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sk

Ubuntu 16.04无损分区大小调整工具Gparted

回眸只為那壹抹淺笑 提交于 2020-04-28 11:22:37
Ubuntu 16.04无损分区大小调整工具Gparted 2018年03月13日 16:16:46 kunkliu 阅读数:11868 更多 个人分类: Ubuntu环境搭建 转载地址:https://www.cnblogs.com/EasonJim/p/7617689.html 安装: sudo apt-get install gparted 使用: 注意: 这款软件可以调整分区大小,且支持无损,但是对于/根目录的分区无法调整 ,但是它提供ISO工具,可以启动后进行调整。 下载地址: https://gparted.org/download.php 离线版本:(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nuJdDVj 密码: 4vjp) 当然,还可以使用Ubuntu的Live CD进去使用这个工具,完美解决 。 分区工具fdisk,gdisk,parted 在linux中,当我们给系统添加一块新硬盘时,我们是无法使用的,因为他还没有分区和格式化,只有当我们将新硬盘分区并格式化之后,挂载在某个目录下,才能供我们正常使用,接下来我们要学习三种硬盘分区工具, fdisk ,gdisk ,parted ,分别是针对于 MBR 分区格式 , GPT 分区格式 ,高级分区工具(可以针对于上面两种进行分区,使用起来也是比较复杂的),关于MBR和GPT请参考 硬盘结构基础

Linux命令——gdisk、fdisk、partprobe

拥有回忆 提交于 2020-04-28 11:22:20
gdisk、fdisk MBR分区表请使用fdisk分区,GPT分区表请使用gdisk分区 MBR与GPT区别参考: Linux磁盘管理——MBR 与 GPT gdisk、gdisk这两个命令参数不需要特殊记忆,进入命令后分别按? m会提示下一步如何操作。 分区个数限制 SATA盘最多支持到15号(0号开始)的分区,IDE盘最多支持到63号(0号开始)的分区。由于目前市面上几乎都是SATA盘,因此在对SATA盘分区是要格外小心,如果你不小心使分区超过15号,即使你还有剩余的柱面容量,你也是无法继续划分分区。 逐渐被淘汰的fdisk fdisk没办法处理大于2TB的磁盘分区,虽然Ext3文件系统已经支持达到16TB的磁盘,但是分区命令却无法支持,因此你应该学习更高级的工具 parted partprobe 使用gdisk或fdisk更改分区后,由于Linux此时还在使用这颗磁盘,为了担心系统出问题,所以分区表并没有被更新。要想使更改的分区表生效,我们有两个方式处理: 重新开机 通过partprobe这个指令来处理 -s :这个参数可以输出额外信息 查看/proc/partitions 可知最新分区信息是否已被Kernel时别到。 如何删除分区 一定要先卸载再删除 来源: oschina 链接: https://my.oschina.net/u/4365992/blog/3711100

Linux磁盘管理及LVM讲解(week2_day2)--技术流ken

本小妞迷上赌 提交于 2020-04-28 09:01:37
硬盘接口 从整体的角度上,硬盘接口分为IDE、SATA、SCSI和SAS四种,IDE接口硬盘多用于家用产品中,也部分应用于服务器,SCSI接口的硬盘则主要应用于服务器市场,而SAS只在高端服务器上,价格昂贵。 硬盘种类 SATA硬盘:用SATA接口的硬盘又叫串口硬盘,是以后PC机的主流发展方向,因为其有较强的纠错能力,错误一经发现能自动纠正,这样就大大的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新的SATA 使用了差动信号系统"differential-signal-amplified-system"。这种系统能有效的将噪声从正常讯号中滤除,良好的噪声滤除能力使得SATA只要使用低电压操作即可,和 Parallel ATA 高达5V的传输电压相比,SATA 只要0.5V(500mv) 的峰对峰值电压即可操作于更高的速度之上。"比较正确的说法是:峰对峰值'差模电压'"。一般转速可达7200转/分。 SCSI硬盘:SCSI硬盘即采用SCSI接口的硬盘。 优点:SCSI接口具有应用范围广、多任务、带宽大、CPU占用率低,以及热插拔等。它由于性能好、稳定性高,因此在服务器上得到广泛应用。缺点:由于SCSI硬盘价格非常昂贵,所以一般的PC是不会使用SCSI硬盘。 一般转速可达10000转/分。 SAS硬盘:SAS(Serial Attached SCSI)即串行连接SCSI,是新一代的SCSI技术

阿里云CentOS7服务器利用LVM分区挂载磁盘全记录

隐身守侯 提交于 2020-04-28 06:50:35
1、进入服务器后,首先利用fdisk -l来观察磁盘信息,可以看出红线标注处,有两块硬盘信息,分别是40G和300G 2、同时你也可以观察到分区信息,40G的硬盘已经分了一个区vda1,大小(Blocks)是41940992,分区类型83,linux分区类型。而vdb磁盘下并没有任何分区信息,证明还没有分区。 3、因为我们要分的是第二块300G的硬盘,所以我们输入 fdisk /dev/vdb,出来如下界面的时候,就可以继续输入命令进行操作了 4、可以通过m命令来查看分区的命令都有那些 5、输入 n 选择创建一个分区 6、连续输入三次回车,都使用默认值,来创建一个主分区 7、这样分区就分好了,下边继续操作,输入 t 修改创建好的分区格式,显示已有一个分区被选择 8、输入 8e 就把分区格式修改为了 Linux LVM 格式 9、最后输入 w 保存修改即完成了分区的过程 10、我们再来用 fdisk -l 查看下磁盘信息,可以看到硬盘vdb下已经多了一个分区vdb1了,并且分区格式是8e Linux LVM 11、首先检查LVM安装了没有,使用 yum list installed | grep lvm 看安装了没有,如果没有就用 yum install lvm2 命令装一下 12、下边开始开始使用LVM来进行动态卷管理了,使用 pvcreate 来创建物理卷

Linux lvm 分区知识笔记

[亡魂溺海] 提交于 2020-04-28 05:20:53
盘面上可以细分出扇区(Sector)与柱面(Cylinder)两种单位,其中扇区每个为512bytes那么大。 通常所说的”硬盘分区”就是指修改磁盘分区表,它定义了”第n个磁盘块是从第 x个柱面到第y个柱面”.因此,当系统要读取第n个磁盘块时,就是去读硬盘上第x个柱面到第y个柱面的信息. 整块磁盘的第一个扇区特别重要,因为它记录了整块磁盘的重要信息: 主引导分区(Master Boot Record, MBR):可以安装引导加载程序的地方,有446bytes. 分区表(partition table):记录整块磁盘分区的状态,有64bytes。 磁盘分区表(partion table) 在分区表所在的64bytes容量中,总共分为四组记录区。每组记录区记录了该区段的起始与结束的柱面号码。 其实所谓的分区只是针对那个64bytes的分区表进行设置而已。 硬盘默认的分区表仅能写入四组分区信息 四组分区信息我们称为主(Primary)或者扩展(Extended)分区。 分区最小单位为柱面(cylinder)。 分区的优点: 数据安全 有助于数据读取的速度和性能 扩展分区的目的是使用额外的扇区记录分区信息,扩展分区本身并不能拿来格式化。由扩展分区切出来的分区,就被称为逻辑分区(logical partition)。逻辑分区的设备名称号码由5号开始。 主分区、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的定义:

虚拟机下添加新的磁盘空间LVM盘

半城伤御伤魂 提交于 2020-04-27 22:23:23
1. 在虚拟机下添加新的磁盘空间(扩容原虚拟机磁盘) 2. 查看磁盘 #fdisk -l,并使用fdisk对新增硬盘部分进行分区。 3. fdisk *具体路径*,然后按照正常增加分区进行操作(n>p>空闲分区数字)。最后t修改具体partition number为8e,(并且更改分区为8e(linux LVM分区)) 4. 重启linux服务器 5. 创建物理卷 #pvcreate /dev/sda* #创建PV 6. 查看物理卷 # 7. 将新的物理卷加入到已有逻辑卷中#vgextend /dev/VolGroup* /dev/sda* #将新建的PV增加到VG中 8. 查看卷空间 #vgdisplay 9. 查看分区 #lvdisplay 10. 开始扩容 #lvextend -L +*G /dev/VolGroup*/* #扩容LV 不要超过增加的硬盘容量限制。可以使用(lvextend -l +100%FREE 'lvname')分配全部空间。 11. 使扩容生效#resize2fs /dev/VolGroup*/* #更改文件系统,只对Ext文件系统有效。 12. 查看是否生效 #df -h 注1:需要确认原分区路径具体位置。/dev/*/VolGroup*/*,可能是记录不一致(/dev/mapper/下)。这个是原来LV具体地址,可以使用fdisk -l查询 注2

Linux系统盘扩容-物理机非虚拟机

大憨熊 提交于 2020-04-27 22:05:34
# Linux系统盘扩容 ## 了解磁盘分区情况 - `blkid` 查看分区情况 - `fdisk -l` 分区表 ## 系统挂载分区 - `/etc/fstab` 启动挂载分区情况 ## 双系统下分区释放空间 - 在windows系统下使用分区工具,减小分区的空间,释放出空闲的空间 - 登录到linux下,使用分区工具新建格式化分区 ## 挂载新建分区到mnt目录 - `mkdir /mnt/var -p`mnt目录下新建文件夹 - `mount /dev/sda12 /mnt/var` 挂载分区到目录 - `cp /var/* /mnt/var -r -p`从原有目录下复制文件到新建目录,修改目录权限和原目录权限一样 ## 修改fstab分区表 - 修改文件`/etc/fstab` ``` UUID=8531218d-54ae-4c6c-9d58-730b76816b17 /var ext4 rw,relatime,data=ordered 0 2 ``` ## 注意事项 - `/usr`目录不能放在其他分区,因为有些可执行程序放在这个目录,否则导致系统不能启动 - `/var`可以放到其他分区 ## Linux系统不能启动救援(grub找不到引导区,参考其他文章) - grub启动时,按e修改启动项参数 - 找到`root=...`行代码,从后往前删除一直删到root=前面

Linux LVM磁盘分区管理

痴心易碎 提交于 2020-04-27 21:20:31
目录: 一、 创建和挂载LVM 二、 扩容LVM分区 三、 Parted格式化2TB以上的磁盘 Linux LVM(Logical Volume Manager)逻辑卷管理是在Linux2.4内核以上实现的磁盘管理技术。 一、创建和挂载LVM 1、 创建分区   fdisk /dev/sdb  # 创建LVM分区 [root@servera ~]# fdisk /dev/ sdb Command (m for help): n  # add a new partition Partition type p primary ( 0 primary, 0 extended, 4 free ) e extended (container for logical partitions) Select (default p): p  # 主分区 Partition number ( 1 - 4 , default 1 ):    # 回车 First sector ( 2048 - 10485759 , default 2048 ):    # 回车 Last sector, +sectors or +size{K,M,G,T,P} ( 2048 - 10485759 , default 10485759 ):    # 回车 Created a new partition 1 of

hdparm 命令使用;关闭硬盘 HDD cache; 硬盘读写性能测试;

*爱你&永不变心* 提交于 2020-04-27 17:21:21
最新需要使用硬盘做一些测试,需要使用到hdparm工具,并进行了解,并进行简要记录; hdparm、dd、fio、都是很好的硬盘测试软件;通常使用其对硬盘信息做基本了解; 关闭硬盘写Cache用例: hdparm -W /dev/ sdh # 查看写缓存状态; hdparm -W 0 /dev/ sdh # 关闭Cache,保证数据强一致性;放置断电时数据未落盘; hdparm -W 1 /dev/sdh # 打开 测试磁盘和磁盘缓存读取速度: 查看磁盘信息: fdisk -l /dev/ sdh hdparm /dev/sdh 评估磁盘读取速度: hdparm -t /dev/sdh 评估磁盘缓存读取速度: hdparm -T /dev/sdh 直接测试硬盘的读性能(绕过内核页缓存): hdparm -tT --direct /dev/sdh 顺序写测试: time -p bash -c "dd if=/dev/urandom of=./dd.log bs=1M count=50000" 随机写测试: fio -filename=randw-singlethread -fallocate=none -direct=1 -iodepth 1 -thread -rw=randwrite -ioengine=libaio -bs=32k -size=1000M -runtime=30s

Linux磁盘管理

…衆ロ難τιáo~ 提交于 2020-04-27 10:20:23
IDE硬盘接口名为/dev/had SAS、SCSI、SATA硬盘接口为/dev/sda 高效云盘接口为/dev/vda 查看linux分区的block大小 dumpe2fs /dev/sda1 | grep”Block size” tune2fs -l /dev/sda1 | grep”Block size” stat /boot/ | grep”10 Block” 查看Linux系统inode的方法 dumpe2fs /dev/sda1 | grep “Inode size” tune2fs -l /dev/sda1 | grep “Inode size” stat /boot/ | grep “Inode” 格式化磁盘,-b指定默认block值,-l指定默认inode值 mkfs.ext4 -b 4096 -l 256 /dev/sdb 1- 检测新加入的磁盘 fdisk -l 2- 基于新硬盘/dev/sdb设备,创建分区/dev/sdb1 fdisk /dev/sdb n 添加一个新分区 p 打印分区表信息 l 列出已知分区类型 Enter +20G 输入需划分空间大小 Enter w 写入保存 fdisk -l | tail -10 3- 格式化磁盘分区 mkfs.ext4 /dev/sdb1 4- 挂载/dev/sdb1分区到/data目录 mkdi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