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器功能

七层协议和四层协议

只愿长相守 提交于 2019-11-27 19:09:58
   OSI 七层模型通过七个层次化的结构模型使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网络之间实现可靠的通讯,因此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帮助不同类型的主机实现数据传输 。完成中继功能的节点通常称为中继系统。一个设备工作在哪一层,关键看它工作时利用哪一层的数据头部信息。网桥工作时,是以MAC头部来决定转发端口的,因此显然它是数据链路层的设备。具体说: 物理层:网卡,网线,集线器,中继器,调制解调器 数据链路层:网桥,交换机 网络层:路由器 网关工作在第四层传输层及其以上   集线器是物理层设备,采用广播的形式来传输信息。   交换机就是用来进行报文交换的机器。多为链路层设备(二层交换机),能够进行 地址学习 ,采用 存储转发 的形式来交换报文.。   路由器的一个作用是 连通不同的网络 , 另一个作用是选择信息传送的线路 。选择通畅快捷的近路,能大大提高通信速度,减轻网络系统通信负荷,节约网络系统资源,提高网络系统畅通率。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交换机拥有一条很高带宽的内部总线和内部交换矩阵。交换机的所有的端口都挂接在这条总线上,控制电路收到数据包以后,处理端口会查找内存中的地址对照表以确定目的MAC(网卡的硬件地址)的NIC(网卡)挂接在哪个端口上,通过内部交换矩阵迅速将数据包传送到目的端口,目的MAC若不存在则广播到所有的端口,接收端口回应后交换机会“学习”新的地址,并把它添加入内部MAC地址表中。

HCNA --- 计算机网络基础

喜夏-厌秋 提交于 2019-11-27 16:00:41
数据 是指以任何格式表示的信息,数据的格式需要信息的创建者和接收者提前达成共识。比如一幅图片可以抽象成由无数个像素组合在一起,再用其它方式表示一个像素,这样就能实现把一幅图片存储在存储介质上。常用的信息有文本、数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形式。 数据通信 是指两台设备之间通过线缆、传输设备等形式的传输介质进行数据交换的过程。 一个完整的数据通信系统应该由报文、发送方、接收方、介质和协议五个部分组成。 报文 (message):报文是指通讯中的数据块。文本、数字、图片、声音、视频等信息被编码后,以报文的形式被传送。 发送方 (sender):发送方是指发送数据报文的设备。它可以是计算机、工作站、服务器、手机等。 接收方 (receiver):接受方是指接收报文的设备。它可以是计算机、工作站、服务器、手机、电视等。 介质 (medium):传输介质:是指信号传送的载体。局域网中常见的传输介质有光纤、同轴电缆、双绞线等。 协议 (protocol):协议是指管理数据通讯的一组规则。它表示通讯设备之间的一组约定。如果没有协议,即使两台设备可能在 物理上是连通的,也不能通讯。比如一个只能说汉语的人就无法被一个只能说英语的理解。 单工 :在单工模式(simplex mode)下,通讯是单方向的。两台设备只有一台能够发送,另一台则只能接收。键盘和显示器都是单工通讯设备。键盘只能用来输入

Rip 动态路由协议

生来就可爱ヽ(ⅴ<●) 提交于 2019-11-27 15:51:02
路由信息协议(RIP) 是 内部网关协议 IGP中最先得到广泛使用的协议。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RIP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矢量的路由选择协议,是因特网的标准协议,其最大优点就是实现简单,开销较小。 但RIP的缺点也较多。首先,其限制了网络的规模,能使用的最大距离为15(16表示不可达)。其次路由器交换的信息是路由器的完整路由表,因而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开销也就增加。最后,“坏消息传播得慢”,使更新过程的收敛时间过长。因此对于规模较大的网络就应当使用OSPF协议。然而目前在规模较小的网络中,使用RIP协议的仍占多数。 补充: IGP: 内部网关协议 (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 是一种专用于一个自治网络系统(比如:某个当地社区范围内的一个自治网络系统)中网关间交换数据流转通道信息的协议。 目前最常用的两种内部网关协议分别是: 路由信息协议 (RIP)和 最短路径 优先 路由协议 (OSPF), 目前的IGP有 RIP 、 OSPF 、 IGRP 、 EIGRP 、 IS-IS 等 BGP: 外部网关协议 (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 是一种在 自治系统 的相邻两个网关主机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 EGP 通常用于在因特网主机间交换 路由表 信息。 目前的IGP有 BGP

第6章 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1)_静态路由

落爺英雄遲暮 提交于 2019-11-27 14:59:38
第6章 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1)_静态路由 Posted on 2017-06-19 11:06 浅墨浓香 阅读( 760) 评论( 0) 编辑 收藏 1. 路由——网络层实现的功能 1.1 路由功能 (1)网络层的功能:给传输层协议 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 、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包服务。 (2)路由器为每一个数据包单独地选择转发路径, 网络层并不提供服务质量的承诺 。 也就是说路由器直接丢弃传输过程中出错的数据包 ,如果网络中待发的数据包太多,路由器处理不了也直接丢弃, 既不判断数据包重复,也不确保数据包按发送顺序到达终点 。 (3)路由就是路由器从一个网段到另一个网段转发数据包的过程。即在不同网段转发数据包就是路由。私网地址通过NAT技术将数据包发送到Internet,这也是路由,只不过在路由过程中修改了数据包的源IP地址和源端口。 (4)两种方式构建路由表   ① 静态路由 :在每个路由器上添加到各个网络的路由,适合规模较小的网络或网络不怎么变化的情况。   ② 动态路由 :配置路由器使用路由协议(RIP、EIGRP或OSPF等)自动构建路由表,适合规模较大的网络,能够针对网络的变化自动选择最佳路径。 1.2 网络畅通的条件:数据包能去能回。 (1)计算机A要想与B通信,沿途的所有路由器必须有到目标网络192.168.1.0/24的路由(即R1、R2和R3都必须知道到192

第6章 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1)_静态路由

时光毁灭记忆、已成空白 提交于 2019-11-27 14:59:20
1. 路由——网络层实现的功能 1.1 路由功能 (1)网络层的功能:给传输层协议 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 、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包服务。 (2)路由器为每一个数据包单独地选择转发路径, 网络层并不提供服务质量的承诺 。 也就是说路由器直接丢弃传输过程中出错的数据包 ,如果网络中待发的数据包太多,路由器处理不了也直接丢弃, 既不判断数据包重复,也不确保数据包按发送顺序到达终点 。 (3)路由就是路由器从一个网段到另一个网段转发数据包的过程。即在不同网段转发数据包就是路由。私网地址通过NAT技术将数据包发送到Internet,这也是路由,只不过在路由过程中修改了数据包的源IP地址和源端口。 (4)两种方式构建路由表   ① 静态路由 :在每个路由器上添加到各个网络的路由,适合规模较小的网络或网络不怎么变化的情况。   ② 动态路由 :配置路由器使用路由协议(RIP、EIGRP或OSPF等)自动构建路由表,适合规模较大的网络,能够针对网络的变化自动选择最佳路径。 1.2 网络畅通的条件: 数据包能去能回 。 (1)计算机A要想与B通信,沿途的所有路由器必须有到目标网络192.168.1.0/24的路由(即R1、R2和R3都必须知道到192.168.1.0/24怎么走) (2)同时,计算机B到A沿途的路由器也必须知道到192.168.0.0/24的网段怎么走。 (3

交换机

隐身守侯 提交于 2019-11-27 13:32:17
交换机的分类 1、按照管理划分 网管交换机 非网管交换机 2、按照工作层次分 2层交换机 数据链路层 3层交换机 网络层 4层交换机 可以依靠传输层的端口进行转发 3、按照网络拓扑结构分 1、接入层交换机 : 将计算机和终端接入网络 2、汇聚层交换机: 数据包过滤,协议转换,流量负载和路由 3、核心层交换机: 网络骨干构建高速局域网 4、按交换方式划分 直通式交换 存储转发式交换 无碎片转发交换 冲突域和广播域 网桥,交换机,路由器能隔离冲突域 路由器,3层交换机能隔离广播域 VLAN 1、VLAN配置 虚拟局域网(VLAN)是一组逻辑上的设备和用户,这些设备和用户并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可以根据功能、部门及应用等因素将它们组织起来,相互之间的通信就好像它们在同一个网段中一样,由此得名虚拟局域网。VLAN是一种比较新的技术,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2层和第3层,一个VLAN就是一个广播域,VLAN之间的通信是通过第3层的路由器来完成的。与传统的局域网技术相比较,VLAN技术更加灵活,它具有以下优点: 网络设备的移动、添加和修改的管理开销减少;可以控制广播活动;可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2、VLAN划分方法 1、按端口划分VLAN 许多VLAN厂商都利用交换机的端口来划分VLAN成员。被设定的端口都在同一个广播域中。 2、按MAC地址划分VLAN

设备选型

…衆ロ難τιáo~ 提交于 2019-11-27 11:38:49
1、选择交换机的主要技能指标是什么? (1)机架插槽数:指机架式交换机所能安插的最大模块数。 (2)扩展槽数:指固定配置式带扩展槽交换机所能安插的最大模块数。 (3)最大可堆叠数:指可堆叠交换机的堆叠单元中所能堆叠的最大交换机数目。 显然,此参数也说明了一个堆叠单元中所能提供的最大端口密度与信息点连接能力。 (4)支持的网络类型:一般情况下,固定配置式不带扩展槽交换机仅支持一种类型的网络,机架式交换机和固定配置式带扩展槽交换机可支持一种以上类型的网络,如支持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ATM、令牌环、FDDI等。一台交换机所支持的网络类型越多,其可用性和可扩展性将越强。 (5)最大SONET端口数:SONET(Synchronous Optical Network,同步传输网络)是一种高速同步传输网络规范,最大速率可达2.5Gbit/s。一台交换机的最大SONET端口数是指这台交换机的最大下传的SONET接口数。 (6)背板吞吐量:背板吞吐量也称背板带宽,单位是每秒通过的数据包个数(pps),表示交换机接口处理器或接口卡和数据总线间所能吞吐的最大数据量。一台交换机的背板带宽越高,所能处理数据的能力就越强,但同时成本也将会越高。 (7)MAC地址表大小:连接到局域网上的每个端口或设备都需要一个MAC地址,其他设备要用到此地址来定位特定的端口及更新路由表和数据结构

设备选型

徘徊边缘 提交于 2019-11-27 11:38:40
一.交换机的性能指标有很多,背板带宽、交换容量和包转发率这三个最重要的参数。 1. 背板带宽( BackPlane Capacity ) 背板带宽是模块化交换机专有的概念。它是指交换机背板总线的带宽,是由机箱( Chassis )所决定的。背板带宽代表了引擎与业务板之间所能传输的最大数据量,单位为 Gbps 。 2. 交换容量( Switch Capability ) 交换容量是指引擎 / 交换矩阵或转发芯片的交换能力。与背板带宽一样,单位也是 Gbps 。交换容量与背板带宽的区别在于:交换容量是描述的引擎等有源部件,背板带宽描述的是无源部件——背板总线。对于固定配置交换机而言,因为其没有背板总线,固没有背板带宽这一概念。对于模块化交换机,背板带宽由机箱决定,交换矩阵由引擎决定。举个例子, Cisco 6506-E 机箱的背板带宽是 480Gbps , SUP720 引擎的交换容量是 720Gbps ,所以若 6506-E 机箱配备 SUP720 引擎,它的总带宽也只能是 480Gbps 。 3. 包转发率( Throughout ) 包转发率是指在加载负荷的情况下,设备能成功转发数据的效率。所谓成功转发,仅表示不丢包,不表示不出错。在描述一个设备的包转发率时必须指明是在多大的加载负荷情况下的值,业界一般选用 64byte 的包作为加载负荷。不同厂商对包转发率有不同的称谓

OSPF协议详解

梦想的初衷 提交于 2019-11-27 11:18:07
CCNP OSPF协议详解 2010-02-24 20:30:22 标签: CCNP 职场 OSPF 休闲 OSPF (Open Shortest Path Fitst,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是由Internet工程任务组开发的路由选择协议,公用协议,任何厂家的设备。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也可以说 OSPF )工作原理: 每台路由器通过使用Hello报文与它的邻居之间建立邻接关系 每台路由器向每个邻居发送链路状态通告(LSA),有时叫链路状态报文(LSP). 每个邻居在收到LSP之后要依次向它的邻居转发这些LSP(泛洪) 每台路由器要在数据库中保存一份它所收到的LSA的备份,所有路由器的数据库应该相同 依照拓扑数据库每台路由器使用Dijkstra 算法(SPF算法)计算出到每个网络的最短路径,并将结果输出到路由选择表中 OSPF的 简化原理: 发Hello报文——建立邻接关系——形成链路状态数据库——SPF算法——形成路由表。 几个概念: OSPF 的特征: 1.快速适应网络变化 2.在网络发生变化时,发送触发更新 3.以较低的频率(每30分钟)发送定期更新,这被称为链路状态刷新 4.支持不连续子网和CIDR 5.支持手动路由汇总 6.收敛时间短 7.采用Cost作为度量值 8.使用区域概念,这可有效的减少协议对路由器的CPU和内存的占用. 9.有路由验证功能

OSPF协议

和自甴很熟 提交于 2019-11-27 11:17:28
  OSPF协议也是一种内部关协议,OSPF协议采用了Djkstra算法来计算最短路径,相比RIP采用的距离向量算法,这种算法更加可靠,OSPF使用的时分布式的链路状态协议,而不是距离响亮协议,OSPF协议于RIP协议有很大的不同: 采用OSPF协议的路由器,会向本自治系统中的所有路由器发送信息,而RIP协议仅仅向相邻的路由器发送信息 采用OSPF协议的路由器,发送的信息是与本路由器相邻的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所谓的链路状态,就是说明本路由器都和哪些路由器相邻,以及该链路的“度量”,度量用来表示费用、距离、时延、带宽等等可以对通信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度量可以由网络管理员来设置,所以比价灵活,而对于RIP协议来说发送的信息的内容是:“到所有网络的距离,以及下一跳路由器”,这又是一个区别。 采用OSPF协议的路由器,只有在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才向所有路由器发送信息,而RIP协议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向相邻的路由器发送信息,超过一定的时间没有向相邻的路由器发送信息,其他相邻的路由器会将此路由器设置为“不可到达”;   可见OSPF协议与RIP协议之间有很多的不同的地方,RIP协议只适用于小型网络,而OSPF协议在大型网络中也可以发挥作用,采用OSPF协议的网络,各个路由器之间频繁交换数据,最终每一个路由器都会知道整个自治系统中的网络拓扑结构。每一个路由器都知道整个自治系统中有多少个路由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