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逻辑

今天来讲下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的区别

让人想犯罪 __ 提交于 2019-12-16 17:52:25
一. 软件测试方法 软件测试方法:白盒测试、黑盒测试、灰盒测试、静态测试、动态测试 白盒测试:是一种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在这里盒子指的是被测试的软件,白盒,顾名思义即盒子是可视的,你可以清楚盒子内部的东西以及里面是如何运作的,因此白盒测试需要你对系统内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并且基于这个知识来设计你的用例。 白盒测试技术一般可被分为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两类技术。 静态分析主要有:控制流分析技术、数据流分析技术、信息流分析技术。 动态分析主要有:逻辑覆盖率测试(分支测试、路径测试等),程序插装等。 白盒测试优点:迫使测试人员去仔细的思考软件的实现;可以检测代码中的每条分支和路径;揭示隐藏在代码中的错误;对代码的测试比较彻底;最优化。 白盒测试缺点:昂贵;无法检测代码中遗漏的路径和数据敏感性错误;不验证规格的正确性。 黑盒测试又叫功能测试,这是因为在黑盒测试中主要关注被测软件的功能实现,而不是内部逻辑。在黑盒测试中,被测对象的内部结构,运作情况对测试人员是不可见的,测试人员对被测产品的验证主要是根据其规格,验证其与规格的一致性。 在绝大多数没有用户参与的黑盒测试中,最常见的测试有:功能性测试、容量测试、安全性测试、负载测试、恢复性测试、标杆测试、稳定性测试、可靠性测试等。 灰盒测试: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往往不是决然分开的,一般在白盒测试中交叉使用黑盒测试的方法

java分层架构概念

拜拜、爱过 提交于 2019-12-16 16:33:56
service是业务层 DAO (Data Access Object) 数据访问 1.JAVA中Action层, Service层 ,modle层 和 Dao层的功能区分?(下面所描述的service层就是biz) 首先这是现在最基本的分层方式,结合了SSH架构。modle层就是对应的数据库表的实体类。 Dao层是使用了Hibernate连接数据库、操作数据库(增删改查)。 以上的Hibernate,Struts,都需要注入到Spring的配置文件中,Spring把这些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其他答案:   action 是业务层的一部分,是一个管理器 (总开关)(作用是取掉转)(取出前台界面的数据,调用biz方法,转发到下一个action或者页面) 模型成(model)一般是实体对象(把现实的的事物变成java中的对象)作用是一暂时存储数据方便持久化(存入数据库或者写入文件)而是 作为一个包裹封装一些数据来在不同的层以及各种java对象中使用 dao是数据访问层 就是用来访问数据库实现数据的持久化(把内存中的数据永久保存到硬盘中 其他答案: Action是一个控制器 Dao主要做数据库的交互工作 Modle 是模型 存放你的实体类 Biz 做相应的业务逻辑处理 2.java中dao层和biz层的区别是什么?   呵呵,这个问题我曾经也有过,记得以前刚学编程的时候

小白入门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

你。 提交于 2019-12-16 06:51:35
知识图谱的构建技术与应用研究 知识图谱的概念在2012年由Google正式提出,其目的是以此为基础构建下一代智能化的搜索引擎,改善搜索结果质量。知识图谱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下非常热门的研究方向。文章从知识图谱的概念和技术架构出发,综述知识图谱构建的关键技术,包括知识抽取、知识表示、知识融合、知识推理四大主要内容。同时,对于知识图谱的当下的现实应用作进一步阐述。 目录 1知识图谱概述 2知识图谱构建技术 2.1知识抽取 2.1.1实体抽取 2.1.2关系抽取 2.1.3属性抽取 2.2知识表示 2.2.1代表模型 2.2.2复杂关系模型 2.2.3多源信息融合 2.3知识融合 2.3.1实体链接 2.3.2知识合并 2.4知识推理 3知识图谱的应用 3.1智能搜索 3.2问答系统 3.3社交网络 3.4垂直应用 4总结 参考文献 1知识图谱概述     说起知识图谱,不由得从信息检索开始,从本质上来说,知识图谱是信息检索新时期的产物。信息检索起源于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和文摘索引工作,19 世纪下半叶开始起步,至 20 世纪 40 年代,索引和检索成为图书馆独立的工具和用户服务项目。信息检索是知识管理的核心支撑技术,伴随知识管理的发展和普及,应用到各个领域,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1]。伴随着Web技术的不断演进与发展,人类先后经历了以文档互联为主要特征的

泰坦尼克号的逻辑回归模型

我是研究僧i 提交于 2019-12-15 17:11:09
逻辑回归算是机器学习中最基础的模型了,回归模型在做分类问题中有着较好的效果。下面介绍下利用sklearn做逻辑回归模型 做模型一般分为:提取数据---->了解数据(所谓的探索性数据)---->数据预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填充缺失值,特征提取,转换哑变量)---->选择模型---->验证模型---->模型优化 下面先简单介绍下逻辑回归的原理: 说到逻辑回归就不得不提一下线性回归,线性回归用wiki百科的定义来解释就是:在统计学中,线性回归是一种用来建立响应标量(因变量)和一个或多个解释变量(自变量)之间的模型关系的线性方法。线性回归分为一元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均方误差是回归模型中常用的度量方法。一般用最小二乘法来最小化均方误差。 线性回归用的最多的是做预测,而逻辑回归最适合的有二分预测,比如是否垃圾邮件,广告是否点击等等;今天的模型用kaggle比赛中的泰坦尼克预测数据集来做逻辑回归模型,故此次我们做的是监督学习。 1.在数据集从kaggle中下载后我们先读取数据和数据预览: 通过DataFrame的函数info(),我们可以详细看到数据的分布等情况 import pandas as pd train=pd.read_csv('D:\\pycm\\kaggle\\titanic\\train.csv',index_col=0) #read train data test=pd

事件总线(Event Bus)知多少

二次信任 提交于 2019-12-15 11:02:29
1. 引言 事件总线这个概念对你来说可能很陌生,但提到观察者(发布-订阅)模式,你也许就很熟悉。事件总线是对发布-订阅模式的一种实现。它是一种集中式事件处理机制,允许不同的组件之间进行彼此通信而又不需要相互依赖,达到一种解耦的目的。 我们来看看事件总线的处理流程: 了解了事件总线的基本概念和处理流程,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下如何去实现事件总线。 2.回归本质 在动手实现事件总线之前,我们还是要追本溯源,探索一下事件的本质和发布订阅模式的实现机制。 2.1.事件的本质 我们先来探讨一下事件的概念。都是读过书的,应该都还记得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我们拿注册的案例,来解释一下。 用户输入用户名、邮箱、密码后,点击注册,输入无误校验通过后,注册成功并发送邮件给用户,要求用户进行邮箱验证激活。 这里面就涉及了两个主要事件: 注册事件:起因是用户点击了注册按钮,经过是输入校验,结果是是否注册成功。 发送邮件事件:起因是用户使用邮箱注册成功需要验证邮箱,经过是邮件发送,结果是邮件是否发送成功。 其实这六要素也适用于我们程序中事件的处理过程。开发过WinForm程序的都知道,我们在做UI设计的时候,从工具箱拖入一个注册按钮(btnRegister),双击它,VS就会自动帮我们生成如下代码: void btnRegister_Click(object sender,

一文详尽系列之逻辑回归

限于喜欢 提交于 2019-12-15 00:44:07
模型介绍 Logistic Regression 是一个非常经典的算法,其中也包含了非常多的细节,曾看到一句话:如果面试官问你熟悉哪个机器学习模型,可以说 SVM,但千万别说 LR,因为细节真的太多了。 Logistic Regression 虽然被称为回归,但其实际上是分类模型,并常用于二分类。Logistic Regression 因其简单、可并行化、可解释强深受工业界喜爱。 Logistic 回归的本质是:假设数据服从这个分布,然后使用极大似然估计做参数的估计。 1.1 Logistic 分布 Logistic 分布是一种连续型的概率分布,其 分布函数 和 密度函数 分别为: 其中, 表示 位置参数 , 为 形状参数 。我们可以看下其图像特征: Logistic 分布是由其位置和尺度参数定义的连续分布。Logistic 分布的形状与正态分布的形状相似,但是 Logistic 分布的尾部更长,所以我们可以使用 Logistic 分布来建模比正态分布具有更长尾部和更高波峰的数据分布。在深度学习中常用到的 函数就是 Logistic 的分布函数在 的特殊形式。 1.2 Logistic 回归 之前说到 Logistic 回归主要用于分类问题,我们以二分类为例,对于所给数据集假设存在这样的一条直线可以将数据完成线性可分。 决策边界可以表示为 ,假设某个样本点 那么可以判断它的类别为

Linux磁盘术语描述

亡梦爱人 提交于 2019-12-14 21:57:01
文章目录 Linux磁盘术语描述 什么是磁盘 软盘(Floppy Disk) 硬盘 硬盘的接口类型 IDE SATA SCSI 光纤通道 SAS 非DOS分区 主分区 扩展分区 分区格式 FAT16 FAT32 NTFS ext2、ext3 什么是格式化 低级格式化低级格式化 高级格式化高级格式化 Linux磁盘术语描述 什么是磁盘 磁盘就是计算机的外部存储器设备,即将圆形的磁性盘片装在一个方的密封盒子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磁盘表面划伤,导致数据丢失。简单地讲,就是一种计算机信息载体,也可以反复地被改写。磁盘有软盘和硬盘之分: 软盘(Floppy Disk) 软盘是个人计算机(PC)中最早使用的可移介质。软盘的读写是通过软盘驱动器完成的。软盘驱动器设计能接收可移动式软盘,目前常用的就是容量为1.44MB的3.5英寸软盘。软盘存取速度慢,容量也小,但可装可卸、携带方便。作为一种可移贮存方法,它是用于那些需要被物理移动的小文件的理想选择。 硬盘 硬盘是电脑主要的存储媒介之一,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组成。碟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硬盘有固态硬盘(SSD 盘,新式硬盘)、机械硬盘(HDD 传统硬盘)、混合硬盘(HHD 一块基于传统机械硬盘诞生出来的新硬盘)。SSD采用闪存颗粒来存储,HDD采用磁性碟片来存储,混合硬盘(HHD: Hybrid Hard Disk

神奇的 SQL 之温柔的陷阱: 三值逻辑 与 NULL

时间秒杀一切 提交于 2019-12-14 04:14:58
NULL NULL 用于表示缺失的值或遗漏的未知数据,不是某种具体类型的值。数据表中的 NULL 值表示该值所处的字段为空,值为 NULL 的字段没有值,尤其要明白的是:NULL 值与 0 或者空字符串是不同的。 两种 NULL      这种说法大家可能会觉得很奇怪,因为 SQL 里只存在一种 NULL 。然而在讨论 NULL 时,我们一般都会将它分成两种类型来思考:“未知”(unknown)和“不适用”(not applicable,inapplicable)。      以“不知道戴墨镜的人眼睛是什么颜色”这种情况为例,这个人的眼睛肯定是有颜色的,但是如果他不摘掉眼镜,别人就不知道他的眼睛是什么颜色。这就叫作未知。而“不知道冰箱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则属于“不适用”。因为冰箱根本就没有眼睛,所以“眼睛的颜色”这一属性并不适用于冰箱。“冰箱的眼睛的颜色”这种说法和“圆的体积”“男性的分娩次数”一样,都是没有意义的。平时,我们习惯了说“不知道”,但是“不知道”也分很多种。“不适用”这种情况下的 NULL ,在语义上更接近于“无意义”,而不是“不确定”。这里总结一下:“未知”指的是“虽然现在不知道,但加上某些条件后就可以知道”;而“不适用”指的是“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知道”。      关系模型的发明者 E.F. Codd 最先给出了这种分类。下图是他对“丢失的信息”的分类

react-redux框架之connect()与Provider组件 用法讲解

£可爱£侵袭症+ 提交于 2019-12-12 19:16:26
react-redux 在 react-redux 框架中,给我提供了两个常用的API来配合Redux框架的使用,其实在我们的实际项目开发中,我们完全可以不用 react-redux 框架,但是如果使用此框架,就如虎添翼了。 我们来简单聊聊这两个常用的API connect() Provider 组件 React-Redux 将所有组件分成两大类:UI 组件(presentational component)和容器组件(container component)。 1. UI 组件 UI 组件有以下几个特征: 只负责 UI 的呈现,不带有任何业务逻辑 没有状态(即不使用this.state这个变量) 所有数据都由参数(this.props)提供 不使用任何 Redux 的 API 下面就是一个 UI 组件的例子。 const Title = value => < h1 > { value } < / h1 > ; 因为不含有状态,UI 组件又称为"纯组件",即它纯函数一样,纯粹由参数决定它的值。 2. 容器组件 容器组件的特征恰恰相反。 负责管理数据和业务逻辑,不负责 UI 的呈现 带有内部状态 使用 Redux 的 API 总之,只要记住一句话就可以了:UI 组件负责 UI 的呈现,容器组件负责管理数据和逻辑。 你可能会问,如果一个组件既有 UI 又有业务逻辑,那怎么办?回答是

协同过滤算法

ε祈祈猫儿з 提交于 2019-12-11 23:19:20
推荐算法具有非常多的应用场景和商业价值,因此对推荐算法值得好好研究。推荐算法种类很多,但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应该是协同过滤类别的推荐算法,本文就对协同过滤类别的推荐算法做一个概括总结,后续也会对一些典型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做原理总结。 1. 推荐算法概述 推荐算法是非常古老的,在机器学习还没有兴起的时候就有需求和应用了。概括来说,可以分为以下5种: 基于内容的推荐 这一类一般依赖于自然语言处理NLP的一些知识,通过挖掘文本的TF-IDF特征向量,来得到用户的偏好,进而做推荐。这类推荐算法可以找到用户独特的小众喜好,而且还有较好的解释性。这一类由于需要NLP的基础,本文就不多讲,在后面专门讲NLP的时候再讨论。 协调过滤推荐 本文后面要专门讲的内容。协调过滤是推荐算法中目前最主流的种类,花样繁多,在工业界已经有了很多广泛的应用。它的优点是不需要太多特定领域的知识,可以通过基于统计的机器学习算法来得到较好的推荐效果。最大的优点是工程上容易实现,可以方便应用到产品中。目前绝大多数实际应用的推荐算法都是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混合推荐 这个类似我们机器学习中的集成学习,博才众长,通过多个推荐算法的结合,得到一个更好的推荐算法,起到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的作用。比如通过建立多个推荐算法的模型,最后用投票法决定最终的推荐结果。混合推荐理论上不会比单一任何一种推荐算法差,但是使用混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