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unt

烂泥:vsftpd单用户多目录配置

六眼飞鱼酱① 提交于 2019-12-04 17:50:08
本文由 ilanniweb 提供友情赞助,首发于 烂泥行天下 想要获得更多的文章,可以关注我的微信ilanniweb。 一、实际问题 在使用vsftpd过程中,我们会经常发现vsftpd在默认情况下一个用户(无论是系统用户还是虚拟用户)只能拥有一个目录,一般是根目录。 如果此时再要向该用户添加其它目录的话,比如系统的其他目录也需要此用户访问,那么就无法直接添加了。 vsftpd不像FileZilla_Server等类似的ftp服务器软件一样可以直接给用户添加多目录,如下: 所以我们只能借助其他方式实现这个功能,在此我们使用的是mount --bind命令。 注意:mount --bind命令存在linux内核2.4版本以后的linux系统中。 二、解决方法 要想把vsftpd一个用户添加多个目录的话,我们可以通过mount --bind命令来达到要求。 mount --bind命令其实就是一个挂载命令,它的主要作用是将一个目录中的内容挂载到另一个目录上。 有关mount --bind命令的使用,我们可以通过查看mount的帮助文档获得。如下: man mount 根据权限的不同,我们把vsftpd的这个要求分为可读写和只读这两种情况,下面分别介绍下。 PS:以下实验环境均是基于《 烂泥:ubuntu下vsftpd虚拟用户配置 》这篇文章的环境进行。

Find mount point of an USB device in OSX

无人久伴 提交于 2019-12-04 13:10:14
In order to share a device between a host and a Docker container, I would like to know the path to the mounting point for a given device, a smartcard reader in this case. Using ioreg -p IOUSB -t , I can see the device (CCID USB Reader) : iMac:~ $ ioreg -p IOUSB -t +-o Root <class IORegistryEntry, id 0x100000100, retain 13> +-o Root Hub Simulation Simulation@fd000000 <class AppleUSBRootHubDevice, id 0x100000257, registered, matched, active, busy 0 (42 ms), retain 7> | +-o IOUSBHostDevice@fd100000 <class AppleUSBDevice, id 0x100000258, registered, matched, active, busy 0 (45 ms), retain 14> | +

preventing a crash when someone mounts an Android SD card

你离开我真会死。 提交于 2019-12-04 11:11:46
I have a file open on the SD card. When someone mounts the SD card, it winds up crashing my application. I am trying to register for the ACTION_MEDIA_EJECT broadcast event, and i receive that, but it seems like i'm getting that too late. By the time I get that, it's already crashed my application. Is there any way to get notified before crashing my application? Added some very simple sample code. When I do this, it winds up crashing the service when I turn on USB (MSC mode). Test.java /** Called when the activity is first created.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Ubuntu 16.04下搭建nfs服务器

空扰寡人 提交于 2019-12-04 10:59:11
转载地址:http://www.cnblogs.com/MoreExcellent/p/7222895.html nfs服务是实现Linux和Linux之间的文件共享,nfs服务的搭建比较简单。 现在介绍如何在ubuntu16.04系统中搭建nfs服务,ubuntu的搭建比红帽的还要简单。 1、安装nfs服务 sudo apt install nfs-common 2、修改配置文件 sudo vim /etc/exports   修改内容如下: /home *(rw, sync ,no_root_squash)   各段表达的意思如下,根据实际进行修改 / home :共享的目录 * :指定哪些用户可以访问 * 所有可以ping同该主机的用户 192.168 . 1 .* 指定网段,在该网段中的用户可以挂载 192.168 . 1.12 只有该用户能挂载 (ro, sync ,no_root_squash): 权限 ro : 只读 rw : 读写 sync : 同步 no_root_squash: 不降低root用户的权限 其他选项man 5 exports 查看 3、重启nfs服务 sudo /etc/init.d/nfs-kernel-server restart    到此,nfs的服务就搭建好了。    下面介绍客户端如何访问服务器 1、检查客户端和服务端的网络是否连通

ubuntu14.04安装NFS文件系统

梦想与她 提交于 2019-12-04 10:57:51
NFS用于Linux主机访问网络中其他Linux主机上的共享资源。 NFS的原理是在客户端上通过网络将远程主机共享文件系统以挂载(Mount)的方式加入本机的文件系统,之后的操作就如同在本机上一样。 NFS服务器(宿主机) 开发板(目标机) 1.安装NFS Ubuntu上默认是没有安装NFS服务器的,首先要安装NFS服务程序: $ sudo apt-get install nfs-kernel-server 2.建立一个nfs服务的专有文件夹 $ mkdir -p /home/linux/nfs_service 3.打开portmap服务 $ service portmap start 报错: $ exportfs: Failed to stat /home/linux/nfs_exports: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这是因为新版本中portmap已经被rpcbind取代,输入 $ service rpcbind start 就好了。 4.修改/etc/exports文件 在最后加上共享的文件夹路径 home/linux/nfs_service *(rw,sync,no_root_squash,no_subtree_check) 5.重启NFS服务: $ sudo /etc/init.d/nfs-kernel-server restart 6

mount -t nfs vs cifs

∥☆過路亽.° 提交于 2019-12-04 10:44:52
I had a requirement to mount a NFS. After several trial and errors, I could mount a NFS file system from NAS on my Linux system. We were also evaluating if cifs can be used when NFS does not work. man pages were too confusing and could not find any lucid explanation on web. My question is - if NFS is a problem can mount -t cifs be used in place ? Is cifs always available as replacement for nfs. CIFS is not always available (but often is). When it works, NFS works better for unixy clients than CIFS tends to be. To see if there's CIFS on the server, use the smbclient(1) program, possibly

locate,find,df,mount,du命令

守給你的承諾、 提交于 2019-12-04 10:38:20
1.locate找数据的时候,相当于去这个数据库里面查(locate查找的时候不扫描磁盘) 查找图标文件:locate .ico locat -i 不区分大小写 创建一个文件,该文件没有在数据库中,要想在数据库中查找则用命令:sudo updatedb更新locate数据库 2.find find在查找的过程中在所有的目录中遍历一遍 (1)查找home下所有以.py结尾的文件 find /home/ -name "*.py" find /home/ -iname "*.py" 找的时候不区分大小写 (2).反引号``的作用:将其中的内容当作命令执i行 根据文件类型查找(普通文件用f,目录文件用d) (以下两种查找效果一样) ll `sudo find /home/star/Desktop -type f` ll $(`sudo find /home/star/Desktop -type f`) (3)根据目录深度去查找 sudo find /home/ -maxdepth 2 -type f (根据最大深度查找) sudo find /home/ -mindepth 2 -type f (根据最小深度查找) (4)根据文件的权限或者大小查找 sudo find /home/ -size +10M---->查找大于10M的文件 sudo find /home/ -size -10K-

NPS服务器搭建与autofs自动挂载

。_饼干妹妹 提交于 2019-12-04 09:33:22
NFS简介 NFS(Network File System),网络文件系统是 Linux 系统支持的一种网络服务,通过 NFS ,网络中的计算机可以发布共享信息,让远程客户像使用本地文件一样访问该共享资源,若想使用远程计算机上的文件,只要用 mount 命令将远程的目录挂载在本地文件系统下即可。 服务端NFS安装 1 yum install nfs-utils -y #安装nfs 2 systemctl start nfs #开启nfs服务 3 systemctl enable nfs #开机自启动 配置NFS服务 1 mkdir /westos 2 echo 'hello,world' > /westos/hello # 建立目录 /westos, 在其中创建测试文件hello (NFS 的主配置文件为 /etc/exports,该文件中可以设置 NFS 的共享目录、访问权限和允许访问的主机等参数;默认情况下是空文件,不配置任何共享目录) 服务端测试 showmount命令查看指定服务器的nfs共享文件信息,常用选项 -e:显示指定服务器输出的共享目录 1 showmount -e 192.168.1.152 2 Export list for 192.168.1.152: 3 /westos * 挂载共享目录 1 mount 服务器名或IP地址:共享目录 本地挂载目录 2

Docker 容器资源隔离 namespace(十)

梦想的初衷 提交于 2019-12-04 09:05:13
一、简介 Linux Namespace 是 Linux 提供的一种内核级别环境隔离的方法。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很早以前的 Unix 有一个叫 chroot 的系统调用(通过修改根目录把用户 jail 到一个特定目录下),chroot 提供了一种简单的隔离模式:chroot 内部的文件系统无法访问外部的内容。Linux Namespace 在此基础上,提供了对 UTS、IPC、mount、PID、network、User 等的隔离机制。 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Linux 下的超级父亲进程的PID是1,所以,同 chroot 一样,如果我们可以把用户的进程空间 jail 到某个进程分支下,并像 chroot 那样让其下面的进程 看到的那个超级父进程的 PID 为1,于是就可以达到资源隔离的效果了(不同的 PID namespace 中的进程无法看到彼此) Linux Namespace的6大类型 类型 功能说明 Mount Namespace 提供磁盘挂载点和文件系统的隔离能力 IPC Namespace 提供进程间通信的隔离能力 Network Namespace 提供网络隔离能力 UTS Namespace 提供主机名隔离能力 PID Namespace 提供进程隔离能力 User Namespace 提供用户隔离能力 二、Mount Namespace Mount

io优化--转载

这一生的挚爱 提交于 2019-12-04 08:30:13
原文链接: http://www.cnblogs.com/thatsit/p/ci-panio-xing-neng-you-huashi-jian.html RAID卡缓存策略调整 原因详解 操作实例 I/O 调度算法 文件系统journal 磁盘挂载参数 操作实例 性能数据对比 RAID卡缓存策略调整 可以将RAID卡缓存策略由 No Write Cache if bad BBU 调整为 Write Cache OK if bad BBU ,即在电池充放电时不关闭缓存,以此保证I/O性能。但是此法存在数据丢失风险,需要合理评估再做调整。 原因详解   服务器的Riad卡都带有可充电电池,这块可充电电池在不使用时也会有微弱的放电现象,当它的电量放电到低到一定程度时,Raid卡控制器就会对电池进行一次“放电”,将剩余的电量放掉,然后再进行一次“充电”。这其实是一种对电池保护机制,以及对Raid卡可用性提供保障的机制。   默认情况下,当RAID卡的电池的电量低于某阈值时,RAID卡固件认为此时的电池是不可用的,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会禁用RAID的“缓存”,这种默认的机制本来是合理的,但是当RAID的缓存被禁用之后,RAID的I/O能力会大幅度下降。一般情况下,这个充放电(放电->充电)的时间可能会持续几个小时,对于I/O密集型的应用来说,由此带来的性能下降有可能是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