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A技术原理与RPA产品形态简述
【推荐】2019 Java 开发者跳槽指南.pdf(吐血整理) >>> 回顾2019年,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行业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机遇。RPA创业者得到了国内投资人的认可,一些RPA公司也接连拿到千万美金级别的融资,这在当下遇冷的资本市场环境下显得格外耀眼。 眼下,RPA已在金融、财会、电信、能源、制造、物流等行业领域生根发芽。当下的RPA技术可以替代各行业企业内部软件中所有需要人工重复操作的工作。 RPA技术原理 目前,大部分的RPA工具都是基于微软 .NET Framework的WorkflowFoundation开发,整合OCR、NLP等AI技术,能够以弱耦合,即不改变现有软件系统部署的形式跨系统执行,且实现零出错率。在技术上,RPA早已不是单个企业的定制化功能,事实上已经生长成融合AI技术、系统级的跨软硬件、多账户的服务。 RPA产品形态 当下的市场上存在三种RPA产品形态: 1、企业定制化的独立RPA软件,打开电脑点击即可使用; 2、应用于财会、金融等行业场景的平台化RPA产品,客户端包括图形化设计器、执行环境(机器人),云端控制台则是基础的AI服务和结算系统; 3、支持开发者二次开发的RPA平台,提供第二种所有功能的同时还提供对应的开发接口,以便定制化。 第一种产品形态已经在国内外市场存在了近20年,是一些劳务外包公司常用的基础工具,金融、财会、电信运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