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端

VisualSVN Server 配置和使用

安稳与你 提交于 2020-01-30 05:46:00
以前使用官方Subversion搭建SVN 版本控制 环境,很繁琐。在Windows 系统上,要想让它随系统启动,就要封装SVN Server为windws service,还要通过修改配置文件来控制用户权限。另外如果要想以Web方式【http协议】访问,一般还要安装配置Apache。 VisualSVN Serve集成了Subversion和Apache,省去了以上所有的麻烦。安装的时候SVN Server已经封装为windws service,Apache服务器的配置也只是在图像界面上,指定认证方式、访问端口等简单操作;另外,用户权限的管理也是通过图像界面来配置。 1、下载安装文件(服务器端和客户端) 服务器端采用VisualSVN,客户端使用:TortoiseSVN,各下载最新版即可。 服务器端用来存放提交的文件,客户端用来连接服务器端,提交和下载服务器端的文件。 2、安装服务器-客户端 安装过程中有一个界面是选择安装的组件,选择第一个“VisualSVN Server and Management Console”就可以了。 到设置安装界面,可以更改目录,也可以更改端口,注意,端口不要和已经使用的端口冲突 这里的C:/Repositories是服务器文档目录,也就是我们提交到SVN里的文档的存放目录,这个目录大家可以更改 点击下一步,默认安装完成即可。

轮询、长轮询、长连接、socket连接、WebSocket

六月ゝ 毕业季﹏ 提交于 2020-01-30 02:37:20
轮询:客户端定时向服务器发送Ajax请求,服务器接到请求后马上返回响应信息并关闭连接。   优点:后端程序编写比较容易。   缺点:请求中有大半是无用,浪费带宽和服务器资源。(而每一次的 HTTP 请求和应答都带有完整的 HTTP 头信息,这就增加了每次传输的数据量)   实例:适于小型应用。 长轮询: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Ajax请求,服务器接到请求后hold住连接,直到有新消息才返回响应信息并关闭连接(或到了设定的超时时间关闭连接),客户端处理完响应信息后再向服务器发送新的请求。   优点:在无消息的情况下不会频繁的请求,节省了网络流量,解决了服务端一直疲于接受请求的窘境   缺点:服务器hold连接会消耗资源,需要同时维护多个线程,服务器所能承载的TCP连接数是有上限的,这种轮询很容易把连接数顶满。   实例:WebQQ、Hi网页版、Facebook IM。 长连接:在页面里嵌入一个隐蔵iframe,将这个隐蔵iframe的src属性设为对一个长连接的请求,服务器端就能源源不断地往客户端输入数据。   优点:消息即时到达,不发无用请求。   缺点:服务器维护一个长连接会增加开销。   实例:Gmail聊天 Flash Socket:在页面中内嵌入一个使用了Socket类的 Flash

轮询、长轮询、长连接、socket连接、WebSocket

拟墨画扇 提交于 2020-01-30 02:35:08
轮询:客户端定时向服务器发送Ajax请求,服务器接到请求后马上返回响应信息并关闭连接。   优点:后端程序编写比较容易。   缺点:请求中有大半是无用,浪费带宽和服务器资源。(而每一次的 HTTP 请求和应答都带有完整的 HTTP 头信息,这就增加了每次传输的数据量)   实例:适于小型应用。 长轮询: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Ajax请求,服务器接到请求后hold住连接,直到有新消息才返回响应信息并关闭连接(或到了设定的超时时间关闭连接),客户端处理完响应信息后再向服务器发送新的请求。   优点:在无消息的情况下不会频繁的请求,节省了网络流量,解决了服务端一直疲于接受请求的窘境   缺点:服务器hold连接会消耗资源,需要同时维护多个线程,服务器所能承载的TCP连接数是有上限的,这种轮询很容易把连接数顶满。   实例:WebQQ、Hi网页版、Facebook IM。 长连接:在页面里嵌入一个隐蔵iframe,将这个隐蔵iframe的src属性设为对一个长连接的请求,服务器端就能源源不断地往客户端输入数据。   优点:消息即时到达,不发无用请求。   缺点:服务器维护一个长连接会增加开销。   实例:Gmail聊天 Flash Socket:在页面中内嵌入一个使用了Socket类的 Flash

网络编程——TCP状态转换图详解

孤街醉人 提交于 2020-01-30 01:39:51
在前面, 已经介绍了TCP协议的三路握手和四次挥手。如下图所示,TCP通信过程包括三个步骤:建立TCP连接通道(三次握手)、数据传输、断开TCP连接通道(四次挥手)。 这里进一步探究TCP三路握手和四次挥手过程中的状态变迁以及数据传输过程。先看TCP状态状态转换图。 上半部分是TCP三路握手过程的状态变迁,下半部分是TCP四次挥手过程的状态变迁。 CLOSED:起始点,在超时或者连接关闭时候进入此状态,这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状态,而是这个状态图的假想起点和终点。 LISTEN:服务器端等待连接的状态。服务器经过 socket,bind,listen 函数之后进入此状态,开始监听客户端发过来的连接请求。此称为应用程序被动打开(等到客户端连接请求)。 SYN_SENT:第一次握手发生阶段,客户端发起连接。客户端调用 connect,发送 SYN 给服务器端,然后进入 SYN_SENT 状态,等待服务器端确认(三次握手中的第二个报文)。如果服务器端不能连接,则直接进入CLOSED状态。 SYN_RCVD:第二次握手发生阶段,跟 3 对应,这里是服务器端接收到了客户端的 SYN,此时服务器由 LISTEN 进入 SYN_RCVD状态,同时服务器端回应一个 ACK,然后再发送一个 SYN 即 SYN+ACK 给客户端。状态图中还描绘了这样一种情况,当客户端在发送 SYN 的同时也收到服务器端的

NFS网络文件系统

丶灬走出姿态 提交于 2020-01-30 01:22:48
root的映射是nfsnobody NFS:网络文件系统,主要是通过网络(一般情况是局域网)让不同主机的系统直接可以共享文件或目录。NFS客户端通过挂载的方式将NFS服务器端共享的目录挂载到客户端的某个挂载点下。服务器端看共享目录就相当于看自己的目录一样,而实际上是看的远端的NFS服务器。 客户端请求过程: 1、用户在NFS客户端上发出存取NFS文件的请求,这时NFS客户端的RPC服务(rpcbind)就会通过网络向NFS服务器端的rpc服务(rpcbind)的111端口发出NFS文件存取功能的询问请求。 2、服务器端的RPC服务找到对应的已注册的NFS端口后,通知客户端的RPC服务。 3、此时客户端获得了正确的端口,并与NFS daemon(进程)联机存取数据 4、客户端把数据存取成功后,返回前端访问程序,告诉用户存取结果。 对服务器端配置: 关闭防火墙以及SElinux: [root@localhost ~]#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 [root@localhost ~]#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 [root@localhost ~]# vim /etc/sysconfig/selinux 设为disbaled 然后设置服务器端主机名并重新登陆: [root@localhost ~]# hostnamectl set

第三次实验报告:使用Packet Tracer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

喜欢而已 提交于 2020-01-30 00:57:16
/*--> */ /*--> */ 姓名:张杰 班级:计算1812 学号:201821121055 1 实验目的 使用路由器连接不同的网络 使用命令行操作路由器 通过抓取HTTP报文,分析TCP连接建立的过程 2 实验内容 使用Packet Tracer,正确配置网络参数,通过抓取HTTP数据包,分析TCP连接建立过程。 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配置参数 抓包 分析数据包 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 */ /*--> */ 配置参数: 客户端的IP地址为 192.168.1.55 服务器端IP地址为 192.168.2.55 路由器参数配置及 命令详解: 配置并激活端口: ●Router>enable #进入特权执行模式●Router#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Router(config)#hostname R #将路由器名称配置为R 配置Gig0/0/0接口: ●R(config)#interface Gig0/0/0 ●R(config-if)#ip address 192.1 68.1.80 255.255.255.0 ●R(config-if)#no shutdown #激活接口 (同样方式对Gig0/0/1设置ip为 192.168.2.80 ) /*--> */ /*--> */ 配置路由算法: ●启用动态路由 ●R(conf)#

Cookie&Session会话技术

我的梦境 提交于 2020-01-30 00:19:35
Cookie&Session会话技术 一.会话技术 1) 从打开一个浏览器访问某个站点,到关闭这个浏览器的整个过程,成为一次会话。会话技术就是记录这次会话中客户端的状态与数据的。 2)会话技术分为Cookie和Session: Cookie:数据存储在客户端本地,减少服务器端的存储的压力,安全性不好,客户端可以清除cookie; Session:将数据存储到服务器端,安全性相对好,增加服务器的压力; 二、Cookie技术 1.服务器端向客户端发送一个Cookie 1)创建Cookie: Cookie cookie = new Cookie(String cookieName,String cookieValue); 注意:Cookie中不能存储中文 。 2)设置Cookie在客户端的持久化时间: cookie.setMaxAge(int seconds); ---时间秒 注意:如果不设置持久化时间,cookie会存储在浏览器的内存中,浏览器关闭 cookie信息销毁(会话级别的cookie),如果设置持久化时间,cookie信息会被持久化到浏览器的磁盘文件里 3)设置Cookie的携带路径: cookie.setPath(String path); 注意:如果不设置携带路径,那么该cookie信息会在访问产生该cookie的 web资源所在的路径都携带cookie信息 4

TCP三次握手建立过程

我的梦境 提交于 2020-01-29 16:09:11
大家都知道,计算机与网络设备要相互通信,双方就必须基于相同的方法,不同的硬件、操作系统间的通信,这一切都需要一种规则。我们把这种规则称为协议。 TCP/IP是互联网中相关各类协议族的总称。TCP/IP是指TCP和IP这两种协议。TCP/IP是在IP协议的通信过程中使用到的协议族的统称。 附:计算机访问互联网的过程 可以看到,在利用TCP/IP协议族访问网络时,会通过分层的顺序与对方进行通信。 顺序: 发送端:应用层(HTTP客户端)→传输层(TCP)→网络层(IP)→数据链路层 服务器端:数据链路层→网络层(IP)→传输层(TCP)→应用层(HTTP服务器端) 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 ) 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 。 好了,现在我们回归正题,TCP三次握手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呢 由于 TCP 只存在请求和响应,请求和响应都是数据包。为了更好的理解TCP三次握手的过程,我们需要先了解TCP的报文 其中比较重要的字段有: 序号(sequence number):Seq 序号,占 32 位,用来标识从 TCP 源端向目的端发送的字节流,发起方发送数据时对此进行标记。 确认号(acknowledgement number):Ack 序号,占 32 位,只有 ACK 标志位为 1 时,确认序号字段才有效

在 Linux 下搭建 Git 服务器

狂风中的少年 提交于 2020-01-29 09:03:54
转载: https://www.cnblogs.com/dee0912/p/5815267.html 目录 ① 安装 Git ② 服务器端创建 git 用户,用来管理 Git 服务,并为 git 用户设置密码 ③ 服务器端创建 Git 仓库 ④ 客户端 clone 远程仓库 ⑤ 客户端创建 SSH 公钥和私钥 ⑥ 服务器端 Git 打开 RSA 认证 ⑦ 将客户端公钥导入服务器端 /home/git/.ssh/authorized_keys 文件 ⑧ 客户端再次 clone 远程仓库 ⑨ 禁止 git 用户 ssh 登录服务器 正文 环境: 服务器 CentOS6.6 + git(version 1.7.1)客户端 Windows10 + git(version 2.8.4.windows.1) 回到顶部 ① 安装 Git Linux 做为服务器端系统,Windows 作为客户端系统,分别安装 Git 服务器端: #yum install -y git 安装完后,查看 Git 版本 [root@localhost ~]# git --version git version 1.7.1 客户端: 下载 Git for Windows ,地址: https://git-for-windows.github.io/ 安装完之后,可以使用 Git Bash 作为命令行客户端。 安装完之后

ASP.NET页面之间传值Server.Transfer(4)

落爺英雄遲暮 提交于 2020-01-28 15:10:13
这个才可以说是面象对象开发所使用的方法,其使用Server.Transfer方法把流程从当前页面引导到另一个页面中,新的页面使用前一个页面的应答流,所以这个方法是完全面象对象的,简洁有效。   Server.Transfer是从当前的ASPX页面转到新的ASPX页面,服务器端执行新页并输出,在新页面中通过 Context.Handler来获得前一个页面传递的各种数据类型的值、表单数据、QueryString.由于重定向完全在服务器端完成,所以客户端 浏览器中的URL地址是不会改变的。调用Server.Transfer时,当前的ASPX页面终止执行,执行流程转入另一个ASPX页面,但新的 ASPX页面仍使用前一ASPX页面创建的应答流。    ps:比较Server.Transfer和Response.Redirect的区别。     (1)Server.Transfer在服务器端完成,所以客户端浏览器中的URL地址是不会改变的;Response.Redirect是客户端完成,向服务器端提出新的页面处理请求,所以客户端浏览器中的URL地址是会改变的。     (2)Server.Transfer在服务器端完成,不需要客户端提出请求,减少了客户端对服务器端提出请求。[2]     (3)Server.Transfer只能够转跳到本地虚拟目录指定的页面,也就是工程项目中的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