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器功能

ARP协议

帅比萌擦擦* 提交于 2020-01-10 19:17:15
一台pc A(192.168.1.2),想和另一台pc B(192.168.1.3)通信,pc A对自己所在局域网络内的所有主机,也包括路由器的接口喊(发送ARP查询信息):ip地址是192.168.1.3的pc的mac地址是多少,请告诉我。pc B听到了,告诉pc A我是,并把自己的IP地址和mac地址,一起发送给了pc A。 ARP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广播请求,单播更新。 ARP的作用:通过广播的方式,找出已知的IP地址的主机的mac地址。 ARP的request和response报文的格式是一样的,用一个标识位去区分是request还response ARP发送方报文的目的mac地址是广播地址:FFFFFFFFFFFF(48个bit)。 ARP接收方,接到发送方的请求报文后,会自动把请求方的ip地址和mac地址加入到自己的mac地址表里,然后用单播的方式,使用ARP报文,给发送方发送自己的mac地址。 ping使用的是icmp协议,这个协议的报文里必须有对方的mac地址,但是当第一次ping一个ip地址时,由于不知道对方的mac地址,所以需要发送一个arp广播,也就是arp协议的报文,到mac为FFFFFFFFFFFF的广播地址。 分析首次ping一个在同一个网络内的ip地址 在ios里第一次ping(R1的f0

探索接入网和网络运营商——跨越运营商的网络包

[亡魂溺海] 提交于 2020-01-10 14:15:26
1、运营商之间的连接: 前面解释了什么是POP和NOC,让我们再回到运营商内部,看一看网络包到达POP路由器之后,是如何前往下一站的。 第一种情况,最终目的地Web服务器和客户端是连接在同一个运营商中的,那么POP路由器的路由表中应该有相应的转发目标。运营商的路由器可以和其他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从而自动更新自己的路由表,通过这一功能,路由信息就实现了自动化管理。于是,路由器根据路由表中的信息判断转发目标,这个转发目标可能是NOC,也可能是相邻的POP。经过几次转发之后,网络包就到达了Web服务器所在的POP的路由器,然后从这里被继续转发到Web服务器。 第二种情况,服务器的运营商和客户端的运营商不同,这种情况下,网络包需要先发到服务器所在的运营商,这些信息也可以在路由表中找到,这是因为运营商的路由器和其他运营商的路由器也在交换路由信息(具体过程看下文)。这时网络包会被转发到对方运营商的路由器。 总之,对于互联网内部的路由器来说,无论最终目的地是否属于同一家运营商,都可以从路由表中查到,因此只要一次接一次按照路由表中的目标地址来转发包,最终一定可以到达Web服务器所在的POP。 2、运营商之间的路由信息交换: (如下图)只要让相连的路由器告知路由信息就可以了。只要获得了对方的路由信息,就可以知道对方路由器连接的所有网络,将这些信息写入自己的路由表中,也就可以向这些网络发送包了。

网络程序设计出题

三世轮回 提交于 2020-01-10 11:37:24
出题考察范围主要还是上课老师讲到的内容:应用层:DNS,socket编程接口的使用,传输层:TCP三次握手、网络层:路由表链路层:网桥等 选择题: 1.以太网交换机进行转发决策时使用的PDU 地址是_______。【408】 A.目的物理地址 B.目的IP 地址 C.源物理地址 D.源IP 地址 参考答案:考查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交换机实质上是一个多端口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使用物理地址进行转发,而转发通常都是根据目的地址来决定出端口。 2.下列网络设备中,能够抑制广播风暴的是______。【408】 Ⅰ 中继器Ⅱ 集线器Ⅲ 网桥Ⅳ 路由器 A.仅Ⅰ 和Ⅱ B.仅Ⅲ C.仅Ⅲ 和Ⅳ D.仅Ⅳ、 参考答案:考查网络设备与网络风暴。 物理层设备中继器和集线器既不隔离冲突域也不隔离广播域;网桥可隔离冲突域,但不隔离广播域;网络层的路由器既隔离冲突域,也隔离广播域;VLAN 即虚拟局域网也可隔离广播域。对于不隔离广播域的设备,他们互连的不同网络都属于同一个广播域,因此扩大了广播域的范围,更容易产生网络风暴。 3.某网络拓扑如下图所示,路由器R1只有到达子网192.168.1.0/24的路由。为使R1可以将IP分组正确地路由到图中所有子网,则在R1中需要增加的一条路由(目的网络,子网掩码,下一跳)是【408】 A.192.168.2.0 255.255.255.128 192

路由器/交换机/网关

北战南征 提交于 2020-01-10 11:18:33
非科班出身,路由 网关 交换机的区别一致很不明白,今天学习了解了一下,做各笔记。 交换机:传统的2层交换机处于7层网络架构的第二层即链路层,它连接网络设备(路由/交换机/防护墙)和终端设备(电脑/服务器/共享打印机),交换机是针对 共享工作模式() 的弱点而推出的。交换机拥有一条高带宽的背部总线和内部交换矩阵,局域网内的操作(共享打印机,文件服务器)提供高速端口切换连接分流控制(不是像路由转发,而是到制定端口)。不能隔离广播包。内部有ARP表(MAC与IP映射,不在表中的要进行广播) 路由器:处于7层架构的网络层,用于连接内网(私有IP+端口映射到统一公共IP)和外网,主要功能是路由寻址和转发(互通),连接不同的网络层,路由器的地址就是网关地址(所以也称为IP网关(是网关中的一种),在家庭或小型办公场合使用),可以进行ARP/动态IP/限速/拨号上网等复杂操作。可以隔离广播包。 网关:处理不同协议的转换但不能是透传传送。路由器,防护墙,服务器都可以充当网关进行内网和外网的控制。 中继器:连接2各网络设备并进行信号放大,如路由中继器,信号采集中继器(各种有线无线协议数据转统一的协议数据如MODBUS-TCP). IPCONFIG /ALL的私有IP与浏览器中输入IP的公网IP不同的原因:IPV4是32位,设计之初也没想到那么快就不够用,所以才有通过WAN

局域网内和局域网间的通信(交换机和路由器)

血红的双手。 提交于 2020-01-09 23:18:49
1、交换机和路由器区别 交换机主要是用于组建局域网,而路由器则是负责让主机连接外网。 2、局域网间通信 例子1: 1. PC1与PC2通信时,在PC1电脑中,应用层产生数据交给传输层;传输层进行数据的分段,使数据的大小适合在网络上传递,根据应用层不同软件产生的数据,选择不同协议栈进行封装TCP或UDP,再进行不同服务端口号的封装(例:WWW 80 ,FTP 21),再传递给网络层;网络层在数据包头部进行封装源IP、目的IP,根据上层协议栈标识不同协议号,当IP包头封装TCP时协议号为6、UDP协议号为17,用来标识上层使用的协议,继续传递给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在数据包头部进行帧的封装,封装源MAC、目的MAC,由于不知道目的MAC地址,会进行ARP的广播包,封装一个全F的类型字段为0X0806广播包,交付给物理层,物理层转换成电信号(bit流),发送到交换机; 2. 交换机接收后发现为ARP的广播包,进行其解封学习到PC1的MAC地址,继续封装并除接受端口以外的端口再次进行ARP的广播; 3. 路由器收到交换机发来的ARP广播,进行解封,查看到数据包中的类型字段为0X0806即ARP的广播包,进行回复,源MAC为路由(网关)的MAC,目的MAC为PC1的MAC,类型字段为0X0806,经过物理层将数据转换为电信号(bit流)发送给交换机; 4. 交换机收到后进行解封

如何评测一个软件工程师的计算机网络知识水平与网络编程技能水平?

旧巷老猫 提交于 2020-01-09 22:33:23
一、软件工程师必备的能力素质 一、具有良好的编程能力和算法基础。编程能力直接决定了项目开发的效率,软件工程师至少精通一门编程语言,熟悉基本语法、技术特点和API。 二、运用数据库和正则表达式的能力。正则表达式和数据库语言犹如两把利刃,两者结合、灵活运用可以减少代码编写量。 三、具有软件工程的概念。从项目需求分析开始到安装调试完毕,软件工程师必须清楚地理解和把握这些过程,并能胜任各种环节的具体工作。 四、培养对行业的认知。软件工程师要就市场论技术,强调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能力。 五、软实力。除去专业技能,还要有一定的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习能力,尤其是需要较强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程序世界的主导语言是英文,编写程序开发文档和开发工具帮助文件离不开英文,了解业界的最新动向、阅读技术文章离不开英文,与编程高手交流、发布帮助请求同样离不开英文。 二、Linux下网络协议栈分析 应用层 应用层的各种网络应用程序基本上都是通过 Linux Socket 编程接口来和内核空间的网络协议栈通信的。Linux Socket 是从 BSD Socket 发展而来的,它是 Linux 操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网络应用程序的基础。从层次上来说,它位于应用层,是操作系统为应用程序员提供的 API,通过它,应用程序可以访问传输层协议。 socket 位于传输层协议之上

如何评测一个软件工程师的计算机网络知识水平与网络编程技能水平?

拜拜、爱过 提交于 2020-01-09 22:29:45
如何评测一个软件工程师的计算机网络知识水平与网络编程技能水平? 试题节选自历年计算机考研真题 一.选择题 1.在 OSI 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___B___。 A.数据链路层 B.传输层 C.会话层 D.应用层 解析:考查 OSI 模型中传输层的功能。 传输层提供应用进程间的逻辑通信,即端到端的通信。而网络层提供点到点的逻辑通信。因此选 B。 2.数据链路层采用后退 N 帧(GBN)协议,发送方已经发送了编号为 0~7 的帧。当计时器超时时,若发送方 只收到 0、2、3 号帧的确认,则发送方需要重发的帧数是__C____。 A.2 B.3 C.4 D.5 解析:考查后退 N 帧协议的工作原理。 在后退 N 帧协议中,发送方可以连续发送若干个数据帧,如果收到接收方的确认帧则可以继续发送。 若某个帧出错,接收方只是简单的丢弃该帧及其后所有的后续帧,发送方超时后需重传该数据帧及其后 续的所有数据帧。这里要注意,连续 ARQ 协议中,接收方一般采用累积确认的方式,即接收方对按序到 达的最后一个分组发送确认,因此题目中收到 3 的确认帧就代表编号为 0、1、2、3 的帧已接收,而此时 发送方未收到 1 号帧的确认只能代表确认帧在返回的过程中丢失了,而不代表 1 号帧未到达接收方。因 此需要重传的帧为编号是 4、5、6、7 的帧。 3.主机甲与主机乙之间已建立一个

浮动静态路由及负载均衡

感情迁移 提交于 2020-01-09 00:35:55
浮动静态路由及负载均衡 原理概述 浮动静态路由(Floating Static Route)是一种特殊的静态路由,通过配置去往相同的目的网段,但优先级不同的静态路由,以保证在网络中优先级较高的路由,即主路由失效的情况下,提供备份路由。正常情况下,备份路由不会出现在路由表中。 负载均衡(Load sharing),当数据有多条可选路径前往同一目的网络,可以通过配置相同优先级和开销的静态路由实现负载均衡,使得数据的传输均衡地分配到多条路径上,从而实现数据分流、减轻单条路径负载过重的效果。而当其中某一条路径失效时,其他路径仍然能够正常传输数据,也起到了冗余作用。 实验目的 ●理解浮动静态路由的应用场景 ●掌握配置浮动静态路由的方法 ●掌握测试浮动静态路由的方法 ●掌握配置静态路由负载均衡的方法 ●掌握测试静态路由负载均衡的方法 实验内容 R2为某公司总部,R1与R3是两个分部,主机PC-1与PC-2所在的网段分别模拟两个分部中的办公网络。现需要总部与各个分部、分部与分部之间都能够通信,且分部之间在通信时,之间的直连链路为主用链路,通过总部的链路为备用链路。本实验使用浮动静态路由实现需求,并再根据实际需求实现负载均衡来优化网络。 实验拓扑 实验步骤 1.基本配置 根据实验编址表进行相应的基本配置,并使用ping命令检测各直连链路的连通性。 其余直连网段的连通性测试省略。 2.实现两分部间

Windows命令-route

不打扰是莪最后的温柔 提交于 2020-01-08 03:13:40
Windows route命令 添加一条永久网关:route add 0.0.0.0 mask 0.0.0.0 192.168.2.1 -p 例如: route -p add 192.168.0.0 mask 255.255.255.0 192.168.100.1 具体功能 该命令用于在本地IP路由表中显示和修改条目。使用不带参数的ROUTE可以显示帮助。 2.语法详解 route [-f] [-p] [command [ destination ] [mask netmask ] [ gateway ] [metric metric] [if interface] 3.参数说明 -f 清除所有不是主路由(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55的路由)、环回网络路由(目标为127.0.0.0,子网掩码为 255.255.255.0的路由)或多播路由(目标为224.0.0.0,子网掩码为240.0.0.0的路由)的条目的路由表。如果它与命令之一(例 如Add、Change或Delete)结合使用,表会在运行命令之前清除。 -p 与Add命令共同使用时,指定路由被添加到注册表并在启动TCP/IP协议的时候初始化IP路由表。默认情况下,启动TCP/IP协议时不会保存添加的路 由,与Print命令一起使用时,则显示永久路由列表。所有其他的命令都忽略此参数。永久路由存储在注册表中的位置是

HCIE课程笔记4-ISIS概述

試著忘記壹切 提交于 2020-01-06 22:43:48
前言 (1)IS-IS是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的简称 (2)IS-IS是一种基于SPF算法的链路状态协议,同时IS-IS也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 (3)IS-IS一般应用于大型网络 1.1 IS-IS概述 (1)IS-IS最初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它的无连接网络协议CLNP设计的一种动态路由协议 (2)IETF对IS-IS进行了扩充和修改,使他能够同时应用再TCP/IP和OSI环境中,成为集成IS-IS IS-IS常用术语 CLNS:无连接网络服务 CLNS由以下三个协议构成: CLNP:类似与TCP/IP中的IP协议; IS-IS:中间系统的路由协议,即路由器间的协议; ES-IS:主机系统与中间系统间的协议,相当于IP中的ARP,ICMP等。 NSAP:OSI协议通过NSAP(network service access point)来寻址OSI网络中处于传输层的各种服务,即NSAP类似于IP地址。 1.2 IS-IS基本概念 1.2.1 IS-IS整体拓扑 为了支持大规模的网络,IS-IS采用骨干区域与非骨干区域两级的分层结构。一般来说,将Level-1路由器部署在非骨干区域,Leverl-2路由器和Level-1-2路由器部署在骨干区域。每个非骨干区域通过Level-1-2路由器与骨干区域相连。 拓扑所体现的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