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从此重构

我与影子孤独终老i 提交于 2020-01-05 06:04:38
设计是如此重要,那么开发者的基本设计能力与素质又从何下手来培养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请个老师。从框架中了解,从系统中实现,从书文中汲取。然而,设计能力的提升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软件 开发中的设计大师,往往必须具备多年的修行方可称之为“架构师”。 一个在简历中轻描淡写的“ 10 年软件设计经验”,并非是所有软件人都能修炼成的真功夫,这里没有任何虚情假意可言。在一个项目的实现过程中,逐渐了解什么是对象、什么是对抽象 编程 、设计模式是如何应用在实际的系统架构、设计原则到底是什么秘密武器,而重要的是完成一个软件项目,对于更多人来说是认识一种软件开发的科学流程。这种体验,才是难能可贵的经验。在设计的广义概念里,几个必需的概念是应该首先被了解和认知的,以排名不分先后的原则罗列,它们大概包括: · 面向对象 ( Object-Oriented ),关于面向对象没有必要重复嚼舌了,本书的第 1 章“ OO 大智慧”中对 .NET 的面向对象进行了有别于其他专著的介绍,除了以实例突出面向对象之思想大成,还以浓墨铺陈了 .NET 是如何在底层 技术 上来实现继承、多态和接口映射等机制,从而使读者可以更加有效和深刻地把握面向对象之精髓。 · 面向服务 ( Service Oriented ), SO 至少是个时髦的话题, WCF 伴着 .NET 3.5 的发布,一个一统江湖的面向服务的基础架构横空出世

从此重构

耗尽温柔 提交于 2020-01-05 06:04:17
从此重构 设计是如此重要,那么开发者的基本设计能力与素质又从何下手来培养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请个老师。从框架中了解,从系统中实现,从书文中汲取。然而,设计能力的提升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软件开发中的设计大师,往往必须具备多年的修行方可称之为“架构师”。 一个在简历中轻描淡写的“ 10 年软件设计经验”,并非是所有软件人都能修炼成的真功夫,这里没有任何虚情假意可言。在一个项目的实现过程中,逐渐了解什么是对象、什么是对抽象编程、设计模式是如何应用在实际的系统架构、设计原则到底是什么秘密武器,而重要的是完成一个软件项目,对于更多人来说是认识一种软件开发的科学流程。这种体验,才是难能可贵的经验。在设计的广义概念里,几个必需的概念是应该首先被了解和认知的,以排名不分先后的原则罗列,它们大概包括: · 面向对象 ( Object-Oriented ),关于面向对象没有必要重复嚼舌了,本书的第 1 章“ OO 大智慧”中对 .NET 的面向对象进行了有别于其他专著的介绍,除了以实例突出面向对象之思想大成,还以浓墨铺陈了 .NET 是如何在底层技术上来实现继承、多态和接口映射等机制,从而使读者可以更加有效和深刻地把握面向对象之精髓。 · 面向服务 ( Service Oriented ), SO 至少是个时髦的话题, WCF 伴着 .NET 3.5 的发布,一个一统江湖的面向服务的基础架构横空出世

UML的五类图(UML笔记)

放肆的年华 提交于 2020-01-04 05:36:23
UML 的内容可以由下列五类图 ( 共 9 种图形 ) 来定义: ·第一类是 用例图 ,从用户角度描述系统功能,并指出各功能的操作者。 ·第二类是 静态图 (Static diagram) ,包括 类图 、 对象图 和 包图 。其中 类图描述系统中类的静态结构 。不仅定义系统中的类,表示类之间的联系如关联、依赖、聚合等,也包括类的内部结构 ( 类的属性和操作 ) 。类图描述的是一种静态关系,在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都是有效的。对象图是类图的实例,几乎使用与类图完全相同的标识。他们的不同点在于 对象图显示类的多个对象实例,而不是实际的类 。一个对象图是类图的一个实例。由于对象存在生命周期,因此对象图只能在系统某一时间段存在。包由包或类组成,表示包与包之间的关系。 包图用于描述系统的分层结构 。 ·第三类是 行为图 (Behavior diagram) 描述系统的动态模型和组成对象间的交互关系 。其中状态图描述类的对象所有可能的状态以及事件发生时状态的转移条件。通常 状态图 是对类图的补充。在实用上并不需要为所有的类画状态图,仅为那些有多个状态其行为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并且发生改变的类画状态图。而 活动图 描述满足用例要求所要进行的活动以及活动间的约束关系,有利于识别并行活动。 ·第四类是 交互图 (Interactive diagram) 描述对象间的交互关系。其中 顺序图

UML学习-1 UML 简介

▼魔方 西西 提交于 2020-01-04 05:35:47
UML 是什么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UML)又称统一建模语言或标准建模语言,是始于 1997 年一个 OMG 标准,它是一个支持模型化和软件系统开发的图形化语言,为软件开发的所有阶段提供模型化和可视化支持,包括由需求分析到规格,到构造和配置。 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OOA&D,OOAD)方法的发展在 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中出现了一个高潮,UML 是这个高潮的产物。 UML 有什么 UML 2.4.1 发展了已经获得成功的 UML 2.0 规范,并迅速成为建立软件系统可视化、规范、文档的标准。统一建模语言 (UML)也被用于非软件系统的建模,并在很多领域,诸如金融,军事,工程方面应用广泛。 UML 定义了 13 中基本的图,它们被分成两大类: 1. 结构建模图 结构图定义了一个模型的静态结构。它们通常被用来对那些构成模型的“要素”建模,诸如:类、对象,接口和物理组件。另外,它们也被用来对元素间关联和依赖关系建模。 类型 描述 类或结构图 用来定义模型的基本模块:类型、类和构成完整模型的一般素材 对象图 显示结构元素的实例间如何关联,以及在运行时如何使用。 复合结构图 提供了一种对元素结构进行分层的方法,并着重体现了元素内部的细节,结构和关系。 组件图 被用来构造更高层次或更复杂的结构,通常由一个或几个类构成,并提供一个定义明确的接口 部署图

10、面向对象开发

倾然丶 夕夏残阳落幕 提交于 2019-12-30 16:34:50
面向对象分析OOA、面向对象设计OOD、面向对象开发OOP是面向对象开发的三个主要环节。 一、面向对象分析 OOA 面向对象分析的产出是详细的需求描述及解决方案。 将笼统的需求细化到足够清晰、可执行。我们需要通过沟通、挖掘、分析、假设、梳理,搞清楚具体的需求有哪些,哪些是现在要做的,哪些是未来可能要做的,哪些是不用考虑做的。 针对框架、类库、组件等非业务系统,作为被很多系统复用的通用框架,相比业务系统对代码质量的要求会更高。开发这类系统,对工程师的需求分析能力、设计能力、编码能力,甚至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另外虽然开发出来的东西要足够通用,但需求分析还是基于具体的应用场景来做。 迭代-分析需求及优化解决方案: 需求分析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迭代优化的过程。我们无法一下子就能给出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而是先给出一个基础的、粗糙的方案,在此基础上迭代优化。提出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是一个很好的迭代优化方法。 二、面向对象设计 OOD 面向对象设计阶段将需求描述转化为具体的类的设计,产出是类及类图。面向对象设计完成之后,我们需已定义清晰类、属性、方法、类之间的交互,并且将所有的类组装起来,提供执行入口。 1、划分职责进而识别出有那些类 根据需求描述,把其中涉及的功能点一个一个罗列出来,然后看哪些功能点职责相近,操作同样的属性,可否应该归为同一个类。 对于大型的、复杂的需求开发

系分考试论文实例12篇

五迷三道 提交于 2019-12-27 14:40:00
系分论文1 企业人事信息系统的应用 【摘要】 本文讨论《企业人事信息系统》项目的需求分析方法与工具的选用。该系统的建设目标是帮助该企业管理好企业内部的人员和人员的活动,人事信息管理指的是企业员工从招聘面试到离职退休的全过程,涉及的主要活动包括面试、报到、培训、升职、离职或其他的人事变动,也包括电子化考勤、工资性收入的计算与分发、使用其他公司资源的有关记录(如宿舍、保险、证件办理等等)。此外,本系统也涉及到企业在全国各地的人事信息管理,企业的组织架构的设置,级别与职务管理,人力申请直至人力需求报表,从而形成一个对企业真正有用的人事信息管理应用系统。在本文中首先讨论了选用面向对象方法与工具的主要理由与策略,进一步通过一个简例说明该方法与工具使用的效果,也讨论了使用多种工具与方法在需求分析中的必要性,最后简要小结了选用正确工具与方法的意义和作用。 在项目开展期间,我担任了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与数据库管理等大量工作。 【正文】 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有着广泛应用面的实用性系统,但是,我国各个企业有着自身的体制、机制、特点与不同的要求;在开发这类系统时,系统需求分析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在整个分析过程中,我们都采用了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这是因为我们在近几年的实践中已坚信这种方法能够更加有效地表达和描述现实世界。软件要具有适用性和扩展性,就必须更接近于现实世界本身的发展规律。 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看

spring data jpa 全面解析(实践 + 源码分析)

六月ゝ 毕业季﹏ 提交于 2019-12-26 12:01:44
前言 本文将从示例、原理、应用3个方面介绍spring data jpa。 以下分析基于 spring boot 2.0 + spring 5.0.4 版本源码 概述 JPA是什么? JPA (Java Persistence API) 是 Sun 官方提出的 Java 持久化规范。它为 Java 开发人员提供了一种对象/关联映射工具来管理 Java 应用中的关系数据。他的出现主要是为了简化现有的持久化开发工作和整合 ORM 技术,结束现在 Hibernate,TopLink,JDO 等 ORM 框架各自为营的局面。值得注意的是,JPA 是在充分吸收了现有 Hibernate,TopLink,JDO 等ORM框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有易于使用,伸缩性强等优点。从目前的开发社区的反应上看,JPA 受到了极大的支持和赞扬,其中就包括了 Spring 与 EJB3.0 的开发团队。 注意:JPA 是一套规范,不是一套产品,那么像 Hibernate,TopLink,JDO 他们是一套产品,如果说这些产品实现了这个 JPA 规范,那么我们就可以叫他们为 JPA 的实现产品。 spring data jpa Spring Data JPA 是 Spring 基于 ORM 框架、JPA 规范的基础上封装的一套 JPA 应用框架,底层使用了 Hibernate 的 JPA 技术实现

UML介绍

China☆狼群 提交于 2019-12-25 13:57:07
 统一建模语言(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UML)又称标准建模语言,是始于 1997年的一个 OMG标准,它是一个支持模型化和软件系统开发的图形化语言,为软件开发的所有阶段提供模型化和可视化支持,包括由需求分析到规格,到构造和配置。   *注:OMG, Object Management Group 对象管理组织 UML常见图分类    UML从考虑系统的不同角度出发,定义了 用例图 、 类图 、对象图、包图、状态图、活动图、 序列图 、协作图、构件图、部署图等 10种图。   常见的UML图有用例图(Use Case Diagram)、类图(Class Diagram)和序列图(Sequence Diagram)。下面也将主要阐述这三种UML图. 一、为什么要学习 UML UML 是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统一建模语言)的简称。 UML 是对软件密集型系统中的制品进行可视化、详述、构造和文档化的语言。制品 {Artifact} 是指软件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各样的产物,如模型、源代码、测试用例等。 Ø UML 建模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Ø 使用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 Ø 使用模型可以加强人员之间的沟通 Ø 使用模型可以更早地发现错误或疏漏的地方 Ø 使用模型可以获得设计结果 Ø 模型为最后的代码提供依据 二、 UML

浅谈我对Java面向对象的理解

笑着哭i 提交于 2019-12-25 10:59:57
  作为一个底子不深的C语言学者,我刚转来学习java的时候,对java学者口中的面向对象很感兴趣。   一开始,基于自己浅显的认识,众多编程语言在我看来是区别不大,都是分析需求,用计算机语言去解决某些问题。至少在使用C语言去解决某些小问题,实现某种小功能的时候,我都是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实现功能的。就跟我们平时办事一样,讲究个逻辑、讲究个先后顺序。在实现的过程中,需要些什么数据,就设置写什么数据。不过,这样也会带来一些麻烦:如果忘记了设置某些数据,需要回头去设置的时候,一大段一大段的代码,要回头找到相应位置,去添加一些东西总是会让人眼花缭乱,容易出错。简单的东西实现起来容易,而如果过几天再回来修改,那就真的是让人头大了。   最近学习的java语言,却不是这样的一门编程语言。java是面向对象的一种编程语言,所谓面向对象,恰好区别与我上文所说的以C语言为代表的面向过程的架构化编程语言。这里说有区别并不是指java语言不按照步骤来进行运算,而是它是用了面向对象的思想,即把现实是生活中的事物抽象成为一种具有属性,行为的封装体。对象是由数据和容许的操作组成的封装体,与客观实体有直接对应关系,一个对象类定义了具有相似性质的一组对象。而每继承性是对具有层次关系的类的属性和操作进行共享的一种方式。所谓面向对象就是基于对象概念,以对象为中心,以类和继承为构造机制,来认识、理解、刻画客观世界和设计

软件工程期末考试知识点汇总

心已入冬 提交于 2019-12-23 01:43:38
1、软件工程学概述 软件危机 软件工程 软件生命周期 软件工程 2、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的任务 系统流程图 数据流图 数组字典 3、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任务 分析建模与规格说明 4、总体设计 设计原理 高内聚,低耦合的系统有什么好处呢? 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 5、详细设计 设计问题 过程设计的工具 程序复杂程度的定量度量 计算环形复杂度的方法 6、实现 软件测试基础 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 白盒测试技术 黑盒测试技术 调试 7、维护 软件维护的定义 软件的可维护性 8、面向对象方法学引论 面向对象方法学的优点 面向对象的概念 对象模型 用例图 9、综合其他章节 建立对象模型 软件重用 工作量估算 能力成熟度模型 10、简答题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gede/p/11148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