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go语言测试之TDD

感情迁移 提交于 2020-10-27 01:29:08
go语言测试之TDD 一、TDD理解 TDD定义 基于TDD周期具体完成“迭代”章节教程 基准测试(benchmarks) 二、完成该教程“迭代”章节的练习 修改测试代码,以便调用者可以指定字符重复的次数,然后修复代码 写一个 ExampleRepeat 来完善你的函数文档 看一下 strings 包。找到你认为可能有用的函数,并对它们编写一些测试 三、TDD应用:go语言实现冒泡排序算法 基于TDD周期完成冒泡排序算法 基准测试(benchmarks) 一、TDD理解 TDD定义 TDD 是 测试驱动开发 (Test-Driven Development)的英文简称,是敏捷开发中的一项核心实践和技术,也是一种设计方法论。TDD的原理是在开发功能代码之前,先编写单元测试用例代码,测试代码确定需要编写什么产品代码。TDD虽是敏捷方法的核心实践,但不只适用于XP(Extreme Programming),同样可以适用于其他开发方法和过程。 TDD的基本思路就是通过测试来推动整个开发的进行,但测试驱动开发并不只是单纯的测试工作,而是把需求分析,设计,质量控制量化的过程。其基本流程图如下: 基于TDD周期具体完成“迭代”章节教程 1、编写测试 在测试中我们测试Repeat函数,希望通过Repeat函数,返回一个字符串,该字符串包含5个传入的字符参数。 在iteration/repeat

Prometheus监控神器-Alertmanager篇(1)

家住魔仙堡 提交于 2020-10-26 23:55:41
本章节主要涵盖了Alertmanager的工作机制与配置文件的比较详细的知识内容,由浅入深的给大家讲解。 警报一直是整个监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Prometheus监控系统中,采集与警报是分离的。警报规则在 Prometheus 定义,警报规则触发以后,才会将信息转发到给独立的组件 Alertmanager ,经过 Alertmanager r对警报的信息处理后,最终通过接收器发送给指定用户,另外在 Alertmanager 中没有通知组的概念,只能自己对软件重新Coding,或者使用第三方插件来实现。 注意,这个通知组不是Alertmanager中的group概念,下面会详细讲 Group ,不要混淆哦。 前面已经介绍过一些关于 Alertmanager 知识点,本章开始针通过安装 Alertmanager 组件,对配置文件做详细说明,同时介绍 Prometheus 的警报规则的定义,最后使用Email、Wechat(Robot)、Dingtalk(webhook)来接受警报通知。 Alertmanager工作机制 在Prometheus生态架构里,警报是由独立的俩部分组成,可以通过上图很清晰的了解到 Prometheus 的警报工作机制。其中 Prometheus 与 Alertmanager 是分离的俩个组件。我们使用Prometheus Server端通过静态或者动态配置

windows 7 的完美体验(旗舰版)

我的未来我决定 提交于 2020-10-26 23:34:12
windows 7 的完美体验(旗舰版) 我听老师说微软的windows 7桌面非常豪华且速度快,我很想体验一下,我安装了windows 7感觉就是不同,又好多别的系统没有的功能。我是迫不及待的想试一下,心里痒痒的现在终于可以满足一下我了。我们来感受一下吧!!!go!!!!! 我们先来看一下windows 7 的桌面如何,是不是感觉很好呢? 这个系统的主题不是一个一个的而是根据不同的风格桌面是一套一套的. 这一套主题是一会换一个,我们还可以自己调试,右击---Next desktop background 防火墙的功能也有提高,我们打开控制面板 点击系统安全 高级设置 在这里我们可以定义我们想要的规则还可以监视哦!!!! 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玩太长时间、游戏等。我们可以通过为所有用户设置家长控制来实现( 不可以设置管理员 )。 点击标准用户 在这里可以通过时间限制,还有是否能玩游戏等等。 windows 7是不是很强大啊,我们来看一张主题图片,是不是很美呢?是不是让我们的心胸变得宽阔了。O(∩_∩)O~ 这里面也有vista系统特点哦!!! windows 7 给我的感觉很好,希望大家可以试一下,来感受一下windows 7的强大功能!!!!!!!!!! 来源: oschina 链接: https://my.oschina.net/u/4395239/blog/4339621

SSE图像算法优化系列二十四: 基于形态学的图像后期抗锯齿算法--MLAA优化研究。

与世无争的帅哥 提交于 2020-10-26 21:32:57
偶尔看到这样的一个算法,觉得还是蛮有意思的,花了将近10天多的时间研究了下相关代码。 以下为百度的结果:MLAA全称Morphological Antialiasing,意为形态 抗锯齿 是AMD推出的完全基于CPU处理的 抗锯齿 解决方案。对于游戏厂商使用的MSAA 抗锯齿 技术不同,Intel最新推出的MLAA将跨越边缘像素的前景和背景色进行混合,用第2种颜色来填充该像素,从而更有效地改进图像边缘的变现效果,这就是MLAA技术。   其实就是这个是由Intel的工程师先于2009年提出的技术,但是由AMD将其发发扬光大。   整个算法的渲染工作全部是交给 CPU 来完成,在这里GPU的作用只是将最终渲染出来的画面传给显示器。所以这项技术最大的优势是可以让GPU不再承担 抗锯齿 的工作,大大降低GPU在运行3D游戏时的压力。相对于以前的 抗锯齿 技术,MLAA采用Post-filtering(后滤波)机制,好处就在于可以按照颜色是否连续来驱动抗锯齿,而以前只能在初始边缘来抗锯齿。   也就是说这项技术可以在后期来修补那些由锯齿的图,因此我们可以想到其另外一些用处,后续会对这方面进行一个简单的扩展。    如上面两图,左侧图中树叶的边缘有明显的锯齿状图像,而右侧为经过MLAA算法处理后的图,边缘光滑了许多,而且其他部位未受任何的画质影响。   关于这方面的论文和资料主要有

巴菲特罕见出手科技股,Snowflake上市预示大数据分析“快消品“时代到来?

假如想象 提交于 2020-10-26 15:29:05
  1956 年,福特公司上市,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 IPO。由于融资规模巨大,这次公开募股,几乎囊括了华尔街的每一家公司,其中就包括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   64 年后的 2020 年 9 月,SNOWFLAKE 上市,成为有史以来软件行业最大的 IPO 案例。同时,巴菲特继参与福特 IPO 之后再次出手,投资 SNOWFLAKE,这对于常年回避科技股的巴菲特来说,极为罕见。   虽然相隔 64 年,但由于巴菲特仅参与过这两次 IPO,于是,两件事被联系起来。某种意义上说,SNOWFLAKE 和当年的福特汽车颇有相似之处。   因流水线生产获得巨大成功,福特汽车真正地将汽车变成了工人阶级也能够买得起的快消品,这是对当时 “美国制造业翻天覆地的改革与创新”。    而 SNOWFLAKE,在数据分析领域做到了这一点。基于公有云和弹性计算,SNOWFLAKE 将数据分析工具变成了快消品。对下游企业用户来说,存储、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成为了 “绑定一张企业信用卡,就能马上开始” 的快捷消费。      图|SNOWFLAKE 公司 (来源:企业)   国内新型分布式数据库公司 PingCAP 在海外与 SNOWFLAKE 有相似业务。在与 DeepTech 谈到 SNOWFLAKE 模式成功的意义时,PingCAP 的 CTO 黄东旭打了一个比方, “SNOWFLAKE 出现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