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c

MessagePack: fast cross-platform serializer and RPC - please share experience

别等时光非礼了梦想. 提交于 2019-12-02 23:23:28
Looking for some fast, simple and stable RPC library I stumbled upon MessagePack project which seems to be very good. It is also under active development. If you used it in any way, could you please share your experience? P.S. I think this question should be community wiki Well, after some time I found that MessagePack is not well-documented (there was even non-working tutorial in Wiki for Java), there are like 7 outstanding bugs several months old without any replies. Code even is not JavaDoc'ed so that you can take and learn it quickly... But it seems developer activity there is quite high

设计一个分布式RPC框架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3:05:13
提前先祝大家春节快乐!好了,先简单聊聊。 我从事的是大数据开发相关的工作,主要负责的是大数据计算这块的内容。最近Hive集群跑任务总是会出现Thrift连接HS2相关问题,研究了解了下内部原理,突然来了兴趣,就想着自己也实现一个RPC框架,这样可以让自己在设计与实现RPC框架过程中,也能从中了解和解决一些问题,进而让自己能够更好的发展(哈哈,会不会说我有些剑走偏锋?不去解决问题,居然研究RPC。别急,这类问题已经解决了,后续我也会发文章详述的)。 原理图上我已经标出来流程序号,我们来走一遍: ① Client以本地调用的方式调用服务 ② Client Stub接收到调用后,把服务调用相关信息组装成需要网络传输的消息体,并找到服务地址(host:port),对消息进行 编码 后交给Connector进行发送 ③ Connector通过网络通道发送消息给Acceptor ④ Acceptor接收到消息后交给Server Stub ⑤ Server Stub对消息进行 解码 ,并根据解码的结果通过 反射 调用本地服务 ⑥ Server执行本地服务并返回结果给Server Stub ⑦ Server Stub对返回结果组装打包并 编码 后交给Acceptor进行发送 ⑧ Acceptor通过网络通道发送消息给Connector ⑨ Connector接收到消息后交给Client Stub

(5)树莓派安装下载工具aria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3:04:42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aria2/aria2.git vi aria2/src/OptionHandlerFactory.cc OptionHandler* op(new NumberOptionHandler(PREF_MAX_CONNECTION_PER_SERVER, TEXT_MAX_CONNECTION_PER_SERVER, // "1", 1, 16, 'x')); "1", 1, 256, 'x')); ### 用于修改每个服务器最大连接数 OptionHandler* op(new UnitNumberOptionHandler( //PREF_MIN_SPLIT_SIZE, TEXT_MIN_SPLIT_SIZE, "1M", 1_m, 1_g, 'k')); PREF_MIN_SPLIT_SIZE, TEXT_MIN_SPLIT_SIZE, "1M", 256_k, 1_g, 'k')); # 用于调整每个文件拆分 apt-get install libgnutls28-dev nettle-dev libgmp-dev libssh2-1-dev libc-ares-dev libxml2-dev zlib1g-dev libsqlite3-dev pkg-config libcppunit-dev autoconf

RPC(RPCServiceClient)方式调用webservice SOAP调用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3:03:14
/** * 应用rpc的方式调用 这种方式就等于远程调用, * 即通过url定位告诉远程服务器,告知方法名称,参数等, 调用远程服务,得到结果。 * 使用 org.apache.axis2.rpc.client.RPCServiceClient类调用WebService * 【注】: 如果被调用的WebService方法有返回值 应使用 invokeBlocking 方法 该方法有三个参数 第一个参数的类型是QName对象,表示要调用的方法名; 第二个参数表示要调用的WebService方法的参数值,参数类型为Object[]; 当方法没有参数时,invokeBlocking方法的第二个参数值不能是null,而要使用new Object[]{}。 第三个参数表示WebService方法的 返回值类型的Class对象,参数类型为Class[]。 如果被调用的WebService方法没有返回值 应使用 invokeRobust 方法 该方法只有两个参数,它们的含义与invokeBlocking方法的前两个参数的含义相同。 在创建QName对象时,QName类的构造方法的第一个参数表示WSDL文件的命名空间名, 也就是 <wsdl:definitions>元素的targetNamespace属性值。 * */ public String webserviceAxis2(String

python与RPC服务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2:51:30
RPC RPC 就是为解决服务之间信息交互而发明和存在的。 RPC(Remote Procedure Call)――远程过程调用,它是一种通过网络从远程计算机程序上请求服务,而不需要了解底层网络技术的协议。 RPC 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请求程序就是一个客户机,而服务提供程序就是一个服务器。 首先,客户机调用进程发送一个有进程参数的调用信息到服务进程,然后等待应答信息。 在服务器端,进程保持睡眠状态直到调用信息到达为止。 当一个调用信息到达,服务器获得进程参数,计算结果,发送答复信息 然后等待下一个调用信息,最后,客户端调用进程接收答复信息,获得进程结果,然后调用执行继续进行。 RPC 就是一种远程调用函数接口的方式,说白了,就是一种远程调用函数接口的方式,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约定一种契约(函数接口),然后服务端一直等待客户端的调用。 有点像平常的 WEB 网络请求。 一种用途是在多台服务器之间互相进行调用。 另一个用途则在于,不同编程语言之间都支持这种方式,像 Python 更是内置对其的支持,不需要额外安装什么库,所以可以直接在多语言的服务器之间互相进行调用。 Socket 编程就是 RPC 通信 简单的服务端 像web请求一样,我们需要确定供客户端访问的url和端口号,以及供客户端调用的方法实现,最后要让我们服务器一直处于等待被访问的状态: rpc_server.py

python rpyc的应用 ——聊天的功能(带认证)

♀尐吖头ヾ 提交于 2019-12-02 22:15:17
rpc:远程过程调用,一个协议,实现的语言有很多。顾名思义,在A机器远程调用B机器里面的函数。 rpyc:python的远程过程调用。 首先是安装,我的环境:centos6.5 cd /usr/local/src/ wget https://pypi.python.org/packages/source/r/rpyc/rpyc-3.2.3.tar.gz --no-check-certificate tar -zxvf rpyc-3.2.3.tar.gz cd rpyc-3.2.3 python setup.py install 测试下,运行 [root@Master rpyc-3.2.3]# python -c 'import rpyc' 没有错误就说明安装好了 现在做一个功能就是聊天会话的功能,理解下。 一个server端,一个client端。 vim server.py 输入: [root@Master rpyc-3.2.3]# vim server.py #-*- encoding: utf-8 -*- from rpyc import Service from rpyc.utils.server import ThreadedServer class ManagerService(Service): #rpyc只传送exposed_开头的函数 #进行连接用户认证

C# -- 高性能RPC框架:Socean.RPC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2:09:29
简介 Socean.RPC是一个.Net下的高性能RPC框架,框架以高性能、高稳定性为目标,底层基于socket,无第三方库引用,代码简洁,总代码量大约在2000行,框架性能较高,在双核i5笔记本上可达10w+每秒的处理量,支持10000+长连接消息处理(客户端每秒发10个短消息至server端),内存和cpu占有率偏低 开发背景 好用的轮子太少,只能自己弄个了,希望能促进.Net社区的发展 使用介绍 server sample : 1.定义实体 public class Book {   public string Name { get; set; } } public class DefaultMessageProcessor : IMessageProcessor {   public ResponseBase Process(string title, byte[] contentBytes)   {     if (title == "book/name/change")     {       var content = Encoding.UTF8.GetString(contentBytes);       //here we use newtonsoft.Json serializer       //you need add refer "newtonsoft

Java 动态代理及 RPC 框架介绍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1:35:18
动态代理是什么 java动态代理机制 动态代理的应用 最后 所谓动态代理,指的是语言提供的一种语法,能够将对对象中不同方法的调用重定向到一个统一的处理函数中来。 python重写getattr函数能够做到这一点,就连世界上最好的语言也提供称为魔术方法的__call。 这种语法除了能更好的实现动态代理外,还是RPC框架实现原理的一部分。 动态代理是什么 动态代理提供一种抽象,能够将对象中不同方法的调用重定向到一个统一的处理函数,做自定义的逻辑处理。 但是对于调用者,对此毫无察觉,就好像调用的方法是用传统方式实现的一般。 这种语法,在java中被称为动态代理。之所以叫做动态代理,是因为它能避免传统代理模式实现中人工一个一个的将java函数转发过去, 而是能够让代码自动做到这一点,这样代理类的代码是和业务无关的,不会因为业务类的方法增多而逐渐庞大。 使代码更易维护更易修改,实现自动化搬砖。 实际上,被代理的类不一定位于本机类,动态代理语法提供了一种抽象方式,被代理的类也可以位于远程主机上,这也是RPC框架实现原理的一部分。 理解了动态代理的概念后不难发现,动态代理概念上有着这么几个部分: 给调用者使用的代理类。在java中,我们发现动态代理提供的抽象天然契合面向接口编程,因此它也有可能是接口。 一个统一的处理函数,收集不同函数转发过来的请求,可自定义处理逻辑集中处理

QObject generic signal handler

﹥>﹥吖頭↗ 提交于 2019-12-02 20:56:34
(With "signal handler" I mean slots, not handlers for POSIX signals.) I need to "connect" ( probably not using QObject::connect directly) all signals from an instance of a (not yet known) subclass of QObject to one single slot of another QObject. I need this in order to send the signal (with arguments) over network (for an own RPC system with support for signals). (With "not yet known" I mean that my code should be as generic as possible. So it souldn't contain a connect statement for each signal in each class I'm using with my RPC system, but provide something like RPC::connectAllSignals

Google GWT的RPC原理浅析

耗尽温柔 提交于 2019-12-02 20:47:25
主要是为了转发个帖子, Mark一下。 工作的时候遇到个问题,打包的war包部署到线上环境时发现post请求都发到了cdn.xx.com去了,这才产生了想法。 整个项目使用Google GWT的框架进行开发,GWT的好处在于使用Java的方式来写JS,并且客户端与服务端采用RPC的方式进行通讯,简化了不必要的序列化反序列化的操作,简化了开发过程。那么最终又是如何生成js代码并和后台通信的呢。 在使用ANT进行编译的时候,首先编译java后台代码,之后调用GWT的编译器com.google.gwt.dev.Compiler,这里需要给他配置src文件加的地址,并可加上localworkers style等参数。这时候就会由Compiler去进行编译工作。 那么编译出来的js肯定是需要和后台servlet进行通信的,默认情况下gwt编译出来的js代码都是不加host的,也就是说google鼓励js代码和后台代码部署在同一个机器上,而css和图片可以放到cdn上。这样如果 js部署在cdn服务器上的话 就不适用自己的场景了,也就是需要在rpc请求时手动的加上前面host的地址。 这里还有个在rpcImpl中实现的序列化策略的问题,这里还没有弄得很清楚,以后再加上 来源: oschina 链接: https://my.oschina.net/u/73209/blog/160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