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cli

Redis入门(1)

亡梦爱人 提交于 2020-08-11 07:09:38
* [在Docker中使用Redis] * [Redis-Cli] * [命令的返回值类型] * [Redis中的多数据库] * [基础命令] Redis是REmote DIctionary Server(远程字典服务器)的缩写,它以字典结构存储数据,并允许其他应用通过TCP协议读写字典中的内容。 Redis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都存储在内存中。由于内存的读写速度远快于硬盘,因此Redis在性能上对比其他基于硬盘存储的数据库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在一台普通的笔记本电脑上,Redis可以在一秒内读写超过十万个键值。同时Redis也支持持久化数据到硬盘。 在Docker中使用Redis 在Docker中学习和使用Redis非常方便,免去了直接在机器上安装: $ docker run -itd --name redis-test -p 6379:6379 redis:latest redis的默认监听的端口为6379,然后就可以进入redis容器了: $ docker exec -it redis-test /bin/bash Redis-Cli redis-cli是Redis的命令行客户端,可以通过cli向Redis发送一系列命令。 在前面docker exec进入redis容器后,就可以使用redis-cli了,可以将命令作为redis-cli的参数

Linux安装redis和部署

谁都会走 提交于 2020-08-11 04:44:47
第一步:下载安装包 访问https://redis.io/download 到官网进行下载。这里下载最新的4.0版本. 第二步:安装 1.通过远程管理工具,将压缩包拷贝到Linux服务器中,执行解压操作 tar -zxf redis-4.0.9.tar.gz 2.进入解压文件目录使用make对解压的Redis文件进行编译 图示:这里因为我redis的安装目录在 /usr/locat/ 目录下,因此会有如下操作 注:如果在编译过程中出现问题,有可能是安装包下载的有误,这里可以尝试的用别人下载的安装包或者直接用 wget http://download.redis.io/releases/redis-4.0.9.tar.gz 如果发现上述读不能解决问题,请参照该链接:https://www.cnblogs.com/liu2-/p/6914159.html 编译完成之后,可以看到解压文件redis-3.0.7 中会有对应的src、conf等文件夹 3.编译成功后,进入src文件夹,执行make install进行Redis安装。 如下图示安装完成,界面如下: 第三步:部署 1.为了方便管理,将Redis文件中的conf配置文件和常用命令移动到统一文件中 1)、创建bin和etc文件 如图示: 2)、回到刚刚安装目录,找到redis.conf,将其复制移动到 /usr/local

docker搭建redis集群(适用于5.0+)

眉间皱痕 提交于 2020-08-11 04:24:41
前言 Redis集群至少需要3个节点,因为投票容错机制要求超过半数节点认为某个节点挂了该节点才是挂了,所以2个节点无法构成集群。 Redis要求 一主一从的搭配至少要 六个节点,形成三对主从。在项目的实际部署中应用了2台物理机,每台分别部署了3个节点,本篇使用两台虚拟机进行Redis集群部署 部署 一、docker拉取redis # docker 拉取redis镜像 docker pull redis # redis 镜像详情(保证redis版本大于5.0.0) docker inspect redis 二、创建存储目录 # 创建文件夹 mkdir -p /opt/docker/redis-cluster/redis-{6379,6380,6381} # 在每个文件夹中创建data目录和redis.conf配置文件,取名为:redis-6379.conf、redis-6380.conf、redis-6381.conf redis.conf地址 三、修改配置文件的内容 port 7000 ##节点端口 cluster-enabled yes ##cluster集群模式 cluster-config-file nodes.conf ##集群配置名 cluster-node-timeout 5000 ##超时时间 appendonly yes ##持久化模式 protected-mode

Linux下设置redis访问密码

痞子三分冷 提交于 2020-08-10 17:57:06
一、查找redis.conf文件 我们服务器已经安装了redis,现在通过命令查看下redis的进程: [root@lnp ~]# ps -aux|grep redis root 7374 0.0 0.0 145312 7524 ? Ssl 16:37 0:00 redis-server 192.168.17.105:6379 root 10692 0.0 0.0 112724 984 pts/7 S+ 16:54 0:00 grep --color=auto redis 可以看到我们的redis-server的服务地址为192.168.17.105,端口为6379,对外访问的时候需要指定对应的IP和端口: redis-cli -h 192.168.17.105 -p 6379 查找redis安装目录 > whereis redis redis: /usr/local/redis 我们可以看到redis在该目录下安装,然后找到配置文件redis.conf > find /usr/local/redis/ -name redis.conf /usr/local/redis/etc/redis.conf 修改配置文件: vim redis.conf 改该配置文件即可: # requirepass foobared requirepass 123 指定密码123 最后一步

Redis基础知识

…衆ロ難τιáo~ 提交于 2020-08-10 16:54:19
1、什么是Redis Redis是一个高性能的key-value内存数据库,是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 2、Redis的五种数据类型: redis的五种数据类型分别为:String(字符串)、列表(List)、哈希(Hash)、Set(集合)、ZSet(有序集合) 在Redis5.0以后又加入了stream数据类型,stream的典型应用有生产者消费者队列等(list也能做,但stream更好,比如stream能够支持持久化,而list不能)。 3、Redis的作用 使用缓存的主要目的是提升查询速度和保护数据库等稀缺资源不被占满。 4、Redis的缓存穿透、缓存击穿、缓存雪崩 缓存穿透指的是在Redis中没有请求的数据,导致大量的数据库请求,且数据库中可能依然没有相应的数据。(不排除有恶意的数据库攻击),通常需要给查不到的数据设置一个空值,或者使用布隆过滤器的方式进行拦截。 缓存击穿是指一个热点key被大量访问,由于突然的缓存时间过期等原因,导致的大量的数据库请求,应对策略是对某些热点key不设置过期时间,或者使用锁限制请求。 缓存雪崩是数据库中的大量缓存过期,导致的大量数据库请求。应对策略通常是对不同的key使用随机的过期时间,保证过期时间尽可能的均匀分布,对热点数据不设置过期时间。 5、Redis的使用 启动redis服务:nohup redis-server 登录redis客户端

安装单节点Redis

坚强是说给别人听的谎言 提交于 2020-08-10 14:29:31
转发链接 http://www.python3.vip/tut/webdev/django/17/ Linux 上安装 Redis 推荐采用源码编译安装的方式,这样可以自由的选择要安装的Redis版本。 比如在centos 7 上,以root用户登录,执行下面的命令下载、解压、编译安装 wget http://download.redis.io/releases/redis- 5 . 0 . 6 .tar.gz tar xzf redis- 5 . 0 . 6 .tar.gz cd redis- 5 . 0 . 6 make make test make install 接下来执行配置 和 启动 Redis 服务的命令 cd utils/ ; ./install_server.sh 过程中会有如下的交互式提示,基本上一路回车确认,使用默认配置,就可以了。 Welcome to the redis service installer This script will help you easily set up a running redis server Please select the redis port for this instance: [ 6379 ] Selecting default: 6379 Please select the redis config

Linux下搭建Redis环境

て烟熏妆下的殇ゞ 提交于 2020-08-10 12:54:11
准备资源:linux centOS, Redis tar包。 1.解压Redis tar包; tar -xzvf redis-x.x.x.tar.gz 2.进入解压后的redis目录; cd redis-x.x.x 3.编译redis; make 4.整合redis到指定目录; make PREFIX=路径 install 5.在指定redis目录下创建conf目录; mkdir conf 6.把解压目录下的conf文件拷到新建目录conf中; cp *.conf 路径/conf/ 7.打开redis配置文件redis.conf; vim redis.conf 8.修改redis 主机IP 端口PORT; 修改ip为指定主机ip:找到bind参数,修改指定ip 如:bind 127.0.0.1 修改port为指定port:找到port参数,修改指定port 如:port 6379 9.配置redis访问密码; 打开requirepass参数:找到requirepass参数并修改 如: requirepass mypassword 10.进入bin目录,启动redis,指定配置文件; cd bin redis-server ../conf/redis.conf & 11.使用客户端访问redis; redis-cli -h 指定ip -p 指定端口 -a 指定密码(如果无密码不需要)

Redis服务之常用配置(一)

笑着哭i 提交于 2020-08-09 21:02:31
  上一篇博客聊了下redis的简介以及redis的yum安装和源码编译安装需要注意到问题,回顾请参考 https://www.cnblogs.com/qiuhom-1874/p/13378138.html ;今天我们来对redis的配置文件相关资料和配置的使用和说明;   yum安装的redis默认版本是3.2.12,默认配置文件就是/etc/redis.conf;默认配置文件大概可以分如下段配置 [root@node1 ~]# grep "^###" /etc/redis.conf ################################## INCLUDES ################################### ################################## NETWORK ##################################### ################################# GENERAL ##################################### ################################ SNAPSHOTTING ################################ #################################

redis设置、查看和校验密码

眉间皱痕 提交于 2020-08-09 12:14:15
Redis没有实现访问控制这个功能,但是它提供了一个轻量级的认证方式(密码),可以通过编辑【redis.conf】配置文件来启用认证,这里简单介绍一下Redis中如何设置、查看和校验密码(登录验证和操作时验证)。 通过配置文件修改Redis的密码 在【redis.conf】配置文件中有一个【requirepass】配置项,这个配置项就是配置Redis访问密码的参数: requirepass yanggb 注意事项 1.修改访问密码之后要重启Redis。 2.设置的访问密码要尽可能复杂,尽可能长(正式上线)。因为Reids的查询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一个不怀好意的外部用户想要破解密码的话,一秒钟可以尝试150K个密码,这时候只要设置的密码足够复杂足够长,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密码被轻易破解。 通过命令修改Redis的密码 修改Redis密码的命令是: config set requirepass yanggb 注意事项 1.通过命令修改访问密码不需要重启Redis(即时生效)。 2.如果【redis.conf】配置文件中的【requirepass】配置项已经被配置,通过命令修改的访问密码会被记录到该参数中,这种情况下修改之后是一直有效的。 3.如果【redis.conf】配置文件中的【requirepass】配置项没有被配置,通过命令修改的访问密码不会被记录到该参数中

Redis执行Lua脚本文件方法

余生长醉 提交于 2020-08-09 08:47:34
1. 编写好lua脚本文件 2. 将lua加载到redis服务中 redis-cli script load "$(cat 【替换成编写的lua文件名】.lua)" 执行成功后,会返回一段SHA码。 3. 执行 EvalSHA命令 注意复制第2步返回的SHA码 来源: oschina 链接: https://my.oschina.net/90design/blog/4293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