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aS

腾讯会议大规模任务调度系统架构设计

南楼画角 提交于 2020-07-28 08:39:53
腾讯会议大规模扩容,快手春节红包流量洪峰:超大规模给云计算系统带来诸多挑战。如何管理海量节点并持续提升可扩展性?如何保证复杂工作流的稳定执行和故障自愈?如何提供高可用、高性能、低成本的计算能力?本文是腾讯云专家工程师李德铠在「云加社区沙龙online」的分享整理,为大家介绍腾讯会议大规模任务调度系统架构设计! 点击视频,查看完整直播回放 疫情期间,很多企业受到了较大冲击,正常的复工生产无法进行。腾讯会议作为一款非常便捷的远程协作工具,成为了国内众多企业日常会议沟通交流的主要平台,这款产品从2019年12月26号正式推出,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有效支撑起国内数以亿计用户的访问量呢?如何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 下面为大家介绍,腾讯会议8天时间内完成100万核资源扩容背后的技术。 一、两个典型案例 首先介绍腾讯会议大规模扩容,下图所示为腾讯会议的架构图,左右两端的用户通过交换机连接到基站,然后接入腾讯云机房,首先会通过我们的调度中心,还有腾讯后台的接入层,接收到用户发起会议的请求。 拿到请求之后,再通过一些状态机的判断,帮用户加入到对应的会议室里面,然后再跟远端的朋友或同事建立一个音频媒体长链接,再通过混音和流控达到稳定的沟通服务。 今年对于腾讯会议是非常有突破的一年,它在春节期间快速崛起,成为了众多中小企业和学校复工复学必备的APP之一

BPM产品解读之规则设计器

こ雲淡風輕ζ 提交于 2020-07-28 06:38:32
在很多企业的 IT 业务系统中,经常会有大量的业务规则配置,而且随着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变化,这些业务规则也会随之发生更改。 为了适应这样的需求,我们的IT业务系统应该能快速且低成本地更新,一般的做法是将业务规则的配置单独拿出来,使之与业务系统保持低耦合。 目前,实现这种功能的程序,已经被开发成为规则引擎。 为什么选择规则引擎 规则引擎是一种嵌套在应用程序中的组件,它实现了将业务规则从应用程序代码中分离出来,使复杂的业务规则实现变得简单,也可以动态修改业务规则,从而快速的响应需求变更。 规则引擎的优点 简化系统架构,优化应用 让复杂的业务逻辑可视化,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维护成本 方便系统的整合 减少业务规则用“硬编码”实现的成本和风险 大大提高组件的可复用性 规则引擎的使用场景 规则引擎虽然非常强大,但并非所有场景都适用。一般来说,规则引擎适用的项目都具有以下一个或多个特征: 需要定义一个非常复杂的场景,甚至对于业务专家都很难完全定义 没有已知的或定义明确的算法解决方案 有挥发性的要求和需要经常更新 需要快速做出决定,通常是基于部分数据 规则设计器和规则引擎解耦的价值 Nebulogy BPM PaaS ,基于微服务架构对BPM平台类应用进行充分解耦,将BPM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落地、流程应用开发&运维的最佳实践,以一组通用组件服务的方式呈现给用户,以便能够更快更好更简单地搭建业务流程。

一文讲透aPaaS平台是什么

你离开我真会死。 提交于 2020-07-28 03:58:11
互联网行业就喜欢搞一些单词的缩写,在云计算行业,前者有SaaS、PaaS、IaaS,最近两三年aPaaS的概念又开始被关注。aPaaS到底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用,与前三者的区别是什么?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彻底探讨。 什么是云计算 在探讨什么是aPaaS之前,我们有必要讲解一下云计算的概念。想象一下,假设你要开发一款软件程序,会需要用到哪些技术或设施呢?不懂技术没关系,您只要记得,一套软件通常包含以下九个层次: 应用(application) 数据(data) 运行库(runtime) 中间件(middleware) 操作系统(OS) 虚拟化技术(virtualization) 服务器(servers) 存储(storage) 网络(networking) 在过去,您需要购买和维护这九种设备/技术,而现在,有一些公司把其中某些层次整合起来(比如存储、服务器、操作系统)打包成一种服务对外出售,这些公司被称为云计算公司,他们的这种打包方法被称为云技术,这种服务形式也就是云服务。 你可以直接租用这些服务,只需要像水电费一样每个月缴钱就行了,比起之前要维护九层设备/技术,是不是轻松多了? 也不是所有公司都把这九个层次全都做了,目前市面上主要有三种服务形式,他们分别是: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区别在于哪些服务是云计算公司提供、哪些是自己提供。

云原生已来,只是分布不均

笑着哭i 提交于 2020-07-28 03:47:18
云栖号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行业资讯 】 在这里您可以找到不同行业的第一手的上云资讯,还在等什么,快来! 导读: 云原生是什么?相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和解读。本文结合大家的各种讨论及项目实践经验,从交付的角度,分享阿里交付专家对云原生的理解,阐述如何构建云原生应用,云原生有哪些关键技术,以及关于云原生落地的思考。 前言 Internet 改变了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的方式。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云计算市场风起“云”涌,从最初的物理机到虚拟机(裸金属) ,再到容器(Container),而互联网架构也从集中式架构到分布式架构 ,再到云原生架构。如今 “云原生” 被企业和开发者奉为一种标准,并被认为是云计算的未来,让我想到一句话:“未来已来,只是分布不均”。 伴随着 “云原生” 技术(架构)越来越火,火得一塌糊涂,每个人对它的理解都各不相同,网上和阿里内部关于 Cloud Native 的相关文章和讨论也非常多。不过,我发现大家对于云原生的定义、理解及实践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一个非常明确或者顶层设计的标准化定义。 最近参与了一个上云项目,里面用到很多云原生的技术,借此机会结合大家的各种讨论,以及项目中的实践,聊一下个人对于云原生的一些粗浅思考。 追本溯源 在正式讨论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几位网红主播是怎么定义云原生的。 1. Pivotal 的定义 Pivotal

阿里云上云--从自建服务器到选择阿里云

試著忘記壹切 提交于 2020-07-27 22:29:40
上云前序 我们公司因为业务需求,需要来服务器托管微信公众号平台。之前我们先是 自建服务器 ,然后就是使用IDC机房托管服务器,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最后转到了 阿里云上云 。很多同学会有疑问,为什么已经有了自建服务器,还需要去IDC机房托管,最后又去上云呢? ​因为在自建服务器的时候,这个服务器是由我们公司一群参差不齐不齐的"网络工程师"一起弄的。这群吃货,往往是对编程语言有所了解,但对硬件了解的不甚多。所以在遇到单点故障的时候,大家都一脸懵逼。还有,遇到宕机的时候,我们还需要为每个硬件准备冗余,部署与维护成本成本就上去了。 同时,增减硬件也是挺麻烦的,带宽也是。有时候需要临时搞活动,硬件需要购置时间。带宽也不能提升,因为我这边的ISP服务商签约是一年的。电费也是超贵的,一台低配置的预发型版本测试服务器一年下来电费也得3000元。所以后来我们就换成了IDC机房。 而然,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即使我们租用的是双线路由器,但是南北互通问题还是解决不了。究竟什么是南北互通问题?基于我们的理解简体描述一下,不对之处欢迎指出。南北互通问题实际就是路由问题。假设我们的服务器放在上海电信的机房,上海一位联通的用户访问我们的服务器,要先绕到联通的北京总出口(假设总出口在北京),然后再绕回上海。实际上这位联通用户可以通过上海的线路直接到达我们的服务器,不用绕这么远

越是混乱的时候,潜藏机会越多(下)

自闭症网瘾萝莉.ら 提交于 2020-07-27 22:10:29
4 、工作方式变革:智能协同 这次疫情以一种极为特殊的方式,改变了人们出行、沟通以及工作行为习惯,人们从开始的不适应,到想办法适应,到现在已经适应在线、独立、协同工作的模式。而从组织而言,我们在疫情防控中看到,具有协同工作平台、价值网络与价值伙伴成员的企业,比如腾讯、美的、阿里巴巴等企业能够在此次疫情中,快速反应,高效行动, 不仅仅在疫情防控战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同时也在调整企业自身的应对措施中占有先机。 智能协同是企业在今天需要拥有的工作方式,因为这种新的工作方式,可以让组织成员更加具有创造力,并可以发挥作用;可以让企业能够动态应对变化;可以让企业在价值网络中,与价值成员更高效地创造价值 。 智能协同的工作方式,其核心是每个个体更加独立,同时协同的关系更加便捷和高效,更多的人是在一个网络结构之中、在一个群组之中。每一个工作单元成员,可以是灵活便捷的组合,组织成员也可以同时在各种不同的组合之中,信息要求更加透明、对称,而成员之间是围绕着任务展开工作,而不是围绕着权力或者流程展开工作,这就要求企业对传统的办公模式进行彻底的变革。 比如华为DevCloud是集华为研发实践、研发理念、研发工具为一体的研发云平台,面向开发者提供研发工具服务,包括项目管理、代码托管、流水线、代码监测、编译构建、云测、CloudIDE等功能模块。即使不坐班,也可以完成所有开发过程(下图)。 用友与华为紧密联合

Serverless 的初心、现状和未来

旧城冷巷雨未停 提交于 2020-07-27 15:10:30
作者 | 不瞋 阿里云高级技术专家 导读: Serverless 是如何产生的?当前有哪些落地场景?Serverless 的未来又将如何?本文分享了阿里云高级技术专家不瞋对于 Serverless 的看法,回顾其发展历程,并对 Serverless 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源起 回望整个计算机技术发展史,我们会发现 “抽象、解耦、集成” 的主题贯穿其中。产业每一次的抽象、解耦、集成,都将创新推向新的高度,也催生出庞大的市场和新的商业模式。 大型机时代,硬件和软件都是定制化的,使用专有的硬件、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 PC 时代,硬件被抽象解耦成 CPU、内存、硬盘、主板、USB 设备等标准化的部件,不同厂商生产的部件可以自由组合,组装成整机。软件被抽象解耦为操作系统、库等可复用组件。硬件和软件的抽象解耦,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释放了生产力,造就了 PC 时代的繁荣。 云的时代,硬件软件化和软件服务化成为最显著的两个趋势。 硬件软件化的核心在于硬件功能中越来越多的部分由软件来呈现,从而在迭代效率、成本等方面获得显著优势。以软件定义存储(Software Defined Storage,SDS)为例,SDS 是位于物理存储和数据请求之间的一个软件层,允许用户操控数据的存储方式和存储位置。通过硬件与软件解耦,SDS 可运行于行业标准系统或者 X86 系统上

Alibaba Cloud Native Day | 5 月 30 日杭州场线上直播

≡放荡痞女 提交于 2020-07-27 12:24:17
**Alibaba Cloud Native Day 第二期将于 5 月 30 日全天进行线上直播!**届时,上海越光医疗科技 CTO、原编程之夏学员现 Alibaba Nacos PMC 及五位阿里技术专家齐聚,带来不一样的技术实践视角!通过本场活动,您将了解到: 真实的行业实践:ECI+K8s 在医疗行业的落地; 一线的演进视野:云原生时代消息中间件的演进路线,以及云原生软件供应链安全演进; 第一视角的实操演示:1. 聚焦 Nacos 内核构建;2. 基于 OAM 构建大规模可扩展 PaaS 平台实践;3. Spring Cloud Alibaba 的手把手沙箱试用;4. Serverless 在大规模数据处理的实践。 时间 :5 月 30 日 10:00 - 16:50 地点 :线上直播 ** 报名方式**: https://yqh.aliyun.com/live/CloudNative (点击链接,立即预约直播) 【详细信息看这里】 来源: oschina 链接: https://my.oschina.net/u/3874284/blog/4287031

QPS从1.4W暴增至65W,腾讯课堂是如何对海量请求进行监控的?

久未见 提交于 2020-07-27 09:26:56
疫情来势凶猛,腾讯课堂“停课不停学”专项为千万学子保驾护航。面对一个月内课堂流量的暴涨,监控体系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发现潜在问题并高效定位,进而保证服务稳定?本文是对腾讯课堂监控实践的总结,并且对未来监控体系提出一些思考。 一、遇到的挑战 腾讯课堂PCU从5w暴增到600w,接入层QPS从1.4w涨到65w,如何对海量请求进行监控,快速发现并解决问题成了很大的挑战。拆分到具体细节,主要有以下几点: 如何通过监控保障服务质量? 需要监控哪些指标?需要使用哪些监控工具? 需要对哪些指标进行告警?告警具体有哪些方法? 如何保证告警之后处理流程的高效? 除了监控、告警外,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保证服务的稳定? 二、应对策略 1. 明确思路:快速监控业务,后续逐步优化 随着极速版、公立校版陆续上线,PCU也迅速上涨到百万量级。各服务已经通过扩容来抗住了剧增的流量,但此时没有太多时间来推动各系统排查隐患进行优化,就需要通过监控系统来监测业务稳定,基于错误码维度的业务告警来发现问题,推动各系统针对性地进行处理优化,业务稳定后再将优化监控,覆盖到更多维度的指标,进一步提升服务稳定性。 2. 监控工具 作为管理基础设施和业务的核心工具,监控是公司各业务必不可少的能力 ,腾讯课堂也在公司和业界种类繁多的监控系统中选择了适合目前现状的监控工具。 (1)质量看板 作为从Kibana分化出来的Grafana

微软商业云排名第十一,2019年云综合收入 56.96亿元

三世轮回 提交于 2020-07-27 08:50:32
云排名分析:微软商业云排名第十一,2019年云综合收入 56.96亿元。 在2018年,世纪互联与微软续签了Azure合作协议,在中国还是世纪互联独家授权,2019年依然继续这项合作。 微软商业云包括了在线Office 365、在线CRM&ERP服务Dynamic 365、Power BI和Azure,其中微软Dynamics 365在2019年已经落地中国市场。微软云覆盖了IaaS、PaaS、SaaS三个层面,属于全球公有云厂商中覆盖云生态最全面的厂商了,也是全球最早大力推进混合云战略的云厂商,有着先行者的优势。 不过,对于微软商业云在中国的营收估算,需要大家继续明确一个事实,上海蓝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属于世纪互联全资子公司,主要负责微软云以及其他品牌云和相关业务运营。上海蓝云业务收入不是全部归入世纪互联的营收,因为微软云这部分的收入需要世纪互联与微软之间按照当初授权协议分账,按照2018年全球云观察折中17.5%计算。 在2017年估算微软商业云的中国业务收入为14.5亿元,2018年估算微软商业云的中国业务收入为35.6亿元,2019年估算微软商业云的中国业务收入为亿元,同比增长60%左右。 微软商业云中,在中国市场的企业级 Office产品与云服务营收增长明显一些,消费级 Office产品与云服务营收增长不是非常明显。但Dynamic 365几乎在2019年是从无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