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开发

实验九 团队作业5:团队项目编码与Alpha冲刺

ぃ、小莉子 提交于 2020-08-10 12:54:36
项目 内容 课程班级博客链接 https://edu.cnblogs.com/campus/xbsf/nwnu2020SE 这个作业要求链接 https://www.cnblogs.com/nwnu-daizh/p/13089324.html 团队名称 3+1>4 团队成员分工描述 王嫄:PM 牛莉梅:文档撰写 祁甜:系统开发 王爽:测试 团队的课程学习目标 1、软件编码Alpha阶段博客编写 2、项目编码测试 3、培养合作意识,提升软件开发效率 这个作业在哪些方面帮助团队实现学习目标 1、了解了Alpha阶段的具体内容; 2、对项目进行了编码实现 团队博客链接 https://www.cnblogs.com/team12138/ 团队项目Github仓库地址链接 https://github.com/book-team/team-book 一、团队软件项目编码准备 1.软件开发环境配置说明   "西师爱阅"微信小程序使用"微信开发者工具"进行编码,使用Mysql创建数据库。微信开发者工具是微信官方提供的针对微信小程序的开发工具,集中了开发,调试,预览,上传等功能,所以我们选择该软件来编码。这里,我们下载的是Windows稳定版,各个版本之间是兼容的。如需安装,去官网下载适合自己电脑的版本安装即可,具体安装配置可参照 这篇博客 ,微信开发者工具配置好的截图如下: 2

你不得不看-自动化测试工程师面试总结:技术面试

瘦欲@ 提交于 2020-08-10 06:38:47
面试的时候你首先要明白一点: 面试官有非常大的可能是不会自动化的: 他们有的全程不问你自动化的知识,有的全程都问自动化,问自动化的UI,API知识,不懂还想懂,问的问题你都忍不住想笑。当然我们不能流露出对面试官的鄙视,要对他的问题作出详细的讲解,让他能够听明白。(一般问自动化的问题,两三个就能够判断出面试官会不会自动化,最后问了一下他们是如何进行自动化的,他们告诉我录制的。你懂得,录制的脚本有多难用,多容易出错,开发们改一点东西就会崩溃)。 测试很注重基础知识,希望大家有时间把测试基础多多温习。 1.自我介绍: 2.你是如何保证测试完全的。 测试点挖掘到页面的每一个元素,空间。使用边界值等价类等方法挖掘出系统级的测试用例。使用场景法和流程图挖掘出冒烟级测试用例。测试用例不只要有正向的还要有逆向的。 3.测试用例包括哪些点 4.敏捷开发了解吗?敏捷开发的流程 5.你们是使用什么框架,语言进行自动化开发的 6.你认为自动化有必要吗?他有什么优势。 7.自动化的时候遇到过哪些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 8.会性能测试吗?了解Jmeter吗 9.postman是如何使用的,具体说一下。 10.数据库了解吗?使用的是什么数据库。常用的语法知道吗 11.你们使用什么工具来管理测试用例?说一下他的流程是什么?(禅道) 12.当你认为是bug,开发不认,你如何解决? 13.与同事产生矛盾该怎么办?

第14份年度敏捷状态报告(最新2020)

那年仲夏 提交于 2020-08-10 05:35:50
您的组织是否在实践或规模化企业敏捷性?敏捷状态报告提供了世界上最全面的数据,用于基准化您的敏捷实践并计划下一轮扩展。 第14份年度敏捷状态报告基于全球1,100名IT和业务专业人员的经验。自成立以来,全球40,000名敏捷高管、从业人员和顾问分享了他们的见解,使敏捷状态报告成为同类报告中规模最大、运行时间最长的报告。继续阅读今年研究的一些关键发现。 文化仍然很重要 采用敏捷和扩展(规模化)敏捷的最高挑战仍然与组织文化有关。总体上组织对变革的抵制,管理支持和赞助不足以及与敏捷价值观不符的组织文化仍然是前五项挑战。今年,领导层参与不足的新选择也位列前五名。 分布式敏捷团队 - 新常态 尽管面对面的工作对于敏捷实践来说是理想的,但受访者表示组织正在支持分布式团队。由于越来越多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组织继续支持和鼓励跨地理边界和跨时区的团队合作,因此没有迹象表明共处一地的趋势有所增加。当前的全球健康危机可能也是一个转折点,这导致分布式团队的增加是"新常态"。 SAFe®是首选的规模化框架 规模化敏捷框架(SAFe®)仍然是受访者引用的最受欢迎的方法(并不是Bob喜欢的方法),比去年增长了5%,超过第二选择 Scrum @Scale 达到了19%。 "我们为SAFe®继续成为市场上最流行,最有效的方法而感到自豪。自Scaled Agile诞生以来,我们的核心信念一直很简单

前端智造,内容新生

陌路散爱 提交于 2020-08-10 04:48:03
根据全球著名的科技市场研究机构 IDC 的数据,全球信息技术产业有望在 2020 年达到 5.2 万亿美元,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 IT 行业就业薪资持续涨幅。但工作强度、行业竞争、裁员压力以及疫情爆发,使得 IT 人员的薪酬之路依然崎岖。互联网开发人员面对即将紧缩的下半场,唯有不断提高自己,不断增强自己对新生事物的敏锐和高阶知识的耐心,才能在风雨到来的时候,屹立不到。前端开发者想要提高自己,也需要不断了解新知识,接触行业大牛,看准行业趋势。在 TLC 大会上,无论你是行业资深开发人员,还是刚入门的小白,都能获得收益。 大会简介 TLC 腾讯直播大会(Tencent Live Conference,简称 TLC),是由腾讯看点团队精心打造,由 IVWEB 团队主办的面向全球大前端领域的技术大会,致力于提升和促进全行业大前端、信息流、serverless、音视频、直播、图像处理等领域的交流和技术创新,旨在打造一个高品质、高标准的行业交流会议,通过行业知名讲师的分享与交流,帮助参会者了解各个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与实践案例。目前 TLC 已经成功举办了 3 届,为国内外直播领域的开发者提供了共同交流技术发展趋势及行业动态的机会。对技术感兴趣的你,一定不要错过这个绝好的、与行业大牛线下深度交流的机会。 本届 TLC 大会的主题是 “前端智造,内容新生”,主题涵盖社交、电商、娱乐等领域

看国外女神级程序员,直播写代码一年的感悟

给你一囗甜甜゛ 提交于 2020-08-10 04:11:57
我第一次直播写代码是在去年七月份。我想要直播一下我在业余时间内为开源项目领域所做的工作,尽管在youtube上的大部分直播都是关于游戏的。我比较擅长于NodeJS的硬件库方面的工作(尽管大部分项目都是自己的)。并且我在youtube上曾经开启过一个房间了,那为什么我不继续做下去?我的栏目可以叫做:基于Java的硬件开发。 当然,我并不是第一个在直播平台直播代码的,Handmade Hero是我见到的第一个直播代码的人。接下来Vlambeer的工程师们也开始了直播代码,他们在youtube上直播Nuclear Throne项目的开发。我也特别喜欢Vlambeer工程师们的直播。 真正促使我做这件事情的是我的一个朋友,他是Nolan Lawson。他曾经一周直播一次他在开源项目领域所做的工作,真的很酷。在直播过程中,他解释了他所写的所有内容。他也回复了Github上的issue,将一些错误分类,调试代码分支。我觉得他这样很有意思,因为Nolan维护着拥有很高使用频率的开源代码库。我觉得他的开源生活和我很不一样。 你可以看到我曾经在他的视频下留言: 一周后,我设置好了youtube房间信息,使用OBS工具,我准备开始直播了。我一直维护着Avrgirl-Arduino这个库,我想我在直播的时候也做这个库的工作好了。第一次直播是很困难的,那时我很紧张

CSM Training 记录、收获与心得

不想你离开。 提交于 2020-08-10 02:54:40
转自学员Leon的总结 5.16 ~ 5.17 参加了捷行与 Bob 老师组织的 CSM 双 CST 讲师认证课程,收获远超出预期。 我是编程出身,11 年开始,一直从事互联网行业,17 年正式使用 Scrum 作为敏捷开发框架,也开始接触 Agile,过程中慢慢学习、摸索和运用 XP、TDD、BDD、DDD 等思想和方法,从 Coding 到 Team Leader(兼职 Scrum Master),到现在全职做 Scrum Master。 本以为自己"经验丰富",对 Scrum 框架的理解"非常透彻",想通过 CSM 认证后,向 A-CSM 进阶。然而两天的课程下来,还是给我带来不少收获。 两位老师都有各自的风格,Jim 老师有国际软件公司的经验,Bob 老师有一线互联网公司的经验,两位老师轮流教学,虽然部分内容会重合,但是在不同的场景与角度下,总能让人 ~ Aha / Wow / Ya。 记录 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两天的认证课是通过 Zoom 在线学习,我们小组在共创的过程中,还用到了石墨和 Teambition。 在线的好处就是打破了地域的边界,能和不同地方的学员一起交流,以北上广深居多,学员们来自各行各业,除了互联网行业,还有制造业、传媒业,金融业等,有开发、技术管理、项目管理、咨询师、数据分析师、产品经理(噢!为什么不参加 CSPO)等。虽然大家对 Scrum

技术领导之路:如何从开发人员转变为团队负责人

*爱你&永不变心* 提交于 2020-08-10 02:13:16
如果软件开发只是你职业目标的一部分,那关于未来如何成为一名技术负责人也许是你应该认真思考和学习的事情。 技术负责人可能意味着不同的事情:身兼团队负责人或技术经理的职责。譬如,研发项目经理是一个需要对其团队及项目负责的团队角色。这也就意味着他们还需对团队成员的工作情况、业务增长情况、可交付成果、项目截止日期、团队文化、代码标准、技术债务等等负责。 作为一名开发人员,你清楚如何从目前的职位晋升成为一名技术负责人吗?如果你的目标是尽快成为一名技术侧管理者,那么你首先需要问问自己为什么想要担任这个角色? 成为一名技术管理人员不一定是真正符合你长期目标的一个选择。 以往我之所以从事软件开发,是因为与“电脑”合作比与人合作更让我感到自在。但是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自己能够在各方面越来越多地帮助到其他开发人员。同时我喜欢主导项目并追求更完美的代码水平。因此,就我个人而言,成为研发项目管理者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最佳选择。 但对于多数软件工程师而言,成为一名独立贡献者(IC)可能是更为合适的道路。许多公司都会选择聘用一个杰出工程师或资深工程师等非常高级别的技术角色而非职业经理人来管理技术团队。 ▲开发人员的刻板印象:吃披萨,仅在晚上工作等等 ▲ 那么,你是想成为一名研发项目管理者还是其他类型的团队负责人呢?问题的关键在于诚实地了解驱动你的因素-究竟是编写代码还是软件架构设计

书单 | 测试人员必读的15本书 ——在你的软件测试工程师路上能帮到你很多!

我怕爱的太早我们不能终老 提交于 2020-08-10 01:48:37
软件测试发展了几十年,留下了不少经典的著作。 本篇文章是从我个人的角度推荐的15本测试人员必读书籍,主要推荐的依据更多的以开宗立派或者有提出方法或体系为主的书籍。而像一些测试工具操作相关的工具书没有考虑在里面,因为个人觉得相比工具书而言,前者的难度和含金量会更大。 当然,由于篇幅关系,还有很多好的书籍没有包含在里面,希望在未来有机会能推荐更多的书籍。 测试基础书籍 1.《软件测试》第2版 推荐理由: 测试人员启蒙的经典书籍,对于测试的概念及测试类型等都有非常经典的阐述。建议初级测试从业者阅读。 2.《软件测试的艺术》第3版 推荐理由: 测试人员的又一本经典书籍,对于软件测试的技术特别是用例设计方面有很详细的介绍,同样建议初级测试从业者阅读。 3.《全程软件测试》第3版 推荐理由: 朱少民老师的著作,已经写到了第3版。虽然还是按照测试的流程为主线,但是却增加了很多近年比较火的比如AI测试等内容,是一本难得的测试大全。 敏捷测试基础书籍 4.《谷歌软件测试之道》 推荐理由: 这本书颠覆了很多测试人员的传统观念,而且也让测试人员意识到了危机。个人认为这本书是敏捷测试的基石,虽然书中没有提到敏捷,但是核心做法和理念与敏捷是不谋而合的。 5.《敏捷软件测试》 推荐理由: 这本书是敏捷测试中最出名的一本书,没有之一。如果要学习敏捷测试,这本书应该是必读作品之一。 敏捷测试实践书籍 6.《BDD

软件工程知识体系梳理

牧云@^-^@ 提交于 2020-08-10 01:46:21
思维导图( The Mind Map ) 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 一般会在需求获取的初期使用,便于产品经理与客户梳理思路。 思维导图工具非常多比较知名的有 MindManager 和 XMind。 个人推荐XMind更简洁美观一些。 国内也涌现出不少思维导图工具如 MindMaster、MindLine也是不错的。 统一建模语言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UML) UML是面向对象设计的建模工具,独立于任何具体程序设计语言。 产品经理可以使用UML对系统流程进行建模。 UML系统开发中有三个主要的模型: 功能模型 :从用户的角度展示系统的功能,包括用例图。 对象模型 :采用对象,属性,操作,关联等概念展示系统的结构和基础,包括类别图、对象图。 动态模型 :展现系统的内部行为。包括序列图,活动图,状态图。 绘制UML模型不必强求工具。如果简单一些的使用word就能画出来 专业的软件有 RationalRose 、MicrosoftVisio、 PowerDesigner等 ,按照自己的习惯使用即可。 RationalRose 。 是直接从UML发展而诞生的设计工具 ,它的出现就是为了对UML建模的支持。对象建模支持得很好,数据库建模较弱。 MicrosoftVisio

UltraSoft

半世苍凉 提交于 2020-08-10 00:06:01
在DDL Killer的Alpha发布版本一周后,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用户数量和用户反馈,同时也着手准备Beta阶段的继续开发,在正式开始迭代前,先对我们的Beta阶段的需求做一个统计和预估,一是保证工作量的适中,二是可以更好地分配任务。 Alpha 做的不足的地方 既然是Beta,那就要有一些和Alpha阶段不同的地方,做错要挨打,挨打要站直,Alpha阶段犯下的错误就应该及时反思总结,在Beta阶段避免: 代码的详细签入记录和工作量记录问题 在Alpha阶段,我们有明确的每个人负责什么任务,负责的任务之间都是独立的个体,通常都是在不同的文件夹下,所以即使我们对代码的签入记录得不是特别完善,对于工作量的衡量影响也不是很大。但是在看到其他组对于Github代码的管理后我们确实自愧不如,我们对代码仓库的管理进行了三次的变更,导致签入记录不是很详细,这是在展示中的一个硬伤。 为此我们Beta阶段会完全依托码云进行代码的管理,并且我们小组有幸迎来了一位新组员Mistariano,也就是敏捷开发小组的前PM,敏捷开发小组在Github的管理上做的相当不错,相信在他的协助下我们在这一方面可以取得飞跃的发展。 Code Review 在Alpha阶段中,我们的Code Review工作是交由前后端分离进行,前端之间相互Code Review,后端之间相互Code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