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流

Docker+Git效率工作

别说谁变了你拦得住时间么 提交于 2019-12-04 09:16:22
前言 事情是这样的,首先之前不知道git这个利器,就把代码复制来粘贴去,一个人写代码还好,几个人,特别是一个团队协同工作,这种复制粘贴,U盘拷贝代码,QQ发来发去代码的方式简直就是噩梦,非但麻烦,而且非常凌乱,反正我是受不了。然后,知道git以后才发现自己和它相见恨晚,先别说什么版本控制工具,首先光是托管代码就让我爽一番(svn工作流模式),请注意,我现在是以完全菜鸟的视角阐述,大神们请掠过。 引入了git,整个协同工作有条不紊多了,我的思路也清晰多了,可是问题又来了,项目开始的时候我只是考虑本机开发的问题,嗯,在本机的确没有问题了,但是后面有个新人加进项目后有个问题突然暴露了出来——多人协同开发中除了代码还有环境[环境描述,依赖,缓存,参数,配置等]!首先他和我习惯用不同的系统开发(他用windows,我用linux - -),然后各种环境问题(一会儿缺这个包,一会儿又编译不通过,等下报个错,分分钟折腾死你)。讲真,加班加点不重要,我突然想到,如果以后要部署到很多服务器,那岂不是又要重重复复做同样的功夫?想想都心累,可是docker解决了我这个困扰。 docker是个热门的虚拟容器的技术,其实我是想都没有想过要用到它的时候,虽然我之前知道有docker这么一个玩意,好像很牛逼,但是也就是仅仅停留在知道的程度,至于它能做什么,为什么会存在,我没有任何概念

Azkaban 工作流调度器

不打扰是莪最后的温柔 提交于 2019-12-04 07:32:52
1、Azkaban是什么 我们在工作中应该都遇到过这样的场景:有一个任务,这个任务可以划分成多个较小的任务完成,之所以进行划分是因为小任务之间可以并发的进行,例如是一个shell脚本执行的命令吧,大任务A可以划分成B、C、D、E四个子任务(脚本)完成,而B和C是可以同时进行的,D依赖B和C的输出,E又依赖D的输出,于是我们一般的做法可能就是开两个终端同时执行B和C,等两个都执行完成之后再执行D,接着在执行E。整个执行的过程都需要我们参与,但是整个的执行过程类似一个有向无环图,每一个子任务的执行可以看作整个任务的一个流,我们可以同时从没有入度的节点开始执行,任何没有流向(两个节点之间没有通路)关系节点都可以并行得执行,人为的控制难免就有点力不从心了(因为很多任务都需要在深夜执行,一般我们都是写脚本并设置cron),这时候我们需要的就是一个工作流调度器。 Azkaban就是完成这种任务的(其实主要还是用于对hadoop生态圈的任务的支持),它是由Linkedin实现并开源的,主要用于在一个工作流内以一个特定的顺序运行一组工作和流程,它的配置是通过简单的key:value对的方式,通过配置中的dependencies来设置依赖关系,这个依赖关系必须是无环的,否则会被视为无效的工作流。 Azkaban有如下功能特点: Web用户界面 方便上传工作流 方便设置任务之间的关系 调度工作流 认证

GitFlow 工作流

最后都变了- 提交于 2019-12-04 02:16:48
1.概述 GitFlow 工作流定义了一个围绕项目发布的严格分支模型。虽然比功能分支工作流复杂几分,但提供了用于一个健壮的用于管理大型项目的框架。 GitFlow 工作流没有用超出功能分支工作流的概念和命令,而是为不同的分支分配一个很明确的角色,并定义分支之间如何和什么时候进行交互。除了使用功能分支,在做准备、维护和记录发布也使用各自的分支。当然你可以用上功能分支工作流所有的好处:Pull Requests、隔离实验性开发和更高效的协作。 2 .工作方式 GitFlow 工作流仍然用中央仓库作为所有开发者的交互中心。和其它的工作流一样,开发者在本地工作并 push 分支到中央仓库中。 1.历史分支 相对使用仅有的一个 master 分支,GitFlow 工作流使用2个分支来记录项目的历史。master 分支存储了正式发布的历史,而 develop 分支作为功能的集成分支。这样也方便 master 分支上的所有提交分配一个版本号。 剩下要说明的问题围绕着这2个分支的区别展开。 2.功能分支 每个新功能位于一个自己的分支,这样可以 push 到中央仓库以备份和协作。但功能分支不是从 master 分支上拉出新分支,而是使用 develop 分支作为父分支。当新功能完成时,合并回 develop 分支。新功能提交应该从不直接与 master 分支交互。 注意,从各种含义和目的上来看

集中式工作流

半世苍凉 提交于 2019-12-04 02:12:09
1.概述 转到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看起来像个令人生畏的任务,但不改变已用的工作流你也可以用上 Git 带来的收益。团队可以用和 Subversion 完全不变的方式来开发项目。 但使用 Git 加强开发的工作流,Git 比 SVN 有几个优势。首先,每个开发可以有属于自己的整个工程的本地拷贝。隔离的环境让各个开发者的工作和项目的其他部分(修改)独立开来 —— 即自由地提交到自己的本地仓库,先完全忽略上游的开发,直到方便的时候再把修改反馈上去。 其次,Git 提供了强壮的分支和合并模型。不像 SVN,Git 的分支设计成可以做为一种用来在仓库之间集成代码和分享修改的『失败安全』的机制。 2.工作方式 像 Subversion 一样,集中式工作流以中央仓库作为项目所有修改的单点实体。相比 SVN 缺省的开发分支 trunk,Git 叫做 master,所有修改提交到这个分支上。该工作流只用到 master 这一个分支。 开发者开始先克隆中央仓库。在自己的项目拷贝中,像 SVN 一样的编辑文件和提交修改;但修改是存在本地的,和中央仓库是完全隔离的。开发者可以把和上游的同步延后到一个方便时间点。 要发布修改到正式项目中,开发者要把本地 master 分支的修改『推( push )』到中央仓库中。这相当于 svn commit 操作,但 push 操作会把所有还不在中央仓库的本地提交都推上去。

Git 工作流简介

拥有回忆 提交于 2019-12-04 02:08:21
1.概述 工作流有各式各样的用法,但也正因此使得在实际工作中如何上手使用增加了难度。这篇指南通过总览公司团队中最常用的几种 Git 工作流让大家可以上手使用。 在阅读的过程中请记住,本文中的几种工作流是作为方案指导而不是条例规定。在展示了各种工作流可能的用法后,你可以从不同的工作流中挑选或揉合出一个满足你自己需求的工作流。 1 .集中式工作流 如果你的开发团队成员已经很熟悉 Subversion,集中式工作流让你无需去适应一个全新流程就可以体验 Git 带来的收益。这个工作流也可以作为向更 Git 风格工作流迁移的友好过渡。 2 .功能分支工作流 功能分支工作流以集中式工作流为基础,不同的是为各个新功能分配一个专门的分支来开发。这样可以在把新功能集成到正式项目前,用 Pull Requests 的方式讨论变更。 3 .GitFlow 工作流 GitFlow 工作流通过为功能开发、发布准备和维护分配独立的分支,让发布迭代过程更流畅。严格的分支模型也为大型项目提供了一些非常必要的结构。 4 .Forking 工作流 Forking 工作流是分布式工作流,充分利用了 Git 在分支和克隆上的优势。可以安全可靠地管理大团队的开发者(developer),并能接受不信任贡献者(contributor)的提交。 5 .Pull Requests Pull requests

WorkFlow入门Step.7—Creating a FlowChart WorkFlow-...

烈酒焚心 提交于 2019-12-03 21:06:13
开篇 上篇,我们讲述了,如果通过后台代码来构建工作流流程《 WorkFlow入门Step.6—Building a Console Application -For-WF4.0 》,本篇我们就来说说,如何构建FlowCh art工作流。这也是WF4.0新加入的内容,我们下面就来看看吧。 摘要 WorkFlow是最近比较流行的一门技术,其实WF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办公化自动领域,自1993年8月,WFMC(工作流管理联盟)成立,1994年制定了一 系列的关于工作流的标准。进入21世纪工作流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该项技术越发走向成熟。当然我也是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也加入工作流的大军,希望能 够跟上前人的脚步。当然也希望感兴趣的朋友,加入工作流的讨论群中来。具体群号: 120661978。 目前,我们已经在 AgileEAS.平台 中陆续集成了,界面设计器+工作流的内容,当然工作流目前还不算太成熟,还不方便放出来,本文只是抛砖引玉,还 希望 大家多多重视工作流的内容。 大纲 一、开篇 二、摘要 三、WF4.0的控制台程序 FlowChart控制台程序 FlowChart 是非常重要的组件,以流程图的方式来构建业务流程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何使用FlowChart来创建工作流流程,来达到我们的业务目标。 1、新建一个控制台工作流应用程序: 2

Activiti5.18工作流

▼魔方 西西 提交于 2019-12-03 19:24:03
activiti经过半年多的沉寂,终于在7月底发布了新版本,原本以为是在酝酿一个大的版本号,结果还是进行了优化更新,由5.17升级到了5.18. 看了一下介绍,本次主要是修正问题以及提升性能,同时增加了一些查询方法。 大致跑了一下程序,发现图片部分确实对部分问题进行了修正。 例如我前一篇博文写的超大流程的展示问题,本次就得到了修正。 但还是有些图展示有问题,文字错位 继续研究新版本新功能,希望能有更多的惊喜。 来源: oschina 链接: https://my.oschina.net/u/1241965/blog/487129

Java学习流程

我怕爱的太早我们不能终老 提交于 2019-12-03 17:25:44
此篇为转载:原文链接: https://www.cnblogs.com/MonkTang/p/9204993.html Java学习流程 首先,我个人比较推崇的学习方法是:先学java前段,也就是HTML,css,js,因为学习java以后肯定是往java ee方向发展的,学习完前端,在学习后端很多东西比计较容易理解!   其中J2SE是关键,如果学好了java se 部分,基础扎实了,后面进阶学习也比较轻松!   补充说明一下:我觉得学习java比较合适的方法是先把所有的知识点过一遍,然后把所有的知识点串起来,边做开发边补充,就像写文章一样,先写好框架,然后再去润色填充。因为前期在学习的时候你不知道用在哪里,不知道用途,没有学习的目的,所以很多概念就很难理解,时间久了也容易遗忘。但是如果你直接从实践开始学习,很多知识点都充串联起来了,而且会印象深刻,当然前提条件是你已经入门,已经能写一些简单的程序,我个人现在也是按照这个方式在学习了,感觉很有效。    说明: 本文介绍的内容过于详尽,这里我补充一些基本的学习路线,相对比较简略,但是比较可行:     1、基础语法。也就是我们常说,各种编程语言都有的部分,数据类型,数组,for循环,do-while,switch……等等,是学习任何编程语言的基础,很关键。     2、面对对象:①类和对象;②Java的三大特性(封装、继承、多态)

企业级的Java快速开发平台,首选iMatrix平台。

痴心易碎 提交于 2019-12-03 14:59:33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的扩大和深入,带来了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当前中国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竞争日趋激烈,新的业务和交易渠道不断涌现,企业需要不断快速交付和适应性调整。在这样一个不断创新、迅速发展变化的环境中,大量客户本身的业务模式、市场定位都在不断的演化过程中,相应的 IT 应用也需要随之改变以适应新业务的需要。 Java 快速开发平台也相应的出现了,他的出现让 IT 者们也甚是高兴,可想对的问题也出来了,怎么选择 java 快速开发平台呢?选择开发平台,要选择适合自己业务的平台,而且是很实用的。选择 java 快速开发平台,当然首选 iMatrix 平台 。 iMatrix 是一个企业级的 JAVA 快速开发平台,采用了先进的 SOA 体系架构和标准规范 , 并提供了层次分明的 MVC 多层结构,实现了平台内部以及同其他系统接口的松散耦合。用户可通过平台提供的 “ 权限、流程、表单、报表、任务、门户等 ” 组件,无需从零开始,直接使用系统提供的 WEB 图形化表单、流程定制界面,即能快速、便捷的完成应用模块的配置和开发。系统包括六大模块: 门户 、 系统元数据管理 、 工作流 、 权限系统 、 待办事宜 、 基础设置 ,这六个模块分别提供不同的功能,完美结合,功能强大,满足各种项目开发的需求。 例如:系统元数据管理 、工作流 。系统元数据管理是对系统中所有菜单、表单

iMatrix平台免费开源程序发布,欢迎大家使用!

大兔子大兔子 提交于 2019-12-03 14:59:06
iMatrix 是一个企业级的应用 构建集成平台 ,符合 JEE 规范,提供了层次分明的 MVC 多层结构,实现了平台内部以及同其他系统接口的松散耦合,可以加快 B/S 结构的应用系统的开发,系统支持Jboss/Weblogic/Websphere等主流中间件,以及DB2/Oracle/SQL Server等主流关系型数据库。 用户可通过 iMatrix平台 提供的 “ 权限、流程、表单、报表、任务、门户 ” 等组件,无需从零开始,直接使用系统提供的 WEB 图形化表单、流程定制界面,即能快速、便捷的完成应用模块的配置和开发。 iMatrix 系统包括六大模块:门户、系统元数据管理、工作流、权限系统、待办事宜、基础设置,这六个模块分别提供不同的功能,完美结合,满足各种项目开发的需求。 另外, iMatrix 平台 还提供了大量成熟的组件,系统级组件,如组织结构管理、授权、工作流、表单、任务、门户等;技术级组件,如界面UI组件、工作流API、权限API、全文检索API等。 1 门户模块 2 系统元数据管理 系统元数据管理是对系统中所有菜单、表单、列表、自定义系统、数据权限的综合管理。 表单管理 自定义系统 3 工作流 流程编辑器 流程监控 4 权限系统 系统日志 登录日志 5 待办事宜 分为待办事宜、已完成事宜、已取消事宜三个模块,易于查询 6 基础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