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表

磁盘分区格式化和文件系统管理

倖福魔咒の 提交于 2019-12-27 07:10:15
一、硬盘分区 1.每个扇区,512字节 2.每个磁道划分为63个扇区 3.逻辑磁头(盘面)数设为255个 4.一个柱面的大小=255x63x512字节=8 MB 5.硬盘或分区的容量=柱面的大小x柱面数 磁面( head ) 1.硬盘一般是由一片或几片圆形薄膜叠加而成。每个圆形薄膜都有两个"面"(Side),这两个面都是用来存储数据的。 2.依次称为0面、1面、2面……由于每个面都专有一个读写磁头,也常用0头(head)、1头……称之。 3.硬盘面数(或头数),少的只有2面,多的可达数十面。 track------ 磁道 ----- 一个圈 1.读写硬盘时,磁头不动,磁盘是旋转的,则连续写入的数据是排列在一个 圆周上的。我们称这样的圆周为一个磁道(Track)。 2.磁头不动,就是在一个磁道上读写 3.磁头移动,就会在不同磁道上读写 cylinder---- 柱面 --------- 外观象一个圆筒子 各面上磁道号相同的 磁道合起来,称为一个柱面(cylinder)距轴的距离相同的一组track cylinder也是磁盘分区时的最小单位,分区是按磁道和柱面连续分布的 Sector 一个track上可以容纳数KB的数据,而主机读写时往往并不需要一次读写那么多,于是,磁道又被按512字节划分成若干段,每段称为一个扇区(Sector)。 一个扇区size是固定的512字节 硬盘启用过程

如何创建修改分区表和如何查看分区表

僤鯓⒐⒋嵵緔 提交于 2019-12-26 23:53:38
如何创建修改分区表和如何查看分区表 SQL Server 2005 是微软在推出 SQL Server 2000 后时隔五年推出的一个数据库平台,它的数据库引擎为关系型数据和结构化数据提供了更安全可靠的存储功能,使用户可以构建和管理用于业务的高可用和高性能的数据应用程序。此外 SQL Server 2005 结合了分析、报表、集成和通知功能。这使企业可以构建和部署经济有效的 BI 解决方案,帮助团队通过记分卡、 Dashboard 、 Web Services 和移动设备将数据应用推向业务的各个领域。无论是开发人员、数据库管理员、信息工作者还是决策者, SQL Server 2005 都可以提供出创新的解决方案,并可从数据中获得更多的益处。 它所带来的新特性,如 T-SQL 的增强、数据分区、服务代理和与 .Net Framework 的集成等,在易管理性、可用性、可伸缩性和安全性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增强。 SQL Server 2005 表分区的具体实现方法 表分区分为水平分区和垂直分区。水平分区将表分为多个表。每个表包含的列数相同,但是行更少。例如,可以将一个包含十亿行的表水平分区成 12 个表,每个小表表示特定年份内一个月的数据。任何需要特定月份数据的查询只需引用相应月份的表。而垂直分区则是将原始表分成多个只包含较少列的表。水平分区是最常用分区方式

<转>SQL Server大表转为分区表实例

半世苍凉 提交于 2019-12-26 15:30:14
-- 进行演示操作前, 先备份, 以便可以在演示完成后, 恢复到原始状态 USE master -- 备份 BACKUP DATABASE AdventureWorks TO DISK = 'AdventureWorks.bak' WITH FORMAT ---- 恢复 --RESTORE DATABASE AdventureWorks -- FROM DISK = 'AdventureWorks.bak' -- WITH REPLACE GO --========================================= -- 转换为分区表 --========================================= USE AdventureWorks GO -- 1. 创建分区函数 -- a. 适用于存储历史存档记录的分区表的分区函数 DECLARE @dt datetime SET @dt = '20020101' CREATE PARTITION FUNCTION PF_HistoryArchive(datetime) AS RANGE RIGHT FOR VALUES( @dt, DATEADD(Year, 1, @dt)) -- b. 适用于存储历史记录的分区表的分区函数 --DECLARE @dt datetime SET @dt =

05_Hive分区总结

时间秒杀一切 提交于 2019-12-25 13:07:53
2.1. 创建 分区表并将本地文件的数据加载到分区表:   使用下面的命令来创建一个带分区的表         通过 partitioned by(country string)关键字声明该表是分区表,且分区字段不能为create table时存在的字段。此 时只能说指定了这个表会分区,但是具体数据有哪些分区则会在 导入数据时产生   使用下面的命令来指定具体导入到哪个分区:      查询该分区表:select * from t_part;      此时分区字段已经变成一个伪字段了。如果要分区查询,可以使用Where或者Group by来进行限定; 2.2. Hive中上传数据:     之前我们直接将数据文件上传到了Hive表所在的数据目录,其实Hive还提供了一个Load命令供我们将数据进行上传   语法结构:Load   LOAD DATA [LOCAL] INPATH 'filepath' [OVERWRITE] INTO   TABLE tablename [PARTITION (partcol1=val1, partcol2=val2 ...)]    参数说 明:   Load 操作只是单纯的复制/移动操作,将数据文件移动到 Hive 表对应的位置。   filepath:     相对路径,例如:project/data1     绝对路径,例如:/user

【讲清楚,说明白!】磁盘管理

拜拜、爱过 提交于 2019-12-22 22:21:30
目录: (一)硬盘结构介绍 (二)如何对分区进行管理 (三)对文件系统的管理 (四)管理swap (一)硬盘结构介绍 (1.1)我们的硬盘拆开后是由盘片构成的,我们发现每个盘片上都会有一层层的圆圈,两个圆圈中间的部分我们称之为磁道,每一个盘片都会被分成一块一块的,每一块我们称之为扇区,每一个扇区的大小为512字节(512B)。每一个磁道由外到内分别是磁道0、磁道1、磁道2等,每一个磁道上也会分成扇区0、扇区1、扇区2等,例如我们的硬盘起始位置称为0磁道0扇区。组成硬盘的最小结构我们称为“扇区”,组成文件系统的最小单位我们称为“block”,所以扇区也是我们在划分分区时的最小单位。 (1.2)在我们的硬盘中是由很多扇区构成的,例如我们的第一个分区从2048扇区开始到6000扇区结束,接着我们对分区进行格式化,默认的文件系统block的大小是4k,也就是8个扇区,因此系统默认为8个扇区组成一个block。 (1.3)现在我们拥有一块硬盘,我们假设一共有10000个扇区,我么一共分成4个分区,其中sda1分区从2048扇区开始到4000扇区结束、sda2分区从4001扇区开始到6000扇区结束、sda3分区从6001扇区开始到8000扇区结束、sda4分区从8001扇区开始到10000扇区结束。为了记录我们系统中的分区划分的信息,在我们硬盘的第一个扇区中记录了各种各样的信息

计算机开机启动过程详解

筅森魡賤 提交于 2019-12-20 16:26:22
http://blog.chinaunix.net/uid-24501667-id-3490922.html 从打开电源到开始操作,计算机的启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 我一直搞不清楚,这个过程到底是怎么回事,只看见屏幕快速滚动各种提示...... 这几天,我查了一些资料,试图搞懂它 。 下面就是我整理的笔记 。 零、boot的含义 先问一个问题,"启动"用英语怎么说?  回答是boot。可是,boot原来的意思是靴子,"启动"与靴子有什么关系呢? 原来,这里的boot是bootstrap(鞋带)的缩写,它来自一句谚语: "pull oneself up by one's bootstraps" 字面意思是"拽着鞋带把自己拉起来",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最早的时候,工程师们用它来比喻,计算机启动是一个很矛盾的过程:必须先运行程序,然后计算机才能启动,但是计算机不启动就无法运行程序! 早期真的是这样,必须想尽各种办法,把一小段程序装进内存,然后计算机才能正常运行。所以,工程师们把这个过程叫做"拉鞋带",久而久之就简称为boot了 。   计算机的整个启动过程分成四个阶段。 一 、 第一阶段:BIOS   上个世纪70年代初,"只读内存"(read-only memory,缩写为ROM)发明,开机程序被刷入ROM芯片,计算机通电后,第一件事就是读取它 。 这块芯片里的程序叫做

GPT分区

▼魔方 西西 提交于 2019-12-17 18:00:42
GPT分区: GPT,全局唯一标识分区表(GUID Partition Table),GUID,与MBR最大4个分区表项的限制相比,GPT对分区数量没有限制,但Windows最大仅支持128个GPT分区。GPT可管理硬盘大小达到了18EB(1EB=1024PB=1,048,576TB),不过NTFS格式最大仅支持256TB。 Parted 磁盘分区工具 [root@localhost ~]# rpm -qf which parted parted-3.1-23.el7.x86_64 查看parted命令的帮助信息 [root@localhost ~]# parted --help 或 [root@localhost ~]# parted (parted) help (parted) quit #退出 查看所有的磁盘状态 [root@localhost ~]#parted -l 通过parted 工具创建新的分区 [root@localhost ~]# parted /dev/sdb GNU Parted 3.1 Using /dev/sdb Welcome to GNU Parted! Type 'help' to view a list of commands. (parted) p #查看磁盘分区状态 Error: /dev/sdb: unrecognised disk

史上最详细的WinHex数据恢复大师(六大章节)视频教程

眉间皱痕 提交于 2019-12-14 17:32:00
1.数据恢复基础课 (1)\1.为什么要学winhex手工恢复数据;目录中文件数:2个 (2)\2.数据恢复环境之虚拟磁盘;目录中文件数:2个 (3)\3.数据恢复软件之winhex的使用;目录中文件数:2个 (4)\4.通用的数据恢复方法;目录中文件数:2个 (5)\5.数据的存储形态;目录中文件数:2个 (6)\6.本套教程学习方法;目录中文件数:2个 (7)\4.通用的数据恢复方法\课后练习;目录中文件数:2个 2.FAT32数据恢复 (1)\1.FAT32文件系统数据结构;目录中文件数:3个 (2)\10.找出指定目录的所有子目录;目录中文件数:4个 (3)\11.创建一个文件对文件系统做了哪些操作;目录中文件数:4个 (4)\12.用winhex手工创建一个文件;目录中文件数:3个 (5)\13.删除一个文件对文件系统做了哪些操作;目录中文件数:4个 (6)\14.清空回收站对文件系统做了什么操作;目录中文件数:4个 (7)\15.按SHIFT彻底删除对文件系统做了什么操作;目录中文件数:4个 (8)\16.恢复删除的文件-用winhex显示删除过的文件;目录中文件数:3个 (9)\17.有高位簇的文件删除后对文件系统做了什么操作;目录中文件数:4个 (10)\18.恢复删除的文件-手工计算被清空的高位簇;目录中文件数:4个 (11)\19.剪切文件对文件系统做了什么操作

mysql分表之水平分割

☆樱花仙子☆ 提交于 2019-12-13 18:09:53
一、背景 老大安排要对某张大容量表进行分割,根据年份分割成多张表。 二、水平分割 水平拆分是指数据表行的拆分,表的行数超过百万行时,就会变慢,这时可以把一张的表的数据拆成多张表来存放。 定义规则分表后,表结构与原表相同,查询性能会提高。 ····· 三、步骤。 做好备份 根据年份创建分区表(t_user_data_年份) 1 -- 创建和原表结构相同的分区表 2 create table t_user_data_2019 like t_sys_user; 3 create table t_user_data_2018 like t_sys_user; 4 create table t_user_data_2017 like t_sys_user; 5 create table t_user_data_2016 like t_sys_user; 找出各年份的数据,并将其插入到分区表 1 -- 找出各个年份的数据,并将其插入到分区表 2 select * from t_sys_user where DATE_FORMAT(create_time,'%Y') = '2017'; 3 INSERT INTO t_user_data_2017 select * from t_sys_user where DATE_FORMAT(create_time,'%Y') = '2017'; 4

MySQL和Oracle的区别

痞子三分冷 提交于 2019-12-13 00:00:52
由于SQL Server不常用,所以这里只针对MySQL数据库和Oracle数据库的区别 (1) 对事务的提交 MySQL默认是自动提交,而Oracle默认不自动提交,需要用户手动提交,需要在写commit;指令或者点击commit按钮 (2) 分页查询 MySQL是直接在SQL语句中写"select... from ...where...limit x, y",有limit就可以实现分页;而Oracle则是需要用到伪列ROWNUM和嵌套查询 (3) 事务隔离级别 MySQL是read commited的隔离级别,而Oracle是repeatable read的隔离级别,同时二者都支持serializable串行化事务隔离级别,可以实现最高级别的 读一致性。每个session提交后其他session才能看到提交的更改。Oracle通过在undo表空间中构造多版本数据块来实现读一致性,每个session 查询时,如果对应的数据块发生变化,Oracle会在undo表空间中为这个session构造它查询时的旧的数据块 MySQL没有类似Oracle的构造多版本数据块的机制,只支持read commited的隔离级别。一个session读取数据时,其他session不能更改数据,但 可以在表最后插入数据。session更新数据时,要加上排它锁,其他session无法访问数据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