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mp

第四次实验报告:使用Packet Tracer理解RIP路由协议

回眸只為那壹抹淺笑 提交于 2019-12-03 08:15:39
目录 1 实验目的 2 实验内容 3. 实验报告 3.1 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3.2 配置参数 3.3 测试网络连通性 3.4 理解RIP路由表建立和更新 4. 理解RIP消息传得慢 5. 拓展 1 实验目的 理解RIP路由表的建立与更新 感受RIP坏消息传得慢 2 实验内容 使用Packet Tracer,正确配置网络参数,使用命令查看和分析RIP路由信息。 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配置参数 分析RIP路由信息 3. 实验报告 在写报告之前,先仔细阅读: 将作业提交到班级博客的一些注意事项 。 实验报告要求: 独立完成,不得抄袭。在截止日期前提交。 在博文开头给出你的个人信息 姓名 邹文兵 学号 201821121028 班级 计算1811 3.1 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图如下图所示: 3.2 配置参数 客户端PC0的IP地址为 192.168.1.28; PC0默认网关:192.168.1.29。 客户端PC1的IP地址为:192.168.3.28 PC1的默认网关为:192.168.3.29 路由器配置,只需要给出R1的配置,包括接口的配置和RIP配置 R1的配置和激活路由器接口: 3.3 测试网络连通性 在PC1,PING PC2,测试整条链路的连通性,给出截图。 能正常连通 3.4 理解RIP路由表建立和更新 查看路由过程的信息 show ip protocols :

第四次实验报告:使用Packet Tracer理解RIP路由协议

喜你入骨 提交于 2019-12-03 07:56:33
姓名:张一鸣 学号:201821121050 班级:计算1812 目录 1 实验目的 2 实验内容 3. 实验报告 3.1 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3.2 配置参数 3.3 测试网络连通性 3.4 理解RIP路由表建立和更新 4. 理解RIP消息传得慢 1 实验目的 理解RIP路由表的建立与更新 感受RIP坏消息传得慢 2 实验内容 使用Packet Tracer,正确配置网络参数,使用命令查看和分析RIP路由信息。 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配置参数 分析RIP路由信息 3. 实验报告 3.1 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图如下图所示: 3.2 配置参数 PC端IP地址为192.168.1.50 默认网关为192.168.1.51 客户端IP地址为192.168.3.50 默认网关为192.168.3.51 配置并激活路由器接口: Router0: Router1: 配置路由协议: router0: router1: 3.3 测试网络连通性 在PC1,PING PC2,测试整条链路的连通性,给出截图。 3.4 理解RIP路由表建立和更新 Routing Protocol is "rip" //路由协议为RIP协议 Default version control: send version 2, receive 2 //发送的为版本2,接受的也为版本2 FastEthernet0/0 2 2

第四次实验报告:使用Packet Tracer理解RIP路由协议

余生颓废 提交于 2019-12-03 06:50:13
姓名:陈敏 班级:计算1813 学号:201821042003 1 实验目的 理解RIP路由表的建立与更新 感受RIP坏消息传得慢 2 实验内容 使用Packet Tracer,正确配置网络参数,使用命令查看和分析RIP路由信息。 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配置参数 分析RIP路由信息 3. 实验报告 3.1 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3.2 配置参数 (1)pc0的ip地址为192.168.1.3 pc1的ip地址为192.168.3.4 (2)路由器的配置 R0的两个端口ip地址分别为192.168.1.4和192.168.2.3 R1的两个端口ip地址分别为192.168.2.4和192.168.3.3 给出R0配置: 对Gig0/0端口配置 对Gig0/1端口配置 检查两个端口是否配置成功 配置路由协议 用network命令发布网段,其作用如下: 1.对属于该网络的所有接口启用RIP,这些接口将开始发送和接受RIP更新。 2.在每30秒一次的RIP路由更新中向其他路由器通告该网络。 3.3 测试网络连通性 在PC1,PING PC2,测试整条链路的连通性。 3.4 理解RIP路由表建立和更新 1.查看路由过程的信息 show ip protocols 分析: Routing Protocol is "rip":路由协议为RIP协议 GigabitEthernet0/0 2 2 :

How to access/ping a server located on AWS?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2:44:02
可以将文章内容翻译成中文,广告屏蔽插件可能会导致该功能失效(如失效,请关闭广告屏蔽插件后再试): 问题: With what address should a server located on AWS be accessed? I've created an AWS instance and installed a web server on it. However the server is not reachable via any of the: ec2-174-129-24-92.compute-1.amazonaws.com the IP address from instance's ifconfig an elastic IP address I've created on the AWS dashboard and associated with the instance Surprisingly, ssh with root@ec2-174-129-24-92.compute-1.amazonaws.com works fine. What might be the problem and how to bind an address to the instance? 回答1: In your security group open -1 to -1 on

k8s网络插件flannel模式剖析:vxlan、host-gw、directrouting

孤街醉人 提交于 2019-12-03 01:41:11
跨节点通讯,需要通过NAT,即需要做源地址转换。 k8s网络通信:   1) 容器间通信:同一个pod内的多个容器间的通信,通过lo即可实现; 2) pod之间的通信,pod ip <---> pod ip,pod和pod之间要不经过任何转换即可通信; 3) pod和service通信:pod ip <----> cluster ip(即service ip)<---->pod ip,他们通过iptables或ipvs实现通信,另外大家要注意ipvs取代不了iptables,因为ipvs只能做负载均衡,而做不了nat转换; 4) Service与集群外部客户端的通信 [root@master pki]# kubectl get configmap -n kube-system NAME DATA AGE coredns 1 22d extension-apiserver-authentication 6 22d kube-flannel-cfg 2 22d kube-proxy 2 22d kubeadm-config 1 22d kubelet-config-1.11 1 22d kubernetes-dashboard-settings 1 9h [root@master pki]# kubectl get configmap kube-proxy -o yaml -n

arp 和icmp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39:02
背景: 在做openstack 虚拟机网络调试时,发现虚拟机之间可以Ping通,但是无法ping到网关。抓tap设备也没有icmp的报文通过。 下面我们来复原下,并且做分析: 实验环境,共两台主机: 主机名 ip localhost 192.168.1.25 bogon 192.168.1.24 查看192.168.1.25 主机的arp [root@localhost ~]# arp -na ? (192.168.1.23) at e8:2a:44:34:3e:f4 [ether] on ens33 ? (192.168.1.22) at 94:39:e5:53:53:c0 [ether] on ens33 [root@localhost ~]# 此时我们卡电脑 在1.25上没有1.24 的arp 表。下面我们把1.24的网卡关闭,并且在1.25上ping 1.24 并且在1.24上抓icmp包 再抓arp的包 可以看到此时只有 arp的包,没有icmp的包。 ########### 下面我们把1.24的网卡 enable 再次在1.25上ping 1.24。无疑是可以通的,下面我们看1.25的arp表 现在已经有了1.24的arp了。我们再次把1.24的网卡禁用掉,再次ping ,并且抓包 可以看到 只有请求包,没有回应包,此时我们把1.25上的1.24 的arp表清除掉

WinSock原始套接字编程(Raw Socket)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34:01
目录: 1.原始套接字及其功能 2.原始套接字的通信流程 3.收发ICMP数据包 3.1ping 3.2 Trace Route(tracert) 4发送自定义的IP分组 5.捕获IP数据包(网络嗅探Sniffer) 1.收发ICMP包之ping程序: // Ping.cpp : 定义控制台应用程序的入口点。 //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winsock2.h> #pragma comment(lib, "WS2_32") #define DATALEN 1012 #define PACKAGENUM 10 //发送ICMP会从请求报文的个数 using namespace std; /***定义ICMP包结构***/ typedef struct icmp_hdr { unsigned char icmp_type; // ICMP包类型 unsigned char icmp_code; // 代码 unsigned short icmp_checksum; // 校验和 unsigned short icmp_id; // 惟一确定此请求的标识,通常设置为进程ID unsigned short icmp_sequence; // 序列号 unsigned long icmp_timestamp; //

Tracert命令简介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34:01
tracert   Tracert 是路由跟踪程序,用于确定 IP 数据报访问目标所经过的路径。Tracert 命令用 IP 生存时间 (TTL) 字段和 ICMP 错误消息来确定从一个主机到网络上其他主机的路由。 在工作环境中有多条链路出口时,可以通过该命令查询数据是经过的哪一条链路出口。    Tracert 一般用来检测故障的位置,我们可以使用用tracert IP命令确定数据包在网络上的停止位置,来判断在哪个环节上出了问题,虽然还是没有确定是什么问题,但它已经告诉了我们问题所在的地方,方便检测网络中存在的问题。 tracert   通过向目标发送不同 IP 生存时间 (TTL) 值的“Internet 控制消息协议 (ICMP)”回应数据包,Tracert 诊断程序确定到目标所采取的路由。要求路径上的每个路由器在转发数据包之前至少将数据包上的 TTL 递减 1。数据包上的 TTL 减为 0 时,路由器应该将“ICMP 已超时”的消息发回源系统。   Tracert 先发送 TTL 为 1 的回应数据包,并在随后的每次发送过程将 TTL 递增 1,直到目标响应或 TTL 达到最大值,从而确定路由。通过检查中间路由器发回的“ICMP 已超时”的消息确定路由。某些路由器不经询问直接丢弃 TTL 过期的数据包,这在 Tracert 实用程序中看不到。   Tracert

Difference between struct ip and struct iphdr

浪子不回头ぞ 提交于 2019-12-03 00:32:20
I am trying to understand how the network is working, i'm doing some test, sending some package... anyway My point is that i can't find the real difference between "protocol" structure and "protocol header" structure . For the ip structure, they both sized 20 bytes. but for exemple: struct ip and struct iphdr sized 20 bytes struct icmp sized 28 bytes struct icmphdr sized 8 bytes I'm guessing that the struct icmp include a struct ip/iphdr? ? And there is the same kind of structure with every protocol i have seen. struct udp / struct udphdr , Is it link to IP_HDRINCL set on with setsockopt() ?

浅谈ICMP/ping、traceroute、MTR、fping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22:01
日常网络中常用的监控大多是基于ICMP协议开发的,今天打算梳理一下已知的各种监控工具(手段),看看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关联。配合Wireshark完成了一些对协议上的理解。本博客中提到的用源地址是172.31.0.7(我云主机中的内网ip)目的地址是202.101.33.1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随便敲了一个可用的地址,就目前狼多肉少的年代,随意敲一个ip出来可能都是在用的。 注:以下截图和参数均在CentOS 6.5中呈现的,其他系统和版本可能不相同。 ICMP协议 ICMP 是(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它本身不会像TCP、UDP那样作为信息载体的传输协议,但是它可以承载一些数据交互性的数据,针对网络情况作出判断和结果输出。按照官方语言解释就是:错误侦测与回报机制。 简单的说一下ICMP的类型: ICMP类型介绍――描述 类型0 Echo Reply――回显应答(Ping应答) 类型3 Network Unreachable――网络不可达 类型11 TTL equals 0 during transit――传输期间生存时间为0 好了,我们带入应用慢慢理解其中的意思吧。我们在排查网络故障中常用的基于ICMP的工具有ping、traceroute、MTR、fping,用的最多的应该就是ping了吧?话不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