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木

从低代码到无代码开发,是量变到质变的一次飞跃

你说的曾经没有我的故事 提交于 2020-10-21 12:30:53
最近几年,无代码开发、低代码开发都是热门话题。无代码开发允许使用者不写代码,像搭积木那样快速构建应用程序,而低代码则是让开发者通过编写少量的代码,快速构建应用程序。这两种方式已经逐渐发展,能够支撑企业级应用搭建的快速开发。 无代码开发、低代码开发都是新生事物,很多对他们不熟悉的人常常将二者混为一谈,其实两者存在很多区别: 1、无代码开发面向的人群更加广泛。不仅专业的开发人员能够使用,企业的运营人员、一线的业务人员,都能够使用这种产品。对于编程知识丰富的专业程序员,使用这种平台能将开发效率提高为过去的十几倍。而其他不懂编程甚至不懂SQL语言的业务人员,也能使用这种平台,相较于一千万程序员群体,不懂编程的人群多达几亿人,这个群体也更加庞大。因此无代码开发的前景也更好。 低代码开发针对的是程序员,它提供了一种通过拖拉拽组件设计应用的方式,程序员只需要对组件编写少量的代码,就能完成应用开发。采用这种开发方式,对比传统开发,能将开发效率大幅度提升,大大提升软件开发的效率与准确性。 2、无代码开发的效率更高是低代码开发方式的三到五倍,相对于传统开发方式效率提升10倍到30倍。无代码开发低门槛的特性,能让开发者将精力专注于数据和业务流程设计,而无需考虑程序底层的东西。利用无代码开发平台,开发者建立一些表单,然后将他们组织起来,就完成了应用的开发。再增加一套模板,即可实现个性化界面。无代码开发平台

使用WordPress建站,我们该如何选择服务器???

冷暖自知 提交于 2020-10-18 09:11:16
void bubbleSort ( elemType arr [ ] , int len ) { elemType temp ; int i , j ; for ( i = 0 ; i < len - 1 ; i ++ ) /* 外循环为排序趟数,len个数进行len-1趟 */ for ( j = 0 ; j < len - 1 - i ; j ++ ) { /* 内循环为每趟比较的次数,第i趟比较len-i次 */ if ( arr [ j ] > arr [ j + 1 ] ) { /* 相邻元素比较,若逆序则交换(升序为左大于右,降序反之) */ temp = arr [ j ] ; arr [ j ] = arr [ j + 1 ] ; arr [ j + 1 ] = temp ; } } } int main ( void ) { elemType arr [ ARR_LEN ] = { 3 , 5 , 1 , - 7 , 4 , 9 , - 6 , 8 , 10 , 4 } ; int len = 10 ; int i ; bubbleSort ( arr , len ) ; for ( i = 0 ; i < len ; i ++ ) printf ( "%d\t" , arr [ i 我们想要使用 WordPress 建站,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

【转】如何用一个实例来探讨嵌入式软件架构设计

☆樱花仙子☆ 提交于 2020-10-15 02:24:17
一、感慨 近公司新招了一个做嵌入式软件开发开发的童鞋,该童鞋是从上海的某一个上市公司出来的,因为我们这边人手不够,因此把他安排了去负责一个新产品的研发,前期让他负责加速度计、NB-IOT、舵机、外置Flash的功能测试,测试完成之后,准备让他做一个该产品的概要设计。然后他花了2个星期的时间,给我们写出来一个概要设计,说实话,我看到这个概要设计,我就觉得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写的。 版本一的架构设计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1系统体系结构 系统分为两层:硬件驱动层、应用层。 2.1.1硬件驱动层 硬件驱动层包含板载硬件资源正常运行所需的所有驱动程序。 1)MCU初始化 2)I2C数据存取 3)SPI数据读取 4)加速度计初始化 5)蓝牙模块启动 6)BC95模块启动 7)485通讯模块启动 2.2.2应用层 1)Mcu运行模式切换 2)震动及倾斜 3)数据解析 4)开/关锁 5)数据发送 6)历史数据保存 看到版本一的架构设计之后,说实话,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来写架构设计的,居然是以序号来写的,这个让别人读起来,特别的别扭。   版本二的架构设计 看到版本二的架构设计之后,虽然颇感欣慰,但是想到达到我们所要求的,还要很大的一段距离,该架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 1.对架构的理解还不是很清晰,既然是做架构设计

3·15点名汉堡王、嗨学网、万科、氪信等,恒昌、爱钱进等平台成留言中另一道“风景”线

回眸只為那壹抹淺笑 提交于 2020-10-09 18:56:01
7月16日,受疫情影响推迟了四个月的3·15晚会正式播出。本次晚会一如既往的从衣、食、住、行、教育等几个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的行业进行案例播放。 在“衣”方面,河北省高阳县十多家毛巾生产企业使用旧袜子、旧内衣、旧衣服,加工的“再生棉”制作毛巾被关注。 央视记者走访全国最大的毛巾生产基地河北省高阳县十多家生产企业发现,一些厂家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虽然毛巾标注着执行国家标准,但有的毛巾实际上无法保证检测合格。 记者了解到,当地企业的生产线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毛巾可以保证检查合格,而另一种毛巾则会用便宜的纱线加工,达不到国家标准。有从业者曝出了其中的隐秘:“正规的棉花一吨16000多元,14支纱线的下脚料多便宜,但脱毛率没一个达标的。” 报道称,这种纱线的原料,竟然有一些是旧袜子、旧内衣、旧衣服,这些被加工好的“再生棉”没有标注任何产品信息及警示语,就卖到纱线厂做成了纱线,纱线上同样也不标注产品信息及警示语,就卖给了毛巾厂,最终做成毛巾。 在“食”方面,汉堡王,因偷工减料、修改食材保质期等首当其冲。 记者发现在南昌市汉堡王红谷滩天虹店制作汉堡的过程中,员工煞费心机地操作,就为了少放一片西红柿,或者一片芝士。 随着调查的深入,记者的发现更加令人震惊。当班经理发现面包到期后,很自然地吩咐员工更换标签。员工将这批汉堡上旧的标签撕掉,换上了新的标签。第二天记者发现,这批过了保质期的面包被陆续拿出来

京东移动中台EMOP全面开放

无人久伴 提交于 2020-10-08 02:23:47
今年以来,受到疫情“黑天鹅”事件的影响,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消费习惯已经悄然发生改变,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购物等新需求快速的增加,一方面展示出了数字经济所带来的巨大优势,但另一方面也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例如,疫情让很多线下场景暂时缺席,实体流量退去,那么通过数字化营销、在线服务、电商服务等,打通线上线下,形成多接触点的方式,就能将疫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可以说在线化和移动化已成为未来可持续最强的交互渠道。 换句话说,经济和用户性形态的巨变正在倒逼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正从此前的“转不转”变化为“转什么”以及“怎么转”的新课题。其中,移动化应用作为企业通向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其对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后疫情时代,随着“新基建”的提速,以及数字经济进一步的蓬勃发展,显然进一步放大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迫切性。所以,重新审视在不确定性环境下的应变能力,构筑企业一体化的移动服务平台,已经不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必须给出的答案。 后疫情时代数字化转型 在今年疫情期间,无论是从科技防疫、工作学习还是到日常生活,我们从未像现在这样依赖移动互联网。近期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就显示,今年年初受疫情影响,大部分网络应用的用户规模都呈现出较大幅度增长。 以在线教育为例,2020年初,全国大中小学校推迟开学,2

从能力者变身赋能者 用友YonBuilder开启“人人都是开发者”新时代

走远了吗. 提交于 2020-10-07 19:02:00
人人都是开发者,人人都是YonBuilder。 出品 | 常言道 作者 | 丁常彦 过去三十年间,企业早已习惯了借助现成的商业软件推动业务创新、管理创新;但在大多数企业已经基本完成财务、ERP、CRM、HR等通用系统的应用后,企业开始转向通过数字技术更深层次的应用,进一步加速商业创新。 尤其在数字经济新时代,要帮助企业实现商业创新,成熟的传统商业软件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于是,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开始通过自己的力量,为实现商业创新量身打造新的企业应用。这无疑透露出一个新的信号:商业软件如果不及时改变,企业或许将改变商业软件。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用友推出了商业创新平台(YonBIP),通过构建一个将技术平台和关键商业应用与服务融为一体的面向企业的服务平台,力求让商业创新变得更加简单、便捷、大众化、社会化。为了帮助企业实现这一目标,用友在商业创新平台中融入了一个“神器”——用友低代码开发平台YonBuilder。 在笔者看来, YonBuilder之于企业服务,就如同抖音之于互联网,它不仅将为企业商业创新提供强大助力,甚至还将引发一场商业软件领域的大变革。 01 打破瓶颈从YonBuilder开始 如今,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的普及,企业正在积极寻求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提高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加速商业创新。但由于传统的企业应用系统较为复杂、灵活性差

中科院历时5年打造RISC-V设计平台,开源芯片死结有望打开

こ雲淡風輕ζ 提交于 2020-10-05 13:53:53
  “今天好多学生在选专业时,听到要做硬件、做芯片,就会有一种恐惧感,我们希望能改变这种状态。”   说这话的人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先进计算机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包云岗,几年前他所在的中国科学院大学有 35% 的学生不喜欢做芯片,现在不少学生已经开始热衷于做芯片,并已经有学生“带芯毕业”。   2020 年 6 月,五位 95 后本科生,带着自己设计的处理器芯片“果壳(NutShell)” ,从中国科学院大学毕业,这在国内非常罕见。      图 | 五位 “带芯” 毕业的本科生(来源:受访者)   整个芯片从设计到研发,耗时仅仅 4 个月,如此高效率的研发,得益于包云岗团队研发的开源芯片设计平台——SERVE。   在 2020 中关村论坛未来青年论坛现场,DeepTech 专访包云岗,并请他重点阐述了 SERVE 开源芯片设计平台的现状。      图 | 包云岗(来源:中关村论坛未来青年论坛)   SERVE 的诞生,要从 2012 年开始,这是一个摸索着长大的产品。2016 年,负责团队耗时 4 年,终于研发出 SERVE 第一版。   同时,包云岗和团队核心成员张科博士、常轶松博士也在继续探索。在明确开源方向后,他们决定把 SERVE,打造成开源芯片设计平台。2019 年,SERVE 发布第三版,并发挥作用至今。      图 | 开源芯片设计平台 SERVE

冯诺依曼机

情到浓时终转凉″ 提交于 2020-10-04 02:00:25
关于冯诺依曼机 20世纪40年代,冯· 诺依曼在参与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ENIAC的研制 小组工作时,发现ENIAC有两个致命的缺陷:一是采用 十进制运算,逻辑元件多,结构复杂,可靠性低;二是没有内部存贮器,操纵运算的指令分散存贮在许多电路部件内,这些运算部件如同一副 积木,解题时必须像搭积木一样用人工把大量运算部件搭配成各种解题的布局,每算一题都要搭配一次,非常麻烦且费时。  针对这两个问题,诺依曼和其他合作者一起呕心沥血地进行了半年多时间的改革性研究,结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冯诺依曼机的五大部件 输入设备:将信息转换成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形式 存储器:存放数据和程序 运算器:实现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输出设备:将结果转换为人们所熟知的形式 控制器:指挥程序运行 数据程序(计算步骤)为软件部分,框里的设备为硬件部分。 在计算机系统中,**软件和硬件在逻辑上是等效的。**也就是说,对于同一个功能我们既可以用软件来实现,同样可以用硬件来实现。通常来说用软件实现的成本更低,不过效率也相对更低一些。 Eg:相对乘法运算,可以设计一个专门的硬件电路进行运算,也可以用软件的形式实行多次加法进行实现。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 1、计算机有五大部件组成 2、指令和数据以同等地位存储于存储器,可按地址访问 3、指令和数据用二进制表示 4、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6、存储程序 7

创新设计思维自学报告

给你一囗甜甜゛ 提交于 2020-10-03 03:03:21
创新设计思维 在我自学创新设计思维这门课程之前,我一直以为“创新”是一个抽象的词,而在学习过鲁百年教授有关创新设计思维的课程以及书籍后,我认识到创新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我们要想从心智模式上认识创新、接受创新,学习别人的先进方法技术,就需要一套完整的工具和方法,将创新流程化,让创新设计真正地落地。以下则是自学所得皮毛,若有一些专业术语以及所用工具方法不理解,建议细读鲁百年教授的《创新设计思维(第二版)》。 1. 创新与思维的关系 解决任何问题都需要借助一定的方法,而思考方法则有两种思维模式——左脑思维和右脑思维。人的大脑分为左右脑,左脑倾向于逻辑思维,用语言文字思考,而右脑倾向于艺术思维,用图像视觉思考。简而言之,左脑理性,右脑感性。对应于两种思维模式也就会产生两种不同的价值链——传统价值链和新价值链。 要做到创新,需要进行创新思维训练,一般包括求异、想象、联想、发散收敛、直觉和灵感。也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右脑思考者,打破条条框框,获得出人意料的想法。 总之,创新需要右脑思维。 2. 创新设计思维特征 (1)以客户为中心 要有同理心,透过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来认识他人。 (2)以目标导向 做顶层设计,不考虑现状,先站在用户的角度设计一个完美的未来,再一步步往回推,找到解决方案。 (3)右脑思维 充分发挥右脑作用,打破固化思维。 (4)民主集中 广泛征集意见,大家都丢弃身份,最后汇总。 (5

混合云风头正劲 青云QingCloud为何成为领导者?

拟墨画扇 提交于 2020-09-29 15:46:20
生而“混合”的青云QingCloud一直扮演着混合云市场的探索者和引领者角色。 出品 | 常言道 作者 | 丁常彦 十多年前,云计算在诞生之初,就让业界耳目一新:计算资源将像水、电、煤气一样,随取随用且按需付费。因此在云计算发展早期,公有云被认为是绝对的主角,目前主流的云计算企业几乎都是从公有云起家,青云QingCloud也不例外。 但企业上云过程中,需求也是五花八门,单纯的公有云并不能完全解决企业的所有需求。很多时候,企业都会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需要,在上云过程中采用私有云与公有云混合应用的模式。慢慢的,混合云逐渐成为企业上云的主流选择。 2012年,青云QingCloud在创立之初就已经洞察到这一趋势,并在2013年正式上线了公有云平台,紧接着在2014年也进入企业私有云市场,在统一的云计算战略框架下,青云QingCloud的公有云与私有云完全基于同一套架构代码设计。 不论在业务布局的时间点上,还是在最初的设计理念上,青云QingCloud都先人一步,称得上是生而“混合”。 在那个混合云刚刚兴起的时代,生而“混合”的青云QingCloud始终坚持公有云业务与私有云业务齐头并进,不断完善混合云产品与服务。 正是凭借坚定的战略定力,以及一以贯之的产品、技术策略,青云QingCloud一直扮演着混合云市场的探索者和引领者角色。 01 生而“混合” 早在2014年,Gartner就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