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值语句

举例子来说明Python引用和对象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2:51:30
今天看到这么一句奇怪的话: ;最开始的时候是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没有反应过来。决定具体搞清楚一下python中变量与对象之间的细节。(其实我感觉应该说 引用和对象分离 更为贴切)   从最开始的变量开始思考:    在python中,如果要使用一个变量,不需要提前进行声明,只需要在用的时候,给这个变量赋值即可 (这个和C语言等静态类型语言不同,和python为动态类型有关)。     举第一个例子:     a = 1    这是一个简单的赋值语句,整数 1 为一个对象,a 是一个引用,利用赋值语句,引用a指向了对象1;这边形象比喻一下:这个过程就相当于“放风筝”,变量a就是你手里面的“线”,python就跟那根“线”一样,通过引用来接触和拴住天空中的风筝――对象。    你可以通过python的内置函数 id() 来查看对象的身份(identity),这个所谓的身份其实就是 对象 的内存地址:     注:      python一切皆对象的理念,所以函数也是一个对象,因此可以使用 id() 函数的__doc__方法来查看这个函数的具体描述。 >>> a = 1 >>> id(a) 24834392 >>> a = 'banana' >>> id(a) 139990659655312 第一个语句中, 2是储存在内存中的一个整数对象,通过赋值 引用a 指向了 对象 1; 第二个语句中

Java并发编程:volatile关键字解析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1:53:52
Java并发编程:volatile关键字解析    volatile这个关键字可能很多朋友都听说过,或许也都用过。在Java 5之前,它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关键字,因为在程序中使用它往往会导致出人意料的结果。在Java 5之后,volatile关键字才得以重获生机。   volatile关键字虽然从字面上理解起来比较简单,但是要用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volatile关键字是与Java的内存模型有关的,因此在讲述volatile关键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与内存模型相关的概念和知识,然后分析了volatile关键字的实现原理,最后给出了几个使用volatile关键字的场景。   以下是本文的目录大纲:   一.内存模型的相关概念   二.并发编程中的三个概念   三.Java内存模型   四..深入剖析volatile关键字   五.使用volatile关键字的场景   若有不正之处请多多谅解,并欢迎批评指正。   请尊重作者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原文链接:    http://www.cnblogs.com/dolphin0520/p/3920373.html 一.内存模型的相关概念   大家都知道,计算机在执行程序时,每条指令都是在CPU中执行的,而执行指令过程中,势必涉及到数据的读取和写入。由于程序运行过程中的临时数据是存放在主存(物理内存)当中的,这时就存在一个问题

java.sql.SQLException: No value specified for parameter 2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1:53:52
一、问题提出 我在模拟实现批处理时出现此问题代码如下: public static int batch (Connection connection, String sql, Object[][] params ) { try (Connection conn = connection){ PreparedStatement pstat = conn.prepareStatement(sql); for ( int i = 0 ; i < params .length; i++) { for ( int j = 0 ; j < params [i].length; j++) { pstat.setObject(j + 1 , params [i][j]); //错误 pstat.executeUpdate(); } //正确 pstat.executeUpdate(); } } catch (SQL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return 0 ; } 分析,内循环负责给预编译(预备)语句赋值。如果只有一个参数,不会报错。当有两个参数时,第二个还没有来的及赋值,就执行了语句。所以会出现如题 错误 没有为第二个参数赋值 文章来源: java.sql.SQLException: No value specified for

java里的static/final含义

爷,独闯天下 提交于 2019-12-02 17:06:06
java里的static/final含义 static static可以修饰:属性,方法,代码段,内部类(静态内部类或嵌套内部类) static修饰的属性的初始化在编译期(类加载的时候),初始化后能改变。因此static修饰的属性必须有初始值(数值型变量默认值为0,布尔型默认值为false,引用类型默认值为null)。类加载后,存储在方法区(metaspace) static修饰的属性所有对象都只有一个值(但是多个实例都可以同时修改,因此不具有线程安全性)。 static修饰的属性强调(在多个实例中)只有一个。 static修饰的属性、方法、代码段跟该类的具体对象无关,不创建对象也能调用static修饰的属性、方法等 static和“this、super”势不两立,static跟具体对象无关,而this、super正好跟具体对象有关。 static不可以修饰局部变量。 final final可以修饰:属性,方法,类,局部变量(方法中的变量) final修饰的属性的初始化可以在编译期,也可以在运行期,初始化后不能被改变。final修饰的属性没有默认值 final修饰的属性跟具体对象有关,在运行期初始化的final属性,不同对象可以有不同的值。 final修饰的属性表明是一个常数(创建后不能被修改)。 final修饰的方法表示该方法在子类中不能被重写

python中yield的用法详解-转载

天大地大妈咪最大 提交于 2019-12-02 16:42:52
原文链接: https://blog.csdn.net/mieleizhi0522/article/details/82142856  首先我要吐槽一下,看程序的过程中遇见了yield这个关键字,然后百度的时候,发现没有一个能简单的让我懂的,讲起来真TM的都是头头是道,什么参数,什么传递的,还口口声声说自己的教程是最简单的,最浅显易懂的,我就想问没有有考虑过读者的感受。  接下来是正题:  首先,如果你还没有对yield有个初步分认识,那么你先把yield看做“return”,这个是直观的,它首先是个return,普通的return是什么意思,就是在程序中返回某个值,返回之后程序就不再往下运行了。看做return之后再把它看做一个是生成器(generator)的一部分(带yield的函数才是真正的迭代器),好了,如果你对这些不明白的话,那先把yield看做return,然后直接看下面的程序,你就会明白yield的全部意思了: >>> def foo(): print("starting...") while True: res = yield 4 print("res:",res) >>> g = foo() >>> print(next(g)) >>> print("*"*20) >>> print(next(g)) 输出: starting... 4 *************

Java Review (十二、面向对象----final 修饰符)

不羁的心 提交于 2019-12-02 11:02:23
文章目录 final变量 final 成员变量 final局部变量 final 修饰基本类型变量和引用类型变量的区别 final方法 final类 不可变类 final关键宇可用于修饰类、方法和变量,被它修饰的类、方法和变量不可改变。 final变量 final 成员变量 成员变量是随类初始化或对象初始化而初始化的 。 当类初始化时,系统会为该类的类变量分配内存,并分配默认值 ; 当创建对象时,系统会为该对象的实例变量分配内存,并分配默认值。 对于 final 修饰的成员变量而言,一旦有了初始值,就不能被重新赋值,如果既没有在定义成员变量时指定初始值,也没有在初始化块、构造器中为成员变量指定初始值,那么这些成员变量的值将一直是系统默认分配的0、’\u000’、false或 null ,这些成员变也就完全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因此: Java语法规定 final 修饰的成员变量必须由程序员显式地指定初始值。 归纳起来, final 修饰的类变量、实例变量能指定初始值的地方如下: 类变量 : 必须在静态初始化块中指定初始值或声明该类变量时指定初始值,而且只能在两个地方的其中之一指定 。 实例变量:必须在非静态初始化块、声明该实例变量或构造器中指定初始值 , 而且只能在三个地方的其中之一指定 。 final成员变量实例 public class FinalVariableTest{ /

创建数组,完成初始化,赋值,排序,清空,逆转操作(C语言)

淺唱寂寞╮ 提交于 2019-12-02 08:52:00
题目要求: 创建一个数组, 实现函数init()初始化数组、 实现函数input()给数组赋值、 实现函数swap()给数组排序、 实现reverse()函数完成数组元素的逆置、 实现empty()清空数组。 要求:自己设计函数的参数,返回值。 思路: 在main()函数中,调用有不同功能的函数完成相应的功能;通过switch语句进行分支,通过while循环控制不断进行不同操作。 创建Menu()函数,列出本程序可以进行的操作,在main()函数中的while循环下不断调用,以供使用者选择。 创建print()函数,用于进行不同功能函数操作后的 创建Init()函数,对数组进行初始化,使用一个for循环,对数组内所有元素赋初值0,再调用一个print()函数输出初始化后的数组。 创建Input()函数,对数组进行赋值,同样使用for循环,用scanf语句从键盘输入,对数组中的所有元素赋值,再调用一个print()函数输出赋值后的数组。 创建Swap()函数,对数组进行排序,使用两个for循环,对数组中的所有元素进行冒泡排序(升序或降序取决于if语句的判断条件),再调用一个print()函数输出排序后的数组。 创建Reverse()函数,对数组进行逆转,使用while循环,对数组中的所有元素进行逆转(进行逆转操作只需将数组中的元素首尾依次调换,即将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交换

Go语言基础之运算符

ぐ巨炮叔叔 提交于 2019-12-02 06:51:17
Go语言基础之运算符 运算符用于在程序运行时执行数学或逻辑运算。 运算符 Go 语言内置的运算符有: 算术运算符 关系运算符 逻辑运算符 位运算符 赋值运算符 算数运算符 运算符 描述 + 相加 - 相减 * 相乘 / 相除 % 求余 注意: ++ (自增)和 -- (自减)在Go语言中是单独的语句,并不是运算符。 关系运算符 运算符 描述 == 检查两个值是否相等,如果相等返回 True 否则返回 False。 != 检查两个值是否不相等,如果不相等返回 True 否则返回 False。 > 检查左边值是否大于右边值,如果是返回 True 否则返回 False。 >= 检查左边值是否大于等于右边值,如果是返回 True 否则返回 False。 < 检查左边值是否小于右边值,如果是返回 True 否则返回 False。 <= 检查左边值是否小于等于右边值,如果是返回 True 否则返回 False。 逻辑运算符 运算符 描述 && 逻辑 AND 运算符。 如果两边的操作数都是 True,则为 True,否则为 False。 || 逻辑 OR 运算符。 如果两边的操作数有一个 True,则为 True,否则为 False。 ! 逻辑 NOT 运算符。 如果条件为 True,则为 False,否则为 True。 位运算符 位运算符对整数在内存中的二进制位进行操作。 运算符 描述 &

Javascript数组操作

你说的曾经没有我的故事 提交于 2019-12-02 06:16:46
使用JS也算有段时日,然对于数组的使用,总局限于很初级水平,且每每使用总要查下API,或者写个小Demo测试下才算放心,一来二去,浪费不少时间;思虑下,堪能如此继续之?当狠心深学下方是正道。 一, 数组常用方法 1. 数组的创建 var arrayObj = new Array(); //创建一个数组 var arrayObj = new Array([size]); //创建一个数组并指定长度,注意不是上限,是长度 var arrayObj = new Array([element0[, element1[, ...[, elementN]]]]); //创建一个数组并赋值 要说明的是,虽然第二种方法创建数组指定了长度,但实际上所有情况下数组都是变长的,也就是说即使指定了长度为5,仍然可以将元素存储在规定长度以外的,注意:这时长度会随之改变 2. 数组的元素的访问 var testGetArrValue=arrayObj[1]; //获取数组的元素值 arrayObj[1]= "这是新值"; //给数组元素赋予新的值 3. 数组元素的添加 arrayObj. push([item1 [item2 [. . . [itemN ]]]]);// 将一个或多个新元素添加到数组结尾,并返回数组新长度 arrayObj.unshift([item1 [item2 [. . . [itemN

Python算术运算符、赋值运算符、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条件运算符(三元运算符)

泪湿孤枕 提交于 2019-12-02 05:03:49
# 算术运算符 # + 加法运算符(如果是两个字符串之间进行加法运算,则会进行拼串操作) # - 减法运算符 # * 乘法运算符(如果将字符串和数字相乘,则会对字符串进行复制操作,将字符串重复指定次数) # / 除法运算符,运算时结果总会返回一个浮点类型 # // 整除,只会保留计算后的整数位,总会返回一个整型 # ** 幂运算,求一个值的几次幂 # % 取模,求两个数相除的余数 # 赋值运算符 # = 可以将等号右侧的值赋值给等号左侧的变量 # += a += 5 相当于 a = a + 5 # -= a -= 5 相当于 a = a - 5 # *= a *= 5 相当于 a = a * 5 # **= a **= 5 相当于 a = a ** 5 # /= a /= 5 相当于 a = a / 5 # //= a //= 5 相当于 a = a // 5 # %= a %= 5 相当于 a = a % 5 # 关系运算符 # 关系运算符用来比较两个值之间的关系,总会返回一个布尔值 # 如果关系成立,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 > 比较左侧值是否大于右侧值 # >= 比较左侧的值是否大于或等于右侧的值 # < 比较左侧值是否小于右侧值 # <= 比较左侧的值是否小于或等于右侧的值 # == 比较两个对象的值是否相等 # != 比较两个对象的值是否不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