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 Framework

浅谈中国5G优势和短板

情到浓时终转凉″ 提交于 2021-01-25 07:47:37
这几年,虽然厉害体报道和个别企业在营销费用商追平苹果,5G被吹的神乎其神,而且舆论上俨然形成了中国 5G 世界领先的概念。其实,这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5G 被媒体和企业过度吹捧神话 当下,5G面临覆盖、功耗、成本三大难题。在行业内, 5G 基站的短板被调侃为“覆盖、成本、功耗三个 3 ”,也就是 3 倍成本, 3 倍功耗、 1/3 覆盖。 以覆盖来说,当下5G(中频)基站的覆盖只有 200 至 300 米,由于覆盖太差,一些通信厂商呼吁清理 2G 、 3G 频谱,用低频部署 5G 以提升覆盖。 就成本来说,当下的5G基站是 4G 基站的 3 倍。 就功耗来说,5G基站是 4G 基站功耗的 3 倍左右。功耗之所以这么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 MIMO 天线暴力堆料,进而需要配属大量尖端射频芯片和配套天馈系统、散热系统,导致功耗飙升。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就在GTI国际产业峰会表示,“当前 5G 基站价格是 4G 基站投资的 2 倍,功耗约为 2.5-3 倍”。 中国电信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杨峰义指出,5G基站典型功耗在 3500 瓦左右。同样覆盖目标情况下, 5G 基站数量将达到 4G 的 3-4 倍,这样 5G 移动网络的整体能耗将是 4G 的 9 倍以上。即便不计算供电改造和站点租用成本,仅基站的电费和采购成本就 4G 的 9 倍以上。这对于利润下滑的运营商而言,着实是不小的负担。

在 CentOS7 上安装 Tomcat9

雨燕双飞 提交于 2021-01-25 07:47:11
转: https://www.cnblogs.com/hapday/p/5616830.html 1 通过 SecureCRT 连接到阿里云 CentOS7 服务器; 2 进入到目录 /usr/local/ 中: cd /usr/local/ 3 创建目录 /usr/local/tools,如果有则忽略: mkdir -p tools 4 创建 /usr/local/tomcat 目录,如果已存在则忽略: mkdir -p tomcat 5 进入到目录 /usr/local/tools 中: cd tools/ 6 下载 apache-tomcat-9.0.0.M4.tar.gz 文件: wget http://mirror.bit.edu.cn/apache/tomcat/tomcat-9/v9.0.0.M4/bin/apache-tomcat-9.0.0.M4.tar.gz 7 解压缩 apache-tomcat-9.0.0.M4.tar.gz: tar -zxvf apache-tomcat-9.0.0.M4.tar.gz 8 将通过解压得到的 apache-tomcat-9.0.0.M4 文件复制到 /usr/local/tomcat 目录中: mv apache-tomcat-9.0.0.M4 ../tomcat/ 9 打开文件 /etc 目录下的 profile 文件:

上周热点回顾(5.20-5.26)

你。 提交于 2021-01-25 06:47:51
热点随笔: · 一个C#开发者重温C++的心路历程 ( kiba518 ) · 爱奇艺面试Python,竟然挂在第5轮…… ( 上海小胖 ) · Dapper的正确使用姿势 ( 农码一生 ) · 使用vs2019进行Linux远程开发 ( apocelipes ) · 构建自己的简单微服务架构(开源) ( 雪雁 ) · ASP.NET Core模块化前后端分离快速开发框架介绍之1、开篇 ( oldli ) · 记一次ORM的权衡和取舍 ( 张飞洪 ) · SpringCloud 分布式事务解决方案 ( SimpleWu ) · RabbitMQ最佳实践 ( 无知者云 ) · .NET 5 - 下一代.NET ( lex-wu ) · [NewLife.XCode]百亿级性能 ( 大石头 ) · 谷歌断供华为:背水一战,自研芯片系统将上线 ( 我命倾尘 ) 热点新闻: · Apache 基金会与 GitHub 都受美国法律约束!开源当自立 · 任正非回应美国禁令延期90天:没意义 我们准备好了 · 30多年前,日本是如何输掉芯片战争的? · 外媒称谷歌停止与华为开展业务 华为或将只能使用开源Android · 任正非回应美国封杀:不要煽动民族情绪,不能狭隘认为爱华为就用华为手机 · 余承东:华为OS操作系统最早今年秋天面市 · 否认断供华为背后,联想的进退两难 ·

上周热点回顾(11.5-11.11)

谁说胖子不能爱 提交于 2021-01-25 06:14:10
热点随笔: · 程序员,你焦虑吗? ( 闲鱼君 ) · 哎呀,我老大写Bug啦——记一次MessageQueue的优化 ( 山治先生 ) · 使用Visual Studio Code开发.NET Core看这篇就够了 ( 依乐祝 ) · 致C#,致我这工作一年(上) ( RyzenAdorer ) · 博客园隐藏的小秘密及各类排行榜【附源码】 ( 北国丶风光 ) · 神经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 ( UniversalAIPlatform ) · [翻译] .NET Standard 2.1 公布 ( Rwing ) · 你所不知道的 CSS 阴影技巧与细节 ( ChokCoco ) · 一文弄懂“分布式锁” ( 向南l ) · Ansible 简介 ( sparkdev ) · 做了「负载均衡」就可以随便加机器了吗?这三招来帮你! ( Zachary_Fan ) · MyBatis动态SQL(认真看看, 以后写SQL就爽多了) ( 阿进的写字台 ) 热点新闻: · 王思聪怒怼腾讯,IG夺冠后腾讯做错了什么? · 我把公司办垮了,因为:对员工宽容、假装高逼格、除了老板没人加班 · 苹果新款手机被曝全面砍单 富士康或被迫裁员 · 「酸碱体质理论」创始人被判罚 1.05 亿美元,当庭承认骗局 · 淘宝店主因代购被判10年,这个量刑冤吗? · 在操作系统、芯片领域跌倒的中国程序员如何崛起? ·

dotnet Core 异步任务

血红的双手。 提交于 2021-01-24 13:37:44
使用线程池中线程的任务启动方式 线程池提供了一个后台线程的池,独自管理线程,按需增加或减少线程池中的线程数。线程池中的线程用于执行一些动作后仍然返回线程池中。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System.Linq; using System.Text; using System.Threading; using System.Threading.Tasks; using System.IO; namespace TaskSamples { class Program { static void Main() { TasksUsingThreadPool(); Console.ReadLine(); } static void TasksUsingThreadPool() { var tf = new TaskFactory(); Task t1 = tf.StartNew(TaskMethod, "using a task factory"); Task t2 = Task.Factory.StartNew(TaskMethod, "factory via a task"); var t3 = new Task(TaskMethod, "using a task constructor and Start

开发进阶:Dotnet Core多路径异步终止

早过忘川 提交于 2021-01-24 13:37:02
今天用一个简单例子说说异步的多路径终止。我尽可能写得容易理解吧,但今天的内容需要有一定的编程能力。   今天这个话题,来自于最近对gRPC的一些技术研究。 话题本身跟gRPC没有太大关系。应用中,我用到了全双工数据管道这样一个相对复杂的概念。 我们知道,全双工连接是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但不是简单的“请求-响应”连接。任何一个节点都可以在任何时间发送消息。概念上,还是有客户端和服务端的区分,但这仅仅是概念上,只是为了区分谁在监听连接尝试,谁在建立连接。实际上,做一个双工的API比做一个“请求-响应”式的API要复杂得多。 由此,延伸出了另一个想法:做个类库,在库内部构建双工管道,供给消费者时,只暴露简单的内容和熟悉的方式。   一、开始 假设我们有这样一个API: 客户端建立连接 有一个 SendAsync 消息从客户端发送到服务器 有一个 TryReceiveAsync 消息,试图等待来自服务器的消息(服务器有消息发送为True,返之为False) 服务器控制数据流终止,如果服务器发送完最后一条消息,则客户端不再发送任何消息。   接口代码可以写成这样: interface ITransport<TRequest, TResponse> : IAsyncDisposable { ValueTask SendAsync (TRequest request,

开发进阶:Dotnet Core多路径异步终止

蹲街弑〆低调 提交于 2021-01-24 12:57:45
今天用一个简单例子说说异步的多路径终止。我尽可能写得容易理解吧,但今天的内容需要有一定的编程能力。   今天这个话题,来自于最近对gRPC的一些技术研究。 话题本身跟gRPC没有太大关系。应用中,我用到了全双工数据管道这样一个相对复杂的概念。 我们知道,全双工连接是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但不是简单的“请求-响应”连接。任何一个节点都可以在任何时间发送消息。概念上,还是有客户端和服务端的区分,但这仅仅是概念上,只是为了区分谁在监听连接尝试,谁在建立连接。实际上,做一个双工的API比做一个“请求-响应”式的API要复杂得多。 由此,延伸出了另一个想法:做个类库,在库内部构建双工管道,供给消费者时,只暴露简单的内容和熟悉的方式。   一、开始 假设我们有这样一个API: 客户端建立连接 有一个 SendAsync 消息从客户端发送到服务器 有一个 TryReceiveAsync 消息,试图等待来自服务器的消息(服务器有消息发送为True,返之为False) 服务器控制数据流终止,如果服务器发送完最后一条消息,则客户端不再发送任何消息。   接口代码可以写成这样: interface ITransport<TRequest, TResponse> : IAsyncDisposable { ValueTask SendAsync(TRequest request,

.NET5WTM(ASP.NET Core) PGSql开箱操作

佐手、 提交于 2021-01-24 10:33:54
本人WTM忠实粉丝一枚,1月份WTM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本来一个开箱操作没啥好写的,但是由于本人今年工作需求,数据库由过去一直使用的sqlserver向pgsql转变。以后日子里,开发时候pgsql使用会逐渐多起来,当然sqlserver我是不会放弃的。以后wtm+pgsql的踩坑博客多逐渐多起来,大家一起成长。今天就来一个pgsql开箱的博客。 一、到WTM官网生成并下载一个项目并配置使用pgsql 这是使用WTM的.neter都会的。我们不做任何操作,直接生成并下载。解压生成的项目,并打开appsettings.json修改Connections的Value和DBType,指定我们使用的数据库为PgSql。pgsql安装完成之后默认的用户名是postgres,密码时安装时你自己设定的。详细的设置如下: "Connections": [ { "Key": "default", "Value": "User ID=postgres;Password=123456;Host=localhost;Database=PGSqlTest_DB;Pooling=true;", "DbContext": "DataContext", "DBType": "PgSql" //DataBase, you can choose mysql,sqlserver,pgsql,sqlite,oracle

如何看待鸿蒙?

余生长醉 提交于 2021-01-23 20:38:51
首先我们看一下为什么要掌握自己的OS。为什么扑街率奇高,美国的科技公司还是一个接一个地要搞自己的OS。OS是软件和硬件的结合层,上面支撑软件运行,下面调度硬件工作。自己控制了OS,上可以辅助软件开发,下可以制定硬件规范。而且涉及并控制大量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能让一个科技公司从生态上的一个普通节点,变成一个生态的核心。最早看到鸿蒙OS的宣传的时候,华为还在宣传自己的“Plan B”,就是说他们供应链上任何东西受到威胁的时候,都有自己的后备计划。鸿蒙就是其中之一。所以我确实一开始认为鸿蒙OS是华为从头开始自研的一个操作系统。因为华为从做通讯硬件起家,为自己的通讯硬件产品开发一套微内核,原生支持分布式的OS,作为“Plan B”是非常合理的。因为华为有这样的应用场景,也有自己的硬件系统,这个一个生态系统是立得住的。结合一下我一开始写的为什么要有自己的OS,这样的OS生态系统会是很强大的。我记得那个时候我还跟家人吹,华为真是nb,能够搞定一整套操作系统生态,说明华为真的有一个世界顶级的软件开发团队了。现在想想真是尴尬。但是,从现在公布的所有信息(代码,文档,以及发布时间)来看,鸿蒙并不是一个华为内部酝酿已久的“Plan B”,在最早公布的时候,就是一个PPT的状态。几个高管和高级工程师拍脑袋拍出了一堆时间点,然后掐着节点适当放点东西出来让水军吹牛,让粉丝高潮。这两个之间是有天壤之别的。前者

软件工程专业前景怎么样?

倾然丶 夕夏残阳落幕 提交于 2021-01-23 20:37:54
单纯的问软件工程是否有前景,个人认为是有的。但是并不建议你以这件事情作为你职业选择的考量。你看08年左右的时候机械石油何其风光,现在呢?这不过短短八九年的光景。你读个研究生就已经七年了。我刚上大学那会儿软件学院因为地方比较偏,学费又贵,一班有一半儿多的学生都是调剂来的。很多人大一努力读书的目标就是拿到好成绩然后转专业。等到我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学校里几乎是最强专远程桌面业的学生也有人不顾位置与费用的劣势转专业到软院。但是,再过八九年呢?17年的软件会不会是07年的石油?这谁也说不好。如果前景这个东西这么容易被压中,我上大一的时候软院就应该人满为患了。软件有前景吗?有。毕竟未来几乎所有的东西一定都会需要相对应的软件来驱动,绝大多数的行业都会引入自动化与网络。目前软件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远未到恰当的程度。老百姓的消费品有他淘宝,工业原材料就能弄个找钢网。发展的空间一定是有的。但是如果你所说的前景指的是工资,那就不一定了。现在互联网行业的工资虽然高,但是这背后除了互联网自身的技术红利以外还有资本与供需关系作为支撑。随着这一行的人越来越多,技术发展带来的开发门槛的降低。高工资还能持续多久并不好说。至少低端开发应该不会持续多久。此外呢,软件和软件还是不一样的。至少简单的来划分互联网、传统软件、游戏就很不一样。传统软件的薪资与互联网之间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游戏行业么,应该算开宝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