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tat

性能测试-Linux资源监控⽅式

故事扮演 提交于 2019-11-27 19:14:41
Linux资源监控⽅式 1. 命令 2. 第三⽅⼯具(nmon) 3. LR(需要安装RPC相应服务包和开启服务)(略) ⼀、命令 ⽅式   1. top (系统资源管理器)   2. vmstat (查看虚拟内存状态)   3. free(查看未使⽤的和已使⽤的内存数⽬)   4. iostat (查看io磁盘信息)   5. sar ⽹络     1.1 命令 top(系统资源管理器)             说明: 1). top命令类似与windows的任务管理器,查看内存、CPU、进程等操作信息 2). 在Linux系统中常⽤top命令做资源性能分析⼯具 核⼼: 1). 前五⾏显示系统整体的统计信息; 2). load average 代表负载队列到现在平均⻓度(三个时间段),1分钟、5分钟、15分钟 【重点关注】 参数: 1). 第⼀⾏ 任务列队基本信息 【关注系统负载】 - 06:49:14 :系统当前时间 - up 2:32 :系统运⾏时间 2⼩时32分钟 - 3 users:当前登录⽤户数 - load average:系统负载,即任务队列的平均⻓度-(1分钟、5分钟、15分钟)到现在的平均⻓度 2). 第⼆⾏ 进程列队信息 【了解】 - Tasks : 201 total 进程总数 - 2 running 正在运⾏进程数 - 199 sleeping 睡眠进程数

深入浅出计算机组成原理学习笔记:理解IO_WAIT-IO性能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第44讲)

陌路散爱 提交于 2019-11-27 13:26:12
在专栏一开始的时候,我和你说过,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里面,很多设计的核心思路,都来源于性能。在前免讲解CPU的时候,相信你已经有了切身的感受了。 大部分程序员开发的都是应⽤系统。在开发应用系统的时候,我们遇到的性能瓶颈大部分都在I/O上。在第36讲讲解局部性原理的时候,我们一起看了通过把内存当作是缓存, 来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在第37讲讲解CPU Cache的时候,我们一起看了CPU Cache和主内存之间性能的巨大差异 然而,我们知道,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靠利⽤内存或者CPU Cache做一层缓存来解决。特别是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我们在硬盘上存储了越来越多的数据, 一个MySQL数据库的单表有个几千万条记录,早已经不算是什么罕见现象了。这也就意味着,用内存当缓存,存储空间是不够用的。大部分时间, 我们的请求还是要打到硬盘上。那么,这⼀讲我们就来看看硬盘I/O性能的事儿。 一、随机IO 1、硬盘厂商 2、数据传输率 HDD硬盘 SSD硬盘 3、响应时间 Acc.Time 指标和日常的经验不符啊 光看响应时间和吞吐率这两个指标,似乎我们的硬盘性能很不错、我们平时往数据库里写入一条记录,也就是1KB左右的大小。我们拿200MB去除以1KB, 也能够在几毫秒时间返回、一秒钟能够传输的数据,也有200MB左右 顺序读写和随机读写 随机读写 顺序读写 二

Linux监控工具介绍系列——iostat

自古美人都是妖i 提交于 2019-11-26 14:03:30
文章转自: https://www.cnblogs.com/ghj1976/p/5691857.html Linux系统中的 iostat是I/O statistics(输入/输出统计)的缩写,iostat工具将对系统的磁盘操作活动进行监视。 它的特点是汇报磁盘活动统计情况,同时也会汇报出CPU使用情况。同vmstat一样,iostat也有一个弱点,就是它不能对某个进程进行深入分析,仅对系统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iostat属于sysstat软件包。可以用yum install sysstat 直接安装。 命令格式: iostat[参数][时间][次数] 命令参数: -C 显示CPU使用情况 -d 显示磁盘使用情况 -k 以 KB 为单位显示 -m 以 M 为单位显示 -N 显示磁盘阵列(LVM) 信息 -n 显示NFS 使用情况 -p[磁盘] 显示磁盘和分区的情况 -t 显示终端和CPU的信息 -x 显示详细信息 -V 显示版本信息 iostat 命令 下图是 每隔 10秒显示一次, 一直显示。 CPU 属性值 %user:CPU处在用户模式下的时间百分比。 %nice:CPU处在带NICE值的用户模式下的时间百分比。 %system:CPU处在系统模式下的时间百分比。 %iowait:CPU等待输入输出完成时间的百分比。 %steal:管理程序维护另一个虚拟处理器时

iostat的安装以及基本使用

笑着哭i 提交于 2019-11-26 13:46:56
一、yum安装iostat #yum install -y sysstat #注意不是安装iostat 二、方法说明(先看一个例子) 选项 -d : 表示显示磁盘的使用状态 -m: 表示以兆M单位显示,-k表示以字节显示 1 : 表示刷新频率 3 : 表示显示3次,如上图 也可以在后面直接跟上设备名如#iostat -d sda -m ,查看某个指定的分区状态 属性 : tps:transfers per second每秒传输次数,可以理解成一次IO,但有时候也可能是多个逻辑请求合并成一次IO请求 MB_read/s:每秒从设备读取的信息量 MB_wrtn/s:每秒写入设备的信息量 MB_read:读取的总数据量 MB_wrtn:写入的总数据量 其他选项 -x:查看更多的详细信息 -c:查看CPU的状态情况 属性 rrqm/s:每秒这个设备的相关的读取请求,有多少被merge,当系统调用需要读取磁盘上的数据时,VFS(虚拟文件系统会将读写请求发给每个FS,当FS发现多个请求去读取同一个block块儿时,FS会将其进行合并) wrqm/s:每秒这个设备相关的写入请求有多少被合并了 avgrq-sz:平均请求扇区的大小 avgqu-sz:平均请求队列的长度 await:每一个IO请求处理的平均时间,可以理解为IO的响应时间,一般系统IO响应时间应该低于5ms,如果大于10ms就比较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