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的泛型知识点总结
泛型知识点总结 1. 泛型 2. 泛型的基本用法 2.1 泛型类 2.2 泛型方法 2.3 泛型可以随意取名 3. 泛型的继承 3.1 子类明确泛型的类型 3.2 子类不明确泛型的类型 4. 泛型通配符 4.1 无边界通配符 4.2 上边界通配符<? extends E> 4.3 下边界通配符<? super E> 5. 泛型擦除 参考材料 1. 泛型 在JDK5之前,想要表示可变类型,基本都会用上Object类,但是这样会出现类型转换失败的风险。 于是从JDK5开始,Java引入了泛型。泛型的本质是类型参数化,解决不确定具体对象类型的问题。将明确类型这项工作推迟到创建对象时再决定。 参数化类型:是指将类型当成参数的一种来传递。且泛型中的类型只能是引用类型不能是基本数据类型。. 泛型只存在于编译阶段,在编译结束后就不会有泛型概念了。 2. 泛型的基本用法 泛型可以广泛的运用于类,接口,方法当中。编译器通过尖括号<>内部的字母来解析泛型。这个字母可以随意取名,也可以设置多个泛型,中间用 ‘,’ 隔开。 一般我们规定: E表示Element,集合中的某个元素。 T表示Type of object,表示某个类 K表示key,V表示Value,表示键值对的元素。 2.1 泛型类 在类上面定义泛型,直到编程者使用这个类的时候,才定义泛型具体的类型。定义在类上的泛型可以在类的内部随意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