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控制

权限控制模型

爷,独闯天下 提交于 2019-11-29 14:54:30
权限控制表 (ACL: Access Control List) 自主访问控制(DAC: Discretionary Access Control) 强制访问控制(MAC: Mandatory Access Control)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 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基于属性的权限验证(ABAC: Attribute-Based Access Control) 来源: https://blog.csdn.net/tales522/article/details/100834272

Dart基础特性

隐身守侯 提交于 2019-11-29 11:57:19
注:此篇文章对应有一定开发语言基础的伙伴学习研究。这里只摘录出Dart的特性和其它语言不一样的特性(对比java)。 简介:Dart访问控制、Dart公有私有、Dart属性定义、Dart方法、Dart数据类型、Dart运算符、Dart=>函数、Dart箭头函数、Dart 构造、Dart get/set、Dart:函数、Dart冒号函数、Dart包/类冲突 访问控制 在Dart中,访问控制只有两种即:公有和私有;但是并不存在修饰符。 无论是属性还是方法,默认为公有;在属性名或方法名前加下划线为私有距离举例 举例 说明 String str; 定义一个公有的字符串属性 String _str; 定义一个私有的字符串属性 void getStr(){} 定义一个公有的方法 void _getStr(){} 定义一个私有的方法 以上可以看出,公有和私有并没有修饰符,只在于名字前的 "_" 。 属性定义 1.变量 在Dart中,可以使用关键字 ‘var’ 定义一个变量。那么有人问了, 这个var定义的变量是什么类型呢? Dart 可以 根据值自动推断类型。当然,我们也可以直接指定变量类型。 举例 说明 var str = ‘你好 !’; 推断 str 为String 类型 var str = 123; 推断 str 为String int类型 var str = 123; str =

基于角色与基于资源的权限访问控制

半城伤御伤魂 提交于 2019-11-29 09:43:29
   基于角色的权限访问控制RBAC (role-based access control)是以角色为中心进行的访问控制,也就是判断主体subject是那个角色的方式进行权限访问控制,是粗粒度的    基于资源的权限访问控制RBAC (resource-based access control)是以资源为中心进行的访问控制,只需要为角色添加权限就可以    区别:     由于基于角色的权限访问控制的角色与权限往往是多对多的关系(比如admin角色可以所有CURD的权限,部门经理角色有Retrieve权限,这就是多对多关系了),如果角色所对应的权限发生变化 ,那我们所编写的判断逻辑就必须发生改变,可扩展性差       比如:原本只有admin可以访问,那么判断可以这么写       if(role.equals(”admin”)){         //retrieve       }       但是假设后期需要给部门经理角色也赋予retrieve权限,那么必须改变原有代码,或者另外增加代码,总之要改变原有的判断逻辑       if(role.equals("admin") || role.equals("manager")){         //retrieve           }     如果是基于资源的权限访问控制,资源和权限一对一关系比较常见

转载 | 访问控制之于物联网设备的重要性

别说谁变了你拦得住时间么 提交于 2019-11-29 04:47:19
网络罪犯的目光是越来越集中在物联网(IoT)设备上了。Hide ‘N Seek 恶意软件最新变种甚至首次将家居自动化设备纳入了感染范围。为什么这些设备在罪犯眼中受到如此关注?有两个原因: 首先,这些设备出了名的易攻难守。 其次,大多数公司企业连网络上的传统设备都登记不全跟踪不了,更别说成百上千的新IoT设备了。 显然, IoT设备漏洞与机会并存 ,让很多安全团队大为头疼。数字化转型时代,IoT设备的作用越来越关键,能令公司企业在今日泛在化市场中更具竞争优势。但同时,公司企业尚不具备在该新攻击界面上铺开全面可见性所需的资源,尤其是在IoT设备采纳速度过快的情况下。而且,公司企业现有的传统孤岛式安全设备也明显无法胜任IoT网络监视职能。 那么需要做哪些安全措施来防止loT安全危机公司网络呢? 1. 需要访问控制 安全首要原则就是可见性。看不见就谈不上控制。从打补丁到监视到隔离,哪样都离不开在设备一接入网络时就建立起可见性。因为访问控制产品是新设备接入网络时首先碰到的网络元素,它们需能自动识别IoT设备,确定设备是否被黑,然后基于设备类型、预定目的地址、用户角色等因素提供受控访问。 进出网络的IoT设备数量持续增加,访问控制解决方案的处理速度需得跟上时代的发展。另外,访问控制解决方案还需与网络和安全控制措施无缝同步,确保IoT设备及其应用在分布式网络中的持续跟踪和策略统一实施。 2.

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

为君一笑 提交于 2019-11-29 00:13:41
文章目录 信息安全基础技术与原理 认证技术 消息认证 身份认证 访问控制技术 访问控制模型 自主访问控制 强制访问控制 Bell-LaPadula 模型(BLP模型) Biba模型 Chinese Wall模型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 访问控制技术 集中访问控制 AAA访问过程 RADIUS协议 TACACS协议 Diameter协议 非集中访问控制 单点登录机制(Single Sign On,SSO) Kerberos协议 SESAME 信息安全基础技术与原理 认证技术 认证(Authentication),用于证实某事是否真实或有效的过程。 消息认证 身份认证 认证和数字签名技术都是确保数据真实性的措施,但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 1.认证总是基于某种收发双方共享的保密数据来认证被鉴别对象的真实性,而数字签名中用于验证签名的数据是公开的。 2.认证允许收发双方互相验证其真实性,不准许第三者验证,而数字签名允许收发双方和第三者都能验证。 3.数字签名具有发送方不能抵赖、接收方不能伪造和具有在公证人前解决纠纷的能力,而认证则不一定具备。 访问控制技术 访问控制模型 自主访问控制 强制访问控制 Bell-LaPadula 模型(BLP模型) Biba模型 Chinese Wall模型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 访问控制技术 集中访问控制 AAA访问过程 RADIUS协议

Hibernate多事物并发访问控制

僤鯓⒐⒋嵵緔 提交于 2019-11-28 14:23:26
在并发环境,一个数据库系统会同时为各种各样的客户程序提供服务,也就是说,在同一时刻,会有多个客户程序同时访问数据库系统,这多个客户程序中的失误访问数据库中相同的数据时,如果没有采取必要的隔离机制,就会导致各种各样的并发问题的发生,这些并发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多个事务并发引起的问题: 1)第一类丢失更新:撤消一个事务时,把其它事务已提交的更新的数据覆盖了。 2)脏读:一个事务读到另一个事务未提交的更新数据。 3) 幻读:一个事务执行两次查询,但第二次查询比第一次查询多出了一些数据行。 4)不可重复读:一个事务两次读同一行数据,可是这两次读到的数据不一样。 5)第二类丢失更新:这是不可重复读中的特例,一个事务覆盖另一个事务已提交的更新数据。 事务隔离级别 为了解决多个事务并发会引发的问题。数据库系统提供了四种事务隔离级别供用户选择。 1) Serializable:串行化。隔离级别最高 2) Repeatable Read:可重复读。--MySQL默认是这个 3) Read Committed:读已提交数据。--Oracle默认是这个 4) Read Uncommitted:读未提交数据。隔离级别最差。--sql server默认是这个 数据库系统采用不同的锁类型来实现以上四种隔离级别,具体的实现过程对用户是透明的。用户应该关心的是如何选择合适的隔离级别。 对于多数应用程序

odoo12 基于组的访问控制机制

六眼飞鱼酱① 提交于 2019-11-28 13:15:13
通过组权限来实现权限管理,组是保存在res.groups里的一些记录。菜单的权限可以通过xml中菜单的定义设置组权限。菜单下关联的model也要设置对象级别的访问权限(read, write, create, unlink),并关联到特定组。还有一些model.py里的做权限检查或xml定义中设置field相关的组。 1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 2 <odoo> 3 <data> 4 <record model="res.groups" id="group_manager"> 5 <field name="name">管理</field> 6 </record> 7 8 <record id="only_responsible_can_modify" model="ir.rule"> 9 <field name="name">只有课程负责人可以编辑课程</field> 10 <field name="model_id" ref="model_odoogoedu_course"/> 11 <field name="groups" eval="[(4, ref('odoogoedu.group_manager'))]"/> 12 <field name="perm_read" eval="0"/> 13 <field name=

MySQL 安全性与访问控制

别来无恙 提交于 2019-11-28 11:15:29
1、用户账号管理 //对密码进行明文加密设置 ->select password(456); //能够得到对应的散列值 ->create user 'zhangsan'@'localhost' identified by'123', ->'lisi'@'localhost' identified by password ->'*531E182E272080AB0740FE2F2D689DBE0156E04'; //创建了两个账号,一个zhangsan密码为123,一个lisi,密码为456 ->drop user zhangshan@localhost; //删除张三的账号 ->rename user 'lisi'@'localhost' to 'wangwu 2、grant权限 实例:授予用户zhangsan在数据库mysql_test的表customers上拥有对列cust_id和列cust_name的select权限 ->grant select(cust_id,cust_name) ->on mysql_test.customers ->to'zhangsan'@'localhost'; 实例:授予当前系统中一个不存在的用户liming和用户huang,要求创建这两个用户,并设置对应的系统 登录口令,同时授予他们在数据库mysql

实现API管理系统的几个重要关键词

僤鯓⒐⒋嵵緔 提交于 2019-11-28 00:00:41
管理API的需求源自于Web API开展业务。从2006年开始,然后逐渐成熟,并在2016年之前进入市场。无论是通过代理现有API的管理网关、本身作为用于部署API本身的网关的一部分,还是作为连接层在代码中,API管理就是针对API进行编辑、测试、发布、身份验证,计量,分析报告、监控等。在过去十年中,API管理提供商共同定义了一些使用Web API完成业务的常用方法。虽然API技术非常技术化,但它依旧与API业务密切有关,并且通过使用Web提供对数据,内容,算法和其他数字资源的访问所产生的价值。下面将通过几个关键词的形式说明API管理的重要性和实现方式。 1.安全性: API认证 如果你经常向合作伙伴提供API访问权限,那限制API访问合作伙伴IP地址的防御力(白名单)非常强大。但你仍需要进行身份验证和速率限制,只要将流量减少到只有已知的合作伙伴,这会消除在对更广泛的互联网开放的API上看到的大量恶意流量,例如蛮力企图获取访问权限和拒绝服务攻击。即便使用IP白名单,建立API网关仍然是最佳做法。这有助于身份验证并确保后端仅接收正确返回的API调用。 最常见的是OAuth和OAuth2,用于在API之间进行通信和保护通信。即便使用OAuth,其他人的Token也可能是一个问题。如何管理Token的生命周期?Token是否得到刷新?在一些成功的基础架构中

C++之类之访问控制与封装

风流意气都作罢 提交于 2019-11-27 18:48:18
先看下封装有什么好处:   1. 一旦数据成员被定义成private,类的作者就可以自由修改数据,只要类的接口不变(public),用户代码就无需改变。   2.防止由于用户的原因造成数据被破坏,因为用户无法直接访问到private成员,所以当对象状态被破坏时,只有实现部分的代码采可能产生这样的错误,找bug会大大节省时间。 一、使用public和private封装:   在使用访问说明符之前,user可以直接到达类对象的内部并且控制它的具体实现细节:我们需要使用 访问说明符 (access specifiers)来对类进行 封装 ,使类的成员受到保护,想让谁看谁才能看到。 用public说明符修饰的成员在整个程序内都是可以被访问的,public成员定义的是类的接口。 用private说明符修饰的成员只能被类的成员函数访问,但是不能被类外的代码访问。private封装了部分实现细节。 一个类可以包含0或多个访问说明符,对于某个访问说明符能出现多少次也没有严格规定。 二、class和struct的区别: 其实这俩本来没啥区别,都是C++为了向下兼容C,唯一的区别就是:使用struct关键字定义的类,在第一个访问说明符之前的成员是public的;使用class定义的类在第一个访问说明符之前的成员是private的。 三、友元:   类可以允许其他类或者函数访问它的非公有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