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的消亡史
作为一名程序猿 ,我们每天都在写Code,但你真的了解它的生命周期么?今天就来简单聊下它的生命历程,说起一段Java Code,从出生到game over大体分这么几步:编译、类加载、运行、GC。 编译 Java语言的编译期其实是一段“不确定 ”的过程,因为可能是一个前端编译器把.java文件转变为.class文件的过程;也可能是指JVM的后端运行期编译器(JIT编译器)把字节码转变为机器码的过程;还可能是指使用静态提前编译器(AOT编译器)直接把.java文件编译成本地机器码的过程。但是在这里我们说的是第一类。也是符合我们大众对编译认知的。编译在这个时间段经历了哪些过程呢? 词法、语法分析 词法分析是将源代码的字符流转变为Token集合,而语法分析则是根据Token序列抽象构造语法树(AST)的过程,AST是一种用来描述程序代码语法结构的树形表示形式,语法树的每个节点都代表着程序代码中的一个语法结构,例如包、类型、修饰符、运算符、接口、返回值甚至代码注释都可以是一个语法结构。 填充符号表 完成了语法和词法分析之后,下一步就是填充符号表的过程,符号表中所登记的信息在编译的不同阶段都要用到。在这里延伸一下符号表的概念。符号表是什么呢?它是由一组符号地址和符号信息构成的表格,最简单的可以理解为哈希表的K-V值对的形式。为什么会用到符号表呢?符号表最早期的应用之一就是组织程序代码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