尐吖头ヾ 提交于 2019-12-03 10:47:44
public class Main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private ListView listView;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main); listView = (ListView) this.findViewById(R.id.listView); ArrayAdapter<String> adapter = new ArrayAdapter<String>(this, android.R.layout.simple_expandable_list_item_1, getData()); listView.setAdapter(adapter); // 给listView注册上下文菜单 registerForContextMenu(listView); } public List<String> getData() { 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String>(); for (int i = 0; i < 7; i++) { list.add("thomas "

学习 BFC (Block Formatting Context)

亡梦爱人 提交于 2019-12-03 10:12:53
本文转载于: 猿2048 网站➥ https://www.mk2048.com/blog/blog.php?id=i00bciibaa 什么是BFC BFC全称是Block Formatting Context,即块格式化上下文。它是CSS2.1规范定义的,关于CSS渲染定位的一个概念。要明白BFC到底是什么,首先来看看什么是视觉格式化模型。 视觉格式化模型 视觉格式化模型(visual formatting model)是用来处理文档并将它显示在视觉媒体上的机制,它也是CSS中的一个概念。 视觉格式化模型定义了盒(Box)的生成,盒主要包括了块盒、行内盒、匿名盒(没有名字不能被选择器选中的盒)以及一些实验性的盒(未来可能添加到规范中)。盒的类型由 display 属性决定。 块盒(block box) 块盒有以下特性: 当元素的CSS属性 display 为 block , list-item 或 table 时,它是块级元素 block-level; 视觉上呈现为块,竖直排列; 块级盒参与(块格式化上下文); 每个块级元素至少生成一个块级盒,称为主要块级盒(principal block-level box)。一些元素,比如 <li> ,生成额外的盒来放置项目符号,不过多数元素只生成一个主要块级盒。 行内盒(inline box) 当元素的CSS属性 display 的计算值为

Windows netsh

↘锁芯ラ 提交于 2019-12-03 08:06:59
用法: netsh [-a AliasFile] [-c Context] [-r RemoteMachine] [-u [DomainName\]UserName] [-p Password | *] [Command | -f ScriptFile] 下列指令有效: 此上下文中的命令: ? - 显示命令列表。 add - 在项目列表上添加一个配置项目。 advfirewall - 更改到 `netsh advfirewall' 上下文。 branchcache - 更改到 `netsh branchcache' 上下文。 bridge - 更改到 `netsh bridge' 上下文。 delete - 在项目列表上删除一个配置项目。 dhcpclient - 更改到 `netsh dhcpclient' 上下文。 dnsclient - 更改到 `netsh dnsclient' 上下文。 dump - 显示一个配置脚本。 exec - 运行一个脚本文件。 firewall - 更改到 `netsh firewall' 上下文。 help - 显示命令列表。 http - 更改到 `netsh http' 上下文。 interface - 更改到 `netsh interface' 上下文。 ipsec - 更改到 `netsh ipsec' 上下文。 lan - 更改到

H5混合应用之上下文切换

雨燕双飞 提交于 2019-12-03 07:29:14
一、native/web/hybrid 简介   目前主流应用程序大体分为:Native App(原生应用)、Web App(网页应用)、Hybrid App(混合应用),它们三者的优缺点比较如下表: 应用类型 优点 缺点 navite 直接依托于操作系统,交互性最强,性能最好 功能最为强大,特别是在与系统交互中,几乎所有功能都能实现 开发成本高,无法跨平台,不同平台android和iso上都要各自独立开发 门槛较高,原生人员有一定的入门门槛,相比广大的前端人员而言较少 更新缓慢,特别是发布应用商店后,需要等到审核周期 维护成本高 web 开发成本低,可以跨平台,调试方便 维护成本低 更新无需通知用户,不需要手动升级 无需安装app,不会占用手机内存 无法获取系统级别的通知、提醒、动效等等 用户留存率低 设计受限制多 体验较差 hybrid 在应用程序中嵌入了webview,通过webview访问网页 开发成本较低,可以跨平台,调试方便 维护成本低,功能可复用 功能更加完善,性能和体验要比起web app好太多 更新较为自由 相比原生app,性能任然有较大损耗 不适用于交互性较强的app 二、如何区分某个app页面是native还是web 方法一: 在手机/模拟器中点击开发者选项 在开发者选项中勾选上“显示布局边界”,再返回到app页面 如果是web页面

对于BFC(block format context)理解

怎甘沉沦 提交于 2019-12-03 07:19:27
前言 什么是BFC? 在解释 BFC 是什么之前,需要先介绍Box(块级,行级...)、FormattingContext的概念。 Box: CSS布局的基本单位&盒模型 盒模型--块级盒/行内盒 一个盒包括了内容(content)、边(border)、内边距(padding)、外边距(margin)。下图展示了盒模型的直观意义: 盒的尺寸(width与height--计算得到的offsetWidth和offsetHeight)定义受到box-sizing属性的影响。box-sizing可选择content-box(默认)和border-box两种模式。分别代表两种盒子模型:W3c标准盒模型和IE盒子模型。ie8后开始支持通过CSS3属性box-sizing,让我们可以自由选择采用哪种盒子。 w3c标准盒模型--块级盒 width = content-width + padding-width + border-width height = content-height + padding-height + border-height IE盒子模型--块级盒 width = content-width height = content-height 行内盒 1.width、height不起作用,盒子高度由内容决定(font-size/line-height)决定 2.mar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