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模型

【Django】ORM操作#1 -- 2019-08-11 19:04:44

穿精又带淫゛_ 提交于 2019-11-27 00:09:21
目录 一、介绍 概念 由来 优势 劣势 总结 二、Django中的ORM Django项目使用MySQL Model 快速入门 1. AutoField 2. IntegerField 3. CharField 4. ForeignKey 5. DateField 6. DateTimeField 7. dalate() 字段合集 ORM字段与数据库字段对应关系 自定义字段 字段参数 1. null 2. unique 3. db_index 4. default 5. DateField 与 DateTimefield 四、关系字段 一对多 ForeignKey 字段参数 一对一 OneToOneField 字段参数 多对多 ManyToManyField 字段参数 多对多关系的三种方式 元消息 原文: http://106.13.73.98/__/34/ @ 补充:数据迁移与反迁移 # 迁移: python manage.py makemigrations # 纪录变成 python manage.py migrate # 迁移到数据库 # 反迁移: python manage.py inspectdb > models.py 执行后,会在执行的文件内写入模型类(文件可随意指定) 一、介绍 概念 对象关系映射(Object Relational Mapping,简称ORM

Java并发指南2:深入理解Java内存模型JMM

走远了吗. 提交于 2019-11-26 23:17:23
一:JMM基础与happens-before 并发编程模型的分类 在并发编程中,我们需要处理两个关键问题:线程之间如何通信及线程之间如何同步(这里的线程是指并发执行的活动实体)。通信是指线程之间以何种机制来交换信息。在命令式编程中,线程之间的通信机制有两种:共享内存和消息传递。 在共享内存的并发模型里,线程之间共享程序的公共状态,线程之间通过写-读内存中的公共状态来隐式进行通信。在消息传递的并发模型里,线程之间没有公共状态,线程之间必须通过明确的发送消息来显式进行通信。 同步是指程序用于控制不同线程之间操作发生相对顺序的机制。在共享内存并发模型里,同步是显式进行的。程序员必须显式指定某个方法或某段代码需要在线程之间互斥执行。在消息传递的并发模型里,由于消息的发送必须在消息的接收之前,因此同步是隐式进行的。 Java内存模型的抽象 Java的并发采用的是共享内存模型,Java线程之间的通信总是隐式进行,整个通信过程对程序员完全透明。如果编写多线程程序的Java程序员不理解隐式进行的线程之间通信的工作机制,很可能会遇到各种奇怪的内存可见性问题。 在java中,所有实例域、静态域和数组元素存储在堆内存中,堆内存在线程之间共享(本文使用“共享变量”这个术语代指实例域,静态域和数组元素)。局部变量(Local variables),方法定义参数(java语言规范称之为formal

知识图谱综述

三世轮回 提交于 2019-11-26 20:21:14
知识图谱综述 通用知识图谱VS行业知识图谱 区别 通用知识图谱 行业知识图谱 广度/深度 广度 知识类型/来源 常识性知识, 百科知识,语言学知识 精度 低 面向群体 普通用户 代表 谷歌大脑 类型 模式 数据模型固定 数据量 获取难度 公共数据 领域知识图谱 挑战 1.多源异构数据难以融合 2.数据模式动态变迁困难 3.非结构化数据计算机难以理解 4.分散的数据难以统一消费利用 解决方案   • 挑战1:使用知识图谱(本体)对各种类型的数据进行抽象建模,基于可动态变化 的“概念—实体—属性—关系”数据模型,实现各类数据的统一建模。   • 挑战2:使用可支持数据模式动态变化的知识图谱的数据存储,实现对大数据及数 据模式动态变化的支持。   • 挑战3:利用信息抽取技术,对非结构化数据及半结构化数据进行抽取和转换,形 成知识图谱形式的知识。   • 挑战4:在知识融合的基础上,基于语义检索、智能问答、图计算、推理、可 视化等技术,提供统一的数据检索、分析和利用平台。 联系 通用知识图谱为行业知识图谱提供基础/体系,细化,则是需要搜寻相应的行业知识 行业知识图谱能够通过融合到通用知识图谱当中 关键技术  或者这张图(好好感觉) 知识建模  就是建立图谱的数据模式,就是对整个知识图谱的结构进行定义,构建 自顶向下的方法:专家手工编辑形成数据模式 自底向上的方法:

3D Timeline: Reverse Engineering of a Part-based Provenance from Consecutive 3D Models

冷暖自知 提交于 2019-11-25 23:01:33
图1 :从共有760万个多边形中的真实建模序列的9个关键帧(顶部)中提取并折叠的编辑时间线(底部),。 §5中列出了所检测到的操作的图例,完整的时间表在补充材料中。 摘要 我们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工具,用于根据时间轴抽象(abstraction)对来自连续3D文件的建模历史进行逆向工程。 尽管时间轴接口通常用于动画的3D建模包中,但之前从未在几何体操纵中使用过。 与以前需要使用编辑软件的可视化方法不同,我们的方法不依赖预先记录的编辑指令。 而是将每个独立的3D文件视为构造流程的关键帧,从该关键帧中对编辑源进行反向工程。 我们根据不同专业艺术家在各种建模工具中创建的六个复杂3D序列对该工具进行评估,并得出结论,该工具提供了可视化和理解编辑历史的有用方法。 一项比较用户研究表明,该工具非常适合于此目的。 1.介绍 随着3D几何处理工具的可访问性越来越高,它们在从游戏到3D打印的应用程序中的使用正在激增。因此,越来越需要检查和组织大型模型集合。这些可能来自需要根据类型或形状分类的相似模型的档案。但是,我们发现了一个补充问题。在编辑历史记录的时域中组织模型。由于许多工具不保存编辑历史记录,即使保存,也仅在最近的几个步骤中保存,因此出现了问题。无论如何,这些本地历史记录都可以手动删除,并且在导出为交换格式时也会丢失。尽管大多数工具都允许文件名自动增加和自动保存,但是对此类文件的管理却很少得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