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

网络编程

左心房为你撑大大i 提交于 2020-02-08 14:04:18
主要内容 软件架构CS/BS 网络通信三要素 TCP通信 Socket套接字 ServerSocket 学习目标 [ ] 能够辨别UDP和TCP协议特点 [ ] 能够说出TCP协议下两个常用类名称 [ ] 能够编写TCP协议下字符串数据传输程序 [ ] 能够理解TCP协议下文件上传案例 第一章 网络编程入门 1.1软件结构 C/S结构 :全称为Client/Server结构,是指客户端和服务器结构。常见程序有QQ、迅雷等软件。 B/S结构 :全称为Browser/Server结构,是指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常见浏览器有谷歌、火狐等。 两种架构各有优势,但是无论哪种架构,都离不开网络的支持。 网络编程 ,就是在一定的协议下,实现两台计算机的通信的程序。 1.2 网络通信协议 网络通信协议: 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使多台计算机实现连接,位于同一个网络中的计算机在进行连接和通信时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这就好比在道路中行驶的汽车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一样。在计算机网络中,这些连接和通信的规则被称为网络通信协议,它对数据的传输格式、传输速率、传输步骤等做了统一规定,通信双方必须同时遵守才能完成数据交换。 TCP/IP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是Internet最基本、最广泛的协议

深入理解BS结构应用程序

◇◆丶佛笑我妖孽 提交于 2020-02-08 06:22:40
深入理解BS结构应用程序   随着学习的深入,和编程经验的丰富,对 BS 应用程序有一些认识。   在一些讨论软件技术的 QQ 群里,或一些社区、 BBS 中,经常会有一些初学者会犯一些认知性的错误。比如经常会有一些朋友提这样的一些问题:“我怎么在 ASP 中调用我写的这个 JavaScript 函数啊?”或者说“我怎么在 JavaScript 中调用我 DAL 层读取数据的方法啊?”   对于这些问题,说实话,我也犯过,当时也纠结的不得了。现在想想,其实是对 BS 结构的程序没有一个整体的概念,或者可以说根本不知道什么叫 BS 结构的应用程序。因此,学习过程中会走不少弯路,经历不少痛苦。   经过这几年的学习,有一些心得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   要理解 BS 这个概念,必需要从 BS 应用程序的起源说起。   BS 应用程序又称 Web 应用程序。其实最初 Web 并不是应用程序,它只是一种服务,一种共享信息的服务。   Web 是什么,是网,是网络。最早的网络只是提供了一种下载并打开远端页面文件的一种服务,人们可以通过远程计算机中的地址和文件保存的路径来查看该计算机中共享的文件。这些文件通常是一页页的文本内容,在网络中访问它的那个路径称为 Uniform / Universal Resource Locator ( URL ,统一资源定位符)。  

网络编程入门

故事扮演 提交于 2020-02-08 04:26:10
软件结构 C/S结构:全称为Client/Servers结构,是指客户端和服务结构。常见程序有QQ、迅雪等软件。 B/S结构:全称为 Browser/ Servers结构,是指浏览器和服务结构。常见浏览器有谷歌、火狐等。 两种架构各有优势,但是无论哪种架构,都离不开网络的支持。网络编程,就是在一定的协议下,实现两台计算机的通信的程序。 网络通信协议 网络通信协议 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使多台计算机实现连接,位于同一个网络中的计算机在进行连接和通信时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这就好比在道路中行驶的汽车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一样。在计算机网络中,这些连接和通信的规则被称为网络通信协议,它对数据的传输格式、传输速率、传输步骤等做了统一规定,通信双方必须同时遵守才能完成数据交换。 TCP/IP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是Internet最基本、最广泛的协议。它定义了计算机如何连入因特网,以及数据如何在它们之间传输的标准。它的内部包含一系列的用于处理数据通信的协议,并采用了4层的分层模型,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协议来完成自己的需求。 上图中,TCP/IP协议中的四层分別是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链路层,每层分別负责不同的通信功能。 链路层:链路层是用于定义物理传输通道

网络基础相关内容

十年热恋 提交于 2020-02-08 01:00:00
帅爆太阳的男人 1,网络基础相关的知识 1.1>架构 1.1.1>c/s架构:client客户端和server服务器端 优势:能充分发挥pc机的性能 1.1架构.2>b/s架构:browser浏览器和server服务器,隶属于c/s架构 b/s架构 统一了应用的接口 1.2>通信的事: 1.2.1>同一台电脑上两个py程序通信:打开一个文件 1.2.2>两个电脑通信:连一个网线 1.2.3>多个电脑通信: eg:电脑1(源)要找电脑2(目标) 电脑1首先发送一个请求帧,里边包含(电脑1的IP地址:192.168.1.1,电脑1的mac的地址:xxxxx,寻求目标的IP地址为192.168.1.2de 主机)把这条请求帧交给交换机,交换机以广播的形式传给其他所有的主机 所有主机接收到消息后,都会对比自己的IP地址,当目标主机的的IP地址和区广播的IP地址一致时,回复给交换机(回复的内容包括自己的IP地址和mac地址) 此时交换机以单播的形式返回给源主机 2,知识点 2.1>mac地址:是一个物理地址,全球唯一,是有网卡制造商分配的,类似于身份证 2.2>IP地址:是一个四位点分十进制,它表示了计算机在网络中的位置,类似于学号 2.3>交换机的通信方式: 广播:放射状信息(吼一嗓子) 单播:一对一 组播:一对多 2.4>arp协议:通过目标IP地址来获取目标的mac地址的一个协议 2

网络编程并发编程面试题

泄露秘密 提交于 2020-02-07 23:47:48
网络编程,并发编程 面试题1. 简述 OSI 七层协议。应用层与其它计算机进行通讯的一个应用,它是对应应用程序的通信服务的。例如,一个没有通信功能的字处理程序就不能执行通信的代码,从事字处理工作的程序员也不关心OSI的第7层。但是,如果添加了一个传输文件的选项,那么字处理器的程序员就需要实现OSI的第7层。示例:TELNET,HTTP,FTP,NFS,SMTP等。表示层这一层的主要功能是定义数据格式及加密。例如,FTP允许你选择以二进制或ASCII格式传输。如果选择二进制,那么发送方和接收方不改变文件的内容。如果选择ASCII格式,发送方将把文本从发送方的字符集转换成标准的ASCII后发送数据。在接收方将标准的ASCII转换成接收方计算机的字符集。示例:加密,ASCII等。会话层它定义了如何开始、控制和结束一个会话,包括对多个双向消息的控制和管理,以便在只完成连续消息的一部分时可以通知应用,从而使表示层看到的数据是连续的,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表示层收到了所有的数据,则用数据代表表示层。示例:RPC,SQL等。传输层这层的功能包括是否选择差错恢复协议还是无差错恢复协议,及在同一主机上对不同应用的数据流的输入进行复用,还包括对收到的顺序不对的数据包的重新排序功能。示例:TCP,UDP,SPX。网络层这层对端到端的包传输进行定义,它定义了能够标识所有结点的逻辑地址

网络知识

一世执手 提交于 2020-02-07 03:11:54
网络知识开篇介绍 运维网络知识结构 基础部分 网络通讯原理 路由(IP地址 路由表 路由协议) 交换(MAC地址 mac表 广播域与冲突域) OSI7层模型 网络通讯数据包分装过程 进阶部分 TCP/IP模型(TCP/IP协议簇) TCP三次握手/四次挥手状态集转换 深入部分 IP地址分类 IP地址子网划分原理 DNS协议原理 ARP协议原理 操作部分 与系统相关网络操作命令 网络知识学习路径 路由交换部分 网络安全部分 网络运营商部署部分 无线网络技术 语音网络技术 网络基础知识概念 网络通讯原理 到底什么是网络:实现通讯的技术 网络诞生第一步:网络主机 至少两台有通讯需求的主机才能构建网络 网络诞生第二步:硬件网卡 主机之间实现网络通讯需要有硬件支持,网卡就是实现通讯的硬件 网络诞生第三步:传输介质 实现网络通讯还需要有传输介质,常见的传输介质为网线、管线、wifi无线等 网络诞生第四步:数据传输 通过网卡将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二进制信息转换为电压信息进行传输 调制解调的过程 网络诞生第五步:传输问题 通过网卡和传输介质,定义1个bit传输的单位时间,从而分辨连续相同的信号 网络诞生第六步:传输依赖 在网络数据传输过程中,影响传输速率主要是通讯双方的网卡和传输介质 网络拓扑架构构建   以上就是一个网络拓扑图 网络拓扑==网络设备连接图   做网络拓扑图有助于我们检查问题、解决问题

OSI七层模型学习笔记

一个人想着一个人 提交于 2020-02-06 19:22:13
1、简介   什么是OSI模型呢?   OSI模型全名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即开放式系统互联,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连为网络的标准框架,简称OSI。   计算机通讯需要用到必要的软件支持,它就是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即计算机网络软件),最经典的就是我们所要讲解的OSI模型。它是通过一个机器上的一个应用进程与另一个机器上的进程进行信息交互。 2、OSI七层模型解析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一个逻辑上的定义,一个规范,它把网络从逻辑上分为了7层。每一层都有相关、相对应的物理设备,比如路由器,交换机。建立七层模型的主要目的是为解决异种网络互连时所遇到的兼容性问题。它的最大优点是将服务、接口和协议这三个概念明确地区分开来:服务说明某一层为上一层提供一些什么功能,接口说明上一层如何使用下层的服务,而协议涉及如何实现本层的服务;这样各层之间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互连网络中各实体采用什么样的协议是没有限制的,只要向上提供相同的服务并且不改变相邻层的接口就可以了。 【此图来自http://www.cnblogs.com/fuchongjundream/p/3914236.html】   2.1、物理层   在OSI参考模型中,物理层(Physical Layer

计算机网络第二章:物理层

こ雲淡風輕ζ 提交于 2020-02-06 18:09:51
目录 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2.1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2.2 几个专业术语 2.3 有关信号的几个基本概念 2.4 基带(baseband)信号和带通(band pass)信号 2.5 几种最基本的调制方法 2.6 信道的极限容量 2.6.1 信道能够通过的频率范围 2.6.2 信噪比 2.6.3 香农公式的意义 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3.1 导向传输媒体 3.1.1 双绞线 3.1.2 同轴电缆 3.1.3 光缆 4 信道复用技术 4.1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 4.2 频分复用 FDM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4.3 时分复用TDM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4.3.1 时分复用可能会造成线路资源的浪费 4.4 波分复用 WDM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4.5 码分复用 CDM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4.5.1 码片序列(chip sequence) 4.5.2 CDMA 的工作原理 5 宽带接入技术 5.1 xDSL 技术 5.2 xDSL 的几种类型 5.3 ADSL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5.3.1 ADSL

计算机网络--->2. 物理层

。_饼干妹妹 提交于 2020-02-06 09:50:57
2.1 基本概念 物理层解决:如何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而不是指具体的传输媒体(即不是光纤、双绞线、无线)。 物理层主要任务描述:确定与传输媒体接口的一些特性(eg:各个厂家生产的交换机的以太网口都按照一个标准来做),即: 机械特性:规定接口形状、大小、引线数目 电器特性:规定电压范围(-5V到+5V) 功能特性:规定-5V表示0,+5V表示1 过程特性:也称规程特性,规定建立连接时各个相关部件的工作步骤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2.4 信道复用技术 2.5 数字传输系统 2.6 宽带接入技术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deer-cen/p/12267603.html

Java第十八章-网络通信

萝らか妹 提交于 2020-02-06 04:19:33
绪论 通过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的计算机彼此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交流,如要编写网络应用程序,首先要明确这些应用程序所使用的网络协议。 局域网与因特网 //服务器是指提供信息的计算机或是应用程序 //客户机是指请求信息的计算机或是程序 //局域网(LAN)是指一群通过一定形式连接起来的计算机 //有LAN延伸到更大的范围,称为广域网(WAN) //我们熟知的因特网,有无数的LAN和WAN组成 网络协议 IP协议 //因特网采用的时TCP/IP协议,因特网上有数千上万个主机,每一个主机分配一个地址即为IP地址。目前IP地址由四个字节组成即32位二进制数称为IPv4,通常取每个字节的十进制数且每个字节有一个点做分隔符,例如:192.168.1.1 //TCP/IP模式是一种层次结构共分为4层。应用层、传输层、互联网层、网络层,各层功能有一定的独立性。 TCP与UDP协议 //TCP:传输控制协议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TCP协议时一种以固接连接为基础的协议,可以保证数据准确达到,而且抵达的数据排列顺序与输送时相同,应用一些可靠性要求比较高的场所 //UDP协议无连接通信协议,不保证数据的可靠性。而且无法保证顺序,应用一些数据准确性要求不是很高的场所。 端口和套接字 //一班而言,一台计算机只有单一的连接到网络的物理连接,所有的数据都通过此连接对内外送达指定的计算机,这就是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