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架构的演变
码农小光 的文章的记录 单机架构 第一次演进:Tomcat与数据库分开部署 第二次演进:引入本地缓存和分布式缓存 第三次演进:引入反向代理实现负载均衡 第四次演进:数据库读写分离 第五次演进:数据库按业务分库 第六次演进:把大表拆分为小表 第七次演进:使用LVS或F5来使多个Nginx负载均衡 第八次演进:通过DNS轮询实现机房间的负载均衡 第九次演进:引入NoSQL数据库和搜索引擎等技术 第十次演进:大应用拆分为小应用 第十一次演进:复用的功能抽离成微服务 第十二次演进:引入企业服务总线ESB屏蔽服务接口的访问差异 第十三次演进:引入容器化技术实现运行环境隔离与动态服务管理 第十四次演进:以云平台承载系统 总结: 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对应于上面所说的机器资源统一为资源整体,可动态申请硬件资源的层面; PaaS:平台即服务。对应于上面所说的提供常用的技术组件方便系统的开发和维护; SaaS:软件即服务。对应于上面所说的提供开发好的应用或服务,按功能或性能要求付费。 至此:以上所提到的从高并发访问问题,到服务的架构和系统实施的层面都有了各自的解决方案。但同时也应该意识到,在上面的介绍中,其实是有意忽略了诸如跨机房数据同步、分布式事务实现等等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以后有机会再拿出来单独讨论。 4、架构设计总结 1)架构的调整是否必须按照上述演变路径进行? 不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