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

搭建网络验证RIP协议

天涯浪子 提交于 2019-11-26 18:41:51
RIP协议: :周期性广播路由表,选择最佳路径为跳数最少。RIP 认为一个好的路由就是它通过的路由器的数目少,即“距离短”。 :RIP 允许一条路径最多只能包含 15 个路由器。 “距离”的最大值为16 时即相当于不可达。 :RIP 不能在两个网络之间同时使用多条路由。RIP 选择一个具有最少路由器的路由(即最短路由),哪怕还存在另一条高速(低时延)但路由器较多的路由。 :仅和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 :交换的信息是当前本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即自己的路由表。 :按固定的时间间隔交换路由信息,例如,每隔 30 秒。 用eNSP搭建一个小型网络:PC1-SW1-(G0/0/0)R1(G4/0/0)---(G0/0/0)R2(G0/0/1)---(G0/0/1)R5(G0/0/0)-SW3-PC2 PC2-SW2-(G0/0/1)R1(G4/0/1)-(G0/0/1)R3(G0/0/0)-(G0/0/0)R4(G0/0/2)-(G0/0/2)R5 划分网段及配置路由信息 配置路由器R1: [R1]display ip interface brief 接口信息: Interface IP Address/Mask Physical Protocol GigabitEthernet0/0/0 192.168.1.1/24 up up GigabitEthernet0/0/1 192.168

IGP

拥有回忆 提交于 2019-11-26 10:30:57
IGP—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协议而是一部分协议的统称 (RIP OSPF EIGRP ISIS) 重分发技术: 为什么要进行重分发? ——为了透传不同的协议,使得不同的路由协议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彼此的路由来进行相互通信。 重分发的类型: ①单点单向重分发:单向重分发,自己可以学习到对方的路由,但是对方学习不到自己的路由,所以无法通信,一般情况下与静态路由连用。 ②单点双向重分发:双向重分发,双方都可以学习到彼此的路由。 ③多点单向重分发:多台路由器都是单向重分发。 ④多点多向重分发:多台路由器都是双向重分发。 IGP的路由类型 ①直连路由 ②静态路由 ③其他路由协议的动态路由(R O D I) 重分发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RIP的重分发 ①将直连路由充分发进RIP:默认跳数是一跳 ②将静态路由重分发进RIP:默认跳数是一跳 ③将其他路由协议重分发进RIP:默认情况下跳数是无穷大的 EIGRP的重分发 eigrp和rip的区别:rip的度量值是通过跳数来衡量的,eigrp的,度量值是通过K值来衡量--带宽 负载 延迟 可靠性 MTU ①将直连路由重分发进EIGRP:默认是根据出接口的带宽+延迟计算出来的度量值 ②将静态路由重分发进EIGRP: ③将其他路由重分发进EIGRP:默认情况下,度量值是无穷大 redistribute ospf 1 metric 10000 100 255 1

动态路由--RIP

走远了吗. 提交于 2019-11-25 22:52:32
自治系统 自治系统:外部路由协议和内部路由协议 内部网关协议在 自治系统中工作 。 外部网关协 议连接不同的自治系统 。 路由协议的类型 1、距离矢量 距离表示有多远 矢量表示在哪个方向 路由器定期将路由表的副本传递给邻居路由器并累计 距离矢量 。 2、高级距离矢量 3、链路状态 RIP 简介 RIP是使用最广泛的距离矢量路由协议,RIP是为了小型网络环境设计的,因为这类协议的路由学习及路由更新将产生较大的流量,占用过多的带宽。 RIP 工作原理 每过30秒,向邻居发送路由表的副本,最佳路由就是将Metric值小的放到路由表中 发送路由表时各个IP的Metric值就会+1 RIP 协议特征 1. 默认更新周期 30 秒 2. 管理距离( AD )为 120 3. 最大跳数为 15 跳 4. 支持触发更新 5. 支持等价路径,默认 4 条,最大 6 条 6. 使用 UDP520 端口进行路由更新 解决环路的办法 Rip会造成环路 1 、定义最大跳数 设置由每个节点自身发送出去的数据的次数 2、水平分割 当某个路由器的某条链路故障时,导致需要经过此路由的数据发不出去,又将信息传递给发送自己的路由器,导致形成环路 向原始信息来源方向返回的路由信息没有用 3、路由毒化和毒性逆转 当路由器发现某个路由断开,就将此路由的距离通告为无限大,触发更新,向邻居发送更新包 邻居接收到后

eNSP:RIPv2

对着背影说爱祢 提交于 2019-11-25 22:48:35
一、需求 使用RIPv2协议实现不同路由器之间业务互通 二、原理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GP),是一种动态路由选择协议,用于自治系统(AS)内的路由信息的传递。RIP协议基于距离矢量算法(DistanceVectorAlgorithms),使用“跳数”(即metric)来衡量到达目标地址的路由距离。这种协议的路由器只关心自己周围的世界,只与自己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范围限制在15跳(15度)之内,再远,它就不关心了。RIP应用于OSI网络七层模型的网络层。各厂家定义的管理距离(AD,即优先级)如下:华为定义的优先级是100,思科定义的优先级是120。 三:拓扑图 四、各路由器配置信息如下 R1 a、配置接口IP信息 [R1]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0 [R1-GigabitEthernet0/0/0]ip address 192.168.12.1 24 [R1]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1 [R1-GigabitEthernet0/0/1]ip address 192.168.1.254 24 b、在接口上激活RIPv2 [R1]rip 1 [R1-rip-1]version 2 //指定RIP的版本为2 [R1-rip-1

谈谈构建路由表当中第一个动态路由条目---路由信息协议RIP

偶尔善良 提交于 2019-11-25 21:49:21
动态路由协议介绍 我们可以把动态路由协议理解为一个自动化的概念 动态路由协议能够释放管理员对设备管理压力,使能动态路由协议之后 网络设备之间能够相互的发送路由和接收对应路由 什么是距离矢量算法 Distance-Vector 距离矢量是依照传闻方式进行 rip协议是一个典型的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后面需要学习的BGP协议是一个增强DV协议 R1是依靠R2来学习路由条目的 R2这边说什么 R1就会接收什么 这种不怎么可靠 RIP协议原理介绍 RIP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内部网关协议(IGP协议) RIP基于距离矢量的贝尔曼-福特算法(Bellman-Ford)来计算到达目的网络的最佳路径 最初的RIP协议开发时间较早,所以在带宽、配置和管理方面要求也较低,因此,RIP主要用作教学 路由器运行RIP后,会首先发送路由更新请求(request报文),收到请求的路由器会发送自己的RIP路由进行响应(response报文)。路由器在收到response报文后,会将相应的路由添加到自己的路由表中。 网络稳定后,路由器会周期性(周期为30s)发送路由更新信息。邻居路由器根据收到的路由信息刷新自己的路由表。 RIP的版本 一共有三个版本 version 1 不支持VLSM和CIDR 用广播传递rip消息 不支持认证 version 2 支持认证 支持VLSM和CIDR 传送报文的时候携带掩码 用224.0

华为综合实验(3)

不想你离开。 提交于 2019-11-25 19:53:53
配置链路聚合,配置成trunk,添加vlan,配置trunk承载vlan、配置单臂路由、 配置ospf和配置ospf重分发直连、配置rip和路由汇总、配置默认路由、rip重分发缺省路由、ospf重分发缺省路由、配置映射和桥接。 一、 配置链路聚合,配置成trunk,将接口加入聚合链路加快两个交换机传输速度 1) 链路聚合配置trunk [SW1]interface Eth-Trunk 1 [SW1-Eth-Trunk1]port link-type trunk [SW1-Eth-Trunk1]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all [SW2]interface Eth-Trunk 1 [SW2-Eth-Trunk1]port link-type trunk [SW2-Eth-Trunk1]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all 2) 配置链路聚合 [SW1]interface Eth-Trunk 1 [SW1]interface Ethernet 0/0/3 [SW1-Ethernet0/0/3]eth-trunk 1 [SW1]interface Ethernet0/0/4 [SW1-Ethernet0/0/4]eth-trunk 1 [SW2]interface Eth-Trunk 1 [SW2]interface Eth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