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迈向雪花的大统一理论,雪花结晶理论之父提出新思路

て烟熏妆下的殇ゞ 提交于 2020-01-02 23:29:35
  关于雪花的形状,虽然早在公元前 135 年,我国汉代文学家韩殷就对此提出过疑问,写道:“植被之花,均为五瓣,雪花却有六瓣”,但直到公元 1611 年,才有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在其送给赞助者的一份文章中提出,<strong>“雪花的六角形外观绝非偶然,其背后一定有着什么尚不为人所知的原理,或许于自然形成的六角形就是自然界中最小的液体单位呈现形态”</strong>。   然而,就是北国之地如此常见的雪花,对于<strong>“雪花为什么会有那些特有的形状” 和“究竟有哪些因素影响着雪花的外形”这两个如此简单的问题,我们至今也没有答案</strong>。   近代对于雪花晶体成型的系统性研究始于 1930 年,日本科学家 Ukichiro Nakaya 开始对该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温度和湿度进行控制,到 50 年代发现“星型的雪花倾向于在零下 2 到 15 摄氏度形成,柱形雪花则倾向于在零下 5 到 30 摄氏度形成,而星型雪花的形成过程在低湿度环境中不易出现分支,在高湿度环境中则倾向于长出更复杂、更高级的花边结果”。   虽然<strong>Ukichiro Nakaya 的开创性工作对晶体形状结构的研究做出了很大贡献,也引起了人们对于晶体生长问题的注意</strong>,比如有晶体在 “边缘极速向外扩张,在垂直于面的方向上成长缓慢” 的情况下,会倾向于长成更接近于二维的平面结构

xHtml语法规范

送分小仙女□ 提交于 2020-01-01 14:31:17
1、HTML中不区分大小写,但是我们一般使用小写 2、HTML中的注释不能嵌套 3、HTML标签必须结构完整,要么成对出现,要么是自结束标签 4、HTML标签可以嵌套,但是不能交叉嵌套 5、HTML标签中的属性必须有值,且值必须要加引号 来源: CSDN 作者: 无悟饭空 链接: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3269800/article/details/103792541

图像特征提取

人走茶凉 提交于 2019-12-29 21:33:50
What is a Feature Descriptor A feature descriptor is a representation of an image or an image patch that simplifies the image by extracting useful information and throwing away extraneous information. This all sounds good, but what is “useful” and what is “extraneous” ? To define “useful”, we need to know what is it “useful” for ? Clearly, the feature vector is not useful for the purpose of viewing the image. But, it is very useful for tasks like image recognition and object detection. The feature vector produced by these algorithms when fed into an image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s like Support

二维码和RFID

僤鯓⒐⒋嵵緔 提交于 2019-12-29 16:51:40
[二维码]   是用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矩形方阵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新一代条码技术,由一个二维码矩阵图形和一个二维码号,以及下方的说明文字组成,通过专用读码设备或者智能手机,就能读取二维码中的大量信息。具有信息量大,纠错能力强,识读速度快,全方位识读等特点。与 RFID相比,从一维码切换到二维码除了印刷,几乎不需要增加成本。    [RFID]   一次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强,具有穿透性和无屏障阅读、可重复使用等优点。精髓就是无线交换数据,这个数据交换过程需要两种设备来进行,一个能读写射频数据的设备,与其配套、用于存储编写数据、含天线的芯片RFID标签上的数据可反复修改,能够在企业内部进行循环使用,将一次性成本转化为长期摊销的成本。还可以在那些一维二维条码技术无法适应的恶劣环境,例如高粉尘污染、野外等环境下使用。 工作原理 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不复杂:标签进入 磁场 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 Passive Tag ,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由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 Active Tag ,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RFID标签分为被动、半被动(也称作半主动)、主动三类。 被动式

化学-分子间作用力:百科

淺唱寂寞╮ 提交于 2019-12-29 07:16:10
ylbtech-化学-分子间作用力:百科 分子间作用力,又称范德瓦尔斯力(van der Waals force)。是存在于中性分子或原子之间的一种 弱碱性 的电性吸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范德瓦尔斯力)有三个来源:① 极性分子 的永久 偶极矩 之间的相互作用。②一个极性分子使另一个分子极化,产生诱导偶极矩并相互吸引。③分子中电子的运动产生瞬时偶极矩,它使临近分子瞬时 极化 ,后者又反过来增强原来分子的瞬时偶极矩;这种相互耦合产生静电吸引作用,这三种力的贡献不同,通常第三种作用的贡献最大。 分子间作用力只存在于 分子 (molecule)与分子之间或 惰性气体 (noble gas) 原子 (atom)间的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van der waals),具有 加和性 ,属于 次级键 。 氢键 (hydrogen bond)、弱 范德华力 、 疏水 作用力、芳环堆积作用、 卤键 都属于 次级键 (又称分子间弱相互作用)。 1. 返回顶部 1、 中文名:分子间作用力 外文名:intermolecular force 别 名:范德华力,范氏力 作用对象:分子之间 高分子化合物内官能团 一般分类: 范德华力 、 氢键 、其他非共价键 来源分类: 色散力 , 取向力 , 诱导力 ,其他 归 属:化学,力,分子间力 目录 1 氢键 2 作用力分类 ▪ 色散力 ▪ 诱导力 ▪ 取向力 ▪

jQuery Tags Input Plugin

你离开我真会死。 提交于 2019-12-29 03:08:18
关键字:tag 标签 输入标签化 来自:http://xoxco.com/projects/code/tagsinput/ 这是一个JQuery插件,输入字符,按回车,变标签。 基本原理: 标签框是一个大DIV 叫tags_3_tagsinput ,DIV里有显示标签的span和输入用的input。当你在input里面输入一些字符,按回车 就变成一个span显示标签,插在input前面。 强烈建议你,花上两个小时,下载它的DEMO,用firebug来调试,观察其对HTML DOM的影响。 功能: 除了生成标签外,还能对输入重复标签进行检查,和JQuery autocomplete插件配合实现自动完成功能。 它的可选项如下: $(selector).tagsInput({ 'autocomplete_url': url_to_autocomplete_api,//JQueryUI的自动完成插件,的目标地址 'autocomplete': {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这个去官网看吧 'height':'100px',//大DIV的高度 'width':'300px',//大DIV的宽度 'interactive': true , 'defaultText':'add a tag',//默认输入框的文本提示 'onAddTag':callback

【红外算法】算法内容大纲总结(个人私藏干货)

这一生的挚爱 提交于 2019-12-28 04:29:36
摘要: 主要包含两个大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可以理解为是图像的预处理,是对图像的校正处理;第二方面是数据压缩(DDE)技术。 1 非均匀校正的必要性 红外焦平面阵列(IRFPA)是一种兼具辐射敏感和信号处理功能的新一代红外探测器, 由焦平面探测器构成的热成像系统, 较其他热成像系统具有结构简单 ,可靠性高 ,探测灵敏度高等优点。但由于红外探测器材料 、制造工艺、探测器内部读出电路和工作环境的影响 ,使得焦平面阵列各个阵列元即使在相同的辐射通量照射下, 也会输出不相同的响应电压 ,这种响应的不一致性被称作红外图像的非均匀性 ,又称为固定图案噪声 。红外图像的非均匀性是制约红外焦平面阵列发展和应用的重要因素 。 因此 ,必须对红外焦平面器件进行非均匀性校正。 2 盲元校正的必要性 受到红外焦平面阵列(IRFPA)的制作工艺影响,IRFPA 会出现缺陷像元,这些像元 是无法经过两点校正,单点校正来校正为可使用的像元的。因此,需要检测出这些缺 陷像元(或者称之为盲元)。检测出盲元后,再进行补偿。 3 高 bits 数到 8bit 的数据压缩的必要性 热成像系统普遍存在输出图像目标与场景细节不清晰现象,是继非均匀校正之后制约热成像系统性能的一大不足,已成为国内外研究人员关注的重要问题。红外图像的一大特点是有着很高的动态范围(如地面与天空),而某些目标与其背景或者目标局部的温差却相对较小

凭什么相信 5G 很安全?

不问归期 提交于 2019-12-28 02:04:22
导读 电信行业及其专家指责科学家说,他们研究的5G无线技术所带来的手机辐射制造了恐慌。由于我们的许多研究工作都是由公共资助的,因此我们相信从道德的角度来看,我们有责任告知公众,经过同行评审的科学文献究竟如何看待关于无线辐射对健康的危害。 最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the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即FCC)主席在一篇新闻稿中宣布,该委员会将在近期内重申射频辐射(the radio frequency radiation,即RFR)的暴露极限值,这些安全极限是FCC于1990年代后期采纳的。这些限制是根据暴露于微波辐射的老鼠的行为变化而设计的,旨在保护我们免受RFR暴露引起的短期人体表层发热的风险。 然而,FCC采纳的这些安全极限值在很大程度上基于1980年代的研究,从那以后先后有500多项研究发现,由于暴露于各种强度的RFR而给人体生理或健康带来的危害太低,所以并不会引起明显的发热。 在大量的研究成果中,已有240多位科学家发表了有关非电离电磁场(nonionizing electromagnetic fields,即EMF)对人体生理和健康带来的影响的研究报告,并签署了国际EMF科学家呼吁书,该呼吁书要求对射频辐射的暴露设置更为严格的安全极限值。该呼吁书提出了以下主张: “最近,许多科学出版物表明

一次失误 + 一次拖延 = 一个新发现

那年仲夏 提交于 2019-12-27 21:12:50
  1   这个故事要从几年前说起。几年前,<strong>卡马萨</strong>(Roberto Camassa)和<strong>麦克劳克林</strong>(Richard McLaughlin)两位教授负责的应用数学和海洋科学流体联合实验室正在为一次贵宾参观准备演示实验。两位教授专注于分层流体的研究,他们打算展示一个并不复杂但很受欢迎的“客厅小把戏”:只要盐水由于密度差异而均匀分层,扔进盐水中的小球会在沉入底部的过程中“弹跳起来”。   但负责实验的研究生在设置下层流体的密度时犯了错。小球“弹跳”后浸没悬浮在水中,并没有沉到底部。   麦克劳克林教授回忆说:“然后我做了一个很好的决定,暂时没有收拾烂摊子。”他告诉那个研究生:“回家吧,我们之后再收拾。”到了第二天早上,这些球仍然悬浮在液体中,但它们开始聚在一起,似乎是毫无理由地自行聚集起来。   这个现象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最终找到了现象背后的潜在机制,当然,整个发现的过程包含了两年多的基准实验研究和大量的数学知识。   在 12 月 20 日的《自然通讯》上,他们报道了这种新的现象及其背后机制,这种现象产生了一种流体力,<strong>能够移动浸没在由于密度不同而分层的流体中的微粒,并将它们聚拢在一起</strong>。这一突破为微粒如何在湖泊和海洋中积聚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这一发现或许可以应用在定位生物热点

物理所等在单分子水平实现光场和电场对器件的调控

跟風遠走 提交于 2019-12-27 18:11:10
偶氮苯分子作为光致变色分子,在紫外和可见光的照射下,可实现顺式与反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利用分子电路在单分子水平研究偶氮苯分子的异构化,不仅能实时观测单个分子对外界刺激的响应,研究其动力学过程,同时也有望实现单分子开关、单分子存储器等应用,实现器件微型化。 最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SF10组博士生孟利楠在研究员孟胜和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郭雪峰的指导下,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郭鸿课题组、物理所张广宇课题组等合作发现石墨烯基单分子器件中光场和电场能有效地调控单个偶氮苯分子的结构和输运性质,揭示了偶氮苯分子异构化的内在物理机制。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他们与合作者设计合成了以三联苯为主链、偶氮苯为侧链的分子,并在末端修饰上氨基,通过酰胺键将分子连接在石墨烯电极之间(图1a)。该分子在反式与顺式两种不同的构象下不仅在分子结构上有较大的差异,而且偶极矩在沿主链方向的投影也有很大的不同(图1b)。在单分子器件中,他们研究了偶氮苯分子输运信号对偏压以及光照的响应。分子结构的变化会影响分子的轨道能级,进而通过电导的变化表现出来。 研究发现偶氮苯分子在光场或某一方向的电场下,会发生由反式到顺式的构象变化,即光/电场会诱导偶氮苯分子异构化(图2a,负向偏压)。结合理论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