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h

SpringCloud 应用在 Kubernetes 上的最佳实践 — 部署篇(开发部署)

心已入冬 提交于 2020-08-12 11:36:27
作者 | 孤弋 阿里云高级技术专家,负责 EDAS 的开发和用户体验优化工作。 导读 :在上一篇文章 《SpringCloud 应用在 Kubernetes 上的云上实践 - 开发篇》 中讲到可以通过两个工具,轻松地将一个 SpringCloud 应用从初始化到本地运行。本篇文章,我们将介绍如何将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应用在云上跑起来。 初始化集群 为了将应用运行在云端,首先我们需要一个 Kubernetes 集群,在 EDAS 中使用 Kubernetes 集群目前最快的方式,是将一个阿里云容器集群中的 Kubernetes 集群( ACK 集群 ),导入到 EDAS 中来。 如果还没有ACK集群的话,您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创建一个: 直接进入容器服务的控制台进行创建; 如果您已经有一个在云上建好的集群,或者有一个在其他 IDC 或友商中有的集群,也可以在容器服务这边通过“注册已有集群”的方式,导入到容器服务中来。 等到 Kubernetes 集群就绪之后,在 EDAS 上需要进行一次集群“导入”,导入方式如下图所示: 在导入集群时,EDAS 会做以下操作: 初始化 EDAS 的集群控制器和相关资源,主要包含:基于开放云原生应用标准的 OAM Controller、日志采集的 Agent、监控链路中的 Arms 环境信息等;其中大部分控制器运行时不会占用用户集群的资源,而会运行在

Unity引擎UI模块知识Tree

假如想象 提交于 2020-08-12 10:50:28
现在主流的UI解决方案是UGUI和NGUI,近年来更是以UGUI为主,本期结合UWA学堂以及Blog的相关内容整理了《Unity引擎UI模块知识Tree》,主要介绍了UGUI的优化、框架完善及解决方案,也涉及到NGUI和FairyGUI的内容,最后是UWA的工具篇,开发者们可以根据报告查看问题,优化项目。 前期我们也整理更新过 《Unity引擎渲染模块知识Tree》 和 《Unity引擎资源管理模块知识Tree》 ,深受开发者们的喜爱,欢迎大家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参考取阅。 UGUI 框架 《UGUI深度研究之源码鉴赏》 从UI的代码底层讲起,通过理解底层代码的原理来认知上层的有效优化方法。这里会从源码中深入分析UI网格重建的实现原理,并完成了提取触发UI重建的UI元素的代码实现,可以更方便、更准确地定位引起UI性能问题的UI元素,从而有针对性地做优化。 《Unity手游UI框架一站式解决方案》 该课程内容非常详实、性价比极高。初级开发者可以拥有一套完整的实战UI框架源码,快速进入实战;中级及以上者可以深入理解框架的形成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迭代出属于自己的框架;语言中并没有华丽的辞藻,技术则完全以实用、稳健为基础。 《UI框架搭建:控件定制篇》 《UI框架搭建:消息重构篇》 《UI框架搭建:应用技巧篇》 整套框架分为三节课程来讲解:第一节课程主要讲解控件侧的框架搭建

云原生语境下,如何重新解读微服务?

佐手、 提交于 2020-08-12 07:06:27
最近,O’Reilly 公布了一份关于企业微服务市场现状的数据调研。报告显示,在访问了全球 1,502 名软件工程师、系统和技术架构师、工程师以及决策者后,有 77% 的组织反馈采用了微服务,其中 92% 的组织成功使用了微服务。 如果以这份报告为依据,微服务在企业的普及率已接近八成。看起来,企业对微服务的兴趣可能已经接近顶峰。 云原生的基础设施从设计上保证了它是微服务部署的最佳平台,但是也对现有的微服务框架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云原生大行其道的今天: 我们对微服务还应该继续投入精力关注吗? 云原生和微服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随着 Serviece Mesh 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微服务的体系和思想会产生怎样的演化? Spring Cloud、Dubbo 还会继续作为微服务开发框架的继续流行下去吗? 容器、Kubernetes、ServiceMesh、Serverless 这些云原生时代的主角,会如何助力下一代微服务架构为业务发展赋能? 这些问题值得每一位技术从业人员去思考,并发现由此带来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新挑战、新机遇。也许有同学会说:“上个阶段微服务架构的问题都还没解决,又来了个‘云原生时代的微服务’,我这从哪儿开始学起啊?” 来,从这儿开始! 2020 云原生微服务大会 为推动云原生下的微服务技术发展和实践交流,由阿里云主办的首届“云原生微服务大会”将于 2020 年 8 月

新金融分布式架构之SOFAStack解决方案

放肆的年华 提交于 2020-08-12 03:53:07
金融行业正在流淌着一股去IOE,去集中化的IT架构转型洪流。我有幸参与到这股洪流中,见证这一重大变革。以下是我对这股洪流的一些思考和想法。 1.当前主流金融的IT架构 众所周知,目前大部分金融机构的IT架构还是以“IOE”的IBM大小型机,Oracle数据库,EMC存储为基础的集中式架构。这种架构有以下优点: 成熟度高 可靠性高 可用性高 这些产品目前承载着世界上众多金融行业的核心系统,而这些产品的厂家在这个领域有几十年的积累,产品的成熟度,可靠性,可用性可见一斑。 不过这种架构也有三大缺点: 第一个就是成本高。硬件,软件,服务都价格不菲。这些费用在金融机构躺着赚钱的时代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在现在以及未来瞬息万变的时代,金融机构的经营形势会越发趋紧,那么这一块IT架构支出就会成为金融机构的负担。 第二个就是IOE的东西都是黑盒,其核心科技就像一个迷。万一再来一个类似“棱镜门”,“华为门”的“IOE门”,金融IT架构的处境可想而知。虽说可能性不大,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所以,自主可控才不会受制于人。 第三个就是可扩展性较差。这种架构无法做到快速,无限制的扩展。之前也提到,未来是瞬息万变的时代,消费模式会从工厂生产什么,消费者消费什么的模式转变到消费者海量碎片化需求主导的模式。那么IT架构需要能支持随时扩展以便适应业务的快速发展。 2.新金融的IT架构 为了避免集中式架构的三大缺点

微信小程序之threejs全景

*爱你&永不变心* 提交于 2020-08-12 03:44:54
最近在开发小程序,身心疲惫,原因是功能和app相同,我裂开了。 各种封装组件,各种写页面,不过有个好处是以前写的h5拿来改一下标签,基本上还是ok的,就剩下最后几个功能,其中就有一个VR全景功能。 移动端倒是好做,上次做了大概2天就搞定了,原理就是threejs用css3做图片的旋转,具体例子可以参照 https://threejs.org/examples/css3d_panorama.html 不过多描述,下面进入今天的主角:在微信小程序中使用threejs实现VR全景功能。 刚开始想到这个功能,我是拒绝的,这简直就是要了我的头发啊,没办法,谁叫我走上开发这条不归路呢,自己选的路,秃头也要走完。。 那就硬着头皮开始吧,先百度搜了一下在小程序中使用threejs,找到一篇比较干货的文章 https://developers.weixin.qq.com/community/develop/article/doc/00066c4b230b085051592292f5bc13 ,这篇文章作者把threejs给提炼出来了一个小程序版本, 照着他的demo先把canvas给搞出来先。然后再实现全景,怎么实现也是头疼的事情,怎么,我不会写,还不会改吗? 先看看以前h5的实现方式,采用CSS3DRenderer来实现,问题来了,小程序里面不支持dom的createElement,那咋整嘛

如何使用 Istio 进行多集群部署管理:多控制平面

老子叫甜甜 提交于 2020-08-12 01:37:07
作者 | 王夕宁 阿里云高级技术专家 导读 :本文摘自于阿里云高级技术专家王夕宁撰写的《Istio 服务网格技术解析与实战》一书,讲述了如何使用 Istio 进行多集群部署管理来阐述服务网格对多云环境、多集群即混合部署的支持能力。 前文详情: 《如何使用 Istio 进行多集群部署管理:单控制平面 VPN 连接拓扑》 《如何使用 Istio 进行多集群部署管理:单控制平面 Gateway 连接拓扑》 在多控制平面拓扑的配置中,每个 Kubernetes 集群都会安装相同的 Istio 控制平面,并且每个控制平面只会管理自己集群内的服务端点。通过使用 Istio 网关、公共根证书颁发机构(CA)以及服务条目 ServiceEntry,可以将多个集群配置组成一个逻辑上的单一服务网格。这种方法没有特殊的网络要求,因此通常被认为是在 Kubernetes 集群之间没有通用网络连接时的一种最简单方法。 在这种拓扑配置下,Kubernetes 跨集群通信需要服务之间的双向 TLS 连接,要在集群之间启用双向 TLS 通信,每个集群的 Citadel 将配置由共享的根 CA 生成的中间 CA 证书,如图所示。 (多控制平面) 部署控制平面 从共享的根 CA 为每个集群的 Citadel 生成中间 CA 证书,共享的根 CA 启用跨不同集群的双向 TLS 通信。为了便于说明,我们将 samples

刘奇:当今一切都要更实时、更弹性、更简单,TiDB 就是这样的基础设施 | TiDB DevCon 2020

走远了吗. 提交于 2020-08-11 20:09:24
6 月 7 日,TiDB 社区年度技术大会 TiDB DevCon 2020 圆满落幕,本届大会采取线上直播的形式,汇聚了来自全球各地的 80+ 开发者、TiDB 用户及合作伙伴分享第一手开发及实践经验,议题覆盖金融、电信、电商、物流、视频、资讯、教育、医疗等诸多行业,干货满满,目不暇接。会上我们正式发布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TiDB 4.0 GA 版本,并分享了技术细节及生产环境的实战效果,并为过去年在 TiDB 社区作出卓越贡献的 Contributor、Committer、Maintainer 授予了荣誉奖杯与证书。 本届大会历时 2 天,共设置 7 个论坛, 29 小时 累计分享时长,直播间人气值高达 2.3 万 ,错过的小伙伴们可以继续“蹲守”本公众号近期推送,我们将陆续挑选整理部分精彩内容输出,敬请期待! 以下是我司联合创始人兼 CEO 刘奇的现场分享实录。 每年我都有一个时间会特别激动,就是产品大版本发布的时候,通常也是社区年度技术大会 TiDB DevCon 举办的时间。去年 TiDB DevCon 2019 ,我们发布了 TiDB 3.0 Beta,当然今年 TiDB 4.0 GA 也如约而至。 Serverless 很长一段时间 TiDB 用户使用的集群规模都很大,然后就会再提出一个诉求说“怎么降低我的使用成本”。TiDB 4.0 拥有了 Serverless

聊一聊wifi6

那年仲夏 提交于 2020-08-11 17:22:03
引言 8.11,小米十周年,雷军即将召开发布会,相信又是are you ok 放大招的时候了。作为小米各种产品的使用者(包括但不限于手机,路由器,音响,手环,中性笔… ),蹭点热度不过分吧。 今天聊一聊小米智能家居中的关键技术 :wifi6。 本章节将会由三部分组成,尽量简洁通俗,争取让每个人都能看懂。第一部分聊一聊雷军在发布会上说的wifi6 是什么,到底6不6,ok不ok。第二部分讲wifi-6路由器。第三部分说明升级的具体细节,后续可能会有相关知识点的补充。 第一部分: 什么是wifi6 wifi6 的发展史 相信2G–3G–4G的过程,大部分人都经历过,甚至身边已经有人在体验5G了,速度越来越快,口碑越来越好,并且5G是新基建的重要基石,未来发展前途无量。 相比之下,wifi4–wifi5的过程,了解的人少了很多,更不要提wifi6了。 到这里你可能就问了,为什么没有wifi1—wifi2—wifi3呢?提前回答一下,免得后面听不懂了。 1) 不知道wifi6 是什么,暂时就只认为wifi6 就是手机上网使用wifi的升级,更新换代就好了。或者是路由器,WLAN,CMCC。都可以,不影响后续阅读。 2) 对于上面这个问题,你听过1G吗? 就如同没听过wifi1,wifi2,wifi3一样。但是也有点不一样,5G全称是(5th generation),意为第五代通信技术

测一测|你的云原生架构几分熟?

断了今生、忘了曾经 提交于 2020-08-11 12:50:42
云计算作为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的一环,正在重构整个 IT 产业,而作为云计算的服务新界面,以容器为代表的云原生技术成为充分释放云计算红利的关键。遗憾的是,在探索云原生的道路上只有少数企业获得成功。经过调研,企业遇到的难题大多相似:建设过程长、重复基础建设、应用平台割裂、缺少标准和规范,甚至对云原生及云原生架构的解释不尽相同。 那么,企业该从什么维度制定云原生架构的落地战略?云原生时代的企业该如何落地互联网分布式架构?这些问题都需要企业花费大量时间和成本去探索。鉴于此,越来越多企业希望能够通过云原生架构成熟度模型以指导数字化转型实践,并将之作为衡量转型成果水平的统一标准,提高转型效果。 因此,我们正式发布《云原生架构成熟度模型》并上线测试。 与此同时,我们将于 7 月上线《云原生架构白皮书》对《云原生架构成熟度模型》进行更加深入的解读,敬请期待!识别下方海报二维码或点击链接了解详情: https://jinshuju.net/f/XCU3lN 。 “ 阿里巴巴云原生 关注微服务、Serverless、容器、Service Mesh 等技术领域、聚焦云原生流行技术趋势、云原生大规模的落地实践,做最懂云原生开发者的公众号。” 来源: oschina 链接: https://my.oschina.net/u/4318023/blog/4332575

点云仿真软件Blensor介绍

我的梦境 提交于 2020-08-11 12:18:17
  Blensor是一款开源的点云仿真软件,是国外的研究人员在三维动画软件Blender基础上进行开发的,整个安装包很小,只有80M左右,能够模拟Lidar(Velodyne 32/64线等)、TOF相机、Kinect等,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传感器参数,也可以加入噪声模拟实际点云,总之是一款很优秀的点云仿真软件,但是目前国内对这款软件的介绍寥寥无几,几乎找不到相关的学习资料,所以在初步学习这款软件后,决定写一下简单的教程,帮助需要的伙伴快速入手(目前本人也在学习中,对其中的部分功能都还不熟悉,因此下面的教程只适用于对Blender软件零基础、只需快速上手拿到仿真点云数据的伙伴,欢迎大家一起交流)   一、软件下载   首先访问官网:https://www.blensor.org/ ,点击download下载即可(需要翻墙),官网提供的有Windows、Linux、Mac三个版本的,Windows下的下载后解压直接打开即可,无需安装   安装好后打开是下面的界面   二、跑通官方demo   安装好以后,我们先尝试跑通官方demo,对这个点云的数据采集过程有个直观感受。   (1)官方demo下载(https://www.blensor.org/add_sensors.html) (2)打开table_tutorial_color.blend文件,里面主要包含了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