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aS

云计算第一股UCloud:生死博弈刚刚开始

六月ゝ 毕业季﹏ 提交于 2020-08-06 21:15:15
配图来自Canva “云计算第一股”UCloud优刻得上市前一波三折,上市后依旧面临质疑。 这些年,优刻得营收规模上去了,但成本的增长更甚一步,使其难以实现盈利,甚至出现大幅度的亏损。而在优刻得上市之后最新发布的首份半年报里,亏损乌云同样笼罩。“云计算第一股”优刻得将会拨云见日还是草草收场,在云计算行业里备受瞩目。 云计算加速,顺势扩张 危机当中也蕴含着机遇。尽管疫情造成了许多行业的震荡,但却也催化了一些行业的快速发展,而云计算就是受益的行业之一。 碍于疫情需要隔离的原因,上云成了众多企业的不二选择。同时云计算作为新基建的核心一员,是支撑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关键,经此一役,云计算行业的重要性越发凸显。 2019年,国家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里预计在2023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将会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国内数字经济将会使云计算行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根据Gartner的数据,2018年全球云计算的市场规模已达640亿美元,在2020年年底预测将会达到2461亿美元,在2019年-2023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8%。 在云计算市场呈现一片大好场景的时刻,作为云计算第一股的优刻得在这样的顺势里,加紧了自己扩张的步伐。 在2020年上半年,优刻得发布了超低延时视频云解决方案,当中包括了URTC、UCDN、短视频SDK等多个核心产品

云时代,何以安放我的个人数据

放肆的年华 提交于 2020-08-06 20:15:29
云栖号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行业资讯 】 在这里您可以找到不同行业的第一手的上云资讯,还在等什么,快来! 大佬们常说,未来是数据的时代,这只是他们的论调。在商家眼里,数据是石油,我们是韭菜,数据只是便宜了他们更容易收割我们。但这的确是数据的黄金时代,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我们能比以往知道得更多,了解得更深刻,也学习得更快速。因此,每一份数据都值得被珍惜被守护,这其中就包括我们自己的个人数据。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电脑硬盘就是存放个人数据的地方,默认且唯一。可是电脑硬盘有许多不方便的地方,比如电脑断电的时候,比如想跨地域使用的时候,比如想与他人分享的时候。更可怕的是硬盘是有使用寿命的,物理损坏就意味着部分数据可能永久丢失。想想自己数据的重要性,这实在谈不上是一种稳妥的数据存储方案。 商业网盘方案 那在云和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有什么更好的个人数据存储方案呢?可能有人会用到网盘,的确这是一个很好的数据存储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 方案,例如百度网盘,不光提供数据存储,在分享、下载、内容等方面都做得很好,甚至还可以直接在网页上听音乐、看视频、压缩文件等等,容量也足够大,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几乎可以说是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了。 但是作为一种商业服务,各家的网盘还是有风险的,比如倒闭的风险:曾经各家都押宝的网盘市场,百度、阿里、腾讯、华为、360、金山、新浪

分布式系统架构与云原生—阿里云《云原生架构白皮书》导读

≡放荡痞女 提交于 2020-08-06 15:37:36
- 点击领取《云原生架构白皮书》 - 导语: 有幸作为阿里云MVP提前获得了阿里云云原生团队编写的《云原生架构白皮书》,希望通过自己对于云原生的理解为开发者提供一篇观后感或者是能够参考的博文。 1 云原生与分布式系统架构的关系 1.1 云原生架构的定义 《云原生架构白皮书》中对于云原生架构的定义为“基于云原生技术的一组架构原则和设计模式的集合,旨在将云应用中的非业务代码部分进行最大化的剥离,从而让云设施接管应用中原有的大量非功能特性(如弹性、韧性、安全、可观测性、灰度等),使业务不再有非功能性业务中断困扰的同时,具备轻量、敏捷、高度自动化的特点。” 1.2 分布式系统架构的定义 此处定义参考百度百科为“在一个分布式系统中,一组独立的计算机展现给用户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就好像是一个系统似的。系统拥有多种通用的物理和逻辑资源,可以动态的分配任务,分散的物理和逻辑资源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系统中存在一个以全局的方式管理计算机资源的分布式操作系统。通常,对用户来说,分布式系统只有一个模型或范型。在操作系统之上有一层软件中间件负责实现这个模型。” 1.3 云原生与分布式系统架构的关系 分布式架构的重点在于解决计算力的保障问题以及为了提高计算力并同时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安全性而产生的诸如弹性伸缩、负载均衡、分布式存储等问题,其目标是在于构建一个分布式的安全可靠的计算力基础平台

直播回顾 | 企业微服务架构选型有哪些关键要素?(含回看视频)_Nebulogy_纳比云

怎甘沉沦 提交于 2020-08-06 08:18:47
4月10日,K讲啦第九期线上研讨会,我们邀请了K2中国研发副总裁焦锟,为大家带来“微服务架构下,流程平台解耦的最佳实践”主题分享,观众报名踊跃,直播收视率更是创下新高。 本次直播干货丰富,为方便更多错过观看线上直播的朋友,我们将把直播精华内容分几期回顾,供大家参考学习。以下是本期内容解读: 一、企业使用微服务的最终目的 企业信息化场景下,对微服务架构感兴趣的用户,通常对以下词都比较有兴趣:上云、IaaS/PaaS/SaaS、微服务、容器、云原生、中台建设 。回归到本质,企业使用微服务等一系列技术概念的组合,最终想达到的效果有: 1. 触达C端: 企业希望直接拥有数字化市场营销能力,拥有电商的一些能力,从而更好地触达C端用户。 2. 拥抱互联网、物联网: 不直接触达C端用户的企业,需要一些物联网的能力,包括关键性的生产、安全、传感器这些数字化能力。 3. 更敏捷更标准的应用生产力: 大部分集中在自身软件研发能力比较强的企业,比如金融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希望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应用生产能力。 4. 真正的数字化能力: 企业希望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快速稳定赋能业务。 5. 形成生态的能力: 对于市场占有率顶尖的行业龙头企业,希望通过数字化转型,用信息化架构作为载体,将自己的能力赋能到整个行业。 二、引入微服务需克服的技术难点 为了实现上云、云原生、中台转型等目标,很多企业都在进行各种组合尝试

云原生已来,只是分布不均

百般思念 提交于 2020-08-06 04:45:14
前言 Internet 改变了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的方式。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云计算市场风起“云”涌,从最初的物理机到虚拟机(裸金属) ,再到容器(Container),而互联网架构也从集中式架构到分布式架构 ,再到云原生架构。如今 “云原生” 被企业和开发者奉为一种标准,并被认为是云计算的未来,让我想到一句话:“未来已来,只是分布不均”。 伴随着 “云原生” 技术(架构)越来越火,火得一塌糊涂,每个人对它的理解都各不相同,网上和阿里内部关于 Cloud Native 的相关文章和讨论也非常多。不过,我发现大家对于云原生的定义、理解及实践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一个非常明确或者顶层设计的标准化定义。 最近参与了一个上云项目,里面用到很多云原生的技术,借此机会结合大家的各种讨论,以及项目中的实践,聊一下个人对于云原生的一些粗浅思考。 追本溯源 在正式讨论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几位网红主播是怎么定义云原生的。 Pivotal 的定义 Pivotal 公司是敏捷开发领域的领导者(曾经 Google 也是其客户),出生名门(EMC、VMware等投资),是标准的富二代。它推出了 Pivotal Cloud Foundry(2011 ~ 2013 PAAS 界网红) 和 Spring 生态系列框架,也是云原生的先驱者和探路者(开山鼻祖)。云原生具体定义如下图: Pivotal 公司的

云服务和SOA架构以及微服务架构的区别及联系

牧云@^-^@ 提交于 2020-08-06 01:17:03
截止目前,如果之前有看我文章的,关于SSM框架的原理,应该都差不多理解了,毕竟都是看我写过源码的人了,接下来会进入Spring Boot和Spring Cloud的原理,源码解析。在此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如下几个概念。云服务、SOA架构、微服务架构。 1、 基于IOC原理,手写SpringIOC源码 2、 基于MVC原理,手写SpringMVC源码 3、 基于连接池和AOP原理,手写MyBatis源码 1.云服务 首先看看百科的介绍:云服务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互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恩,读起来有点咬口,还是不是很理解。接下来慢慢来解读云服务吧。 云服务只是一个统称,我们可以将其分成三层:一层IAAS、二层PAAS、三层SAAS。 1.1.IAAS基础设施服务 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把IT基础设施作为一种服务通过网络对外提供。 在这种服务模型中,用户不用自己构建一个数据中心,而是通过租用的方式来使用基础设施服务,包括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等。例如我们可直接在网络上购买阿里云服务器来使用,而不用自己构建机房、网络、储存等设设备。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把网络、服务器、存储等这些IT基础设施作为一种资源,通过网络给用户提供服务。 1.2.PAAS平台服务 Platform-as-a

IBM Cloud 云监控

给你一囗甜甜゛ 提交于 2020-08-05 19:05:25
提到Sysdig大家会想到市面比较主流的监控软件Grafana(跨平台的可视化日志分析和监控工具)、Kibana(ELK堆栈的一部分,用于数据分析和日志监视)、Prometheus(容器部署整个技术栈,开源的自主托管监控方案),基于不同的监控对象和应用规模,它们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优势。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IBM Cloud的云监控解决方案Sysdig,云上的IaaS资源除了传统的虚拟机实例,同样也包括容器集群,云函数,云数据库等PaaS服务。 根据业务和服务具体需求,算力资源可能在全球多个区域部署,那么对监控平台的数据采集,日志汇总、分析和可视化仪表都会有很高的要求。 IBM Cloud选择Sysdig应该是想借助一套完全托管的企业级监视服务(客户无需维护服务系统,上手简洁方便),统一地管控云上多样化资源,并提供面向服务的视图、全面的指标和强大的预警功能,让云监控变得更加高效。 Sysdig常见的监控对象包括云主机和容器, 在IBM Cloud上云主机实例包括(经典架构)裸机和虚拟机,VPC虚拟机。 今天小实验的对象是经典架构下虚拟机的自动化agent部署和监控。 1.创建sysdig托管服务实例 选择Free tier - Lite 配置,服务创建在哪里?最好的选择是离监控资源就近的区域,如果有需要也可尝试启用“IBM Platform Metrics”

70家中国公司上榜!CBInsights首次发布中国企业服务榜单

荒凉一梦 提交于 2020-08-05 18:24:15
     上世纪 90 年代,企业服务兴起于美国,诞生了如 Salesforce、Workday 等市值超百亿美金的巨头。2015 年,企业级 SaaS 在中国掀起浪潮,成为市场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随着中国市场对 to B 业务关注度的不断上升,企业服务越来越为市场和投资者青睐。 顾名思义, 企业服务,即为企业提供包括行政、人事、财务、研究与开发等服务,为企业增值 。   但由于起步较晚、产业信息化水平不足、软件付费方式接受度不高等问题, 中国企业服务领域仍在缓慢发展 。一方面,与美国相比,中国企业服务领域 尚未出现巨头 ;另一方面,中国各行各业面临 信息化和智能化需求旺盛,数据量大并且数据结构丰富 ,且得益于 SaaS 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及国产化替代浪潮,企业服务正不断呈现新的面貌。    中国的企业服务领域正经历着和美国不同的行业机会、商业模式和变现路径 。企业服务,也正由舶来品变为更加适应中国市场。而这其中,有不断积淀实力的先行者,也有具有后起优势的创新者。两者,正一同塑造和定义着中国的企业服务。   基于此,我们关注中国企业服务各个领域的先行者和创新者,他们在各个细分领域探索适应于中国市场的价值模式。 CB Insights 中国团队依据 DPTC 体系( D epth、 P opularity、 T endency、 C ollaboration)

云原生产业井喷,腾讯云在云计算拐点处乘风破浪

强颜欢笑 提交于 2020-08-05 16:52:23
2019 年我国云原生产业市场规模已达350.22亿元,这是中国信通院最新的《云原生发展白皮书(2020)》披露的数据。同时,2019年我国PaaS产业同比增速高达92.4%,云原生则是PaaS产业的重要支点。2020年在应对疫情、复产复工以及新基建万亿投资等刺激下,我国云原生产业市场规模呈现井喷效应。 云原生技术极大释放了云计算的红利,成为下一代云计算的技术“内核”,大幅提升用云效能。中国信通院判断:云计算的拐点已至,云原生成为驱动业务增长的重要引擎。特别是伴随全行业上云的逐步深化,企业云原生化转型进程将进一步加速。而在疫情期间,云原生技术让小程序和SaaS应用快速上线,让更多的政府机构和企业体验到了云原生技术的价值。 2020年7月31日,腾讯云副总裁刘煜宏在2020云原生技术大会上表示:“腾讯云原生产品API每日调用量已经超过100亿次,拥有超过100万的开发者,同时服务超过50万的客户,腾讯云实际上已经成为国内服务开发者最多的云原生平台。”腾讯云容器产品总经理邹辉表示,今年相比去年同期,腾讯云的容器增长率为300%左右,实现了3倍增长。 在云计算产业拐点期,腾讯云在井喷的云原生应用中乘风破浪。 云原生PaaS大发展 什么是云原生PaaS?简单理解,云原生技术包括云原生iPaaS和云原生aPaaS

【科创人独家】美信拓扑创始人一乐:如何登山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山峰才是

独自空忆成欢 提交于 2020-08-05 12:04:36
“每一段经历里都有让人清醒的现实,也都有真心的交往和坚持追求的理想,我不会忘记,也会永远感激。” 一乐,即时通讯 IM 领域技术专家,美信拓扑创始人,原环信云通讯事业部总经理、首席架构师,原新浪微博通讯技术专家,喜欢跑步、骑车,喜欢Leonard Cohen和痛苦的信仰。IT圈内好友甚多,打磨、迭代产品时朋友们一个个比他还急,“东西啥时候出来帮你推呀”——本次采访便缘自一位好友的引荐。 面对巨额亏损的背水一战 “我的字典里只有前进,坚定地向前。” 一乐的创业动因,可以上溯至从新浪微博出来的那一天,用他的话说,就是“告别天天开会的生活,要把生命用在创造价值的地方”。不过真正决定创业,还要从他扛起环信 IM 事业部的那一天说起。 2016年,经过两年的艰苦攻关,环信的新一代 IM 已经完成研发并稳定服务客户。但对于 IM 业务如何发展,却陷入了争论。当时的情况是,环信虽然自2015年开始战略转型客服,用户规模做成了市场第一,收入却很不成比例,整个公司仍在不断烧钱。大部分亏损来自于 IM 业务,“IM PaaS 平台究竟能不能赚钱”成为了无数次会议争论的焦点,有投资方开始建议将 IM 业务出售。 最终公司决定采取事业部制,将事业部独立核算,如果 IM 做到盈亏平衡则再独立成子公司单独运营,否则,则考虑关停业务。 时任环信技术总监的一乐主动请缨担任云通讯事业部一把手,技术、业务一把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