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

git 命令

我与影子孤独终老i 提交于 2019-12-18 12:42:32
git config --global user.name "你的名字" git config --global user.email "你的Email" git clone 在git clone的时候,所有本地分支默认与远程主机的同名分支,建立追踪关系,也就是说,本地的master分支自动"追踪"origin/master分支。 1、从远程主机克隆一个版本库,到本地生成的同名目录 git clone <版本库的网址> 2、从远程主机克隆一个版本库,到本地指定的目录 git clone <版本库的网址> <本地目录名> 3、git clone支持HTTP(s)、SSH、Git、本地文件协议等多种协议 $ git clone http[s]://example.com/path/to/repo.git/ $ git clone ssh://example.com/path/to/repo.git/ $ git clone [user@]example.com:path/to/repo.git/ $ git clone git://example.com/path/to/repo.git/ $ git clone /opt/git/project.git $ git clone file:///opt/git/project.git $ git clone ftp[s]:/

git常用命令备忘

纵然是瞬间 提交于 2019-12-18 12:30:57
Git配置 git config --global user.name "robbin" git config --global user.email "fankai@gmail.com" git config --global color.ui true git config --global alias.co checkout git config --global alias.ci commit git config --global alias.st status git config --global alias.br branch git config --global core.editor "mate -w" # 设置Editor使用textmate git config -l # 列举所有配置 用户的git配置文件 ~/.gitconfig Git常用命令 查看、添加、提交、删除、找回,重置修改文件 git help <command> # 显示command的help git show # 显示某次提交的内容 git show $id git co -- <file> # 抛弃工作区修改 git co . # 抛弃工作区修改 git add <file> # 将工作文件修改提交到本地暂存区 git add . # 将所有修改过的工作文件提交暂存区 git rm

MySQL读写分离

三世轮回 提交于 2019-12-18 10:57:25
一、读写分离(主从复制) 主从复制: 当主服务器有写入(insert/update/delete)语句时候,从服务器自动获取 读写分离: insert/update/delete语句操作一台服务器,select操作另一个服务器 从库生成两个线程,一个I/O线程,一个SQL线程; i/o线程去请求主库 的binlog,并将得到的binlog日志写到relay log(中继日志) 文件中; 主库会生成一个 log dump 线程,用来给从库 i/o线程传binlog; SQL 线程,会读取relay log文件中的日志,并解析成具体操作,来实现主从的操作一致,而最终数据一致 二、bin-log日志 概念:binlog即二进制日志,它记录了数据库上的所有改变并以二进制的形式保存在磁盘中,它可以用来查看数据库的变更历史、数据库增量备份和恢复、Mysql的复制(主从数据库的复制)。 简单概括:binlog日志就是记录MySQL数据库增/删/改SQL语句 作用:实现主从复制、灾难恢复 1、开启binlog日志 步骤1:打开MySQL配置文件vi /etc/my.cnf并修改 步骤2:重启服务 步骤3:登录MySQL查看bin-log日志是否开启 2、查看binlog日志里面的内容 列表: show master logs 清空: reset master 刷新: flush logs

redis 流水笔记 十 集群缩容

空扰寡人 提交于 2019-12-18 10:08:34
什么是集群缩容 ? 说白了就是下线节点,判断该节点上是否有slot,有的进行迁移后并使集群忘记该节点,否则直接忘记该节点。 2、步骤如下 1、找到需要下线的节点 2、判断该节点是否有slot,有的进行slot迁移 3、下线节点 3、做法? [root@hadoop05 bin]# ./redis-cli -p 8000 cluster nodes 8c2846698b49aed95674ad2e4eef5d501563f874 127.0.0.1:8005@18005 slave 30309728ad48df61e40d6f476740579e66398b02 0 1576589597238 6 connected a1021b42a93d35dbf75b5b515ea50e20515e92b6 127.0.0.1:8003@18003 slave ba807182f5cc573fc100d4d64ef9a4b1ecf0419f 0 1576589598000 4 connected 5623991f7d23e0dc09f17e19688d3a65b91002f0 127.0.0.1:8007@18007 master - 0 1576589600261 8 connected 0-1364 5461-6826 10923-12287

HBase主要运行机制

大兔子大兔子 提交于 2019-12-18 05:59:47
HBase 的物理存储 HBase 表中的所有行都是按照行键的字典序排列的。因为一张表中包含的行的数量非常多,有时候会高达几亿行,所以需要分布存储到多台服务器上。 因此,当一张表的行太多的时候,HBase 就会根据行键的值对表中的行进行分区,每个行区间构成一个“分区(Region)”,包含了位于某个值域区间内的所有数据,如图 1 所示。 图 1 HBase的Region存储模式图 Region 是按大小分割的,每个表一开始只有二个 Region,随着数据不断插入到表中,Region 不断增大,当增大到一个阈值的时候,Region 就会等分为两个新的 Region。当表中的行不断增多时,就会有越来越多的 Region,如图 2 所示。 图 2 HBase的Region分裂示意 Region 是 HBase 中数据分发和负载均衡的最小单元,默认大小是 100MB 到 200MB。不同的 Region 可以分布在不同的 Region Server 上,但一个 Region 不会拆分到多个 Region Server 上。每个 Region Server 负责管理一个 Region 集合。如图 3 所示。 图 3 HBase的Region分布模式 Region 是 HBase 在 Region Server 上数据分发的最小单元,但并不是存储的最小单元。事实上,每个 Region

Git学习之分支操作

耗尽温柔 提交于 2019-12-18 04:53:43
每次提交,Git都会把它们串成一条时间线,这条时间线就是一个分支。目前,只有master分支。实际上:master指向最新的提交,再用HEAD指向master,确定当前分支以及当前分支的提交点。 ① 创建并切换到dev分支 git checkout -b dev git branch 查看所有分支 当前分支前面会标一个“ * ” 经过对readme.txt修改后,在add, commit后 切回master分支 git checkout master 合并 git merge dev 用于合并指定分支到当前分支 PS: Fast-forward , 快速模式,直接把master 指向dev当前提交,所以很快。 ⑤ 删除分支 git branch -d dev Git鼓励使用分支完成某个任务,合并后再删除,虽与直接在master分支上工作效果一样,但过程更安全。 来源: CSDN 作者: 爱喝水的qdy 链接: https://blog.csdn.net/qq_32617703/article/details/103586311

MySQL 有关MHA搭建与切换的几个错误log

余生长醉 提交于 2019-12-18 04:15:41
1:masterha_check_repl 副本集方面报错 replicates is not defined in the configuration file! 具体信息如下: # /usr/local/bin/masterha_check_repl --conf=/etc/mha/app1.cnf Thu Nov 21 15:33:15 2018 - [warning] Global configuration file /etc/masterha_default.cnf not found. Skipping. Thu Nov 21 15:33:15 2018 - [info] Reading application default configuration from /etc/mha/app1.cnf.. Thu Nov 21 15:33:15 2018 - [info] Reading server configuration from /etc/mha/app1.cnf.. Thu Nov 21 15:33:15 2018 - [info] MHA::MasterMonitor version 0.56. Thu Nov 21 15:33:16 2018- [error][/usr/local/share/perl5/MHA/ServerManager.pm,

git常用命令

你。 提交于 2019-12-18 04:03:54
查看、添加、提交、删除、找回,重置修改文件 git help # 显示command的help git show # 显示某次提交的内容 git show $id git co – # 抛弃工作区修改 git co . # 抛弃工作区修改 git add # 将工作文件修改提交到本地暂存区 git add . # 将所有修改过的工作文件提交暂存区 git rm # 从版本库中删除文件 git rm --cached # 从版本库中删除文件,但不删除文件 git reset # 从暂存区恢复到工作文件 git reset – . # 从暂存区恢复到工作文件 git reset --hard # 恢复最近一次提交过的状态,即放弃上次提交后的所有本次修改 git ci git ci . git ci -a # 将git add, git rm和git ci等操作都合并在一起做 git ci -am “some comments” git ci --amend # 修改最后一次提交记录 git revert <$id> # 恢复某次提交的状态,恢复动作本身也创建次提交对象 git revert HEAD # 恢复最后一次提交的状态 查看文件diff git diff # 比较当前文件和暂存区文件差异 git diff git diff # 比较两次提交之间的差异 git diff … #

Mycat入门+读写分离

允我心安 提交于 2019-12-18 03:05:55
1.是什么 数据库中间件,前身是阿里的cobar 2.干什么的 读写分离 数据分片(水平+垂直拆分) 多数据源整合 Mycat的配置文件 schema.xml:定义逻辑库,表、分片节点等内容 rule.xml:定义分片规则 server.xml:定义用户以及系统相关变量,如端口等. 原理 Mycat 的原理中最重要的一个动词是“拦截”,它拦截了用户发送过来的 SQL 语句,首先对 SQL 语句做了 一些特定的分析:如分片分析、路由分析、读写分离分析、缓存分析等,然后将此 SQL 发往后端的真实数据库, 并将返回的结果做适当的处理,最终再返回给用户 PS:这种方式把数据库的分布式从代码中解耦出来,程序员察觉不出来后台使用Mycat还是mysql 读写分离 mysql主从复制(要配置读写分离必须配置主从复制) 原理:slave会从master读取binlog来进行数据同步 MySQL复制过程分成三步: master将改变记录到二进制日志(binary log)。这些记录过程叫做二进制日志事件,binary log events; slave将master的binary log events拷贝到它的中继日志(relay log); slave重做中继日志中的事件,将改变应用到自己的数据库中。 MySQL复制是异步的且串行化的 复制基本原则: 每一个slave只有一个master

MySQL架构之MHA架构实战

爷,独闯天下 提交于 2019-12-17 20:05:30
一、MHA原理 1、简介: MHA(Master High Availability)目前在MySQL高可用方面是一个相对成熟的解决方案,它由日本DeNA公司youshimaton(现就职于Facebook公司)开发,是一套优秀的作为MySQL高可用性环境下故障切换和主从提升的高可用软件。在MySQL故障切换过程中,MHA能做到在0~30秒之内自动完成数据库的故障切换操作,并且在进行故障切换的过程中,MHA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高可用。 该软件由两部分组成:MHA Manager(管理节点)和MHA Node(数据节点)。MHA Manager可以单独部署在一台独立的机器上管理多个master-slave集群,也可以部署在一台slave节点上。MHA Node运行在每台MySQL服务器上,MHA Manager会定时探测集群中的master节点,当master出现故障时,它可以自动将最新数据的slave提升为新的master,然后将所有其他的slave重新指向新的master。整个故障转移过程对应用程序完全透明。 在MHA自动故障切换过程中,MHA试图从宕机的主服务器上保存二进制日志,最大程度的保证数据的不丢失,但这并不总是可行的。例如,如果主服务器硬件故障或无法通过ssh访问,MHA没法保存二进制日志,只进行故障转移而丢失了最新的数据。使用MyS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