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ileReader.result

[亡魂溺海] 提交于 2019-12-05 15:32:14
FileReader.result 该属性返回文件的内容。此属性仅在读取操作完成后才有效,并且数据的格式取决于用于启动读取操作的方法。 FileReader ] **result** 句法 var file = instanceOfFileReader .result 值 适当的字符串或 ArrayBuffer ]基于哪种读取方法来启动读取操作。该值是 null 读数是否尚未完成或未成功。 结果类型如下所述。 方法 描述 readAsArrayBuffer() 的 result 是JavaScript ArrayBuffer 包含的二进制数据。 readAsBinaryString() 该 result 包含在一个字符串的文件的原始的二进制数据。 readAsDataURL() 该 result 是一个字符串 data: 表示文件的传输数据的URL。 readAsText() 该 result 是一个字符串文本。 例 此示例展示了一个函数, read() 该函数从file input读取文件。它的工作方式是创建一个 FileReader 对象并为加载事件创建一个侦听器,以便在读取文件时 result 获取并将其传递给提供给的回调函数 read() 。 内容作为原始文本数据处理。 var fileInput = document.querySelector('input[type=

(安全之路)从头开始学python编程

流过昼夜 提交于 2019-12-05 14:03:09
0x00 python学习路径 b站(哔哩哔哩)视频,w3cschool(详情百度),官方文档,各大群内获取 0x01 python的学习要点 open()函数:有两个参数,文件名跟模式,模式分四种 "r" - 读取 - 默认值。打开文件进行读取,如果文件不存在则报错。 "a" - 追加 - 打开供追加的文件,如果不存在则创建该文件。 "w" - 写入 - 打开文件进行写入,如果文件不存在则创建该文件。 "x" - 创建 - 创建指定的文件,如果文件存在则返回错误。 可以指定文件是应该作为二进制还是文本模式进行处理。 "t" (txt)- 文本 - 默认值。文本模式。 "b"(binary) - 二进制 - 二进制模式(例如图像)。 0x02 利用函数进行文本调用 在 f = open("demofile.txt")跟f = open("demofile.txt", "rt")是一样的,因为r(read)t(txt)是默认的,不写也没有关系,不过可以知道open函数的使用方法。要确定文件是否存在,不然会报错。 在open函数(用于返回文件对象)后,还有一个read函数,用于读取文件内容,例如 f = open("demofile.txt", "r") print(f.read()) 在read函数里面可以用数字表示显示前几个字符,如read(5),则显示文件中前五个字符

python I/O编程

…衆ロ難τιáo~ 提交于 2019-12-05 13:30:11
1.文件读写 使用open打开文件,f=open('/user/test.txt','r'),r表示可读 如果文件不存在,则抛出IOError 文件打开,则用read()方法进行读取 最后关闭用close()方法 python中引入with语句,和try...finally效果一样,但是不用调用close方法 >>> with open('/path/file','f') as f: print(f.read) read会一次性读取全部内容,如果文件有10G,内存就爆了,所以,要保险起见,可以反复调用 read(size) 方法,每次最多读取size个字节的内容。另外,调用 readline() 可以每次读取一行内容,调用 readlines() 一次读取所有内容并按行返回 list 。因此,要根据需要决定怎么调用。如果文件很小, read() 一次性读取最方便;如果不能确定文件大小,反复调用 read(size) 比较保险;如果是配置文件,调用 readlines() 最方便: >>> for line in f.readlines(): print(line.strip()) file—like Object 定义:open函数中返回的read方法的对象 二进制文件:如图片、视频,用‘rb’模式打开 >>> f = open('/Users/michael/test.jpg',

数据库必知必会:锁和事务

旧城冷巷雨未停 提交于 2019-12-05 09:33:22
写在前面 这篇文章是在网络上看到其他作者的优秀博文,自己消化理解之后所做的记录。文章基于 MySQL 中的 InnoDB 存储引擎。 原博文地址: 点我 锁 锁知识概览 我们先看一张锁的概览图,方便后续的讲述: 我们的程序在一般情况下还是可以跑得好好的。因为这些锁数据库 隐式 帮我们加了;只在某些特定的场景下,才需要程序员手动加锁。 在执行「查询语句」 SELECT 前,会自动给涉及的所有表加「表级锁」中的 读锁 ;在执行「更新操作」 UPDATE、DELETE、INSERT 前,会自动给涉及的表加「表级锁」中的 写锁 对于 InnoDB ,且 使用了索引 的「更新操作」 UPDATE、DELETE、INSERT 语句;这时 InnoDB 会将「表锁」转换成「行锁」,也就是会自动给涉及数据集加「行级锁」中的 排他锁(X) 注意 :InnoDB 只有通过「索引」检索数据才使用「行级锁」,否则,InnoDB将使用表锁;也就是说,InnoDB 的 行锁基于索引 。 一种特殊情况 如果我们对表中的某列加的是「普通索引」,那也就意味着: 索引列属性可能重复 。 对于普通索引,当 重复率高 时,MySQL 不会把这个普通索引当做索引,即会造成一个没有索引的SQL,从而 形成表锁 。 锁的分类 从上图中,以锁的粒度出发,我们可以看到锁分为「表级锁」和「行级锁」 『表锁』:开销小,加锁快

精通awk系列(3):铺垫知识:读取文件的几种方式

二次信任 提交于 2019-12-05 09:08:24
回到: Linux系列文章 Shell系列文章 awk系列文章 读取文件的几种方式 读取文件有如下几种常见的方式: 下面使用Shell的read命令来演示前4种读取文件的方式(第五种按字节数读取的方式read不支持)。 按字符数量读取 read的-n选项和-N选项可以指定一次性读取多少个字符。 # 只读一个字符 read -n 1 data <a.txt # 读100个字符,但如果不足100字符时遇到换行符则停止读取 read -n 100 data < a.txt # 强制读取100字符,遇到换行符也不停止 read -N 100 data < a.txt 如果按照字符数量读取,直到把文件读完,则使用while循环,且将文件放在while结构的后面,而不能放在while循环的条件位置: # 正确 while read -N 3 data;do echo "$data" done <a.txt # 错误 while read -N 3 data < a.txt;do echo "$data" done 按分隔符读取 read命令的-d选项可以指定读取文件时的分隔符。 # 一直读取,直到遇到字符m才停止,并将读取的数据保存到data变量中 read -d "m" data <a.txt 如果要按分隔符读取并读完整个文件,则使用while循环: while read -d "m"

UiPathExcel读取操作

好久不见. 提交于 2019-12-05 09:05:56
一、Uipath操作Excel的相关基本概念 1.UiPath操作Excel的两组方法 App Integration > Excel VS System > File > Workbook 使用上的差异: 前者对Excel 的操作必须包含在 Excel application Scope 控件里面,工作簿路径统一在此设置; 后者的工作簿路径写在每个单独控件里面的,需要分别设置; 使用第一组(Excel)的时候,一定会打开EXCEL,而且完成之后不会自动关闭 Excel 进程; 而使用第二组(Workbook)的时候,不会创建 Excel 进程,不存在 EXCEL 进程残留的问题,对工作簿的连续操作时无需频繁打开和关闭工作簿,理论上运行速度更快; 所以后续案例使用到的Excel控件都位于System > File > Workbook 下; 二、Excel 读操作 1.读取一个单元格 (1)控件介绍 Read Cell: 使用Read Cell 控件,读取Excel的一个单元格内容 常用属性介绍: Input: Cell:需要读取的单元格的坐标 SheetName: 需要读取的工作簿名称 WorkbookPath:需要读取的Excel文件路径 Misc: Private:如果选中,则变量和参数的值不再记录在详细级别 Options: Password:Excel文件密码(如无可忽略

Python之路Day08

心已入冬 提交于 2019-12-05 08:51:39
文件操作 open() -- 打开 open通过Python控制操作系统打开文件 f=open('文件路径',mode='r',encoding='utf-8') mode -- 不写就默认是r f -- 文件句柄 file -- 文件位置 encoding -- 文件编码 r print(f.read()) -- 全部读取 文件只能读取一次 print(f.read(3)) -- 按照字符读取(读不到最后一位) f.readline() -- 读取一行,默认尾部有一个\n f.readlines() -- 一行一行读取,全部储存在列表中 路径转义: 都改成 "\\" 在路径开头加r 路径: 绝对路径:从磁盘(C盘)开始查找 相对路径:相对于某个文件进行查找 rb f=open('文件路径',mode='rb') 字节操作时,不能指定encoding编码 f.read() f.read(3) -- 按照字节读取 f.readline() f.readlines() r 和rb的区别: r需要指定encoding,rb不需要 r中的read(3)按照字符读取,rb模式中按照字节读取 read 和 readlines 如果文件较大时,会出现内存溢出 解决方案:文件较大时使用for循环 f=open('文件路径',mode='r',encoding='utf-8')for i in f:

MySQL锁会不会,你就差看一看

 ̄綄美尐妖づ 提交于 2019-12-05 06:50:34
数据库锁知识 不少人在开发的时候,应该很少会注意到这些锁的问题,也很少会给程序加锁(除了库存这些对数量准确性要求极高的情况下),即使我们不会这些锁知识,我们的程序在一般情况下还是可以跑得好好的。因为这些锁数据库隐式帮我们加了,只会在某些特定的场景下才需要手动加锁。 对于UPDATE、DELETE、INSERT语句,InnoDB会自动给涉及数据集加排他锁(X) MyISAM在执行查询语句SELECT前,会自动给涉及的所有表加读锁,在执行增、删、改操作前,会自动给涉及的表加写锁,这个过程并不需要用户干预 表锁 首先,从锁的粒度,我们可以分成两大类: 表锁 :开销小,加锁快;不会出现死锁;锁定力度大,发生锁冲突概率高,并发度最低 行锁:开销大,加锁慢;会出现死锁;锁定粒度小,发生锁冲突的概率低,并发度高 不同的存储引擎支持的锁粒度是不一样的==:InnoDB行锁和表锁都支持、MyISAM只支持表锁!InnoDB只有通过索引条件检索数据才使用行级锁==,否则,InnoDB使用表锁也就是说,InnoDB的行锁是基于索引的! 表锁下又分为两种模式: 表读锁(Table Read Lock)&& 表写锁(Table Write Lock) 从下图可以清晰看到,在表读锁和表写锁的环境下:读读不阻塞,读写阻塞,写写阻塞!读读不阻塞:当前用户在读数据,其他的用户也在读数据,不会加锁 读写阻塞

python学习-day3 文件操作

*爱你&永不变心* 提交于 2019-12-05 06:21:37
day3 1.文件读写 2.函数 文件操作 r read 只读,不写默认为r w write 只写 a 追加,能写不能读,不会清空以前的内容 f = open('a.txt',’w',encoding='utf-8') f.read() #read直接读所有内容; f.readlines() #读取所有文件内容,返回一个list,元素是每行的数据看,大文件时不要用,会把文件内容都读到内存中 f.readline() #每次读一行内容 f.close() #关闭文件 #文件指针 f = open('b.txt','w') f.write('abcdcde\n') #只能写字符串 f.writelines(['abc','12344']) #writelines可以写list,或者集合,自动循环读取每个元素 f.close() r 能读,不能写,打开不存在的文件会报错 w 能写,不能都,清空以前的内容 a 能写,不会清空以前的内容,不能读,追加 r+ 读写模式 w+ 写读模式 a+ 追加读模式 #r+模式,能读能写,打开不存在的文件会报错 #read()和write()位置不同,先读和后读位置不一样 f = open('a.txt','r+',encoding='utf-8) print(f.read()) #文件指针读完到最后 f.write('r+模式111') f.close()

jquery read()与javascripts onload()之间的区别(原创)

我是研究僧i 提交于 2019-12-05 05:41:43
实际上,在以前大多数情况下,当我们需要用在页面完成后执行一些函数时,大家都会用javascript写一个window.onload的这样一个函数接口,而现在随着jquery的进入主流,我们习惯改变了,我们会采取 jQuery(document).read()的函数加载。那么他们两个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以下这是个人的一些理解。 首先从方法的使用上来说,我们使用window.onload=function(){},一整个页面是只能使用一次的,两个则会引起冲突,所以我们只能使用一次,如果有多个函数需要加载的话,我们必须做这么写。 <!-- lang: js --> window.onload=function(){function1(); function2(); function3(); function4(); } 当然现在如果使用jQuery的话我们不用这么集中的写在一起,因为read()函数时可以在同一个页面重复多次使用,并且正确加载出你最终要执行的所有函数 <!-- lang: js --> jQuery(document).read(function1()); jQuery(document).read(function2()); jQuery(document).read(function3()); 当然也有执行效率的问题,准确的来说jQuery(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