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线器

冲突域和广播域

痞子三分冷 提交于 2019-11-27 19:04:33
一、概念理解 1、冲突域(物理分段)   连接在同一导线上的所有工作站的集合,或者说是同一物理网段上所有节点的集合或以太网上竞争同一带宽的节点集合。这个域代表了冲突在其中发生并传播的区域,这个区域可以被认为是共享段。 在OSI模型中,冲突域被看作是第一层的概念 ,连接同一冲突域的设备有Hub,Reperter或者其他进行简单复制信号的设备。 也就是说,用Hub或者Repeater连接的所有节点可以被认为是在同一个冲突域内,它不会划分冲突域。而第二层设备(网桥,交换机)第三层设备(路由器)都可以划分冲突域的,当然也可以连接不同的冲突域。简单的说,可以将Repeater等看成是一根电缆,而将网桥等看成是一束电缆。 2、广播域   接收同样广播消息的节点的集合。如:在该集合中的任何一个节点传输一个广播帧,则所有其他能收到这个帧的节点都被认为是该广播帧的一部分。由于许多设备都极易产生广播,所以如果不维护,就会消耗大量的带宽,降低网络的效率。由于 广播域被认为是OSI中的第二层概念 , 所以像Hub,交换机等第一,第二层设备连接的节点被认为都是在同一个广播域。而路由器,第三层交换机则可以划分广播域,即可以连接不同的广播域。 二、冲突域和广播域在网络互连设备上的特点 1、传统以太网操作   传统共享式以太网的典型代表是总线型以太网。在这种类型的以太网中,通信信道只有一个,采用介质共享(介质争用

冲突域和广播域

空扰寡人 提交于 2019-11-27 19:04:20
1、传统以太网   传统共享式以太网的典型代表是总线型以太网。在这种类型的以太网中,通信信道只有一个,采用介质共享(介质争用)的访问方法(第1章中介绍的CSMA/CD介质访问方法)。每个站点在发送数据之前首先要侦听网络是否空闲,如果空闲就发送数据。否则,继续侦听直到网络空闲。如果两个站点同时检测到介质空闲并同时发送出一帧数据,则会导致数据帧的冲突,双方的数据帧均被破坏。这时,两个站点将采用"二进制指数退避"的方法各自等待一段随机的时间再侦听、发送。      在图1中,主机A只是想要发送一个单播数据包给主机B。但由于传统共享式以太网的广播性质,接入到总线上的所有主机都将收到此单播数据包。同时,此时如果任何第二方,包括主机B也要发送数据到总线上都将冲突,导致双方数据发送失败。我们称连接在总线上的所有主机共同构成了一个冲突域。      当主机A发送一个目标是所有主机的广播类型数据包时,总线上的所有主机都要接收该广播数据包,并检查广播数据包的内容,如果需要的话加以进一步的处理。我们称连接在总线上的所有主机共同构成了一个广播域。 图1  传统以太网 2、中继器(Repeater)   中继器(Repeater)作为一个实际产品出现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扩展网络距离,将衰减信号经过再生。   第二,实现粗同轴电缆以太网和细同轴电缆以太网的互连。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设备工作原理

自闭症网瘾萝莉.ら 提交于 2019-11-27 16:03:56
物理层网络设备有中继器、集线器。 中继器的功能是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放大然后传输出去,作用是将扩展网络设备信号传输的物理范围,缺点是扩大数据信号的同时也扩大的噪声,不能够进行广播隔离,网络利用率很低,现在基本上已经被淘汰。 集线器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有多个端口的中继器,集线器的所有端口共享一条背板总线,故所有端口都在同一个冲突域,网络利用率低,基本已经淘汰。 数据链路层网络设备有网桥、交换机。 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能够通过源主机的mac地址,自学习创建自己的“mac-端口”表,一旦这个“mac-端口”表创建完成,在下次主机间进行数据通信时,数据就会通过这个“mac-端口”表来选路到达目的主机,因此可以多个主机之间同时通信。网桥的“mac-端口”表可以一个端口对应多个mac地址,其中mac地址的获取又是通过ARP广播的方式得到的,网桥开机后“mac-端口”表为空,由源主机发送不带数据内容的ARP广播包向所有端口广播,目的主机收到此包会回复一个单播的ARP包回应源主机。同理,直到所有“mac-端口”表创建完成为止。网桥隔离的是物理网段,属于不同物理区域的统一网段,这一点很容易被误解。目的网桥有两个端口,这两个端口一般用来接集线器,再由集线器连接主机进行通信。网桥起到了隔离冲突域的作用,将大的冲突域划分隔开为2个小的冲突域,相对来说提高了网络利用率。但其应用的是软件的方式来管理,有瓶颈限制

网络通信基础知识2

柔情痞子 提交于 2019-11-26 10:22:31
1、OSI 7层网络模型 七层模型,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个用于计算机或通信系统间互联的标准体系,一般称为OSI参考模型或七层模型。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2、网卡 (1)、计算机上网必备硬件设备,CPU靠网卡来连接外部网络 (2)、串转并设备  网卡与CPU之间的数据传输是并行的,网卡与网卡之间的传输是串行的 (3)、数据帧封包和拆包  数据由CPU送到网卡时,网卡要对数据进行封包,加上包头包尾(其中可能会包括CRC校验);另一个网卡收到数据时,会对数据进行拆包(拆除包头包尾); (4)、网络数据缓存和速率适配 3、集线器(HUB) (1)、信号中继放大,相当于中继器 (2)、组成局域网络,用广播方式工作 (3)、注意集线器是不能用来连接外网的 4、交换机 (1)、包含集线器功能,但是更高级 (2)、交换机中有地址表,数据包查表后直达目的通讯口而不是广播 (3)、找不到目的口时进行广播并学习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jiangtongxue/p/11317810.html

物理层设备

随声附和 提交于 2019-11-25 22:56:19
一、中继器    中继器(Repeater)工作于OSI的第一层(物理层),中继器是最简单的网络互联设备,连接同一个网络的两个或多个网段,主要完成物理层的功能,负责在两个网络节点的物理层上按位传递信息,完成信号的复制、调整和放大功能,以此从而增加信号传输的距离,延长网络的长度和覆盖区域,支持远距离的通信。一般来说,中继器两端的网络部分是网段,而不是子网。中继器只将任何电缆段上的数据发送到另一段电缆上,并不管数据中是否有错误数据或不适于网段的数据。大家最常接触的是网络中继器,在通讯上还有微波中继器、激光中继器、红外中继器等等,机理类似,触类旁通。 二、集线器    集线器也称HUB,工作在OSI七层结构的第一层物理层,属于共享型设备,接收数据广播发出,在局域网内一般都是星型连接拓扑结构,所有的工作站都连接到集线器上。由于集线器的带宽共享特性导致网络利用效率极低,一般在大中型的网络中不会使用到集线器。现在的集线器基本都是全双工模式,市面上常见的集线器传输速率普遍都为100Mbps。 集线器就是将网线集中到一起的机器,也就是多台主机和设备的连接器。集线器的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同步整形放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是中继器的一种形式,区别在于集线器能够提供多端口服务,也称为多口中继器。集线器在OSI/RM中的物理层。集线器的基本功能是信息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