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打面试官系列:Redis 性能优化的 13 条军规大全
1.缩短键值对的存储长度 键值对的长度是和性能成反比的,比如我们来做一组写入数据的性能测试,执行结果如下: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 key 不变的情况下,value 值越大操作效率越慢,因为 Redis 对于同一种数据类型会使用不同的内部编码进行存储,比如字符串的内部编码就有三种: int(整数编码) raw(优化内存分配的字符串编码) embstr(动态字符串编码),这是因为 Redis 的作者是想通过不同编码实现效率和空间的平衡,然而数据量越大使用的内部编码就越复杂,而越是复杂的内部编码存储的性能就越低。 这还只是写入时的速度,当键值对内容较大时,还会带来另外几个问题: · 内容越大需要的持久化时间就越长,需要挂起的时间越长,Redis 的性能就会越低; · 内容越大在网络上传输的内容就越多,需要的时间就越长,整体的运行速度就越低; · 内容越大占用的内存就越多,就会更频繁的触发内存淘汰机制,从而给 Redis 带来了更多的运行负担。 因此在保证完整语义的同时,我们要尽量的缩短键值对的存储长度,必要时要对数据进行序列化和压缩再存储。 2.使用 lazy free 特性 lazy free 特性是 Redis 4.0 新增的一个非常使用的功能,它可以理解为惰性删除或延迟删除。意思是在删除的时候提供异步延时释放键值的功能,把键值释放操作放在 BIO(Background 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