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

k8s部署prometheus

﹥>﹥吖頭↗ 提交于 2020-03-13 11:02:28
https://www.kancloud.cn/huyipow/prometheus/527092 https://songjiayang.gitbooks.io/prometheus/content/demo/target.html 创建 monitoring namespaces apiVersion: v1 kind: Namespace metadata: name: monitoring Prometheus RBAC 权限管理 创建prometheus-k8s 角色账号 apiVersion: v1 kind: ServiceAccount metadata: name: prometheus-k8s namespace: monitoring 在kube-system 与 monitoring namespaces 空间,创建 prometheus-k8s 角色用户权限 。 apiVersion: rbac.authorization.k8s.io/v1beta1 kind: Role metadata: name: prometheus-k8s namespace: monitoring rules: - apiGroups: [""] resources: - nodes - services - endpoints - pods verbs: ["get",

kubernetes mysql pod sql文件导入问题

一个人想着一个人 提交于 2020-03-12 22:40:42
当你需要在pod里面执行mysql 导入sql文件时,经常会发现sql文件无法找到,如下命令: kubectl exec -i mysql -n db -- mysql -uroot -lalalala spring < your_scripts.sql 其主要原因在于 kubectl是读取的系统的路径,而不是pod里面的路径,其实可以直接加上你当前系统的路径,就可以执行了 最后推荐本人新书 内容简介:近年来机器学习是一个热门的技术方向,但机器学习本身并不是一门新兴学科,而是多门成熟学科(微积分、统计学与概率论、线性代数等)的集合。其知识体系结构庞大而复杂,为了使读者朋友能够把握机器学习的清晰的脉络,本书尽可能从整体上对机器学习的知识架构进行整理,并以Sklearn和Keras等机器学习框架对涉及的相关理论概念进行代码实现,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书分为4个部分:第1章至第3章主要介绍机器学习的概念、开发环境的搭建及模型开发的基本流程等;第4章至第7章涵盖回归、分类、聚类、降维的实现原理,以及机器学习框架Sklearn的具体实现与应用;第8章至第12章主要阐述深度学习,如卷积神经网络、生成性对抗网络、循环神经网络的实现原理,以及深度学习框架Keras的具体实现与应用;第13章简单介绍机器学习岗位的入职技巧。 本书可作为机器学习入门者、对机器学习感兴趣的群体和相关岗位求职者的参考用书

Tungsten Fabric与K8s集成指南丨创建隔离命名空间

自闭症网瘾萝莉.ら 提交于 2020-03-12 18:51:44
作者:吴明秘 Hi!欢迎来到Tungsten Fabric与Kubernetes集成指南系列,本文介绍如何创建隔离的命令空间,并对其网络连通性进行验证。Tungsten Fabric与K8s集成指南系列文章,由TF中文社区为您呈现,旨在帮助大家了解Tungsten Fabric与K8s集成的基础知识。大家在相关部署中有什么经验,或者遇到的问题,欢迎与我们联系。 K8s与Tungsten Fabric集成后有四种配置模式,分别为:默认模式、自定义隔离模式、命名空间隔离模式、嵌套模式。 默认模式 :Tungsten Fabric创建一个由所有命名空间共享的虚拟网络,并从中分配service和pod的IP地址,在Kubernetes集群中产生的所有命名空间中的所有pod都能够彼此通信。 自定义隔离模式 :管理员和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可以添加注释("opencontrail.org/network: <fq_network_name>")来指定虚拟网络。在这个虚拟网络中,一个命令空间中的一个或所有pod将在这个虚拟网络中被启动。如果该注释是在pod上配置的,那么pod将在该网络中启动;如果注释是在命名空间中配置的,那么命名空间中的所有pod都将在该网络中启动。 命名空间隔离模式 :集群管理员可以在创建新的命令空间时,添加注释("opencontrail.org/isolation : true

K8S命令的梳理

旧巷老猫 提交于 2020-03-12 16:31:59
kubectl 是一个基础的K8S集群管理命令,可以实现对K8S资源的查询,创建,删除,更新,回退等各种各样的操作。由于其复杂的功能体系,命令灵活度又高,因此需要进行常见的一些命令和使用场景的梳理。 1 K8S命令的组成 K8S基础命令由三段式组成: kubectl 动作 资源 [选项] 2 K8S命令的基础动作 常见的K8S命令有8个动作。分别是: get:展示一个或者多个资源 create:通过资源配置文件名或者键盘输入创建资源 expose:选择一个RC,Service,Deployment或者Pod,并且暴露为新的K8s服务 run:在集群上运行指定镜像 set:在对象上设置指定属性 explain:资源的文档 edit:编辑服务器上的资源 delete:通过资源创建的文件名,键盘输入,资源名,或者选择器标签等删除资源 此外,kubectl还提供了一些高级的用法。在日常开发中除非特定的场景,否则一般不会用到。这些命令包括: 部署类的命令 rollout:管理deployment的部署 rolling-update:实现滚动升级,并最终输出RC scale:为Deployment, ReplicaSet, RC或者Job设置新的大小 autoscale:自动伸缩Deployment, ReplicaSet, ReplicationController 集群管理类的命令

kubernetes概念

青春壹個敷衍的年華 提交于 2020-03-12 15:50:22
kubernetes blog cluster cluster是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的集合,kubernetes利用这些资源运行各种基于容器的应用。 master master是cluster的大脑,它的主要职责是调度,即决定应用放在哪运行。为了实现高可用,可以运行多个master。 node node的职责是运行容器应用,node由master管理,node负责监控并汇报容器的状态,并根据master的要求管理容器的生命周期。 pod pod是kubernetes的最小工作单元。每个pod包含一个或多个容器,pod中的容器会作为一个整体被master调度到一个node上运行。 pod的作用 方便管理关系密切的容器 方便通信和资源共享,pod中所有容器共享namespace,ip,port Kubernetes运行容器(Pod)与访问容器(Pod)这两项任务分别由 Controller 和 Service 执行 controller kubernetes通常不会直接创建pod,而是通过controller来管理pod,如定义pod有几个副本,在什么样的node上运行等等。 controller分类 deployment,是最常见的是controller,它可以管理pod的多个副本,并确保按预期状态运行。 job用于运行结束就删除的应用

图文详解 Kubernetes,刺激…

China☆狼群 提交于 2020-03-12 11:12:12
最近,我开始了 Kubernetes 之旅,并且希望更好地了解其内部原理。我在这些方面做了一个演讲! 容器 在我们尝试了解 Kubernetes 之前,让我们花一点时间来澄清容器是什么,以及它们为什么如此受欢迎。 毕竟,在不知道容器是什么的情况下谈论容器编排器(Kubernetes)是没有意义的! “容器”是一个用来存放你放入的所有物品的容器。像应用程序代码,依赖库以及它的依赖关系一直到内核。 这里的关键概念是隔离。将所有内容与其余内容隔离开,以便你更好地控制它们。 容器提供三种隔离类型: 工作区隔离(流程,网络) 资源隔离(CPU,内存) 文件系统隔离(联合文件系统) 考虑一下像 VM 一样的容器。它们精简,快速(启动)且体积小。而且,所有这些都没有构建起来。 取而代之的是,他们使用 Linux 系统中存在的结构(例如 cgroups,namespaces)在其上构建了一个不错的抽象。 现在我们知道什么是容器了,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它们很受欢迎。不仅可以分发应用程序的二进制/代码,还可以以实用的方式交付运行应用程序所需的整个环境。 因为可以将容器构建为非常小的单元,解决“在我的机器上工作”问题的完美解决方案。 什么时候使用 Kubernetes? 容器一切都很好,软件开发人员的生活现在要好很多。那么,为什么我们需要另一项技术,如 Kubernetes 这样的容器编排工具呢?

k8基础架构

ぃ、小莉子 提交于 2020-03-12 09:39:48
Kubernetes采用主从分布式架构,包括Master Node(主节点)、Worker Node(从节点或工作节点),以及客户端命令行工具kubectl和其它附加项。Master Node:主控节点,对集群进行调度管理。由API Server、Scheduler、Cluster State Store和Controller-Manger Server所组成。其功能作用如下: 1. API Server:提供了统一的资源操作入口,提供认证、授权、访问控制、API注册和 发现等机制。 2. Scheduler:负责资源调度,按照预定的调度策略将Pod调度到相应的节点上。 3. Cluster State Store:保存了整个集群的状态,默认使用Etcd。 4. Controller-Manger Server:负责维护集群的状态,比如故障检测、自动扩展、滚动更新等;Worker Node:工作节点,运行容器化的业务应用。包含kubelet、kube proxy和Container Runtime。功能如下: 1. kubelet:维护容器的生命周期,并管理CSI(Container Storage Interface)和CNI(Conteinre Network Interface) 2. kube-proxy:基于一种公共访问策略(例如:负载均衡),提供访问pod的途径; 3.

(1)k8s集群部署

会有一股神秘感。 提交于 2020-03-12 01:51:24
K8S介绍: 官方文档: https://kubernetes.io/zh/docs/concepts/overview/what-is-kubernetes/ (1)添加阿里docker 源 shell> wget https://mirrors.aliyun.com/docker-ce/linux/centos/docker-ce.repo -O /etc/yum.repos.d/docker-ce.repo (2)安装docker shell>yum -y install docker-ce shell>docker -v shell> systemctl enable docker shell>systemctl start docker (3)安装kubernetes,增加源 shell> cat <<EOF > /etc/yum.repos.d/kubernetes.repo [kubernetes] name=Kubernetes baseurl= https://mirrors.aliyun.com/kubernetes/yum/repos/kubernetes-el7-x86_64/ enabled=1 gpgcheck=1 repo_gpgcheck=1 gpgkey= https://mirrors.aliyun.com/kubernetes/yum/doc

Kubernetes 中的控制器

此生再无相见时 提交于 2020-03-11 18:23:03
Kubernetes 中的控制器 标签(空格分隔): kubernetes系列 一:kubernetes 中控制器 二:kubernetes 类型 一:kubernetes 中控制器 1.1 什么是控制器 Kubernetes 中内建了很多 controller(控制器),这些相当于一个状态机,用来控制 Pod 的具体状态和行为 1.2 控制器类型 ReplicationController 和 ReplicaSet Deployment DaemonSet StateFulSet Job/CronJob Horizontal Pod Autoscaling 1.2.1 ReplicationController 和 ReplicaSet ReplicationController(RC)用来确保容器应用的副本数始终保持在用户定义的副本数,即如果有容器异常退 出,会自动创建新的 Pod 来替代;而如果异常多出来的容器也会自动回收; 在新版本的 Kubernetes 中建议使用 ReplicaSet 来取代 ReplicationController 。ReplicaSet 跟 ReplicationController 没有本质的不同,只是名字不一样,并且 ReplicaSet 支持集合式的 selector 标签 1.2.2 Deployment Deployment 为 Pod

从零开始入门 K8s | Kubernetes 网络模型进阶

空扰寡人 提交于 2020-03-11 14:42:31
导读 :本文将基于之前介绍的 基本网络模型 ,进行更深入的一些了解,希望给予读者一个更广更深的认知。首先简单回顾一下容器网络的历史沿革,剖析一下 Kubernetes 网络模型的由来;其次会剖析一个实际的实现(Flannel Hostgw),展现了数据包从容器到宿主机的变换过程;最后对于和网络息息相关的 Servcie 做了比较深入的机制和使用介绍,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了 Service 的工作原理。 Kubernetes 网络模型来龙去脉 容器网络发端于 Docker 的网络。Docker 使用了一个比较简单的网络模型,即内部的网桥加内部的保留 IP。这种设计的好处在于容器的网络和外部世界是解耦的,无需占用宿主机的 IP 或者宿主机的资源,完全是虚拟的。它的设计初衷是:当需要访问外部世界时,会采用 SNAT 这种方法来借用 Node 的 IP 去访问外面的服务。比如容器需要对外提供服务的时候,所用的是 DNAT 技术,也就是在 Node 上开一个端口,然后通过 iptable 或者别的某些机制,把流导入到容器的进程上以达到目的。 该模型的问题在于,外部网络无法区分哪些是容器的网络与流量、哪些是宿主机的网络与流量。比如,如果要做一个高可用的时候,172.16.1.1 和 172.16.1.2 是拥有同样功能的两个容器,此时我们需要将两者绑成一个 Group 对外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