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wd

从C#中通过Windows窗体添加信息到数据库 (添加学生信息)

北战南征 提交于 2020-01-02 19:53:25
如上图所示界面,当我们点击保存按钮时将会将表格中的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中去,与数据库进行一个交互 第一步我们就是要获取到表格中的数据 string pwd = textpwd.Text; //获得第一次输入密码 string agePqd = txtsurepwd.Text; //获得第二次输入的密码 string name = textname.Text; //获得用户输入的名字 int grendID = Change(); //获得用户输入年级 string phone = textphone.Text; //获得用户输入的电话 string Email = txtEmail.Text; //获得用户输入的Email DateTime birthday = time.Value; //获得用户输入的出生日期 string gender = string.Empty; //获得用户输入的性别 if (boy.Checked) { gender = "1"; } else { gender = "0"; } 因为性别是单选按钮,所以获取方式如上面的代码 为了严谨性,我们可以在与数据库交互之前先进行一道两次输入密码是否正确的判断         string pwd = textpwd.Text; //获得第一次输入密码 string agePqd = txtsurepwd.Text;

MyBatis入门(根据官方文档学习)

落爺英雄遲暮 提交于 2020-01-02 14:22:40
简介 MyBatis 是一款优秀的持久层框架,它支持定制化 SQL、存储过程以及高级映射。MyBatis 避免了几乎所有的 JDBC 代码和手动设置参数以及获取结果集。MyBatis 可以使用简单的 XML 或注解来配置和映射原生类型、接口和 Java 的 POJO(Plain Old Java Objects,普通老式 Java 对象)为数据库中的记录。 入门 首先导入依赖以及过滤配置(不加过滤配置,maven可能会无法加载Mapper.xml文件) < dependencies > < dependency > < groupId > mysql </ groupId > < artifactId > mysql-connector-java </ artifactId > < version > 8.0.17 </ version > </ dependency > < dependency > < groupId > org.mybatis </ groupId > < artifactId > mybatis </ artifactId > < version > 3.5.2 </ version > </ dependency > < dependency > < groupId > junit </ groupId > < artifactId > junit </

python3基础2

半世苍凉 提交于 2020-01-01 01:20:59
1、表达式 if......else (1)用户登录验证 import getpass name=input("请输入用户名:") pwd=getpass.getpass("请输入密码:") if name=="xiaoming" and pwd=="123": print("welcome you!!!") else: print("用户名或密码错误!") (2)猜年龄游戏 age=18 userage=int(input("请输入年龄:")) if age<userage: print("猜大了!!!") elif age>userage: print("猜小了!!!") else: print("恭喜你猜对啦!!!") 2、表达式 for 例子:(1)输出循环10次 for i in range(10): print("i:",i) 输出结果为: i: 0 i: 1 i: 2 i: 3 i: 4 i: 5 i: 6 i: 7 i: 8 i: 9 (2)输出循环10次,遇到5的不走了,直接跳入下一次循环 for i in range(10): if i==5: continue print("i:",i) 输出结果为: i: 0 i: 1 i: 2 i: 3 i: 4 i: 6 i: 7 i: 8 i: 9 (3)输出循环10次,遇到5就不走了,直接退出 for i in

原生ajax中get和post请求

强颜欢笑 提交于 2019-12-30 21:18:18
后台代码: class AjaxHanlder(tornado.web.RequestHandler): def get(self): print(self.get_argument('type',None)) if self.get_argument('type',None): self.write("get ok") else: self.render('ajax_test.html') def post(self, *args, **kwargs): self.write("post ok") 前端ajax: 为了兼容各个浏览器都有ajax方法 function GetXhr(){ var xhr=null; if(XMLHttpRequest){ xhr=new XMLHttpRequest(); }else{ xhr=new ActiveXObject("Microsoft.XMLHTTP"); } return xhr; } 其中get请求一般都把数据放到url中,而不是send()中 function XhrGetRequest(){ var xhr=GetXhr(); //定义回调函数 xhr.onreadystatechange=function(){ if(xhr.readyState==4){ document.getElementsByClassName(

flask form表单验证

独自空忆成欢 提交于 2019-12-30 04:24:39
新建forms.py文件 #!/usr/bin/env python #-*-coding:utf-8-*- #导入模块 from flask_wtf import FlaskForm #FlaskForm 为表单基类 from wtforms import StringField,PasswordField,SubmitField #导入字符串字段,密码字段,提交字段 from wtforms.validators import DataRequired,ValidationError from models import Admin              #从models导入模型(表) #定义登录表单,并且需要在视图函数(views.py)中实例化 class LoginForm(FlaskForm): account = StringField( # 标签 label="账号", # 验证器 validators=[ DataRequired('请输入用户名') ], description="账号", # 附加选项,会自动在前端判别 render_kw={ "class":"form-control", "placeholder":"请输入账号!", "required":'required' #表示输入框不能为空,并有提示信息 } ) pwd =

Gradle混淆+打包Jar包基础

丶灬走出姿态 提交于 2019-12-29 09:49:58
本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出处 。 文章最后会附带源码下载地址,有需要的朋友可下载。 通常我们编写Android APP时有这样的需求:(1)代码混淆;(2)模块化;(3)向第三方提供JAR包。下面将以实例的形式向初学Android或开始使用AndroidStudio(AS)的朋友介绍下这几部分。 引述: (1)AS采用了Gradle的构建工具,可以让我们很方便的对我们的APP进行配置,比如版本、支持最低API level 、代码混淆文件、第三方库等等,具体语法请查考其他朋友的文章。 (2)AS提供了模块编程,便于我们对APP进行分层和理清架构,个人推荐初学者可以参考下这篇 文章 。 实例正文: 本文实例仅作为演示使用,重点是演示代码混淆和打包JAR,所以功能都进行了简化并省略了很多逻辑代码。 基本需求:接受用户的登录请求,模拟完成向服务端发起登录请求,并提示登录结果。 一、创建项目 项目目录结构: 个人习惯将各模块创建为平级,模块(android library)描述: app:用户模块,用户交互界面、用户资源等 model:实体模块 player:核心业务模块 utils:辅助类模块。 提示:创建模块时注意模块类型为Android Library,否则会对后面的一些功能会有影响。 二、代码编写 (1)model模块 用户登录信息实体: 1 package xiaoshubao

Cookies讲座

泪湿孤枕 提交于 2019-12-28 05:27:26
什么是 Cookie?Cookie 其实是一个标签,经常可能听到的中文翻译:小舔饼。当你访问一个需要唯一标识你的站址的 WEB 站点时,它会在你的硬盘上留下一个标记,下一次你访问同一个站点时,站点的页面会查找这个标记。   每个 WEB 站点都有自己的标记,标记的内容可以随时读取,但只能由该站点的页面完成。每个站点的Cookie与其他所有站点的Cookie存在同一文件夹中的不同文件内(你可以在 win98 的 Windows 目录下的 Cookie 文件夹中找到它们,而 win2k 则在 Documents and Settings 文件夹下特定用户的 cookies 文件夹中)。   一个 Cookie 就是一个唯一标识客户的标记,Cookie 可以包含在一个对话期或几个对话期之间某个 WEB 站点的所有页面共享的信息,使用 Cookie 还可以在页面之间交换信息。这项功能经常被使用在要求认证客户密码以及电子公告板、WEB 聊天室等 ASP 程序中。   尽管现在听起来cookie没有什么激动人心的,但实际上利用它,你能实现许多有意义的功能!比如说:你可以在站点上放置一个调查问答表,询问访问者最喜欢的颜色和字体,然后根据这些定制用户的web界面。并且,你还可以保存访问者的登录密码,这样,当访问者再次访问这个站点时,不用再输入密码进行登录。   当然,cookie也有一些不足。首先

验证用户注册信息的合法性

只谈情不闲聊 提交于 2019-12-28 00:33:14
< ! DOCTYPE html > < html lang = "en" > < head > < meta charset = "UTF-8" > < title > Title < / title > < / head > < body > < form name = "form1" method = "post" action = "" onsubmit = "return check(this)" > < ul > < li > 用户名: < input type = "text" name = "username" id = "username" title = "用户名" > < / li > < li > 密 & nbsp ; & nbsp ; & nbsp ; & nbsp ; 码: < input type = "password" name = "pwd" id = "pwd" title = "密码" > < / li > < li > E - mail & nbsp ; : < input type = "text" id = "email" name = "email" title = "电子邮件" > < / li > < li > < input type = "submit" value = "确定" > < input type = "reset

Linux之cd、pwd、mkdir、rmdir

拈花ヽ惹草 提交于 2019-12-26 09:45:00
cd 、 pwd 、 mkdir 、 rmdir 命令功能: 切换到指定的目录,可用绝对路径和相对路径 命令格式: cd directory 命令参数: 无 命令实例: 1.切换到/bin目录 vbird@Ubuntu1604:~$ pwd /home/vbird vbird@Ubuntu1604:~$ cd /bin/ vbird@Ubuntu1604:/bin$ pwd /bin 2.切换到自己的主文件夹 vbird@Ubuntu1604:/bin$ pwd /bin vbird@Ubuntu1604:/bin$ cd ~ vbird@Ubuntu1604:~$ pwd /home/vbird //root的主文件夹是/root 3.切换到上次进入的目录 vbird@Ubuntu1604:/bin$ pwd /bin vbird@Ubuntu1604:/bin$ cd ~ vbird@Ubuntu1604:~$ pwd /home/vbird vbird@Ubuntu1604:~$ cd - /bin vbird@Ubuntu1604:/bin$ pwd /bin 4.切换到上层目录 vbird@Ubuntu1604:/bin$ pwd /bin vbird@Ubuntu1604:/bin$ cd .. vbird@Ubuntu1604:/$ pwd / 命令功能:

web框架

邮差的信 提交于 2019-12-24 20:56:30
一、 http协议 HTTP协议是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的缩写,是用于从万维网(WWW:World Wide Web )服务器传输超文本到本地浏览器的传送协议。 HTTP是一个基于TCP/IP通信协议来传递数据(HTML 文件, 图片文件, 查询结果等)。 HTTP是一个属于应用层的面向对象的协议,由于其简捷、快速的方式,适用于分布式超媒体信息系统。它于1990年提出,经过几年的使用与发展,得到不断地完善和扩展。目前在WWW中使用的是HTTP/1.0的第六版,HTTP/1.1的规范化工作正在进行之中,而且HTTP-NG(Next Generation of HTTP)的建议已经提出。 HTTP协议工作于客户端-服务端架构为上。浏览器作为HTTP客户端通过URL向HTTP服务端即WEB服务器发送所有请求。Web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请求后,向客户端发送响应信息。 二、HTTP特点 1、简单快速:客户向服务器请求服务时,只需传送请求方法和路径。请求方法常用的有GET、HEAD、POST。每种方法规定了客户与服务器联系的类型不同。由于HTTP协议简单,使得HTTP服务器的程序规模小,因而通信速度很快。 2、灵活:HTTP允许传输任意类型的数据对象。正在传输的类型由Content-Type加以标记。 3.无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