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stab

Linux中文件MD5校验

巧了我就是萌 提交于 2020-01-15 02:59:15
md5sum命令用于生成文件的md5数字摘要,并可以验证文件内容是否发生了改变,间接地还可以检验两个文件内容是否完全相同。因为md5sum是读取文件内容来计算校验码的,因此只能验证文件内容,而无法验证文件属性。 [root@xuexi ~]# cp -a /etc/fstab /tmp/fstab [root@xuexi ~]# cp -a /etc/fstab /tmp/fstab1 生成文件的md5值。 [root@xuexi ~]# md5sum /tmp/fstab /tmp/fstab1 a612cd5d162e4620b442b0ff3474bf98 /tmp/fstab a612cd5d162e4620b442b0ff3474bf98 /tmp/fstab1 发现这两个文件md5值完全一样,也就说明这两个文件完全相同。 由于生成的md5信息中,每个md5值后都紧跟着对应的文件的路径(可能是相对路径),于是将生成的md5保存到某个文件中,以后可以使用该文件来检查md5值对应文件内容是否发生了修改。 例如,将上述两个文件的md5信息保存到fs.md5sum中,然后使用"md5sum -c"可以检查源文件是否完整或是否被修改过。这个检查是内容上的,权限和属性等的改变不会影响md5值,所以不会检测出问题。 [root@xuexi ~]# md5sum /tmp/fstab

centos 交换分区

冷暖自知 提交于 2020-01-11 20:57:49
内容来自:http://www.huzs.net/?p=1683 一般在桌面型的用不到,因为现在内存都比较大,服务器就不一样了,但是建议无论是在桌面还是服务器上,都设置 swap 以下操作都是在 root 命令下: 首先查看当前的内存和swap 空间大小(默认单位为k, -m 单位为M): 命令如下: free -m 此处可以看到总内存是503M,SWAP不存在。 查看swap信息,包括文件和分区的详细信息 swapon -s 或者 cat /proc/swaps 如果都没有,我们就需要手动添加交换分区。 1.增加swap交换文件 命令如下: dd if=/dev/zero of=/home/swap bs=1024 count=1024000 这样就建立一个/home/swap的分区文件,大小为1G。 2.制作为swap格式文件: mkswap /home/swap 3、再用swapon命令把这个文件分区挂载swap分区 /sbin/swapon /home/swap 我们用free -m命令看一下,发现已经有交换分区了。 4、为防止重启后swap分区变成0,要修改/etc/fstab文件 vi /etc/fstab 在文件末尾(最后一行)加上 /home/swap swap swap default 0 0 这样就算重启系统,swap分区还是有值。 删除swap交换文件 1

【解决方案】Docker的镜像存放目录修改与迁移

让人想犯罪 __ 提交于 2020-01-10 05:38:15
1、查看docker和文件系统 Docker的镜像以及一些数据都是在/var/lib/docker目录下,它占用的是Linux的系统分区,也就是下面的/dev/vda1,当有多个镜像时,/dev/vda1的空间可能不足,我们可以把docker的数据挂载到数据盘,例如:/dev/vdb目录下。 [root@10-10-63-106 docker]# df -lhT Filesystem Type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vda1 xfs 20G 3.8G 16G 20% / devtmpfs devtmpfs 916M 0 916M 0% /dev tmpfs tmpfs 921M 0 921M 0% /dev/shm tmpfs tmpfs 921M 43M 878M 5% /run tmpfs tmpfs 921M 0 921M 0% /sys/fs/cgroup /dev/vdb xfs 100G 11G 90G 11% /data 2、备份fstab和迁移已有的文件 其中主要的步骤如下: (1) 首先,备份fstab文件 sudo cp /etc/fstab /etc/fstab.$(date +%Y-%m-%d) (2) 停止docker, 用rsync同步/var/lib/docker到新位置. 如果rsync没有安装

sed 流编辑器

≡放荡痞女 提交于 2020-01-06 17:51:06
sed 逐行读取内容到模式空间内,进行匹配编辑操作,若不匹配直接输出到屏幕 常用选项: -n 不输出模式空间的内容到屏幕 -e 可以指定多个编辑命令 -f /PATH/TO/SED_SCRIPT_FILE 每行一个编辑命令 -r 支持扩展正则表达式 -i 直接编辑源文件 地址定界: 1) 不提供地址: 对全文进行处理(空地址) 2) 单地址: # 指定行 /pattern/ :被此模式匹配到的每一行 3) 地址范围: num1,num2 起始行到结束行 num1,+num2 起始行+#行 num,/pattern/ #开始到/pattern/结束 /pattern/,/pattern/ 4) 步进 ~ 1~2 表示从第一行开始,每次前进2行 所有奇数行 [root@node1 network-scripts]# cat -n ifcfg-ens33 1 TYPE=Ethernet 2 BOOTPROTO=static 3 DEFROUTE=yes 4 NAME=ens33 5 DEVICE=ens33 6 ONBOOT=yes 7 IPADDR=172.20.1.11 8 NETMASK=255.255.255.0 9 GATEWAY=172.20.1.254 [root@node1 network-scripts]# sed -n '1~2p' ifcfg-ens33 TYPE

腾讯云 Linux 挂载数据盘

|▌冷眼眸甩不掉的悲伤 提交于 2020-01-01 20:05:14
查看已挂载的硬盘 1) 运行fdisk -l命令查看硬盘信息。 硬盘从未进行初始化时,需要先创建文件系统, 硬盘格式化 运行mkfs.ext4 device_name(/dev/vdb)命令格式化并创建 ext4 文件系统。也可以选择其他文件系统类型,如 ext3 。 挂载硬盘(建议用下面的自动挂载) mkdir /data/part1 -p # 创建示例挂载点 mount /dev/vdc1 /data/part1 # 将vdc1挂载到/data/part1处 设置自动挂载 将分区信息添加到 /etc/fstab 中。如果没有添加则云服务器重启或重新开机后都不能自动挂载数据盘。 cp /etc/fstab /etc/fstab.backup vi /etc/fstab 使用弹性云盘软链接(推荐)输入: device_name mount_point file_system_type fs_mntops fs_freq fs_passno 示例: /dev/disk/by-id/virtio-disk-bm42ztpm-part1 /data/part1 ext3 defaults, nofail 0 1 执行 ls -l /dev/disk/by-id/ 命令,可以看到弹性云盘与设备名的对应关系 最后三个字段分别是文件系统安装选项、文件系统转储频率和启动时的文件系统检查顺序

Linux文件系统的正确挂载方式

亡梦爱人 提交于 2019-12-26 12:16:41
【推荐】2019 Java 开发者跳槽指南.pdf(吐血整理) >>> 挂载之前首先需要检查硬盘或者是设备已经连接 在系统中执行: sudo blkid -o list 就能显示所有已经挂载和未挂载的设备。 如果是磁盘设备需要检查磁盘是否已经分区:fdisk -l,如果没有分区 然后通过挂载命令mount挂载设备. mount -a是挂在在文件/etc/fstab文件内配置的设备,这个文件设置的内容一般会在开机的时候就执行,如果是为了以后都能自动挂载,需要配置此目录。 下面介绍一下挂载设备的几个选项,也可以称为模式: rules 是指挂载时的规则。下面列举几个常用的: auto 开机自动挂载 default 按照大多数永久文件系统的缺省值设置挂载定义 noauto 开机不自动挂载 nouser 只有超级用户可以挂载 ro 按只读权限挂载 rw 按可读可写权限挂载 user 任何用户都可以挂载 了解之后,就可以开始挂载设备: 如果是LVM逻辑卷需要处理一下 How to mount an LVM volume? 下面介绍一下重要的一个命令: mount -t type device destination_dir type是指文件类型, device指设备 destination_dir指你要挂载在那个目录 例如挂载一个设备/dev/sdb1的硬盘,文件类型是ext2,挂载到

Linux磁盘管理

北城以北 提交于 2019-12-25 21:30:30
查看磁盘容量 df -[ikm] 参数说明: -i: 使用 i-nodes 显示结果 -k: 使用 KBytes 显示结果 -m: 使用 MBytes 显示结果 查看目录占用多大空间 du [-abckms] [目录名称] 参数说明: [目录名称] 可以省略,如果省略的话,表示要统计目前所在目录的档案容量 -a : 全部的档案与目录都列出来!默认值是指列出目录的值! -b : 列出的值以 bytes 输出 -c : 最后加总 total ! -k : 列出的值以 KB 输出 -m : 列出的值以 MB 输出 -s : 只列出最后加总的值! 查看文件占用多大空间: $ls -sh total 32K 4.0K a.sh 4.0K test 20K test.tar 4.0K test.txt 硬盘分割与格式化 fdisk 硬盘切割 partition 的工具 mke2fs 就是 Linux 底下重要的 format 格式化的工具 e2label 修改硬盘的 label (表头名称) 的工具! mknod 新增硬件对应文件的工具! fsck 检查硬盘有没有坏轨的工具 badblocks 跟 fsck 一样,但是 fsck 的功能比较强,所以这个指令可以不学! sync 将 内存中的数据给他同步化写入硬盘中 mount (使用完毕之后必须 umount ) 硬盘 : 先用“fdisk

Linux 文本处理三剑客之grep

一个人想着一个人 提交于 2019-12-23 16:16:17
文本处理都要使用正则表达式,正则表达式有: 基本正则表达式: grep 或者 egrep -G 扩展正则表达式: egreo 或者 grep -E Linux 文本处理三剑客: sed:stream editor,流编辑工具程序。 awk:linux上是gawk,格式化文本工具程序。 grep:Global search Regular expression and print out the line 使用基本正则表达式的命令: grep egrep -G fgrep -G 使用扩展正则表达式的命令: grep -E egrep fgrep -E 不使用正则表达式的命令,速度会快得多。 fgrep 文本搜索工具,根据用户指定的搜索条件,对目标文本逐行扫描,打印出匹配的所有行。 搜索条件:就是用正则表达式来表示。 一,grep使用介绍: 语法: grep [OPTIONS] PATTERN [FILE...] grep [OPTIONS][-e PATTERN | -f FILE] [FILE...] 最基本的例子:查找"UUID",在/etc/fstab # grep "UUID" /etc/fstab UUID=3d3b316a-529e-484a-9895-e785fdde5365 /boot xfs defaults 0 0 搜索时,搜索条件的字母是区分大小写的

阿里云挂载数据盘

做~自己de王妃 提交于 2019-12-22 23:19:39
阿里云服务器挂载云盘后,挂载点所处的目录内容会被隐藏,取消挂载后又会显示出来! 挂载步骤: 1、运行 fdisk -l 命令查看实例是否有数据盘。如果执行命令后,没有发现 /dev/vdb,表示您的实例没有数据盘,无需格式化数据盘,请忽略本文后续内容。 2、创建一个单分区数据盘,依次执行以下命令: 运行 fdisk /dev/vdb :分区数据盘。 输入 n 并按回车键:创建一个新分区。 输入 p 并按回车键:选择主分区。因为创建的是一个单分区数据盘,所以只需要创建主分区。 输入分区编号并按回车键。因为这里仅创建一个分区,可以输入 1。 输入第一个可用的扇区编号:按回车键采用默认值 1。 输入最后一个扇区编号:因为这里仅创建一个分区,所以按回车键采用默认值。 输入 wq 并按回车键,开始分区。 3、查看新的分区:运行命令 fdisk -l 。 4、查看原磁盘的文件系统类型,df -Th 5、在新分区上创建一个文件系统:运行命令 mkfs.ext4 /dev/vdb1 6、备份 etc/fstab:运行命令 cp /etc/fstab /etc/fstab.bak 。 7、向 /etc/fstab 写入新分区信息:运行命令 echo /dev/vdb1 /data ext4 defaults 0 0 >> /etc/fstab 。 8、查看 /etc/fstab 中的新分区信息

给你的Linux装一个"D盘"

若如初见. 提交于 2019-12-22 01:06:23
【推荐】2019 Java 开发者跳槽指南.pdf(吐血整理) >>> 在windows上我们都习惯把硬盘分成至少两个分区,一个C盘用来装系统,一个D盘用来存资料。这样如果要重装系统的话,只要格式化C盘重装系统就好了,D盘的数据并不会丢失。相信这是大多数人 在windows上 的做法。那么我们如何在Linux实现相同的功能呢?答案就是mount。下面我以知名vps服务商Linode为例,介绍一下如何给你的Linux装一个"D盘"。 假设你已经在Linode上安装了Ubuntu。首先,在你的Linode上建立3个盘,一个是装Ubuntu时自动创建的系统盘,一个是swap盘,还有一个就是专门用来放数据的盘,这里我们给它取名data,如下图 然后在Dashboard编辑你的Configuration Profile 在device列表可以看到/dev/xvda代表Ubuntu系统所在的盘,/dev/xvdb代表swap盘,我们要做的就是把/dev/xvdc设置成data盘。 设置完成后重启Linux。然后ssh到你的Linux。 运行fdisk -l,系统会列出Linux可以识别的所有device 运行df -h,系统显示只有/dev/xvda也就是系统盘被挂载到了根目录/ 现在我们挂载我们的data盘( /dev/xvdc )。两种方式: 方式一:m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