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文件系统管理
(整理自《鸟哥的Linux私房菜》书籍) 1. 文件系统特性 我们都知道磁盘分区完毕后还需要进行格式化(format),之后操作系统才能够使用这个文件系统。 为什么需要进行『格式化』呢?这是因为每种操作系统所设定的文件属性/权限并不相同, 为了存放这些文件所需的数据,因此就需要将分区槽进行格式化,以成为操作系统能够利用的文件系统格式(filesystem)。 一个可被挂载的数据为一个文件系统而不是一个分区槽。 文件系统是如何运作的? 这与操作系统的文件数据有关。较新的操作系统的文件数据除了文件实际内容外, 通常含有非常多的属性,例如 Linux 操作系统的文件权限(rwx)与文件属性(拥有者、群组、时间参数等)。 文件系统通常会将这两部份的数据分别存放在不同的区块,权限与属性放置到 inode 中,至于实际数据则放置到 data block 区块中。还有一个超级区块 (superblock) 会记录整个文件系统的整体信息,包括 inode 与 block 的总量、使用量、剩余量等。 每个 inode 与 block 都有编号,至于这三个数据的意义可以简略说明如下: • superblock:记录此 filesystem 的整体信息,包括 inode/block 的总量、使用量、剩余量, 以及文件系统的格式与相关信息等; • inode:记录文件的属性,一个文件占用一个 in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