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导入sql文件

xtrabackup备份还原mariadb数据库

人走茶凉 提交于 2020-01-18 20:30:36
  一、xtrabackup 简介   xtrabackup 是由percona公司开源免费的数据库热备软件,它能对InnoDB数据库和XtraDB存储引擎的数据库非阻塞地备份,对于myisam的备份同样需要加表锁。mysqldump备份方式是通过用户名密码连接到数据库,将其要备份的数据库用SQL语句的形式输出到标准输出,这种逻辑备份的方式最大的缺点是备份和恢复的速度较慢,如果数据库过大,mysqldump备份就显得力不从心了。这时选择用xtrabackup来备份就能很好解决数据库过大而导致备份过慢的问题。   xtrabackup的优点     1)备份还原过程快速、可靠     2)备份过程不会打断正在执行的事务     3)能够基于压缩等功能节约磁盘空间和流量     4)自动实现备份检验     5)开源,免费   xtrabackup2.2版本之前包括4个可执行文件:     innobackuppex:这个是一个perl脚本,它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备份非innodb表,同时会调用xtrabackup命令来备份innodb表,还会和mysql server 发送命令进行交互,如家全局读锁(FTWRL)、获取位置点(show slave status)等。     xtrabackup:这个文件是用C/C++编译的二进制文件,它的主要作用用来备份Innodb表达

一文搞定Spring Boot + Vue 项目在Linux Mysql环境的部署(强烈建议收藏)

£可爱£侵袭症+ 提交于 2020-01-18 08:26:04
本文介绍Spring Boot、Vue 、Vue Element编写的项目,在Linux下的部署,系统采用Mysql数据库。按照本文进行项目部署,不迷路。 1. 前言 典型的软件开发,经过“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开发及单元测试”,“前后端联调”,“生产环境上线”。到了发布到生产环节的环节,紧张的神经,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且慢,部署也是很重要的一环,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 开发中,每个人的开发环境、工具可能都不同。目前大部分人用Windows(Win 10)开发,部分用Mac系统开发,还有极少数用Linux系统开发。但,为了运行的稳定,开发的系统大部分都部署在Linux平台。本文采用Centos 7部署Spring Boot项目,并介绍前后端项目的打包和部署。 2. 部署过程说明 1)开发环境说明 本着一切为了“开发效率”,在项目开发的时候: 后端采用了IntelliJ IDEA作为Spring Boot的开发工具(其实用Eclipse也是Ok的),用了典型“controller、service、dao三层架构”; 前端采用Vs Code作为Vue及Vue Element的开发工具,用webpack进行项目打包,“地球人都知道,这里就不多啰嗦了”; 用Git作为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 Mysql数据; 用mybatis作为持久层框架。 2)Centos

通过binlog日志恢复表记录

别来无恙 提交于 2020-01-17 11:28:29
使用binlog日志 1 使用binlog日志 1.1 问题 利用binlog恢复库表,要求如下: 启用binlog日志 创建db1库tb1表,插入3条记录 删除tb1表中刚插入的3条记录 使用mysqlbinlog恢复删除的3条记录 1.2 步骤 实现此案例需要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启用binlog日志 1)调整/etc/my.cnf配置,并重启服务 [root@dbsvr1 ~]# vim /etc/my.cnf [mysqld] .. .. log-bin-index=mysql-bin //启用二进制日志,并指定前缀 server_id=1 binlog_format=STATEMENT //在Mysql5.7中,binlog日志格式默认为ROW,但它不记录sql语句上下文相关信息。需要将binlog日志格式修改为STATEMENT .. .. [root@dbsvr1 ~]# systemctl restart mysqld.service 2)确认binlog日志文件 新启用binlog后,每次启动MySQl服务都会新生成一份日志文件: [root@dbsvr1 ~]# ls /var/lib/mysql/mysql-bin.* /var/lib/mysql/mysql-bin.000001 /var/lib/mysql/mysql-bin.index

利用Mysql进行Python的数据分析

徘徊边缘 提交于 2020-01-16 19:59:01
一、mysql数据库的思想,以及操作流程 (1)、数据库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关系’如何体现呢? 在Java语言或者其他计算机语言作为后台开发来讲,数据库的‘关系’体现在one to one many to one many to many(有中间表产生) one to many (2)、在python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领域不是以上理解,是将数据通过numpy pandas matplotlib 进行数据的分析 体现在数据的发布思想!将数据发布给客户,人工智能设备----作为数据集! 二、MySQL数据库的实战 (1)、只能满足小型企业级的开发,对于数据集不是很合适!数据储存量较大!数据比较安全! (2)、Oracle—针对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利用很多! (3)、数据库分为DDL DCL DML语句 DDL:数据库定义语言,用于定义数据的结构 DCL:数据库控制语言,用于定义数据用户的权限—DBA DML:数据库操作语言,用于检索或者修改数据(主要的,面试,笔试都会考到) 三、Mysql企业级的按照流程 已经企业版本的选择 (1):MySQL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端 —备注:MySQL自身会携带基于DOS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 (2):安装注意事项 i:用户名和密码的设置 root root ii:端口 默认端口3306 Oracle:5521 iii:编码格式 默认是英文

mysql 的sql文件太大怎么导入

依然范特西╮ 提交于 2020-01-15 02:15:13
来自百度知道: 在实际工作中,有时需要导入大容量sql文件到MySQL,通常有以下三种方法: (1)通过phpmyadmin,不推荐,有内存等的限制; (2)通过Navicat Premium工具运行sql,不推荐,效率低; (3)通过source命令导入,推荐,效率高,经测试,小编导入一个3.02G的文件耗时3分08秒; 打开MySQL安装目录下的my.ini文件,添加max_allowed_packet,设置大小为64M,如下: 在服务中重新启动MySQL服务,在命令行窗口(命令:show VARIABLES like '%max_allowed_packet%';)查看是否修改成功: 在命令行窗口中使用source命令(source sql文件路径)导入sql文件,如下(我们可以看到,执行效率比较高): MySQL的source命令 用MySQL的source命令导入SQL文件实战记录。 进入 CMD 执行 mysql -uroot -p 输入密码后进入 MySQL 命令提示符 依次执行: use XXXdatabase; set charset utf8; source d:/xxx.sql; 我的300多M的文件,这样就行了,下面是原文的讲解: 本以为这样就可以挂机等待 sql 文件如期导入了,但是事与愿违,当过一段时间在打开时发现命令行提示链接超时,等待重新链接。

springboot整合mybatis

↘锁芯ラ 提交于 2020-01-14 02:54:45
博客目标 前提新建项目 springboot配置数据库连接池druid springboot整合mybatis springboot整合pagehelper 前提新建项目 更改版本2.2.1 springboot配置数据库连接池druid 不多说导入依赖 druid连接池和aop切面 <dependency> <groupId>com.alibaba</groupId> <artifactId>druid-spring-boot-starter</artifactId> <version>1.1.10</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groupId> <artifactId>spring-aspects</artifactId> </dependency> 减低mysql版本 <properties> <java.version>1.8</java.version> <mysql.version>5.1.44</mysql.version> </properties> <dependency> <groupId>mysql</groupId> <artifactId>mysql-connector-java</artifactId> <version>${mysql.version

mysql 导入sql文件

心不动则不痛 提交于 2020-01-13 08:17:31
导入数据库 常用source 命令 进入mysql数据库控制台,如 mysql -u root -p -h localhost:8011 mysql>use 数据库 然后使用source命令,后面参数为脚本文件(如这里用到的.sql) mysql>source d:/dbname.sql 来源: CSDN 作者: 醉生浮屠 链接: https://blog.csdn.net/baidu_23263735/article/details/103858241

如何导入MySQL数据库

我的梦境 提交于 2020-01-12 21:26:51
问题 如何导入MySQL数据库 解决方案 1. 概述 MySQL数据库的导入,有两种方法: 1) 先导出数据库SQL脚本,再导入; 2) 直接拷贝数据库目录和文件。 在不同操作系统或MySQL版本情况下,直接拷贝文件的方法可能会有不兼容的情况发生。 所以一般推荐用SQL脚本形式导入。下面分别介绍两种方法。 2. 方法一 SQL脚本形式 操作步骤如下: 2.1. 导出SQL脚本 在原数据库服务器上,可以用phpMyAdmin工具,或者mysqldump命令行,导出SQL脚本。 2.1.1 用phpMyAdmin工具 导出选项中,选择导出“结构”和“数据”,不要添加“DROP DATABASE”和“DROP TABLE”选项。 选中“另存为文件”选项,如果数据比较多,可以选中“gzipped”选项。 将导出的SQL文件保存下来。 2.1.2 用mysqldump命令行 命令格式 mysqldump -u用户名 -p 数据库名 > 数据库名.sql 范例: mysqldump -uroot -p abc > abc.sql (导出数据库abc到abc.sql文件) 提示输入密码时,输入该数据库用户名的密码。 2.2. 创建空的数据库 通过主控界面/控制面板,创建一个数据库。假设数据库名为abc,数据库全权用户为abc_f。 2.3. 将SQL脚本导入执行 同样是两种方法

MySQL数据库的三大范式和备份

心不动则不痛 提交于 2020-01-12 09:57:53
MySQL数据库的三大范式和备份 文章目录 MySQL数据库的三大范式和备份 前言 1.MySQL数据库的三大范式 1.范式的简介 2.通俗的理解 2.数据库备份的重要性 2.1数据库备份的重要性 2.2造成数据丢失的原因 3.数据库备份的分类 3.1从物理与逻辑的角度 3.2数据库的备份的策略角度 3.3MySQL完全备份 1.完全备份 2.完全备份的优点 3.完全备份的缺点 3.4mysqldump备份数据库 1.MySQL数据库的备份的方式 2.mysqldump命令 3.mysqldump命令备份 3.5恢复数据库或者数据库中的表 1.恢复数据库 2.恢复数据库中的表 3.MySQL备份思路 4.MySQL增量备份 4.1MySQL增量备份的恢复方法 前言 我们已经能够很明显的区分出数据库的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了,下面,我们就来仔细研究研究如何进行备份。 1.MySQL数据库的三大范式 1.范式的简介 范式的英文名称是Normal Form,它是英国人E.F.Codd(关系数据库的老祖宗)在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关系数据库模型后总结出来的。 范式是关系数据库理论的基础,也是我们在设计数据库结构过程中所要遵循的规则和指导方法。目前有迹可寻的共有8种范式,依次是:1NF,2NF,3NF,BCNF,4NF,5NF,DKNF,6NF。通常所用到的只是前三个范式,即:第一范式(1NF)

Mysql备份与恢复(2)---逻辑备份

◇◆丶佛笑我妖孽 提交于 2020-01-11 02:49:23
数据库及时备份可以帮助我们在数据库出现异常宕机时及时的使用备份数据进行恢复工作,将因为数据库宕机产生的影响降低到最小。上一篇针对使用xtrabackup工具进行物理备份和数据恢复做了一个详细讲解,本篇主要谈谈如何使用mysql自带的备份工具mysqldump进行逻辑备份和数据恢复。如果还围观看过上一篇文章的可以先行查询上一篇文章关于使用xtrabackup进行数据备份与恢复:Mysql备份与恢复(1)—物理备份。 2019-10-14T07:43:22.351861Z 0 [ERROR] InnoDB: The innodb_system data file ‘ibdata1’ must be writable 2019-10-14T07:43:22.351885Z 0 [ERROR] InnoDB: The innodb_system data file ‘ibdata1’ must be writable 2019-10-14T07:43:22.351892Z 0 [ERROR] InnoDB: Plugin initialization aborted with error Generic error 2019-10-14T07:43:22.952508Z 0 [ERROR] Plugin ‘InnoDB’ init function returned error.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