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管理

第二次会议(3.17)

馋奶兔 提交于 2020-02-19 06:08:16
第二次会议(3.17) 人员:全体成员都在 地点:桃园维克多 主要议题:   1.分析总结上周学习成果。   2.确定关于项目游戏的基本语言。   3.安排下周任务。 会议过程及结果:   1.本次会议由项目经理王依民主持;   2.王提醒要求大家根据每周老师的课上内容以及课下自学内容认真更新好各自的博客并确定项目游戏的基本语言为java。   3.胡大概总结介绍了上周了解的PS用法以及看后的心得体会,作为后期的项目游戏修图的用途。 4.胡总结了自己的新的看法关于上周了解的githup用法如何去创建仓库以及更新方向。 5.殷总结了上周了解的如何在本地上传项目代码的基本命令和如何远程控制管理代码等一些细节。   6.李分享了一些java的学习资料视频,供大家在课堂之余好好深入了解java,以便于以后可以熟练运用开发项目。   7.一起讨论了大家关于项目游戏的看法,从开始到结束这一步步流程该怎么做。   8.安排 下周任务 : 1)认真学习软工课堂老师讲的内容(基本)。 2)提前自己去了解游戏引擎的基本用法。 3)马上进入需求分析阶段,查阅相关资料细化到细节,起码给出一个大致的轮廓。 4)认真学习java语言,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外。(全体成员)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pinkbig/p/10547309.html

拔最多的鹅毛,听最少的鹅叫

…衆ロ難τιáo~ 提交于 2020-02-02 00:45:31
今天早上看到连岳在其公众号的推文“未来的教育:“”。文中根据近期报道中关于贫困地区248所高中,通过网络实施“远端”教育事情进行分析:这些全天候跟随名校成都七中在高中实现平行班直播课程,极大提高了这些学校本科教育升学率水平。因为未来教育中的稀缺优质教学资源(教师、教材、教具)都会通过现在信息基础设施加以抹平。那么,未来教育中缺少的是什么呢? Ivan Vladimirov,a lesson | 摘自推文“名师易得,纪律难求”一文一谈到纪律,很容易让人想到军事化管理中的强制纪律。但这实际上虽然形式上可以做到统一约束,但每个人的内心仍很难。就像有的参加平行班课程的学生,在看远程直播的三年高中课堂上,也是睡了三年。 那么,什么才是好的 纪律约束方法 ?,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心思和时间偷过来,用在学习上呢?从而达到从学生那里“ 拔最多的鹅毛(时间),听最少的鹅叫(抱怨)”。 ^鹅毛 | 刚刚拔下来的^ None 1、混合课堂拔毛法:昨天,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召开了校内部分MOOC课程教师座谈会,并在当晚进行了网络直播讨论混合课堂教学效果。 针对实施混合教学过程中的教法、技术支撑以及不同课程的特点进行讨论。让同学们课前预习拔毛,课内讨论;或者前八周自行学习,后八周进行讨论等。混合课堂的说法还是比以前的反转课堂更加中庸一些,也就是它没有特别固定的模式,拔毛的动作相对比较隐蔽。 ^混合课堂讨论 |

期末总结

一曲冷凌霜 提交于 2019-12-29 13:39:03
期末总结博客 标题:学号 2018-2019-20182321《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课程总结 (按顺序)每周作业链接汇总(二维码是码云链接) 第一周作业: 预习linux相关知识并在上编写简单的java程序 第二周作业: 深入学习linux基本操作,理解linux中的一些基本软件 第三周作业: 学习java基本语法,在linux上编写java程序 第四周作业: 有类的学习,迭代器的学习 第五周作业: 继承的学习 第六周作业: 使用idea编写java,并学习异常、多态、接口 第七周作业: 数据接口入门、学习栈、队列 第八周作业: 学习数据结构的查找方法 第九周作业: 数的特点、构造方法、遍历方法 第十周作业: 图的特点、构造方法、遍历方法 自认为写得最好一篇博客是?为什么? 我认为写的最好的一篇博客应该是第八周学习总结了吧,我认为博客的作用应该是用来分享,即把我所遇到的问题,还有我学习java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在第八周的学习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的问题,然后通过分析,以及上网查询,都找到了解决方法,在写博客的时候,我都提到了。在看博客的时候,我感觉当我看到一篇博客里,文字简介,还有清晰的图片描绘和源代码的展示时,我认为那样的博客很有利于让我学习,既没有冗余的文字让人厌烦,也没有太过于简单的描述让人看不懂,所以我是将代码展示、图片、还有文字描述结合在一起,让读者更好读懂它,把好的经验

WebRTC直播课堂实践:实时互动是核心

人走茶凉 提交于 2019-12-02 06:02:50
随着低延时流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线教育行业持续升温。基于WebRTC架构的低延时直播技术突破以及其在教育行业中的实践与思考。 GitHub: 先放github链接 (更多完整项目下载。未完待续。源码。图文知识后续上传github。) 可以点击 关于我 联系我获取 非常荣幸可以跟大家分享我所做的一些项目和实践,本次我要分享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视音频技术的演进; 2, WebRTC 课堂实践; 3, WebRTC 在教育行业的思考; 一、视音频技术的演进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上面这张图,这张图是由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统计所得,图中的横轴坐标是毫秒,代表着时延,纵轴坐标是用户的体验度。由上图,我们不难发现,时延达到150毫秒的时候,用户的体验度开始下降,当达到400毫秒的时候,用户的感受是无法容忍。由此,ITU-T G.114国际标准规定,延时超过150毫秒表示已经开始影响用户体验,并且用户可以容忍的最高延时是400毫秒。 举个例子,当发生台风天气时,电视台的主持人通常会连线现场的记者,当连线返回现场报道时,基本是过了两秒左右的时间,现场记者才收到主持人的话,听众的体验感相当不好。类似于上面的情况基本上是无法实现实时互动的,想要进行实时互动的关键点就在于低延时。我以前也曾经做过八年直播相关的研发,从最初的底层协议到RTMP协议再到现在的WebRTC

小D课堂 - 新版本微服务springcloud+Docker教程_2_01传统架构演进到分布式架构

让人想犯罪 __ 提交于 2019-11-29 00:17:41
笔记 第二章 架构演进和分布式系统基础知识 1、传统架构演进到分布式架构 简介:讲解单机应用和分布式应用架构演进基础知识 (画图) 高可用 LVS+keepalive :负载均衡的知识点 1、单体应用: 开发速度慢 启动时间长 依赖庞大 等等 2、微服务 易开发、理解和维护 独立的部署和启动 等 不足: 分布式系统-》分布式事务问题 需要管理多个服务-》服务治理 开始 一般是ngix做负载均衡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wangjunwei/p/11434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