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86的内存分段机制
文章目录 1 代码段和数据段 2 8086的分段机制 2.1 8086的分段机制 1 代码段和数据段 对于我们的程序来说,通常分为代码段和数据段: 对于上面的代码使用的是绝对地址,当我们的操作系统把数据段不是加载在0x0100的地址时,就会出现访问数据的错误。这其实就是重定位的问题,需要借用段寄存器解决: 我们需要知道如下几点: 指令中的地址是数据在段内的偏移地址。 数据段寄存器DS中的值是数据段的段地址。 段地址+偏移地址=物理地址,也就是数据实际所在的地址。 重定位就是通过改变数据寄存器DS中的值来实现的。 2 8086的分段机制 2.1 8086的分段机制 8086的处理器地址引线:20根,那么逻辑地址就是20位。而我们的寄存器只有16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段地址实际上也是20位,将段寄存器中的值左移4位(每个分段必须加载到地址最低位为0的位置,相对于16进制表示而言)。偏移地址仍然是16位,也就意味着每个段的最大长度为65536个字节。 参考资料: 深度学习:C/C++、计算机体系 来源: CSDN 作者: SlowIsFastLemon 链接: https://blog.csdn.net/SlowIsFastLemon/article/details/103709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