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叉树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层序遍历的直观理解
0. 写在最前面 复习到二叉树,看到网上诸多博客文章各种绕,记得头晕。个人觉得数学、算法这些东西都是可以更直观简洁地表示,然后被记住的,并不需要靠死记硬背。 本文的程序基本来源于《大话数据结构》,个人感觉是一本非常好的书,推荐去看。 1. 为什么叫前序、后序、中序? 一棵二叉树由根结点、左子树和右子树三部分组成,若规定 D、L、R 分别代表遍历根结点、遍历左子树、遍历右子树,则二叉树的遍历方式有 6 种:DLR、DRL、LDR、LRD、RDL、RLD。由于先遍历左子树和先遍历右子树在算法设计上没有本质区别,所以,只讨论三种方式: DLR--前序遍历(根在前,从左往右,一棵树的根永远在左子树前面,左子树又永远在右子树前面 ) LDR--中序遍历(根在中,从左往右,一棵树的左子树永远在根前面,根永远在右子树前面) LRD--后序遍历(根在后,从左往右,一棵树的左子树永远在右子树前面,右子树永远在根前面) 需要注意几点: 1 根是相对的,对于整棵树而言只有一个根,但对于每棵子树而言,又有自己的根。比如对于下面三个图,对于整棵树而言,A是根,A分别在最前面、中间、后面被遍历到。而对于D,它是G和H的根,对于D、G、H这棵小树而言,顺序分别是DGH、GDH、GHD;对于C,它是E和F的根,三种排序的顺序分别为: CEF、ECF、EFC。是不是根上面的DLR、LDR、LRD一模一样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