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类

【分类算法】什么是分类算法

◇◆丶佛笑我妖孽 提交于 2019-12-14 14:08:29
目录 定义 分类与聚类 分类过程 方法 定义 分类算法的本意就是对我们的数据分进行分类。把它们分到已知的每一个类别。就像一个篮子里面有很多橙子和苹果,机器会通过我们训练出来的模型,对篮子里的水果进行分类。比如:红色 = 苹果,橙色 = 橙子。若要让机器直到这种规则,我们就需要一定量的带标签的“红/橙”标签的数据。然后让模型学习,噢,原来是这种分类规则。 所以分类算法往往需要“带标签”的数据。它是一个监督学习的过程。目标数据都有哪些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应什么标签都必须是已知的。然后模型会遍历每一笔数据,最终得到我们我们所认为的规则。所以分类算法往往拥有更精确的计算结果。只是数据的局限性更高,若无法满足的话,我们则需要考虑聚类分析。 分类与聚类 这里的对比其实是复制我的另外一篇文章。( 【聚类算法】什么是聚类 ) 对比项 分类 聚类 基础 将数据分类为众多已定义的确定类之一 此函数将数据映射到多个集群中的一个集群,其中数据项的排列依赖于它们之间的相似性。 类型 监督学习 非监督学习 训练集 需要 不需要 分类过程 数据准备 - 准备你要分类的数据。这些数据必须要带标签的 数据分类 - 把数据划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这里有很多种划分规则。(后续我就训练集与测试集的划分分享一篇文章,敬请期待) 训练模型 - 把训练集数据传进模型当中,让模型直到我们需要的规则。 测试模型 -

数据分析师常用的十种数据分析思路

无人久伴 提交于 2019-12-14 00:08:0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业务逻辑越来越复杂,数据的分析也就变的越来越重要。对数据的分析可有效避免逻辑的混乱,防止在繁杂的业务理解上逻辑不清、判断错误。下面就给大家分享数据分析师常用的十种数据分析思路。 道家曾强调四个字,叫“道、法、术、器”。 层次分别为: “器”是指物品或工具,在数据分析领域指的就是数据分析的产品或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术”是指操作技术,是技能的高低、效率的高下,如对分析工具使用的技术; “法”是指选择的方法,有句话说“选择比努力重要”; “道”是指方向,是指导思想,是战略。 在数据分析和产品、运营优化方面,数据分析方法是其核心,属于“法”和“术”的层次。 那么如何做好数据分析呢,今天咱们来讲讲十大数据分析的方法。 01 细分分析 细分分析是数据分析的基础,单一维度下的指标数据信息价值很低。 细分方法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逐步分析,比如:来北京市的访客可分为朝阳,海淀等区;另一类是维度交叉,如:来自付费SEM的新访客。 细分用于解决所有问题。比如漏斗转化,实际上就是把转化过程按照步骤进行细分,流量渠道的分析和评估也需要大量的用到细分方法。 02 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主要是指将两个相互联系的指标数据进行比较,从数量上展示和说明研究对象的规模大小,水平高低,速度快慢等相对数值,通过相同维度下的指标对比,可以发现,找出业务在不同阶段的问题。 常见的对比方法包括

协同过滤算法

ε祈祈猫儿з 提交于 2019-12-11 23:19:20
推荐算法具有非常多的应用场景和商业价值,因此对推荐算法值得好好研究。推荐算法种类很多,但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应该是协同过滤类别的推荐算法,本文就对协同过滤类别的推荐算法做一个概括总结,后续也会对一些典型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做原理总结。 1. 推荐算法概述 推荐算法是非常古老的,在机器学习还没有兴起的时候就有需求和应用了。概括来说,可以分为以下5种: 基于内容的推荐 这一类一般依赖于自然语言处理NLP的一些知识,通过挖掘文本的TF-IDF特征向量,来得到用户的偏好,进而做推荐。这类推荐算法可以找到用户独特的小众喜好,而且还有较好的解释性。这一类由于需要NLP的基础,本文就不多讲,在后面专门讲NLP的时候再讨论。 协调过滤推荐 本文后面要专门讲的内容。协调过滤是推荐算法中目前最主流的种类,花样繁多,在工业界已经有了很多广泛的应用。它的优点是不需要太多特定领域的知识,可以通过基于统计的机器学习算法来得到较好的推荐效果。最大的优点是工程上容易实现,可以方便应用到产品中。目前绝大多数实际应用的推荐算法都是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混合推荐 这个类似我们机器学习中的集成学习,博才众长,通过多个推荐算法的结合,得到一个更好的推荐算法,起到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的作用。比如通过建立多个推荐算法的模型,最后用投票法决定最终的推荐结果。混合推荐理论上不会比单一任何一种推荐算法差,但是使用混合推荐

聚类与判别总结

☆樱花仙子☆ 提交于 2019-12-11 21:18:17
聚类与判别 方差分析使用类别自变量和连续数因变量,而判别分析连续自变量和类别因变量(即类标签) 启发式方法: K-mean 和 k-medoid 算法 k-means :每个群集由群集的中心表示 K-medoid 或 PAM( 围绕 medoid 的分区 ) :每个集群由集群中的一个对象表示 ============================================ K-Mean 就是在已知要分为 4 类之后,将 K=4 ,随便找到 4 个点,计算每个原始点的到这四个点中心的距离,选择距离最近的点归类,这就有 4 类点,再在这些点内部计算每一点的质心,这就有了新的 4 个点,再对所有点计算到这四个点的距离,然后比较,以此类推。 处理数值数据 ======================================================== L-medoid 聚类方法 即若 K=2 ,则选择原始数据中的某两个点作为原始 medoids ,计算每个点到该点的距离,形成两个簇,再选择一个非之前的点作为 medoid ,如果花费得到改善则将 medoid 值替换为改点,如果没有得到改善则不变。 处理分类数据 对 PAM 的评论 在存在噪声和异常值的情况下, pam 比 k 均值更健壮,因为 Medoid 受异常值或其他极值的影响小于 k-means 。 因为

聚类和降维

纵然是瞬间 提交于 2019-12-09 23:52:28
1.何为聚类 聚类是用于寻找数据内在的分布结构。既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过程,如异常检测等;也可作为分类等其他学习任务的前驱过程。聚类是标准的无监督学习。 在一些推荐系统中需要确定新用户的类型,但“用户类型”这个概念可能无法精确定义,此时往往会先对原有的用户数据进行聚类。然后根据聚类的结果将每个簇定义为一个类。然后在基于这些类别取进行相应的分类训练,以判断新用户的类型。 2.何为降维 降维主要是为了缓解维数灾难的一个重要方法。 主要是通过数学变换将原始的高维属性转变到一个低维的子空间。虽然人们平时观测到的数据基本都是高维的,但实际上真正与学习任务的分布相关的往往是低纬度的分布。所以,一般可以通过最主要的几个特征维度就可以实现对数据的描述。如kaggle上的泰坦尼克号生还问题。其主要是通过给定一个人的许多描述特征如年龄、姓名、性别和票价等来判断其是否能在海滩中生还。这就需要先进行特征筛选,从而找出主要的特征,让学校到的模型有更好地泛化性。 3.异同 (1) 聚类和降维都可以作为分类等问题的预处理步骤。 (2) 但他们虽然都可以实现对数据的约减,但二者使用情况不同。聚类针对的是数据点,而降维针对的是数据的特征。 聚类常见的有k-means,层次聚类,基于密度的聚类等;降维中常见的有PCA、Isomap、LLE等。 本文摘自“深度学习500问”。 来源: CSDN 作者: 不爱学习的笨蛋

机器学习-Kmeans聚类

微笑、不失礼 提交于 2019-12-09 16:23:28
Kmeans聚类 简介 之前提到的算法大多数都是监督学习算法,主要代表是分类和回归问题,但是很多时候想要从数据中发现一些潜在的规律,而数据是没有指标驱动的,即没有标签,这种自学习算法称为非监督学习(Unsupervised Learning)。非监督学习算法的典型代表是聚类(Clustering),分类问题是给定x和y,要求找到一种假设拟合数据的分布,将不同的类别区分开,而聚类问题则是只有x,从中发现一些规律将样本分成区别较大的多个簇。聚类的应用较分类在业界更为广泛,因为标注成本大且易错,最为典型的聚类算法是Kmeans算法。 原理 K-means是一种给定聚类数目k的聚类算法,它通过迭代不断调整聚类中心达到聚类的目的,由于聚类中心的调整是基于当前簇的均值决定的,故叫做k均值聚类算法。下面以样本都是二维特征的数据为例(方便可视化),详述算法思路。 随机初始化K个聚类中心。 计算每个样本点到聚类中心的距离(一般欧式距离),样本点离哪个聚类中心最近则将该样本划分到对应簇中; 计算每个簇的各特征均值(本例即x和y坐标的均值),将该簇的聚类中心调整为均值位置; 重复上述2和3步,直到聚类中心稳定不变动。 上述的Kmeans算法存在一些问题,如k个聚类中心的初始化,一旦出现极端情况将很难更新(所有样本离某个中心都是最近,其他中心无法形成簇)。 首先来看Kmeans的优化目标,记 c ( i

PCL 点云欧式聚类

天涯浪子 提交于 2019-12-09 13:53:06
#include <pcl/ModelCoefficients.h> #include <pcl/point_types.h> #include <pcl/io/pcd_io.h> #include <pcl/filters/extract_indices.h> #include <pcl/filters/voxel_grid.h> #include <pcl/features/normal_3d.h> #include <pcl/kdtree/kdtree.h> #include <pcl/sample_consensus/method_types.h> #include <pcl/sample_consensus/model_types.h> #include <pcl/segmentation/sac_segmentation.h> #include <pcl/segmentation/extract_clusters.h> #include <pcl/visualization/pcl_visualizer.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 Read in the cloud data pcl::PCDReader reader; pcl::PointCloud<pcl::PointXYZ>::Ptr cloud(new pcl

监督学习与无监督学习

雨燕双飞 提交于 2019-12-06 16:46:03
机器学习如果按照训练样本标签的有无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常用方法。 有监督学习(supervised learning)和无监督学习(unsupervised learning)。 以机器学习中的分类(classification)来说,输入的训练数据有特征(feature),有标签(label)。在分类过程中,如果所有训练数据都有标签,则为有监督学习(supervised learning)。如果数据没有标签,显然就是无监督学习(unsupervised learning)了,也即聚类(clustering)。 监督学习,就是通过已有的训练样本(即已知数据以及其对应的输出)去训练得到一个最优模型(这个模型属于某个函数的集合,最优则表示在某个评价准则下是最佳的),再利用这个模型将所有的输入映射为相应的输出,对输出进行简单的判断从而实现分类的目的,也就具有了对未知数据进行分类的能力。 典型的例子就是KNN、SVM。 KNN算法: http://www.omegaxyz.com/2018/01/08/knn/?hilite=%27KNN%E7%AE%97%E6%B3%95%27 SVM算法: http://www.omegaxyz.com/tag/svm/ 无监督学习(或者叫非监督学习)则是另一种。它与监督学习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事先没有任何训练样本,而需要直接对数据进行建模。

python3(五)无监督学习

拟墨画扇 提交于 2019-12-06 16:45:46
无监督学习 目录 1 关于机器学习 2 sklearn库中的标准数据集及基本功能 2.1 标准数据集 2.2 sklearn库的基本功能 3 关于无监督学习 4 K-means方法及应用 5 DBSCAN方法及应用 6 PCA方法及其应用 7 NMF方法及其实例 8 基于聚类的“图像分割” 正文 回到顶部 1 关于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是实现人工智能的手段, 其主要研究内容是如何利用数据或经验进行学习, 改善具体算法的性能      多领域交叉, 涉及概率论、统计学, 算法复杂度理论等多门学科      广泛应用于网络搜索、垃圾邮件过滤、推荐系统、广告投放、信用评价、欺诈检测、股票交易和医疗诊断等应用   机器学习的分类      监督学习 (Supervised Learning)       从给定的数据集中学习出一个函数, 当新的数据到来时, 可以根据这个函数预测结果, 训练集通常由人工标注      无监督学习 (Unsupervised Learning)       相较于监督学习, 没有人工标注      强化学习 (Reinforcement Learning,增强学习)       通过观察通过什么样的动作获得最好的回报, 每个动作都会对环境有所影响, 学习对象通过观察周围的环境进行判断      半监督学习 (Semi-supervised Learning)

什么是无监督学习?概念、使用场景及算法详解

时光总嘲笑我的痴心妄想 提交于 2019-12-06 16:39:20
无监督学习是机器学习领域内的一种学习方式。本文将给大家解释他的基本概念,告诉大家无监督学习可以用用到哪些具体场景中。 最后给大家举例说明2类无监督学习的思维:聚类、降维。以及具体的4种算法。 什么是无监督学习? 无监督学习是机器学习中的一种 训练方式/学习方式 : 下面通过跟监督学习的对比来理解无监督学习: 监督学习是一种目的明确的训练方式,你知道得到的是什么;而 无监督学习则是没有明确目的的训练方式,你无法提前知道结果是什么 。 监督学习需要给数据打标签;而 无监督学习不需要给数据打标签 。 监督学习由于目标明确,所以可以衡量效果;而 无监督学习几乎无法量化效果如何 。 简单总结一下: 无监督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的训练方式,它本质上是一个统计手段,在没有标签的数据里可以发现潜在的一些结构的一种训练方式。 它主要具备3个特点: 无监督学习没有明确的目的 无监督学习不需要给数据打标签 无监督学习无法量化效果 这么解释很难理解,下面用一些具体案例来告诉大家无监督学习的一些实际应用场景,通过这些实际场景,大家就能了解无监督学习的价值。 无监督学习的使用场景 案例1:发现异常 有很多违法行为都需要"洗钱",这些洗钱行为跟普通用户的行为是不一样的,到底哪里不一样? 如果通过人为去分析是一件成本很高很复杂的事情,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行为的特征对用户进行分类,就更容易找到那些行为异常的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