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碎片

数据结构:链表讲解

拈花ヽ惹草 提交于 2019-12-28 15:12:11
数据结构:链表讲解 一、缓存淘汰策略: 缓存的大小有限,当缓存被用满时,哪些数据应该被清理出去?哪些数据应该保留?这就需要缓存淘汰策略来决定。 简单理解: 就是当缓存被用满时清理数据的优先顺序 。 先进先出策略 FIFO(First In, First Out) 最少使用策略 LFU(Least Frequently Used) 最近最少使用策略 LRU(Least Recently Used) 以上策略举个栗子: 假如,你买了很多书,但有一天发现,书太多了,太占书房空间了,打算丢掉一些书籍; 丢到刚买的书:先进先出策略 丢到买完一直都没有读过的书:最少使用策略 丢到最近刚买的书,但是一直都没怎么读过:最近最少使用策略 二、数组与链表的区别: 1.底层存储的结构区别: 我们可以从 底层的存储结构 来看。数组需要一块 连续的内存空间 来存储,对内存的要求比较高。 如果我们申请一个 100MB 大小的数组,当内存中没有连续的、足够大的存储空间时,即便内存的剩余总可用空间大于 100MB,仍然会申请失败。 链表恰恰相反,它并 不需要一块连续的内存空间 ,它通过 指针 将一组零散的内存块串联起来使用,其中,我们把内存块称为链表的 结点 。 为了将所有的结点串起来,每个链表的结点除了存储数据之外,还需要记录链上的 下一个结点的地址 。结点地址的指针叫作 后继指针 next 。

python面试题

喜夏-厌秋 提交于 2019-12-28 03:52:36
首页 代码 文档 问答 资讯 经验 GitHub日报 | 安卓开发专栏 | 开发者周刊 | Android Studio 使用推荐 | Android开发推荐 登录 注册 www.open-open.com/lib OPEN经验 投稿 全部经验分类 Android IOS JavaScript HTML5 CSS jQuery Python PHP NodeJS Java Spring MySQL MongoDB Redis NOSQL Vim C++ C# JSON Ruby Linux Nginx Docker 所有分类 > 开发语言与工具 > Python开发 关于Python的面试题 Python 2016-01-25 11:02:47 发布 您的评价 : 5.0 收藏 3收藏 来自: https://github.com/taizilongxu/interview_python?hmsr=toutiao.io&utm_medium=toutiao.io&utm_source=toutiao.io Table of Contents Python语言特性 1 Python的函数参数传递 2 Python中的元类(metaclass) 3 @staticmethod和@classmethod 4 类变量和实例变量 5 Python自省 6 字典推导式 7

通过查看mysql 配置参数、状态来优化你的mysql

邮差的信 提交于 2019-12-27 18:24:47
【推荐】2019 Java 开发者跳槽指南.pdf(吐血整理) >>> mysql的监控方法大致分为两类: 1.连接到mysql数据库内部,使用show status,show variables,flush status 来查看mysql的各种性能指标。 2. 直接使用mysqladmin查看其性能指标,例如: UserParameter=mysql.uptime,mysqladmin -uroot status|cut -f2 -d":"|cut -f1 -d"T" mysqladmin两个参数,status,extended-status shell > mysqladmin -uroot -ppassword variables status 可得到以下信息(后面详解) -------------------------------------------------------------------------------------------------------------------------- Uptime: 4557887 #mysql运行的秒数 Threads: 1 #连接数 Questions: 1684130 #The number of questions (queries) from clients since the server was

大厂面试经:说一下你们线上JVM是如何优化的?

这一生的挚爱 提交于 2019-12-27 15:08:17
JVM(Java虚拟机)简单来说就是运行Java代码的解释器,作为螺丝钉程序员JVM其实了解下就差不多啦,不懂JVM内部细节照样能写出优质的代码! 但是一到造火箭、飞机的场景(面试)不懂JVM的你,会被面试官虐的体无完肤,本期内容列举常见的JVM面试题: 说一JVM的内存模型是什么样子的? 什么时候对象可以被收回? 常见的垃圾回收器算法有哪些,各有什么优劣? 什么时候对象会进入老年代? 什么是空间分配担保策略? 如何优化减少Full GC? 面对这一大波JVM面试题,你真的Hold住吗?文章有点长,可以先收藏慢慢看。 JVM的内存模型是什么样子的? JVM内存模型可以大致可划分为 线程私有区域 和 共享区域 ,线程私有区域由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程序计数器组成,而共享区域由堆、元数据空间(方法区)组成。 再有人问你JVM的内存模型就回想下上面的图,但是知道JVM的内存模型的样子还是不行的,还要知道他们分别干什么的。 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 当你碰到过 StackOverflowException 这个异常的时候,有没有思考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异常呢?答案就在虚拟机栈中,JVM会为每个方法生成 栈帧 然后将 栈帧 压入虚拟机栈中。 举个粟子:假设JVM参数 -Xss 设置为 1m ,如果某个方法里面创建一个128kb的数组,那这个方法在同一个线程中只能递归4次,再递归第五次的时候就会报

Java GC垃圾回收机制

时间秒杀一切 提交于 2019-12-27 10:01:01
Java提供了gc机制, jvm 中,程序计数器、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都是随线程而生随线程而灭,栈帧随着方法的进入和退出做入栈和出栈操作,实现了自动的内存清理,因此,我们的内存垃圾回收 主要集中于 java 堆和方法区中 ,在程序运行期间,这部分内存的分配和使用都是动态的 . 垃圾回收机制,java不需要向C或者C++那样需要程序员自行释放内存,由编程人员释放资源,避免了资源释放错误和不必要的失误而带来的程序上的错误,java提供的垃圾回收机制会在程序执行的过程中自动的判断哪些资源不再被利用变成无用的资源,自动调用垃圾回收机制回收无用的资源。 内存分配上java用的HotSpot虚拟机,会把堆区(存放对象)分为两个区域:年轻代,年老代,两个物理区域的对象可以互相转移 年轻代(新生代):大部分对象都会存在这里,因为很多对象创建之后很快就会变得不可达,在这里进行的大都是比较小而且操作频繁的回收,花费的时间短 年老代(老年代):内存相对较大,那些在年轻代被存活下来的对象也会被放到这里,对象会保留时间较长的,都会分布在年老代,处在这里的对象大都是占用空间上升缓慢,并且回收频率较低的对象,花费的时间较长 其中还有一块叫做持久区的区域 permanent generation ,也叫方法区,存放的是类的信息,可能在这里发生gc但是主要还是在年轻代和年老代发生gc

C++五大内存分区及区别

那年仲夏 提交于 2019-12-27 02:21:08
一、五大内存分区 在 C++ 中,内存分成 5 个区,他们分别是堆、栈、自由存储区、全局 / 静态存储区和常量存储区。 栈,就是那些由编译器在需要的时候分配,在不需要的时候自动清除的变量的存储区。里面的变量通常是局部变量、函数参数等。 堆,就是那些由 new 分配的内存块,他们的释放编译器不去管,由我们的应用程序去控制,一般一个 new 就要对应一个 delete 。如果程序员没有释放掉,那么在程序结束后,操作系统会自动回收。 自由存储区,就是那些由 malloc 等分配的内存块,他和堆是十分相似的,不过它是用 free 来结束自己的生命的。 全局 / 静态存储区,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被分配到同一块内存中,在以前的 C 语言中,全局变量又分为初始化的和未初始化的,在 C++ 里面没有这个区分了,他们共同占用同一块内存区。 常量存储区,这是一块比较特殊的存储区,他们里面存放的是常量,不允许修改(当然,你要通过非正当手段也可以修改,而且方法很多) 二、堆和栈的区别 堆和栈的主要的区别由以下几点: 1 、管理方式不同; 2 、空间大小不同; 3 、能否产生碎片不同; 4 、生长方向不同; 5 、分配方式不同; 6 、分配效率不同; 管理方式:对于栈来讲,是由 编译器 自动管理,无需我们手工控制;对于堆来说,释放工作由 程序员控制 ,容易产生 memory leak 。 空间大小:一般来讲在

内存管理

会有一股神秘感。 提交于 2019-12-27 02:17:03
内存分配方式 一、分配方式简介 在C++中,内存分成5个区,他们分别是堆、栈、自由存储区、全局/静态存储区和常量存储区。 1. 栈:在执行函数时,函数内局部变量的存储单元都可以在栈上创建,函数执行结束时这些存储单元自动被释放。栈内存分配运算内置于处理器的指令集中,效率很高,但是分配的内存容量有限。 2. 堆:就是那些由new分配的内存块,他们的释放编译器不去管,由我们的应用程序去控制,一般一个new就要对应一个delete。如果程序员没有释放掉,那么在程序结束后,操作系统会自动回收,分配函数来实现(brk函数也是从这里分配内存)。 3. 自由存储区:就是那些由malloc等分配的内存块,他和堆是十分相似的,不过它是用free来结束自己的生命的。 4. 全局/静态存储区: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被分配到同一块内存中,在以前的C语言中,全局变量又分为初始化的和未初始化的,在C++里面没有这个区分了,他们共同占用同一块内存区。 常量存储区:这是一块比较特殊的存储区,他们里面存放的是常量,不允许修改。 二、明确区分堆与栈 void f() { int* p=new int[5]; } 分析:条短短的一句话就包含了堆与栈,看到new,我们首先就应该想到,我们分配了一块堆内存,那么指针p呢?他分配的是一块栈内存,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栈内存中存放了一个指向一块堆内存的指针p

C/C++内存四区

烂漫一生 提交于 2019-12-27 02:15:27
内存模型图 32位CPU可寻址4G线性空间,每个进程都有各自独立的4G逻辑地址,其中0~3G是用户态空间,3~4G是内核空间,不同进程相同的逻辑地址会映射到不同的物理地址中。其逻辑地址其划分如下: 各个段说明如下: 3G用户空间和1G内核空间 静态区域: text segment( 代码段 ):包括只读存储区和文本区,其中只读存储区存储字符串常量,文本区存储程序的机器代码。 data segment( 数据段 ):存储程序中已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 bss segment( BSS段 ):存储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局部+全局),以及所有被初始化为0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对于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程序运行main之前时会统一清零。即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编译器会初始化为0 动态区域: heap( 堆区 ): 当进程未调用malloc时是没有堆段的,只有调用malloc时采用分配一个堆,并且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可以动态增加堆大小(移动break指针),从低地址向高地址增长。分配小内存时使用该区域。 堆的起始地址由mm_struct 结构体中的start_brk标识,结束地址由brk标识。 memory mapping segment( 映射区 ):存储动态链接库等文件映射、申请大内存(malloc时调用mmap函数) stack( 栈区 ):使用栈空间存储函数的返回地址

c语言中的5大内存分区

我是研究僧i 提交于 2019-12-27 02:14:15
在C/C++中,内存分成5个区,他们分别是 堆、栈、自由存储区、全局/静态存储区和常量存储区 。 栈,就是那些由编译器在需要的时候分配,在不需要的时候自动清除的变量存储区。里面的变量通常是局部变量、函数参数等。 堆,就是那些由new分配的内存块,他们的释放编译器不去管,由我们的应用程序去控制,一般一个new就要对应一个delete。如果程序员没有释放掉,那么在程序结束后,操作系统会自动回收。 自由存储区,就是那些由malloc等分配的内存块,他和堆是十分相似的,不过它是用free来结束自己的生命的。 全局/静态存储区,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被分配到同一块内存中,在以前的C语言中,全局变量又分为初始化的和未初始化的,在C++里面没有这个区分了,他们共同占用同一块内存区。 常量存储区,这是一块比较特殊的存储区,他们里面存放的是常量,不允许修改(当然,你要通过非正当手段也可以修改,而且方法很多) 明确区分堆与栈 在bbs上,堆与栈的区分问题,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由此可见,初学者对此往往是混淆不清的,所以我决定拿他第一个开刀。 首先,我们举一个例子: void f() { int* p=new int[5]; } 这条短短的一句话就包含了堆与栈,看到new,我们首先就应该想到,我们分配了一块堆内存,那么指针p呢?他分配的是一块栈内存,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

Convolution with even-sized kernels and symmetric padding论文解读笔记

一个人想着一个人 提交于 2019-12-27 02:11:10
文章目录 导读 摘要 引言 相关工作 对称填充 实验 讨论 总结 导读 我们都习惯使用3*3的卷积核,这篇文章介绍了 偶数卷积核 其实表现更强 。 首先附上文章地址: Convolution with even-sized kernels and symmetric padding 【PDF】 摘要 紧凑型卷积神经网络主要通过深度卷积,扩展的通道和复杂的拓扑来提高效率,这反过来又加剧了训练过程。 此外,在这些模型中, 3×3内核占主导地位 ,而偶数大小的内核(2×2、4×4)很少被采用。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通过信息侵蚀假设来量化偶数大小的核卷积中发生的偏移问题,并通过在特征图的四个侧面(C2sp,C4sp)提出对称填充来消除它。 对称填充以很少的计算成本释放了偶数大小的内核的泛化能力,使其在图像分类和生成任务方面优于3×3内核。此外,C2sp获得了与新兴紧凑型模型相当的精度,而训练期间的内存和时间消耗却少得多。 对称填充和偶数卷积可以很好地实现到现有框架中,为体系结构设计提供有效的元素,尤其是在强调训练工作的在线和持续学习场合。 引言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CNN)在许多计算机视觉任务中都取得了重大成功,例如图像分类[37],语义分割[43],图像生成[8]和游戏[29]。 除了特定领域的应用程序之外,还设计了各种体系结构来提高CNN的性能[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