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面向对象四(封装、继承、多态)
文章目录 5、面向对象的三大特性 5.1 封装性 5.1.1 封装的基本思想 5.1.2 引入封装性的原因 5.1.3 封装性的代码体现 5.2 继承性 5.2.1 继承的基本思想 5.2.2 继承的格式 5.2.3 继承的目的 5.2.4 Java中继承性的说明 5.3 多态性 5.3.1 多态性的概念 5.3.2 多态性的使用 5.3.3 转型 5、面向对象的三大特性 5.1 封装性 5.1.1 封装的基本思想 将对象的属性和行为封装起来,而将对象的属性和行为封装起来的载体是类,类通常对用户隐藏其实现的细节。 5.1.2 引入封装性的原因 (1)追求“高内聚,低耦合” 高内聚 :类的内部数据操作细节自己完成,不允许外部干涉; 低耦合 :仅对外暴露少量的方法用于使用。 (2)隐藏对象内部的复杂性,只对外公开简单的接口。 5.1.3 封装性的代码体现 将类的属性xxx私化(private),同时,提供公共的(public)方法来获取(getXxx)和设置(setXxx)此属性的值 不对外暴露的私有的方法 单例模式(将构造器私有化) 如果不希望类在包外被调用,可以将类设置为缺省的。 5.2 继承性 5.2.1 继承的基本思想 使子类的对象拥有父类的全部属性和行为,同时可以增添自己的所特有的属性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