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事务

Seata简介

久未见 提交于 2020-01-22 16:45:41
简介 Seata 是一款开源的分布式事务解决方案,致力于在微服务架构下提供高性能和简单易用的分布式事务服务。支持AT、TCC、SAGA、XA四种模式,对微服务框架支持友好。 如下图所示,Seata 中有三大模块,分别是 TM、RM 和 TC。 其中 TM 和 RM 是作为 Seata 的客户端与业务系统集成在一起,TC 作为 Seata 的服务端独立部署。 TC - 事务协调者 维护全局和分支事务的状态,驱动全局事务提交或回滚。 TM - 事务管理器 定义全局事务的范围:开始全局事务、提交或回滚全局事务。 RM - 资源管理器 管理分支事务处理的资源,与TC交谈以注册分支事务和报告分支事务的状态,并驱动分支事务提交或回滚。 在 Seata 中,分布式事务的执行流程: TM 开启分布式事务(TM 向 TC 注册全局事务记录); 按业务场景,编排数据库、服务等事务内资源(RM 向 TC 汇报资源准备状态 ); TM 结束分布式事务,事务一阶段结束(TM 通知 TC 提交/回滚分布式事务); TC 汇总事务信息,决定分布式事务是提交还是回滚; TC 通知所有 RM 提交/回滚 资源,事务二阶段结束; AT模式 AT 模式是一种无侵入的分布式事务解决方案。在 AT 模式下,用户只需关注自己的“业务 SQL”,用户的 “业务 SQL” 作为一阶段,Seata

springboot集成分布式事务seata-1.0.0的AT模式(nacos作为注册中心以及配置中心)

你离开我真会死。 提交于 2020-01-22 02:12:39
Seata 是什么? Seata 是一款开源的分布式事务解决方案,致力于在微服务架构下提供高性能和简单易用的分布式事务服务。在 Seata 开源之前,Seata 对应的内部版本在阿里经济体内部一直扮演着分布式一致性中间件的角色,帮助经济体平稳的度过历年的双11,对各BU业务进行了有力的支撑。经过多年沉淀与积累,商业化产品先后在阿里云、金融云进行售卖。2019.1 为了打造更加完善的技术生态和普惠技术成果,Seata 正式宣布对外开源,未来 Seata 将以社区共建的形式帮助其技术更加可靠与完备。 seata的官方文档: http://seata.io/zh-cn/index.html seata github地址: https://github.com/seata/seata 设计初衷 对业务无侵入:即减少技术架构上的微服务化所带来的分布式事务问题对业务的侵入 高性能:减少分布式事务解决方案所带来的性能消耗 发展远景 架构 TC - 事务协调者 维护全局和分支事务的状态,驱动全局事务提交或回滚。 TM - 事务管理器 定义全局事务的范围:开始全局事务、提交或回滚全局事务。 RM - 资源管理器 管理分支事务处理的资源,与TC交谈以注册分支事务和报告分支事务的状态,并驱动分支事务提交或回滚。 微服务框架支持 目前已支持 Dubbo、Spring Cloud、Sofa-RPC

EF 分布式事务的使用

此生再无相见时 提交于 2020-01-21 05:16:01
using ( JDDbContext dbContext = new JDDbContext ( ) ) { using ( TransactionScope trans = new TransactionScope ( ) ) { User userNew1 = new User ( ) { Account = "Admin" , State = 0 , CompanyId = 2031 , CompanyName = "地府" , CreateTime = DateTime . Now , CreatorId = 1 , Email = "1111111@qq.com" , LastLoginTime = null , LastModifierId = 0 , LastModifyTime = DateTime . Now , Mobile = "18664876671" , Name = "啦啦啦32fdsdfds" , Password = "12356789" , UserType = 1 } ; dbContext . Set < User > ( ) . Add ( userNew1 ) ; dbContext . SaveChanges ( ) ; SysLog sysLog = new SysLog ( ) { CreateTime = DateTime .

终于有人把“TCC分布式事务”实现原理讲明白了

*爱你&永不变心* 提交于 2020-01-20 03:24:49
之前网上看到很多写分布式事务的文章,不过大多都是将分布式事务各种技术方案简单介绍一下。很多朋友看了还是不知道分布式事务到底怎么回事,在项目里到底如何使用。 所以这篇文章,就用大白话+手工绘图,并结合一个电商系统的案例实践,来给大家讲清楚到底什么是 TCC 分布式事务 一、业务场景介绍 咱们先来看看业务场景,假设你现在有一个电商系统,里面有一个支付订单的场景。 那对一个订单支付之后,我们需要做下面的步骤: 更改订单的状态为“已支付” 扣减商品库存 给会员增加积分 创建销售出库单通知仓库发货 这是一系列比较真实的步骤,无论大家有没有做过电商系统,应该都能理解。 二、进一步思考 好,业务场景有了,现在我们要更进一步,实现一个 TCC 分布式事务的效果。 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1] 订单服务-修改订单状态,[2] 库存服务-扣减库存,[3] 积分服务-增加积分,[4] 仓储服务-创建销售出库单。 上述这几个步骤,要么一起成功,要么一起失败,必须是一个整体性的事务。 举个例子,现在订单的状态都修改为“已支付”了,结果库存服务扣减库存失败。那个商品的库存原来是 100 件,现在卖掉了 2 件,本来应该是 98 件了。 结果呢?由于库存服务操作数据库异常,导致库存数量还是 100。这不是在坑人么,当然不能允许这种情况发生了! 但是如果你不用 TCC 分布式事务方案的话,就用个 Spring

分布式事务

北战南征 提交于 2020-01-20 00:54:21
本地事务 事务Transaction由一组SQL组成,具有四个ACID特性 ACID Atomicity 原子性 构成事务的一组SQL,要么全部生效,要么全不生效,不会出现部分生效的情况 Consistency 一致性 数据库经过事务操作后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个状态。可以说原子性是从行为上描述,而一致性是从结果上描述 isolation 隔离性 事务操作的数据对象 相对于 其他事务操作的数据对象相互隔离,互不影响 durability 持久性 事务提交后,其结果就是永久性的,即使发生宕机(非磁盘损坏) 事务实现 对于MySQL数据库(InnoDB存储引擎)而言,隔离性是通过不同粒度的锁机制来实现事务间的隔离;原子性、一致性和持久性通过redo log 重做日志和undo log回滚日志来保证的。 redo log 当数据库对数据做修改的时候,需要把数据页从磁盘读到buffer pool中,然后在buffer pool中进行修改,那么这个时候buffer pool中的数据页就与磁盘上的数据页内容不一致,称buffer pool的数据页为dirty page 脏数据,如果这个时候发生非正常的DB服务重启,那么这些数据还没在内存,并没有同步到磁盘文件中(注意,同步到磁盘文件是个随机IO),也就是会发生数据丢失,如果这个时候,能够在有一个文件,当buffer pool 中的data

死锁产生的原因和解锁的方法

China☆狼群 提交于 2020-01-18 04:00:55
一.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 (1) 互斥条件:一个资源每次只能被一个进程使用。 (2) 请求与保持条件:一个进程因请求资源而阻塞时,对已获得的资源保持不放。 (3) 不剥夺条件:进程已获得的资源,在末使用完之前,不能强行剥夺。 (4) 循环等待条件:若干进程之间形成一种头尾相接的循环等待资源关系。 二 锁的分类 锁的类别有两种分法: 1. 从数据库系统的角度来看:分为独占锁(即排它锁),共享锁和更新锁 MS-SQL Server 使用以下资源锁模式。 锁模式描述:   共享 (S) :读锁,用于不更改或不更新数据的操作(只读操作),如 SELECT 语句。   更新 (U) :( 介于共享和排它锁之间 ),可以让其他程序在不加锁的条件下读,但本程序可以随时更改。   读取表时使用更新锁,而不使用共享锁,并将锁一直保留到语句或事务的结束。UPDLOCK 的优点是允许您读取数据(不阻塞其它事务)并在以后更新数据,同时确保自从上次读取数据后数据没有被更改。当我们用UPDLOCK来读取记录时可以对取到的记录加上更新锁,从而加上锁的记录在其它的线程中是不能更改的只能等本线程的事务结束后才能更改,我如下示例: BEGIN TRANSACTION --开始一个事务 SELECT Qty FROM myTable WITH (UPDLOCK) WHERE Id in (1,2,3) UPDATE

Java高并发

女生的网名这么多〃 提交于 2020-01-16 00:18:13
转载: 对于我们开发的网站,如果网站的访问量非常大的话,那么我们就需要考虑相关的并发访问问题了。而并发问题是绝大部分的程序员头疼的问题, 但话又说回来了,既然逃避不掉,那我们就坦然面对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常见的并发和同步吧。 为了更好的理解并发和同步,我们需要先明白两个重要的概念: 同步和异步 1、同步和异步的区别和联系   所谓同步,可以理解为在执行完一个函数或方法之后,一直等待系统返回值或消息,这时程序是出于阻塞的,只有接收到 返回的值或消息后才往下执行其它的命令。 异步,执行完函数或方法后,不必阻塞性地等待返回值或消息,只需要向系统委托一个异步过程,那么当系统接收到返回 值或消息时,系统会自动触发委托的异步过程,从而完成一个完整的流程。 同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单线程,这个线程请求一个方法后就待这个方法给他回复,否则他不往下执行(死心眼)。 异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多线程的(废话,一个线程怎么叫异步),请求一个方法后,就不管了,继续执行其他的方法。    同步就是一件事,一件事情一件事的做。 异步就是,做一件事情,不引响做其他事情。 例如:吃饭和说话,只能一件事一件事的来,因为只有一张嘴。 但吃饭和听音乐是异步的,因为,听音乐并不引响我们吃饭。 对于Java程序员而言,我们会经常听到同步关键字synchronized,假如这个同步的监视对象是类的话

MySQL InnoDB Cluster 详解

我们两清 提交于 2020-01-15 08:55:49
导读 本文转载自MySQL解决方案工程师 作者:徐铁韬 这篇文章将详细地介绍MySQL的高可用解决方案—— MySQL InnoDB Cluster。 说到高可用性,首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高可用性? 高可用性要求的实际上是对可靠性的要求,从本质上来说,是通过技术和工具来提高可靠性,尽可能长时间保持数据的可用和系统的正常运行时间。实现高可用性的原则为排除单点故障、通过冗余实现快速恢复,并且具有容错机制。 上面一页主要介绍了几个关键词汇,以及相关的定义,这些有助于理解可靠性和高可用性。 MySQL的高可用性解决方案目前大致分为5种,按照高可用的级别(99.9999%为最高级)排序依次为,主从复制、具有自动故障转移功能的主从复制、利用共享存储、OS或虚拟化软件实现主备架构、MySQL Group Replication 群组复制,以及MySQL NDB Cluster。 MySQL Replication:允许数据从一台实例上复制到一台或多台其它的实例上。 MySQL Group Replication:群组复制提供更好的冗余性、自动恢复以及写入扩展。 MySQL InnoDB Cluster:基于群组复制,提供了易于管理的API、应用故障转移和路由、易于配置,提供比群组复制更高级别的可用性。 MySQL NDB Cluster:容易与MySQL InnoDB Cluster混淆

分布式事务,EventBus 解决方案:CAP【中文文档】

可紊 提交于 2020-01-14 03:00:47
原文: 分布式事务,EventBus 解决方案:CAP【中文文档】 最新文档地址: https://github.com/dotnetcore/CAP/wiki 前言 很多同学想对CAP的机制以及用法等想有一个详细的了解,所以花了将近两周时间写了这份中文的CAP文档,对 CAP 还不知道的同学可以先看一下 这篇文章 。 本文档为 CAP 文献(Wiki),本文献同时提供中文和英文版本,英文版本目前还在翻译中,会放到Github Wiki 中。 目录 前言 1、Getting Started 1.1 介绍 1.2 应用场景 1.3 Quick Start 2、API接口 2.1 发布/发送 2.1.1 事务 2.2 订阅/消费 2.2.1 例外情况 3、配置 3.1 Cap Options 3.2 RabbitMQ Options 3.3 Kafka Options 3.4 SqlServer Options 3.5 MySql Options 4、设计原理 4.1 动机 4.2 持久化 4.3 通讯数据流 4.4 一致性 5、实现 5.1 消息表 5.2 消息格式 5.3 EventBus 5.4 重试 6、分布式事务 6.1 异步确保 7、FAQ 1、Getting Started 1.1 介绍 CAP 是一个遵循 .NET Standard 标准库的C#库

保证分布式系统数据一致性的6种方案

China☆狼群 提交于 2020-01-13 23:18:47
问题的起源 在电商等业务中,系统一般由多个独立的服务组成,如何解决分布式调用时候数据的一致性? 具体业务场景如下,比如一个业务操作,如果同时调用服务 A、B、C,需要满足要么同时成功;要么同时失败。A、B、C 可能是多个不同部门开发、部署在不同服务器上的远程服务。 在分布式系统来说,如果不想牺牲一致性,CAP 理论告诉我们只能放弃可用性,这显然不能接受。为了便于讨论问题,先简单介绍下数据一致性的基础理论。 强一致 当更新操作完成之后,任何多个后续进程或者线程的访问都会返回最新的更新过的值。这种是对用户最友好的,就是用户上一次写什么,下一次就保证能读到什么。根据 CAP 理论,这种实现需要牺牲可用性。 弱一致性 系统并不保证续进程或者线程的访问都会返回最新的更新过的值。系统在数据写入成功之后,不承诺立即可以读到最新写入的值,也不会具体的承诺多久之后可以读到。 最终一致性 弱一致性的特定形式。系统保证在没有后续更新的前提下,系统最终返回上一次更新操作的值。在没有故障发生的前提下,不一致窗口的时间主要受通信延迟,系统负载和复制副本的个数影响。DNS 是一个典型的最终一致性系统。 在工程实践上,为了保障系统的可用性,互联网系统大多将强一致性需求转换成最终一致性的需求,并通过系统执行幂等性的保证,保证数据的最终一致性。但在电商等场景中,对于数据一致性的解决方法和常见的互联网系统(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