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quire

Tampermonkey中文文档

拜拜、爱过 提交于 2020-01-23 11:31:22
Userscript Header @name @namespace @version @author @description @homepage, @homepageURL, @website and @source @icon, @iconURL and @defaulticon @icon64 and @icon64URL @updateURL @downloadURL @supportURL @include @match @exclude @require @resource @connect @run-at @grant @noframes @unwrap @nocompat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unsafeWindow Subresource Integrity GM_addStyle(css)(TM4.0+弃用) GM_deleteValue(name) GM_listValues() GM_addValueChangeListener(name, function(name, old_value, new_value, remote) {}) GM_removeValueChangeListener(listener_id) GM_setValue(name, value) GM_getValue(name,

vue需要知道哪些才能算作入门以及熟练

核能气质少年 提交于 2020-01-22 18:10:32
前两天接到一个 面试 官问我vue什么程度才算作可以用于开发,以前从没遇到过类似问题。只能大致说了一些,事后觉得也应该总结一下,前端vue这么火热那究竟什么才算做入门什么才算做熟练,只是我个人观点,不代表所有人,每个人理解可能有所不同,本次不说精通级,在我看来除了那些参与框架开发维护以及那些能对vue提出有价值意义的人之外都不能说自己精通,当然如果能自己手写一套和vue差不多甚至更胜vue的那不算精通vue了,那算精通js的大神。本次博文仅对职场中入门与熟练 入门级需要掌握 1、生命周期 beforeCreate、created(*)、beforeUpdate、updated、beforeMount、mounted(*)、beforeDestory(*)、destoryed八个常用以及actived、deactived、errorCaptured三个不常用 2、指令 v-on(简写@ *)、v-if/v-show(*)、v-else/v-else-if、v-bind(简写:*)、v-text/v-html/v-pre、v-slot、v-clock、v-model(*)、v-once、v-for(*) 3、全局api extend、nextTick、set、delete、directive(*)、filter、component(*)、use(*)、mixin、compile

vue需要知道哪些才能算作入门以及熟练

旧时模样 提交于 2020-01-22 16:34:21
前两天接到一个面试官问我vue什么程度才算作可以用于开发,以前从没遇到过类似问题。只能大致说了一些,事后觉得也应该总结一下,前端vue这么火热那究竟什么才算做入门什么才算做熟练,只是我个人观点,不代表所有人,每个人理解可能有所不同,本次不说精通级,在我看来除了那些参与框架开发维护以及那些能对vue提出有价值意义的人之外都不能说自己精通,当然如果能自己手写一套和vue差不多甚至更胜vue的那不算精通vue了,那算精通js的大神。本次博文仅对职场中入门与熟练 入门级需要掌握 1、生命周期 beforeCreate、created(*)、beforeUpdate、updated、beforeMount、mounted(*)、beforeDestory(*)、destoryed八个常用以及actived、deactived、errorCaptured三个不常用 2、指令 v-on(简写@ *)、v-if/v-show(*)、v-else/v-else-if、v-bind(简写:*)、v-text/v-html/v-pre、v-slot、v-clock、v-model(*)、v-once、v-for(*) 3、全局api extend、nextTick、set、delete、directive(*)、filter、component(*)、use(*)、mixin、compile

opn和网络提示

ⅰ亾dé卋堺 提交于 2020-01-22 16:11:40
server.js: const Koa = require ( 'koa' ) ; const config = require ( './config' ) ; const opn = require ( 'opn' ) ; const network = require ( './libs/network' ) ; let server = new Koa ( ) ; ( async ( ) => { server . context . db = await require ( './libs/mysql' ) server . context . redis = require ( './libs/redis' ) server . listen ( config . port ) network . forEach ( ip => { if ( config . port == 80 ) { console . log ( `server running at ${ ip } ` ) ; } else { console . log ( `server running at ${ ip } : ${ config . port } ` ) ; } } ) opn ( `http://localhost: ${ config . port } ` ) } ) ( ) ;

Zend Framework学习之Zend_Session

无人久伴 提交于 2020-01-22 09:31:30
会话命名空间 实现会话 代码: <?php require_once "Zend/Session/Namespace.php"; $myNamespace = new Zend_Session_Namespace('Myspace'); if(isset($myNamespace->numberOfPageRequests)) { $myNamespace->numberOfPageRequests++; }else{ $myNamespace->numberOfPageRequests = 1; } echo "用户的浏览次数为:"; echo "<font size=\"6\" color=\"#ff0000\">"; echo $myNamespace->numberOfPageRequests; echo "</font>次"; 结果: 用户的浏览次数为: 10 次 遍历会话命名空间 代码: <?php require_once "Zend/Session/Namespace.php"; $myNamespace = new Zend_Session_Namespace('Myspace'); $myNamespace->webhost = "127.0.0.1"; $myNamespace->hostname = "localhost"; $myNamespace-

webpack详细步骤

北战南征 提交于 2020-01-22 09:08:22
前言 一直在用webpack,下面总结一下 入门(一起来用这些小例子让你熟悉webpack的配置) 1.1 初始化项目 新建一个目录,初始化npm npm init webpack是运行在node环境中的,我们需要安装以下两个npm包 npm i - D webpack webpack - cli npm i -D 为npm install --save-dev的缩写 npm i -S 为npm install --save的缩写 新建一个文件夹src ,然后新建一个文件main.js,写一点代码测试一下 console . log ( 'call me nanshen' ) 配置package.json命令 执行 npm run build 此时如果生成了一个dist文件夹,并且内部含有main.js说明已经打包成功了 1.2 开始我们自己的配置 上面一个简单的例子只是webpack自己默认的配置,下面我们要实现更加丰富的自定义配置 新建一个build文件夹,里面新建一个 webpack.config.js // webpack.config.js const path = require ( 'path' ) ; module . exports = { mode : 'development' , // 开发模式 entry : path . resolve ( _

Node中的require

試著忘記壹切 提交于 2020-01-21 14:10:29
Require require作用: 加载执行模块文件的代码 返回模块的exports对象 //导出模块 exports . abc = 'hello' //导入模块 var a = require ( './a' ) console . log ( a ) //{ abc: 'hello' } 加载规则: 优先从缓存中加载 例如有三个文件main.js ,a.js ,b.js //main.js require ( './a' ) var b = require ( './b' ) console . log ( b ) //a.js console . log ( 'aaa' ) require ( './b' ) //b.js console . log ( 'bbb' ) exports . b = 'bbb' 执行node main.js结果为 aaa bbb { b : 'bbb' } 在a.js中已经加载过b.js文件,所以main.js再加载b.js的时候就不会打印bbb了 但main.js中可以得到b.js导出的exports对象 目的是为了避免模块重复加载,提高模块的加载效率 判断模块标识符 路径形式的模块标识符 require(’./a’) 参数以‘/’开头,表示加载位于绝对路径的模块文件 参数以’./'开头,表示加载位于相对路径(跟当前执行脚本的位置相比

项目伪模块化开发之:requirejs(AMD)开发

核能气质少年 提交于 2020-01-21 12:04:04
附:伪模块开发,终将会被es6的模块开发取代。其只为过渡阶段使用 一、为什么要用require.js? 最早的时候,所有Javascript代码都写在一个文件里面,只要加载这一个文件就够了。后来,代码越来越多,一个文件不够了,必须分成多个文件,依次加载。下面的网页代码,相信很多人都见过。 <script src="1.js"></script>   <script src="2.js"></script>   <script src="3.js"></script>   <script src="4.js"></script>   <script src="5.js"></script>   <script src="6.js"></script> 这段代码依次加载多个js文件。 这样的写法有很大的缺点。首先,加载的时候,浏览器会停止网页渲染,加载文件越多,网页失去响应的时间就会越长;其次,由于js文件之间存在依赖关系,因此必须严格保证加载顺序(比如上例的1.js要在2.js的前面),依赖性最大的模块一定要放到最后加载,当依赖关系很复杂的时候,代码的编写和维护都会变得困难。 require.js的诞生,就是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   (1)实现js文件的异步加载,避免网页失去响应;   (2)管理模块之间的依赖性,便于代码的编写和维护。 二、require.js的加载

js模块化的两种规范AMD和CMD

懵懂的女人 提交于 2020-01-21 03:24:35
AMD 规范在这里: https:// github.com/amdjs/amdjs- api/wiki/AMD CMD 规范在这里: https:// github.com/seajs/seajs/ issues/242 AMD 是 RequireJS 在推广过程中对模块定义的规范化产出。 CMD 是 SeaJS 在推广过程中对模块定义的规范化产出。 区别: 1. 对于依赖的模块,AMD 是提前执行,CMD 是延迟执行。不过 RequireJS 从 2.0 开始,也改成可以延迟执行(根据写法不同,处理方式不同)。CMD 推崇 as lazy as possible. 2. CMD 推崇依赖就近,AMD 推崇依赖前置,例如: // CMD 默认推荐的是 define(function(require, exports, module) { var a = require('./a') a.doSomething() // 此处略去 100 行 var b = require('./b') // 依赖可以就近书写 b.doSomething() ... }) // AMD 默认推荐的是 define(['./a', './b', 'require', 'exports'], function(a, b, require, exports) { // 依赖必须一开始就写好 a

Grunt、Gulp区别 webpack、 requirejs区别

谁说我不能喝 提交于 2020-01-21 03:20:19
1. 书写方式 grunt 运用配置的思想来写打包脚本,一切皆配置,所以会出现比较多的配置项,诸如option,src,dest等等。而且不同的插件可能会有自己扩展字段,导致认知成本的提高,运用的时候要搞懂各种插件的配置规则。 gulp 是用代码方式来写打包脚本,并且代码采用流式的写法,只抽象出了gulp. src , gulp. pipe , gulp. dest , gulp. watch gulp. task 等接口,运用相当简单。经尝试,使用gulp的代码量能比grunt少一半左右。 2. 任务划分 gulp 是工具链、构建工具,可以配合各种插件做js压缩,css压缩,less编译 替代手工实现自动化工作 1. 构建工具 :  可以用构建基础项目 2. 自动化 : 可以通过gulp.task配置各接口自动对js,css,html代码进行压缩, 自动刷新页面( IDE好多已经可以自动刷新了 ) 3. 提高效率用 : 可以编译less语法,可认快速对css的编辑 webpack 是文件打包工具,可以把项目的各种js文、css文件等打包合并成一个或多个文件,主要用于模块化方案,预编译模块的方案 1. 打包工具 : gulp 也可以,但是需要按项目配置属性项 , webpack 很集成了,简单 2. 模块化识别 3. 编译模块代码方案用 所以定义和用法上来说 都不是一种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