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时速云|容器云“老兵”与云原生“新战场”
作者 | 中国软件网 麒麟 校对 | 中国软件网 暻 2013年,容器引擎Docker的诞生标志着容器技术的成熟,也从此掀起了云原生的浪潮。 在2019年,Gartner发布了报告称云原生时代已经到来,并预测,2020年所有的容器管理软件均内置服务融合技术,三年后75%的全球化企业将在生产中使用容器化的应用,还有50%的应用软件将容器化使用超融合环境。 时至今日,随着这种融合与超融合环境不断发展,云原生的热度越来越高涨。而这一切的起源都是来自于容器技术的诞生,随着容器的发展,DevOps、微服务也得以同步发展,最终构成了现今的云原生生态。 要追溯国内云原生的起步,同样要从容器的发展入手。 2014年,是国内容器发展的重要节点。一批有着IBM、谷歌、微软等企业技术背景的工程师们投身到创业大潮,国内容器初创型技术公司开始出现。随着这批容器厂商的壮大,国内容器产业也得到了发展,得益于容器云技术的商业实践与积累,云原生开始在国内开枝散叶。 技术架构素来以演进迅速著称,时光荏苒,容器市场也开始大浪淘沙,除了大厂,还在舞台上活跃的容器厂商队伍也逐渐留下了几张老面孔。几年来,被收购者有之,接受大厂巨擎入资者有之,坚持独立发展者有之,各家厂商已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中国软件网特专访了刚刚完成C1轮融资的时速云,跟随时速云的视角探究国内云原生发展之现状。 时速云,云原生新势力 此前