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代码

JS基础篇--HTML DOM classList 属性

跟風遠走 提交于 2020-03-23 09:07:09
页面DOM里的每个节点上都有一个classList对象,程序员可以使用里面的方法新增、删除、修改节点上的CSS类。使用classList,程序员还可以用它来判断某个节点是否被赋予了某个CSS类。 添加类(add)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DIV").classList.add("mystyle"); 为 <div> 元素添加多个类: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DIV").classList.add("mystyle", "anotherClass", "thirdClass"); 移除类(remove) 使用remove方法,你可以删除单个CSS类: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DIV").classList.remove("mystyle"); 移除多个类: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DIV").classList.remove("mystyle", "anotherClass", "thirdClass"); 切换类(toggle) 这个方法的作用就是,当myDiv元素上没有这个CSS类时,它就新增这个CSS类;如果myDiv元素已经有了这个CSS类,它就是删除它。就是反转操作。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DIV").classList

【JavaScript】JS总结 – 乱

会有一股神秘感。 提交于 2020-03-22 22:50:31
一、 重要:js中的function函数声明、函数表达式 // 函数声明 // Ex: 会在代码执行之前提前加载到作用域中,即js解析器会优先读取,确保在所有代码执行之前声明已经被解析;所以可以在定义之前调用。 function test(){ document.write("test() invoke!" + "<br>"); } // 函数表达式 // Ex: 在代码执行到那一行的时候才会有定义;定义之后才能调用。 var t2 = function(){ document.write("t2() invoke!" + "<br>"); } //函数声明:会在代码执行之前提前加载到作用域中 test("1"+name); // test() invoke!14 var name =1; function test(name){ document.write("test() invoke!" + name + "<br>"); } name=2; test("2"+name); //test() invoke!22 //函数表达式:在代码执行到那一行的时候才会有定义 var t2; //t2(); // t2 is not a function test("21"+name); //test() invoke!212 name =3; test("22"+name); /

js:字符串(string)转json

此生再无相见时 提交于 2020-03-22 22:31:40
第一种方式: 使用js函数eval(); testJson=eval(testJson);是错误的转换方式。 正确的转换方式需要加(): testJson = eval("(" + testJson + ")"); eval()的速度非常快,但是他可以编译以及执行任何 JavaScript 程序,所以会存在安全问题。在使用eval()。来源必须是值得信赖的。需要使用更安全的json解析器。在服务器不严格的编码在json或者如果不严格验证的输入,就有可能提供无效的json或者载有危险的脚本,在eval()中执行脚本,释放恶意代码。 js代码: [javascript] view plain copy function ConvertToJsonForJs() { //var testJson = "{ name: '小强', age: 16 }";(支持) //var testJson = "{ 'name': '小强', 'age': 16 }";(支持) var testJson = '{ "name": "小强", "age": 16 }' ; //testJson=eval(testJson);//错误的转换方式 testJson = eval( "(" + testJson + ")" ); alert(testJson.name); } 第二种方式使用 jQuery

模块化加载require.js

扶醉桌前 提交于 2020-03-22 22:31:20
一、为什么要用require.js? 最早的时候,所有Javascript代码都写在一个文件里面,只要加载这一个文件就够了。后来,代码越来越多,一个文件不够了,必须分成多个文件,依次加载。下面的网页代码,相信很多人都见过。   <script src="1.js"></script>   <script src="2.js"></script>   <script src="3.js"></script>   <script src="4.js"></script>   <script src="5.js"></script>   <script src="6.js"></script> 这段代码依次加载多个js文件。 这样的写法有很大的缺点。首先,加载的时候,浏览器会停止网页渲染,加载文件越多,网页失去响应的时间就会越长;其次,由于js文件之间存在依赖关系,因此必须严格保证加载顺序(比如上例的1.js要在2.js的前面),依赖性最大的模块一定要放到最后加载,当依赖关系很复杂的时候,代码的编写和维护都会变得困难。 require.js的诞生,就是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      (1)实现js文件的异步加载,避免网页失去响应;   (2)管理模块之间的依赖性,便于代码的编写和维护。 二、require.js的加载 使用require.js的第一步,是先去官方网站 下载 最新版本。

网页设计之js

五迷三道 提交于 2020-03-22 14:55:42
1. JavaScript概述 javaScript与ECMAScript的相爱相杀 1996年11月,JavaScript的创造者--Netscape公司,决定将JavaScript提交给国际标准化组织ECMA,希望这门语言能够成为国际标准。次年,ECMA发布262号标准文件(ECMA-262)的第一版,规定了浏览器脚本语言的标准,并将这种语言称为ECMAScript,这个版本就是1.0版。 该标准一开始就是针对JavaScript语言制定的,但是没有称其为JavaScript,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商标,JavaScript本身已被Netscape注册为商标。二是想体现这门语言的制定者是ECMA,而不是Netscape,这样有利于保证这门语言的开发性和中立性。 因此ECMAScript和JavaScript的关系是,前者是后者的规格,后者是前者的一种实现。 javaScript与ECMAScript ES6就是指ECMAScript6,尽管ECMAScript是一个重要的标准,但它并不是JavaScript唯一的部分,当然也不是唯一标准化的部分,实际上,一个完整的JavaScript实现是由以下3个不同部分组成的: 核心(ECMAScript) 文档对象模型(DOM)Document object model(整合js,css,html) 浏览器对象模型(BOM)Broswer

HTML页面嵌入视频和JS控制切换视频

我只是一个虾纸丫 提交于 2020-03-22 12:02:21
首先,在页面中嵌入视频的HTML代码为: 1 <div id="youku" class="youku">2 <object id="obx" name="obx" width="290" height="260">3 <param name="movie" value="http://www.tudou.com/v/6HJvxxkarzk/&resourceId=0_04_11_19/v.swf"></param> 4 <param name="allowFullScreen" value="true"></param>5 <param name="allowscriptaccess" value="always"></param>6 <param name="wmode" value="opaque"></param>7 <embed src="http://www.tudou.com/v/6HJvxxkarzk/&resourceId=0_04_11_19/v.swf"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scriptaccess="always" allowfullscreen="true" wmode="opaque" width="290" height="260"></embed>8 </object>9 </div>

js编译和执行顺序

…衆ロ難τιáo~ 提交于 2020-03-22 08:03:10
JS是一段一段执行的(以<script>标签来分割),执行每一段之前,都有一个“预编译”,预编译干的活是:声明所有var变量(初始为undefined),解析定义式函数语句。 还有个关于 "window作用域下,a = 1和var a = 1" 的区别的也很经典: a = 1相当于window.a = 1,是动态地为window添加一个成员; var a = 1是在当前作用域(也就是window)下声明一个a,这个声明是在整个作用域内都有效的。 换句话说,其实区别就在于var a = 1比a = 1多了一个声明的行为。 再看几个例子: 1. alert(t); alert('ok'); t = 2; t未声明,执行报错。 2. alert(t); alert('ok'); var t = 2; 弹出undefined和ok。预编译的时候,声明了变量t;执行到alert(t)这行代码的时候,t尚未被赋值,所以弹出undefined。 3. a(); function a() {} alert('ok'); 弹出ok。预编译的时候,解析了定义式函数语句function a() {},顺利执行。 4. a(); var a = function() {}; alert('ok'); a不是函数,执行报错。预编译的时候,声明了变量a = undefined;执行到a()时

JS的编译和执行顺序

血红的双手。 提交于 2020-03-22 08:02:54
JS是一段一段执行的(以<script>标签来分割),执行每一段之前,都有一个“预编译”,预编译干的活是:声明所有var变量(初始为undefined),解析定义式函数语句。 还有个关于 "window作用域下,a = 1和var a = 1" 的区别的也很经典: a = 1相当于window.a = 1,是动态地为window添加一个成员; var a = 1是在当前作用域(也就是window)下声明一个a,这个声明是在整个作用域内都有效的。 换句话说,其实区别就在于var a = 1比a = 1多了一个声明的行为。 再看几个例子: 1. alert(t); alert( ' ok ' ); t = 2 ; t未声明,执行报错。 2. alert(t); alert( ' ok ' ); var t = 2 ; 弹出undefined和ok。预编译的时候,声明了变量t;执行到alert(t)这行代码的时候,t尚未被赋值,所以弹出undefined。 3. a(); function a() {} alert( ' ok ' ); 弹出ok。预编译的时候,解析了定义式函数语句function a() {},顺利执行。 4. a(); var a = function () {}; alert( ' ok ' ); a不是函数,执行报错。预编译的时候,声明了变量a =

js中的DOM节点操作---增删改查

白昼怎懂夜的黑 提交于 2020-03-22 03:07:30
1.查找 DOM1: getElementById(),getElementsByTagName() DOM扩展: querySelector()(返回第一个匹配的元素),querySelectorAll()(返回全部匹配的元素) HTML5: getElementsByClassName() 2.插入 appendChild(): 末尾插入 insertBefore(): 特定位置插入 3.替换 replaceChild(): 接受两个参数,第一个为要插入的节点,第二个为要替换的节点 4.删除 removeChild() 实例代码: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Dom节点操作</title> </head> <body> <ul id="list"><li>1</li><li>2</li><li>3</li></ul> <button id="add">插入</button> <button id="replace">替换</button> <button id="remove">删除</button> <script > var list=document.getElementById('list'); var add=document.querySelector('#add');

用js写的时钟Demo

删除回忆录丶 提交于 2020-03-22 02:33:33
css代码: <style type="text/css"> .a { width: 200px; height: 100px; position: absolute; top: 50%; left: 50%; margin-left: -100px; margin-top: -50px; line-height: 100px; border-radius: 20px; background: #333; color: chartreuse; font-size: 40px; cursor: pointer; text-align: center; transition: all .3s ease-in; -moz-transition: all .3s ease-in; -webkit-transition: all .3s ease-in; box-shadow: 10px 10px 50px rgba(0, 0, 0, 0.6); -moz-box-shadow: 10px 10px 50px rgba(0, 0, 0, 0.6); -webkit-box-shadow: 10px 10px 50px rgba(0, 0, 0, 0.6); } .a:hover { color: aqua; } </style> html代码 : <div class="a" 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